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先良
释义

人物简介

韩先良(1914-) 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在河南省洛山县定远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战士、通信员、王近山将军警卫员、副政治指导员、八路军129师某部连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干事、正副营教导员、营长、正副团长、第二野战军第13军第39师参谋长、二野四兵团情报处科长、甘肃天水第1步校训练部部长、甘肃天水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及川陕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反九路“围攻”、神头岭战役、南阳会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粤桂边追歼战等大小战役百余次。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现在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军职离休干部。

生平事迹

2006年5月25日,在战场上经历九死一生,三次救下“李云龙”的韩先良意外得知找到了在世的亲人时,不禁老泪纵横。 为了早点让老人放心,记者提前把找到韩先良亲人的消息告诉了东湖干休所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把找到亲人的消息告诉韩先良。记者与湖北那边约定下午4时许,让老人和亲人双方通电话。

25日下午,记者刚到达韩先良的家门口,韩老的家人全都迎了上来。“来了,来了,”韩老太太一边忙着开门,一边激动地告诉家人。韩先良一听说记者来了,忙要家人把自己扶了出来,全然忘了自己的腿脚不方便。“我们找了将近五十年了都没找到,没想到你们一下子就帮我们找到了。”韩老的家人唏嘘不已。

铮铮铁汉真情催泪下

“真的还有亲人在世吗?”“真的联系上了吗?”“太感谢你们了!”大病初愈的韩先良精神非常好。这位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翻雪山过草地没有把他困住的铮铮铁汉,因为找不到亲人,一直耿耿于怀,生怕在有生之年此愿难了。听说找到了他的亲人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韩老的家人在一旁忙不迭地安慰老人,“我从来没见老人流过泪。”韩先良的老伴说,想不到老头子还会掉眼泪。

在等待家乡电话的时间里,韩老的手一直在微微颤抖,他的激动使得他无法正常地表达出他的意思。韩老不知道如何表示他的感谢之情,他不停地和记者握手。韩老的家人很不意思地笑着说,这是老爷子用军人特有的方式表达着他的感谢和激动。

“帮他把心愿完成了,我们也就放心了,”韩老太太说,“心愿完成得实现得太快,太圆满了。”韩先良的儿媳妇燕子告诉记者,她是特地赶回来的,本来她们一家都准备来的,但由于临时有事所以只有她一个人回来了。“老爷子想这件事想了大半辈子了,我们自己不知道费了多少时间和心血,都联系不上,想不到你们这么快就解决了,”老人的大女儿韩昆元很感慨,“多亏了你们了。”

老家亲人说来长沙

等到韩老平静下来之后,到了和湖北老家约定的通话时间了,记者拔通了他在湖北大悟县老家的电话,电话是韩老五伯父的儿媳妇万桂英接的。

“喂,你是韩先良老人的侄媳妇吗?”记者话还没说完,“是的是的!”那边的人就迫不及待地表示她是万桂英,韩老则忙不迭地把手伸了出来,记者急忙把电话递给了韩老。

“喂,”当韩先良发出这一声久违的呼唤声时,韩老的家人都沉默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此时,韩老的手也颤抖得更加厉害了。

韩先良仔细询问了村子里的一些情况,对于亲人尤其问得多。万桂英告诉韩老,老一辈的亲人大多都入土为安了,她的公公已经不在了,家住浙江的大姑也已去世了。韩先良听到后叹息了一下,随即又询问了红军老战友罗克水,万桂英告诉他,罗克水也去世了。韩老嘱咐万桂英,在农活不忙的时候一定要来长沙玩玩,也来看看他们 。万桂英说,他们有时间肯定会来的,老人的心意她也会转告乡亲,让乡亲们不再对老人有所误会。

找到亲人此生足矣

时间在瞬间流走,双方依依不舍的挂了电话。“其实我有些没听清楚。”打完电话后,韩先良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他听得不是很懂,但又不可能让万桂英再重说一次,所以只好不停地“哦”着,表示他听到了。众人一听,大笑不止。韩老随后一本正经地告诉大家,他还是听懂了许多的,比如家人的消息,他就听得很清楚。对于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韩先良表示,只要条件允许,身体好转,他就要回家一趟,见见亲人,拜拜祖坟。对于其它的事,韩先良说,找到了亲人,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完成了,此生足矣!

根据韩先良提供的线索,记者25日清晨7时,从大悟县城驱车前往韩先良的家乡。一路上崇山峻岭,山道崎岖险要,近60公里的路程,记者用时将近2个小时。宣化店镇党委书记刘志、镇长陈祖平连夜安排人员分别到有关不同记载韩先良出生地的陈河村下塆和龙山村寻访相关情况。几经寻访,记者在宣化店镇东河区龙山村找到了韩先良同辈分的63岁的韩先信。韩先信向记者介绍,他与韩先良是同宗族兄弟,韩母具体是哪座墓,其侄儿媳万秀英应该清楚。走过近2公里的泥泞山路,记者一行来到龙山村9组乐大塘湾万秀英的住处。58岁的万秀英知道记者的来意及二爷韩先良(她说称作二爷是按同胞排行叫的)的心愿时,显得很激动。关于二爷韩先良母亲和嫂子的遗骨的事情,1953年公爹韩先德在韩先良之托下,于当年清明节时对韩先良母亲和嫂子的遗骨进行过捡棺合葬在龙山村山门冲韩姓家族祖坟里。丈夫韩德明在临终时,为让后人保护好韩先良母亲和嫂子的遗骨坟墓,特意绘制了一张具体的位址图,交给大儿子韩东保存着。每年清明,大儿子韩东从河南回龙山村扫墓时,都要到坟墓上添土跪拜,并重新换盖上三个新的草皮帽子,以作标记。

在万秀英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盖有三个新的草皮帽子的韩先良母亲和嫂子的遗骨坟墓。万秀英动情地说,几十年来,他们韩家一直惦记着二爷韩先良,也悉心照看着韩先良母亲和嫂子的遗骨坟墓。临行时,万秀英拉着记者的手眼含泪水地说,这么多年,俺龙山村人谁不想他们全村人引以为豪的二爷啊,要是二爷能回家乡走走、看看,那多好啊。

父老乡亲期盼韩老故里行

本报讯 25日,记者在湖北大悟县感受到,老红军韩先良情系家乡的消息在革命老区大悟县宣化店镇传开后,过上好日子的家乡人心悦情浓,盼着韩老归故里行。

踏上宣化店镇这块红色土地,随行的政府领导介绍,宣化店镇具有政治、区位、资源等优势,近年来,老区重镇宣化店的经济实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到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6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616元,经济实力居大悟县前列。宣化店镇为湖北省扶贫开发先进镇和先进的“口子镇”、“文明乡镇”,是全国板栗之乡,中原板栗交易集散中心,而老红军韩先良的出生地龙山村是全镇经济实力,发展潜力最强的先进村。

在宣化店镇龙山村,村书记介绍,老红军韩先良离开家乡时,是战火纷飞、一败涂地、民不聊生的破落景象。可如今,龙山村早已是旧貌换新颜,韩先良应该有记忆的龙山村大河,经过河流改道,造就了良田,富裕全村。老红军韩先良能成行故里,这里的一切人、物、事、景、情等等都不会让他失望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