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家营村 |
释义 | 我国村庄名,较为多见,如在云南省晋宁县、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等地都有韩家营村。 云南省晋宁县的宝峰镇韩家营村村情简介韩家营村,隶属云南省晋宁县的宝峰镇,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海拔195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800毫米。 全村国土面积 3.84 平方公里,海拔 1950 米,年平均气温 17 ℃,年降水量 1800 毫米,适合种植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267 亩,人均耕地 .77 亩,林地 450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252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914 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为主。 人口状况截止2006年底,该村辖2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98户,乡村人口1592人,其中农业人口1592人,劳动力9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64人。 该村现有农户175户,共乡村人口535人,其中男性260人,女性275人。其中农业人口535人,劳动力328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族16人,其他民族17 人。 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47人;享受低保5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62户。 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该村国土面积3.84平方公里,有耕地总面积1,267.00亩(其中:田889.00亩,地378.00亩),人均耕地0.77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89.00亩;有林地4,5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9.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7亩;有沙等资源。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495户通自来水,有3户饮用井水,有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497户通电,有48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8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7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32户;有汽车53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48辆;建有沼气池农户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98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 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2辆,拖拉机 4辆,摩托车38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2户;建有小水窖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6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6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9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2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4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5万元;畜牧业收入195万元(其中出栏肉猪3450头,肉牛18头,肉羊25头);林业收入15万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1926万元;工资性收入48万元;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5人,在省内务工78人,到省外务工7人,外出务工收入48万元。 基层组织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党支部2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7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村委会由书记、主任、副主任等组成;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6人。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7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60.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8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3.00万元,有固定资产6.6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韩家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宝峰镇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0公里,距离中学3.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6 人,其中小学生35人,中学生11人。 截止2006年底,该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37人,其中小学生282人,中学生55人有业余文娱宣传队3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河北保定市徐水县韩家营村村名由来 大明嘉靖年间,安肃县西部平原上一个不大的村庄,出了个在朝中做宫爷的宦官——韩老宫。 当时朝中役用了大量的宦官,这些阉人进宫后,大都成了家中的摇钱树。有些地方的贫苦人家就是因为有了在朝中做宦官的人,不几年功夫就置田买地盖新房,这个家也就很快成了为富一方的大财主。 韩老宫家本是个穷苦人家,因为家中孩子多,爹妈在生下这个最小的男孩子后,已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看着这一群面黄肌瘦的孩子和家徒四壁的穷日子,在小儿子几岁时,父母听从了别人的提议,忍痛为孩子做了净身术。几年后,当孩子长到十一岁那年,又变卖了家中最后的几亩薄地,托人送礼的终于将孩子送进宫中当了太监。 韩老宫进宫几年后,韩家将卖出的几亩田地赎回来,又过了几年,他家又收买了村西几顷上等良田做了韩家的风水地,同时在村内置宅盖房,成为这个平原小村的首富。韩老宫本来是个机灵聪惠的孩子,进宫后,加上他长得灵秀乖巧,好学勤快,几年后也很快由洒扫、杂役、上门、守夜,提升为礼仪传宣的帝妃近侍。 多年以后,当韩老宫年老体衰后,他也和一般太监一样,带着一身荣华和一身骄气,大摇大摆的回了老家来颐养天年,光宗耀祖。 此时的韩老宫,吃穿用度奢华,宽屋大宅,良田数顷,侄孙绕膝,应该说没有什么他不满意的了。但是,一提起自己村的村名,老宫爷总是心中不快,耿耿于怀。 这天,老宫爷坐在太师椅上,找来几位族老乡邻说事,老宫爷问:“南邻为什么叫功村,咱村为什么就叫人家的‘营’?”一位异姓的老者说道:“前元时,功村出了个举子,后来做官有功于朝廷,所以这村就叫了功村。咱村没出过当大官有能耐的人,就附会人家叫了功村营。”老宫爷说:“咱村的人在当朝侍奉皇上万岁爷几十年,怎么还不及个下头当官的有功名?”大伙一听说道:“着哇,老宫爷好比那八千岁,功名远比那前元的什么芝麻官要大得多,咱村也得有咱们自己的村名!” 刚才首先答话的那位异姓老者说道:“我看咱村从今就依老宫爷的姓,改叫韩家营如何?”大伙齐声说道:“叫韩家营好!”一位老宫爷的族亲说:“咱叫韩家营,可周围村的人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口怎么办?”大伙计议来计议去,最后还是老宫爷说:“我看这样,改村名的事派人先到县衙报一声,咱村也定日子起个大集,咱把定集日的告示到各村去张贴,邀请四方乡邻来赶大集,我出钱做上几锅好菜,摆上几坛酒,凡来咱韩家营赶大集的好吃好喝招待他,这名字不就让四邻认可了?”大家齐声说好,然后又安排分头去做准备。当朝的老宫爷改村名,七品芝麻县官想巴结还来不及呢。 没几天,县太爷亲自送来一块刻有“韩家营”村名的大匾,韩家营村起大集的告示也张贴到了四周村庄。集日前,在村中二郎庙前垒起了大伙灶搭起了大戏棚,还请来了戏班子要在大集日那天开唱。 大集日这天,村内锣鼓弦乐声腔震天,二郎庙前炒熬炖煮热火朝天开了大灶,而入村村边各街口,都分别立着七、八名青壮男丁,在迎接来村赶集的四方乡邻。 早饭后,不少乡邻有远有近的来韩家营赶新集。“请问你上哪儿赶集?”“来韩家营村赶集的。”凡这样回答的人,一律被请进村好吃好喝招待一番。也有个别一时没改过口来的回答说:“来功村营赶集。”这样的人进不了村还会挨上一顿打。挨了打的人一边往回走,一边对路上人们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后边的人再没人说来“功村营”的了。就这样,韩家营改了村名还立了集日,成为周围一带兴旺一时的名村。 据说后来韩老宫是吞金而死的。老宫死后,被葬在了村子正西一里许的韩家风水田中央,墓前石人石马,立了一座高高的碑,巨大的石雕赑屃做石碑座,碑外还建有防雨淋日晒的碑楼。 这座碑楼一直到前些年“学大寨”时才被毁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