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纯德 |
释义 | 一、人物简介韩纯德,男,山西定襄人。1913年5月生,北洋大学、中国大学肄业。1935年参加革命,加入共青团,1935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中国大学校队长、特派员、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 二、人物履历(一)、读书求学1927年8月考入太原成成中学,与进步同学一起发起成立心瀑文艺社。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积极领导开展反内战斗争。 1931年7月考入天津北洋大学。 (二)、参加革命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起,先后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六区区队长、中共定忻阳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定襄县委书记、晋察冀边区二地委河北分委书记、热河省省委委员兼委秘书长、热西地委书记兼热西军分区政委。 (三)、解放后1949年6月12日被任命为中共太原市委书记兼太原市市长,8月22日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共山西省委委员。1951年6月20日至1952年7月26日至1953年1月,被任命为省委常委。 1953年1月调离太原任华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调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1955年后历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电机制造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等职。 1958年韩纯德由于反对当时盛行的虚假浮夸等“左”的作法,在庐山会议后,错受批判,降职处分,开除党籍,被下放到河北省平山县近20年,但他始终未说过一句违心的话。被下放河北省藁城县参加劳动,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平山县农业局副局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 1979年经中央落实干部政策后,任纺织工业部顾问(部长级待遇)。 1982年离职休养。 2009年5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三、人物评价(一)、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22岁参加革命,英勇杀敌,多次负伤和立功受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韩纯德带领革命武装活动于晋察冀一带,大胆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克服艰难困苦,骁勇善战,出生入死,,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太原工作期间,着力解决城市建设、工矿企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当年太原市城市管理和民主改革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经中央批准在全国推广。 (二)、为真理抱着坚定的信念他60余年的革命生涯,充分体现了他所崇尚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他在下放期间,坚持深入群众,积极工作,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恪尽职责。为此付出了被下放农村20年的代价,他也感到很值得。 他在遭受迫害期间,仍能顾全大局,始终对党抱着坚定的信念。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三)、为新中国纺织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他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我国的纺织工业、机电制造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作风严谨,工作细致深入,注重调查研究和掌握第一手材料;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办事公道,团结同志,联系群众,深得纺织系统干部职工的尊敬和爱戴。中国共产党 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韩纯德同志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