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阳所镇 |
释义 | 海阳所镇位于乳山市最南端,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的半岛,具有得天独厚的水产旅游资源。镇域面积70平方公里,镇驻地距乳山市区10多公里,与省级银滩旅游度假区紧紧相连,镇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全镇共有耕地面积 4.05万亩,海岸线长90公里,辖40个行政村。 区域由来(海阳所 所后张家庄 所后王家庄 所后常家庄 贾家庄 望海庄 吕家庄 所陈家 海疃 赵家庄 邹格 三甲疃 大庄 池源 金港 赵东庄 西泓于家 西泓辛家 西泓赵家 后山于家 西山 姜家庄 西黄岛 双峰庄 杜家岛 邢家 水头 芦头 姜格 李家 薛格 半海山 杜家 南泓(3村) 小泓 南夼 小石口 南黄岛) 经济发展(工业强镇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繁荣 城镇规划建设上档升级 社会事业统筹协调推进) 地名由来海阳所镇(Haiyangsuo Zhen)属乳山市。在乳山市区南部。面积91.4平方公里,人口3.16万。海岸线长85公里。镇政府驻海阳所。辖海阳所(海阳所、帽山后、东小楼、帽山前)、邹格、海疃(海疃、小海疃)、赵家庄(赵家庄、指挥村、徐家埠)、所后张家庄、所后王家庄、所后常家庄、望海庄、贾家庄、大庄(大庄、小庄)、三甲疃、吕家庄、后山于家(后山于家、猫口嘴、面条沟、十间房、多夼、宅口顶)、金港(金港、芽嘴台)、赵东庄、池源、邢家、水头、芦头、所陈家(所陈家、东塂、东南沟、小南塂、大南塂)、姜家庄(姜家庄、黄金钗、风洞、狮角山、刘家塂、李家塂、山前、辛家顶)、姜格(姜格、保福沟)、西浤赵家、西浤辛家、西浤于家、李家(李家、张家)、薛格、半海山、杜家、南浤北村、南浤西村、南浤南村(南浤南村、取脚沙、窑岛沟、东南山)、西黄岛(西黄岛、莱山、黄岭、刘家河)、双峰庄(双峰庄、葛子岭、石匣)、小浤、杜家岛(杜家岛、棉花山、鱼河嘴、沙井湾)、南夼、小石口、南黄岛、西山40村民委员会,74自然村。 历史沿革今海阳所镇境域,1942年春属牟海行署设第一区。1945年1月属乳山县港里区。1951年1月设海阳所乡。1958年9月建立政社合一的海阳所公社。1984年5月改称海阳所镇。2004年2月10日,与乳山市大乳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 由来海阳所,古称沙沟寨,自古为军事要塞之地。向南可防海上入侵之敌,东西可协同沿岸守御点对敌作战,北靠大陆,腹地深远。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海上入侵,在沙沟寨修筑土墙,设立海阳守御千户所,隶属大嵩卫,时屯兵1120人,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2员,镇抚2员,百户十员。百户所领112人,设总旗2名,小旗10名。清顺治初年,撤销守御千户所后,海阳所作为地名取代了沙沟寨。现海阳所村的居民,多系明永乐年间在此定居的军户后裔。 名人清末三进县衙为民请命的监生宋煊文,为今海阳所镇南泓村人。 宋煊文(1853~1915),通晓法典,能言善辩,处事公道,常替人写状鸣冤,颇受乡人敬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他目睹官府私加浮捐,鱼肉百姓,便愤而赴海阳县衙署大堂,与知县吴延祚说理。经过两个时辰的舌战,终使知县理屈辞穷,被迫革除违法征收的制钱、钱串、户口、布袋、轿杠等杂费,并准许百姓在缴纳钱粮时,制钱、铜元任便。 后任知县方奎到任时,以实施所谓“新政”盘剥百姓。宋煊文二进县衙,面对知县陈述弊端,并提出:“筹款宜榜示以释众疑,巡警宜扩展以靖地方,学堂宜推广以开风气,征粮宜表明以安民心。”同时还提出“禁烟赌”“行实业”等数条改革“新政”意见。知县对此置若罔闻,宋煊文便遣其子宋埙吉带陈条去济南呈禀巡抚,遂即被批准,饬令知县“如禀照办”。但方知县当面承诺,暗地却我行我素,更加横征浮捐,百姓怨声载道。 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宋煊文激于义愤,鼓动乡民10次联名上书,请求裁免浮捐,抚济灾民。