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建林 |
释义 |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导教授,主要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出版专(译)著8部,在SCI收录学术刊物(Animal Genetics、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等)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等学术刊物(遗传学报等)上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持或参加完成或正在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内科研项目10余项,多次获国内、外学术奖励。其中有关野生双峰驼遗传演化的研究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了关键性的理论依据,曾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1年2月召开的第二届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会议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1届理事会会议上正式发布,BBC、New Scientist、National Geography、CCTV等国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也作过转载。应FAO等国际机构和国际学术会议的邀请和资助,开展学术访问、交流和进修,并多次主办或主持有关国际会议或专题讨论会,还作为技术专家为有关国际或地区性机构举办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及动物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班。已独立或合作在国内、外培养访问学者、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三十余名。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男,1963年8月出生,汉族,甘肃省庆阳市人。1984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国际研究所(ILRI)动物遗传资源分子评价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 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畜禽及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际牦牛研究信息中心(International Yak Information Center, IYIC)秘书长;中国牦牛品种协会负责长等职,入选甘肃省“333”人才工程。 主持完成了奶牛血液遗传标记及其与经济性状相关关系的研究(1994);利用荧光法鉴别Y-小体和免疫电泳法分离牛精子进行性别控制(1995);旧世界驼属动物遗传关系及多样性的研究(2003);全球牦牛遗传多样性的研究(2004)。1994年作为项目主持人之一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3年获欧共体-肯尼亚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研究优秀成果奖;2004年获沙特阿拉伯王国商务及工业部国际合作奖;2004年获第29届国际动物遗传学会优秀论文奖;2005年获第四届非洲畜牧学会优秀论文奖。《比较血型学》(日译汉),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有:《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 -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Yak held in Lanzhou, P.R. China, 1-6 August 1994》。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pecial Issue June 1994)。《动物育种学》(英译汉),1996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动物遗传学》,1999年,兰州大学出版社。《旧世界驼属动物的起源、演化和遗多样性》,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 -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Yak held in Lhasa, P.R. China, 4–9 September 2000》,2002年,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出版。《The Yak》(第二版),2003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出版。《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 -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Yak held in Chengdu, P.R. China, 20–26 September 2004》,2004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已发表代表性论文有: 1.川金丝猴遗传多样性的蛋白电泳及其保护生物学意义,动物学研究,1998。 2.Three unique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of EcoR I, Pvu II and Sca I digested mitochondrial DNA of wild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in China.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1999, 77 (SCI收录) 。 3.家养双峰驼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遗传学报,2000,27。 4.Application of New World Camelidae microsatellite primers for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loci in Old World camelids. Animal Genetics, 2000, 31 (SCI收录) 。 5. No genetic polymorphism detected at 6 loci of coding genes in domestic bactrians (Camelus bactrianus) in China. 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01, 8 (2) (SCI收录)。 6.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s of indigenous Kenyan dromedary (Camelus dromedarius) popula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ir classification. Animal Genetics, 2003, 34 (SCI收录) 。 7.The yak. 见:康奈尔大学W.G. Pond和A.W. Bell主编,畜牧科学大百科全书,美国Marcel Dekker出版社, New York, 2004年。 8.Camelids. 见:康奈尔大学W.G. Pond 和A.W. Bell主编,畜牧科学大百科全书,美国Marcel Dekker出版社, New York, 2004年。 9.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domestic Bactrian camels (Camelus bactrianus) in China and Mongolia. 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04, 11 (2) (SCI收录) 。 10.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ongolian and Russian yak populations. Journal of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 2005, 122 (SCI收录) 。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家养动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2004DKA30360-14;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课题);(2)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之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一级岗位基金项目;(3)小反刍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一级岗位基金项目。 浙江昆剧团笛师韩建林,男,著名昆曲笛师,现为国家一级演奏员。自少年的时代起就喜爱笛子演奏。1974年考入浙江艺术学校,专攻笛子。为我国著名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得意门生之一。1977年毕业后调入浙江昆剧团任笛师后,刻苦钻研昆曲笛子的演奏手法,并有一定造诣,在国内的昆曲团体中,笛子演奏技巧上是一位后来居上者,并为许多行家所称道。他曾先后担任《十五贯》,《西园记》,《拾画叫画》,《题曲》等戏的主笛。为周傅瑛,王传淞,汪世瑜及王奉梅等新老艺术家的伴奏。1986年曾发表过《江南音乐特色》,《笛骨的发源历史背景》,在长期的排练及演奏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撰写了《南北昆曲的伴奏手法》,他参加的昆曲音带《江南兰花》在全国评比中获最高金榜奖,1994年于台湾录制的CD昆曲被台湾专家们认为是从大陆录制的最高水准的戏曲音带,在历届省戏曲节获多次笛师伴奏奖。 南京大学副教授韩建林,男,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韩建林博士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后赴美国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等地作为访问学者深造。2010年回国后入职南京大学,被聘任为副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为有机化学,方向主要包括金属有机化学、有机不对称催化等,在SCI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