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升 |
释义 | 历史学教授个人履历 韩升,男,1957年生,江苏省海安县人。生长于福建省厦门市,父亲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学家韩国磐。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外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历史学会理事,日本唐代史学会会员。 1982年1月厦门大学外文系本科毕业,1992年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博士。1982年起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曾留学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暨明治大学文学部客座研究员。1991年获日本国外交部长奖、日本外交协会奖。目前,韩升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录制《安史之乱》。 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古代东亚国际关系史和中国佛教史。 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中国古代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贡献及影响长期从事东亚国际关系史和魏隋唐史的研究,1987年,首先提出隋炀帝时期南方官僚集团的崛起造成统治阶层内部分裂是隋朝灭亡的基本因素的观点,为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引述,成为一说。1990年起在《历史研究》及国际学术杂志发表系列论文,运用考古新发现材料,论证日本佛教是在四世纪前后首先由中国传入,推翻日本学术界认为佛教于六世纪中后叶由朝鲜传入的传统见解。1995年出版《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专著,在国内首次全面研究古代中国前往日本的移民这一重大课题,论证魏晋时代中国人经由朝鲜移民日本的过程,研究其迁徙过程、在日本的存在形态及对中国制度文化移植上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1997年第5期发表专文,评价此研究为“日本古代史研究的重大突破”。该研究还入选国家教委“八·五科研项目。”1998年出版《隋文帝传》,对隋文帝生平事业、“关陇集团”说、隋朝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变革等重大问题系统提出新见。创获良多,荣获福建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倍受瞩目。此外,发表东亚国际关系史论文数十篇,多次出国访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国内外学术界颇具影响的汉唐史暨东亚国际关系史学者,1991年度获日本外交部长奖,主特多项国家部委研究项目,获厦门市最佳藏书奖,所承担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获福建省优秀主干课程奖。 著作原著 1、《渡来人の先祖传承および渡来形态について》,日本富士ゼロツクス小林节太郎纪念基金,1992年。2、《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文津出版社(台湾),1995年。 3、《隋文帝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 4、《海东集——古代东亚史实考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5、《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6、《正仓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7、《史家说史:苍茫隋唐路》,长春出版社,2007年。 8、《遣唐使和学问僧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编著1、《古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多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译著1、〔日〕堀敏一著《均田制的研究》,合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日〕福岛吉彦著《汉武帝》,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3、郭化若著《孙子译注》(日文),合译,日本东方书店,1989年版。 4、〔日〕吉川忠夫《秦始皇》,合译,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 5、《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 六朝隋唐,合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 6、《唐代均田制研究选译》,合译,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7、〔日〕中野美代子著《三藏法师》,合译,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 8、池田温《唐史研究论文集》,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隋唐佛教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0、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中华书局,2008年。 11、堀敏一:《隋唐帝国与东亚》,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 论文原著论文 1、 《堀敏一《均田制研究》简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1期。 2、 《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2期,pp.90~98。转载于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87年第7期;收入《新华文摘》1987年第6期“要目”;收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7年第5期。 3、 《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租佃关系的特征》,《漳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pp.73~79。 4、 《桑田考释》,《平准学刊》,第五辑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pp.596~602。 5、 《司马氏与中国佛教传播日本》,《历史研究》,1990年第6期,pp.177~185。 6、 《略论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的若干事迹》,《求索》,1992年第5期,pp.115~119。 7、 《北魏の桑田について》,日本唐代史研究会《唐代史研究会会报》,第5号,1992,pp.9~14。 8、 《日本早期佛教的传播》,新加坡国佛教总会编《南洋佛教》,第279、280、281三期连载,1992,pp.1~4,pp.13~16,pp.14~19+26。 9、 《论日本古史里的“吴国”》,《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4期,pp.76~82。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编《世界史》1994年第1期。 10、《唐朝到日本的移民及在文化方面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6期,pp.153~158。 11、《弘法大师空海与日本真言宗》,新加坡国佛教总会编《南洋佛教》,第306期,1994,pp.6~10。 12、《四至六世纪百济在东亚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回百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百济社会的诸问题》,韩国忠南大学百济研究所,1994,pp.188~202。 13、《唐朝对高句丽政策的形成与嬗变》,《东北亚研究》,1995年第2期,pp.37~42+36。 14、《隋と高句丽の国际政治关系をめぐって》,载《中国古代の国家と民众》,日本国汲古书院,1995,pp.351~372。 15、《“魏伐百济”与南北朝时期东亚国际关系》,《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pp.34~44。转载于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编《中国古代史(一)秦汉隋唐史》1995年第9期。 16、《唐平百济前后的东亚国际形势》,《唐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pp.227~244。 17、《隋炀帝伐高丽之迷》,《漳州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pp.63~64+53。 18、《清初福建与日本的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pp.59~64。 19、《评堀敏一《中国と古代东アジア世界──中华的世界と诸民族──》,《唐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pp.506~517。 