方知县置之不理,再次激起民怨。阴历三月二十日,宋煊文决定三进县衙为民请命。临行前,妻子苦苦哀求:“你看在全家老小面上,保全自己为好。”宋煊文答道:“大丈夫岂能舍民众性命于不顾而保全自己!”次日至县衙大堂,面对知县方奎,慷慨陈辞,当面揭露知县阳奉阴违,顶抚台大人指令不办,擅征浮税中饱私囊。方知县恼羞成怒,吼道:“不要顶戴,也要收捐。”宋煊文针锋相对:“不要性命,也要抗捐!”。三月二十四日,方奎派巡官来到宋煊文下榻的旅店,缴销其监生证凭,将其逮捕下狱。其子埙吉为父鸣冤,亦遭囚禁。四月二十九日,徽村人高启旺等率众万余攻破县城,救出宋氏父子。五月初一,方奎被迫接受九条要求,抗捐斗争获胜。 地理位置海阳所镇位于乳山市最南端,地处北纬36°43'至37°36',东经121°28'至121°39',濒临黄海,东部毗邻国家4A级银滩旅游度假区,西靠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陆缘线仅3公里,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的小半岛,属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1.4摄氏度,冬暖夏凉,风景秀丽,是观光旅游、疗养、度假、避暑的胜地。 旅游资源大乳山位于海阳所镇西部,海拔216.6米,山势突兀,拔海而起。主峰呈圆锥形,陡峭圆浑,极顶为约300平方米的平坦地,可容数百人登巅观海览奇,远远望去,形如丰乳。山腰小径幽曲,山顶崖陡石峭。山脚下绿树成荫,渔村错落,为典型北方渔村小景。西乳山位于海口西岸,与大乳山隔海口相望。这里群峰相连,紧靠海口的南北两峰相接,远远望去,恰似一少女仰卧碧海之中。靠海口一起伏的山梁显现出少女端庄俊俏的面庞,延伸入海之低丘,似少女的一缕长发。 大乳山的名字来历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在这一带沿海居住的百姓,男捕女织,安居乐业。后来一群海妖在此地兴风作浪,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海神娘娘俩姊妹得知后,便联袂杀死海妖。但两位神女在激战中受伤昏死,一女侧身没入海潮,只露一乳房,后化成大乳山;一女仰卧海口西沿,似是睡熟,后化作石人,人们称之“睡美人”,亦称西乳山。 大乳山在《宋史?地理志》中即有记载:“牟平有乳山、阎家二寨”。更早的记载则见于日本高僧圆仁所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该书记载了唐开成四年(839年)圆仁入唐求法途经牟平南部沿海(今属乳山市)时情景:“四月十九日,摇橹向乳山去。出邵村浦(即邵家埠,今名三甲疃),从海里行,未及半途,暗雾倏起,四方俱昏,不知何方之风,不知何方行。抛碇停住,风浪相竞,摇动辛苦,通夜无息。二十六日,早朝云雾微霁,望见乳山,近在西方,风起东北,悬帆而行。巳时,到乳山西浦,泊船停住,山岛相卫,如垣周围。其乳山之体,峻峰高颖,顶上如锋,山根自岭下而指六方。于澳西边,亦有石山,岩峰立岭,高秀半天。东之与北,虽有山连,而犹斜耳”。根据圆仁当年这段记载,大乳山之名最晚应起于唐代。 在大乳山南侧,有一片半月形自然海滩,是有名的葫芦岛海水浴场。总长2800米的沙滩浴场,背靠大乳山,正前方与小青岛隔水相望。浴场环境幽静,风小浪微。尤其是浴场中长600米的红石嘴海滩,陆架平缓,沙质松软洁白。这里远离城镇和工业区,海水清澈,没有污染,8月份水温为摄氏二十五至二十六度,在此游泳洗浴,不仅会强健体魄,而且大海、高山、渔村的美妙景色,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区域由来海阳所元至正十三年,焉姓由河南省开封迁居此地,以居地西沟旁曾设军寨,取名沙沟寨(明洪武十八年迁翁家埠)。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海上入侵,在此设海阳守御千户所,至明末,先后有许、张、马、李、刘、徐、于、孙、杨、鞠、常、赵、王、左、傅、贾、吕、陈、鲍、谢等24姓军户落籍,以此地设海阳守御千户所定名海阳所。后多数姓氏迁居他处。现有马、许、鞠、左、王等姓。 