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珠广场
释义

关于海珠广场

建于1953年的海珠广场位于广州旧城中心轴线与滨江景观带的交点,是广州目前唯一的滨江广场。它曾充当海珠桥被炸与重修、解放军进城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角色,其附近有泰康路、高第街、一德路等传统商业街区。但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旧城改造的进行,“珠海丹心”的风采荡然无存。由于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在此交汇,市政府决定对海珠广场进行改造。据介绍,总面积4.14公面的广场南侧将创造面对江面的开阔空间,使在广场上的人群能领略珠江美景,广场草坪上点缀着大树,绿化率将达60%;西广场将结合地铁上盖设半下沉广场,并从海珠桥下穿过,广场东西两侧被海珠桥分割的状况将会改变,届时游人可从下沉广场自由穿越海珠桥下。设计还保留了广场“心”形外轮廓、解放军雕塑,同时在半下沉广场的侧壁设“珠海丹心”主题雕塑;并结合地铁建设,在圆形半下沉广场的中心利用半球状玻璃穹窿作为地铁上落口上盖,旁有环形水幕,隐喻“江畔明珠”的城市新景观。

广场内绿草如茵,植有棕榈、红棉等乔木,整个广场富有亚热带特色。1959年,广州解放纪念像在海珠广场时的形象,肩挎小米袋,一手紧握步枪,一手捧着鲜花,微笑着凝视远方。像座刻有叶剑英的题词“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解放纪念”。

1962年,海珠广场和广州解放纪念像以“珠海丹心”被评为羊城新八景。设计者:林克明,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毕业于法国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回国后为广州城市建筑设计立下汗马功劳。从海珠桥起,沿海珠广场、广州市政府、中山纪念堂一直到中山纪念碑,这条长达12公里,贯穿南北的广州中轴线,是广州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谐统一,有赖于林克明的直言与独特的设计眼光。广州市政府是林克明的另一扛鼎之作,其建筑风格、造型方式都是在“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下进行的。中山文献馆是林克明回广州后首个负责设计的项目,也是他第一次运用传统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的尝试。

交通出行

周边交通:可乘地铁二号线在海珠广场C出口直达

周边公交:(海珠广场站)10 14 180 183 253 29 519 64 823 82 86 87 88 8 夜22 夜30 夜33 夜8 128 131B 186 194 1 208 219 236 238 40 4 57 61 旅游2线 夜16 夜1 夜31 222 544 夜3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