20、《南北朝与百济政治、文化关系的演变》,大韩民国忠南大学百济研究所编《百济研究》,第26辑,1996,pp.231~247。 21、《净土宗的机遇──中日两国净土教的比较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佛学研究》,1996年卷,pp.115~122。 22、《日本净土宗的兴起──镰仓佛教述论稿之一──》,《澳门佛教》,第6、7期两期连载,1996年7、9月出版,pp.11~15,pp.4~12。 23、《创建真实的现世净土──镰仓佛教述论稿之二──》,《澳门佛教》,第8、9期两期连载,1996年11月、1997年1月出版,pp.4~10,pp.4~9。 24、《只管打坐──镰仓佛教述论稿之三──》,《澳门佛教》,第10、11期两期连载,1997年3、5月出版, pp.5~10,pp.4~9。 25、《隋炀帝“辽东之役”刍议》,《军事历史》,1997年第2期,pp.63~65+53。 26、《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pp.99~105。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7年第4期全文转载;江苏省社科联《社科信息》1997年第6期刊载摘要。 27、《空海与袁晋卿》,《文献》,1997年第2期,pp.214~227。收入《空海研究》第二集(中日文版),福建美术出版社,1997。 28、《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社会》,《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第2期,pp.47~57。转载于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编《社会学》1997年第4期。 29、《隋唐净土宗在日本的传播》,《唐代的历史与社会 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唐史学会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pp.419~429。 30、《日莲的诞生──镰仓佛教述论稿之四──》,《澳门佛教》(总会会刊)第2、3期两期连载,1997年9、11月出版,pp.11~18,pp.4~9。 31、《〈坛经〉管窥》,广东省社科院《学术研究》杂志社编学术丛书《六祖慧能思想研究》(“慧能与岭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pp.284~297。 32、《镰仓时代佛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镰仓佛教述论稿之五──》,《澳门佛教》第四、五期连载,1998年1、3月,pp.4~10,pp.4~9。 33、《南方复起与隋文帝江南政策的转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pp.28~34。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8年第5期。 34、《对外政策:七世纪的唐朝与高句丽》,《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庆祝韩国磐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pp.271~282。 35、《隋文帝时代中央高级官员成分分析》,《学术月刊》,1998年9期,pp.97~102。收入《新华文摘》1999年第1期“要目”;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9年第2期。 36、《遣唐使研究的新进展——首届“遣唐使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编《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8年第8期,pp.4~8。 37、《净土教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闽南佛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pp.15~25。 38、《评堀敏一〈中国古代の家と集落〉》,《唐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pp.552~557。 39、《隋朝与高句丽关系的演变》,《海交史研究》,1998年第2期,pp.8~20。 40、《隋史考证九则》,《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pp.94~100。收入《新华文摘》1999年第5期“要目”; 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9年第3期。 41、《“遣唐使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日本学刊》,1999年第2期,pp.151~155。 42、《隋文帝的“雄猜”与开皇初期政局》,《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pp.31~36。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9年第5期。 43、《隋唐正史に见える中日交流関系记事について》,《アジア逰学 特集日本の遣唐使》,No.4,日本东京勉诚社,1999,pp.35~40。 44、《科举制与唐代社会阶层的变迁》,《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4期,pp.24~26。 45、《评石见清裕〈唐の北方问题と国际秩序〉》,《唐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Pp.508~515。 46、《东亚的“佛教外交”初探》(上),《澳门佛教》,第15期,1999年11月出版,pp.6~11。 47、《论新罗的独立》,《欧亚学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99,pp.46~64。 48、《南北朝隋唐时代东亚的“佛教外交”》,《佛教研究》1999年版。 49、《东亚的“佛教外交”初探》(下),《澳门佛教》第16期,2000年1月15日出版,pp.4~10。 50、《论隋倭交往的形式及其实质》,《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pp.115~122。 译文1、 〔日〕江口雄次郎《日·美·欧经济摩擦的结构》,《经济资料译丛》1981年第4期。 2、 〔日〕堀敏一《唐代田地的租赁和抵押的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4期。 3、 〔日〕堀敏一《唐代的计帐与户籍管见》,《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 4、 胡如雷《隋唐帝国の诸阶层と诸民族》,日本明治大学国际交流センタ-1992年2月出版。 5、〔日〕堀敏一《唐初的日唐关系与东亚国际政局》,收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随笔、杂文散(杂)文·随笔 1、《唐陵访古》,《寻根》2001年第2期。 2、《箭镞》,《武林》2001年第12期。 3、《长刀》,《武林》2001年第1期。 4、《飞索》,《武林》2001年第2期。 5、《刺击利刃的发展》,《武林》2001年第3期。 6、《醉里挑灯看剑》,《武林》2001年第4期。 7、《体文经武话宝剑》,《武林》2001年第5期。 8、《暗器与系兵》,《武林》2001年第6期。 9、《劈山开岭说大斧》,《武林》2001年第7期。 10、《弹弓·袖箭·手箭》,《武林》2001年第8期。 11、《弓》,《武林》2001年第10期。 12、《弩》,《武林》2001年第11期。 13、《尘封献陵》,《旅游》2000年3月。 14、《戟》,《武林》2000年第5期。 15、《矛》,《武林》2000年第7期。 16、《大动干戈》,《武林》2000年第8期。 17、《百兵之王——枪》,《武林》2000年第10期。 18、《短刀》,《武林》2000年第12期。 19、《郭化若与〈孙子〉》,《福建日报》理论版 1999年1月25日。 20、《梅岭飞雪,广陵继绝动地歌》,《一代儒将——郭化若纪念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1、《国家是精神文明的象征》,《东方文化》1998年第5期。 22、《扶桑师谊》,《厦门文学》1998年第1期。 哲学博士韩升,男,1978年9月生,汉族,山东潍坊人,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政治哲学。 近年来,在《哲学动态》、《伦理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新疆社会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理论与改革》、《兰州学刊》、《理论与现代化》、《理论导刊》、《甘肃理论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生活于共同体之中——查尔斯·泰勒的政治哲学》(201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有书评予以重点推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著《政治社会学》教材一部。 主持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走向和谐共存——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西方共同体主义”,目前正主持研究“政治哲学视阈内的和谐问题——基于西方共同体主义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共同体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启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查尔斯·泰勒的社会政治哲学研究”(鲁东大学校科研项目)。另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