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竹坡
释义

海竹坡(HaiZhuPo)是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州市穰东镇邹庄大队的一个行政村,村子赵姓人氏占99.5%以上。

海竹坡村因何得名现已无从考证。

流传坊间最多的一个说法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搬迁过来此地,据说在此村子有块石碑上刻有“汉中坡”字样,笔者认为有可能是音误导致现在名为“海竹坡”。

另外还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其一是说从新野某地搬迁过来,经考证,新野也有大量赵姓人氏。

其二是村庄很早以前生长大量芦苇,貌似海竹?风过处,芦涛滚滚,因而得名“海竹坡”;另附一种说法是,此处生长一中叫“海竹”的植物。

其三是说海竹坡赵姓先从明洪武年间山西省平阳府(据查,平阳府即今山西临汾市,洪桐县是其下属市)迁至今河南新野,好像一个叫果园村的地方。据邓县县志记载海竹坡赵姓则是在乾隆年间从新野迁出的叫赵连科、赵同科、赵发科、赵**(实在抱歉,记不得了)的兄弟四个,当时到此地之后乃一片沼泽,但土地肥沃,因此定居此地。又因沼泽盛产一种外形较小但类似竹子的水生植物海竹,而村子地处较高的坡上,故名海竹坡。

如有其他说法 欢迎补充

海竹:

种中文名:海竹

种拉丁名:Yushania qiaojiaensis Hsueh et Yi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玉山竹属

属拉丁名:Yushania

国内分布:产云南东北部,海拔3100米,生于地下水位很高的高山草甸土上。模式标本采自巧家县药山。

海 拔:3100

命名来源:[Journ. Bamb. Res. 5(1): 35.f.12. 1986]

中国植物志:9(1):527

组中文名:峨眉玉山竹组

组拉丁名:Sect.Brevipanicylatae

亚族中文名:筱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竿柄长15—40厘米,直径5—7毫米;节间长2—10厘米,空腔小,髓呈笛膜状。竿散生,直立,高0.5—0.6米,粗达0.4厘米;节间最大可达11厘米,圆筒形,但在分枝一侧的基部扁平,无毛,幼时被白粉,纵向细肋较明显,竿壁厚1—1.5毫米,髓呈笛膜状;箨环明显;竿环平坦或在分枝之节微突起而与箨环等高;节内长约1.5毫米,向下渐变细。枝条在竿之每节为5—6枝,直立,枝下部数节间常有角棱,直径1-1.5毫米。箨鞘早落,厚纸质,长三角形,短于其节间,背面被灰黄色向下之刺毛(在基部毛尤密),纵肋明显;箨耳不存在;箨舌近截形,无毛,高约0.5毫米;箨片直立,线状三角形,长约7毫米,宽1.5毫米,无毛,基部不收缩,每小枝具(1)2—3.叶;叶鞘长1.2—3厘米,边缘无纤毛;无叶耳,鞘口两肩初时各具(1)3—5条劲直或弯曲长1-2毫米之灰黄色缝毛;叶舌截形或有不整齐的裂刻,紫褐色,无毛,高约0.5毫米;叶柄长约1毫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质较厚,长(1)1.7—3.2(5)厘米,宽3—5(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上表面有灰白色疏柔毛,下表面灰白色,无毛,次脉2或3对,小横脉较清晰,叶缘之一侧小锯齿细密,另一侧之小锯齿稀疏而近于平滑。花枝醇?K衿?月。

产地分布:产云南东北部,海拔3100米,生于地下水位很高的高山草甸土上。模式标本采自巧家县药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