所后张家庄明永乐年间,张姓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成化年间落籍建村张家庄。1980年更今名。 所后王家庄明永乐年间,王姓由小云南从军靖海卫,明末迁此建村王家庄,后郭、辛等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 所后常家庄明永乐年间,常姓从军靖海卫,明末迁此建村常家庄。1980年更今名。 贾家庄明永乐年间,贾姓从军海阳所落籍,明末迁此建村。 望海庄明末,宋、潘、于姓先后迁此建村宋家庄,后迁走。清雍正年间,杜姓由杜家岛、王姓由海阳所迁此定居,因东临大海更此名。 吕家庄明永乐年间,吕姓从军海阳所,成化年间落籍此地建村。 所陈家明永乐年间,陈升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后落籍此地建村陈家。1980年更此名。 海疃明永乐年间,刘兰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弘治年间,落籍于海滩边立村,取名海滩。后演作今名。 赵家庄明永乐年间,赵、徐、许姓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落籍。万历年间,三姓迁此分别建村赵家庄、指挥、许家埠。1942年,诸村合一行政村,称赵家庄。 邹格清顺治十二年,宋天洪由南泓迁此定居。天洪身亡,其妻周氏重婚生子,子以母姓立名周格庄,后演作今名。 三甲疃唐时,邵姓在此建村邵家埠,元末迁走。明正德二年,于岱由小泓迁此定居,袭旧名。清康熙二十一年更名三甲。1980年更今名。 大庄明天启二年,宋让由南泓迁向阳坡下立村称崖下,后随村庄扩大改名大庄。清康熙年间,王姓由宁海州迁居村东北建村小庄,1945年并入大庄。 池源清康熙年间,宋姓由南泓迁此为迟姓看山,称迟家庵,成村后更名池园。1942年又更今名。 金港清乾隆四十五年,于姓由西泓于家来居,因居地附近港湾盛产鱼虾,故名。 赵东庄明万历年间,赵姓由海阳所军户落籍迁此立村。 西泓于家明洪武年间,于显兴由荣成县斥山迁居建村于家。后因此地南北濒海,且居海阳所半岛西部,故更称此名。 西泓辛家明万历年间,辛坚由十里大辛家(今南黄村)迁此立村辛家,后更此名。 西泓赵家明永乐年间,赵姓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再迁此立村赵家,后更此名。后于姓从西泓于家迁入。万历年间,迟姓从莱阳县迁居赵家村东南建村迟家,1946年并入西泓赵家。 后山于家清雍正年间,于士蒿由西泓于家迁居多夼,之后族人相继落居十间房、桑树嘴、西庙、面条沟等处,刘姓从即墨县金口迁此建猫口嘴。后诸自然村合一行政村,因位于大乳山后,故名。 西山清雍正年间,赵姓由西泓赵家迁居大乳山西定居,称西山赵家;于姓由西泓于家迁此称西山于家。1945年,两村合一称西山。 姜家庄清康熙六十一年,姜敬由姜格迁此以姓立村。嘉庆至光绪年间,先后有刘、李、于、辛、赵姓分别由薛格、李家、水头、西泓辛家、西泓赵家迁此,分建刘家、李家、黄金钗、风洞、北道、山前、辛家顶、狮角山等村。1942年,诸村合一称姜家庄。 西黄岛清康熙年间,童姓居黄岛山西,故名。嘉庆十二年,姜姓由姜格迁居村北建村黄岭。刘姓在村北建村刘家河(年代无考)。后辛姓于光绪六年迁入,迟姓于光绪二十七年迁入。1952年,诸村合并称西黄岛。 双峰庄明万历年间,辛姓由西泓辛家迁居立村,以村西有两座山峰而取名。清初,杜姓由即墨县羊山后迁入。清咸丰年间,赵、迟姓由西泓迁居葛子岭。光绪年间,姜姓由姜格迁居石匣。1952年,诸村并入该村。 杜家岛清康熙年间,杜姓由即墨县羊山后迁险岛定居立村,因忌讳“险”字,改称杜家岛。后姜、宋姓先后从姜格、南泓北村迁此岛建村鱼河嘴、棉花山,1942年并入杜家岛。 邢家明永乐年间,邢姓由文登县望岛迁此建村。清中期,姜、宋、马、于姓先后由姜格、大庄、海阳所、水头迁入。 水头明天顺年间,马姓由海阳所迁此立村,因位居小河下游,故名。嘉靖年间,于姓由云南迁入。 芦头明永乐年间,于、裴姓从云南迁此建村,因此处芦苇丛生,故名。后宋、郭姓由南泓、李家迁入。 姜格明洪武年间,姜显成由峒岭迁此立村,后于姓迁入(后迁常家庄、翁家埠)。 李家明永乐年间,李姓由金乡县从军海阳所,嘉靖年间迁此立村。正德年间,张姓由海阳所迁此建村张家,后合为一村称李家。 薛格原有薛姓居此建村取名薛家,金末战乱迁走。明永乐年间,刘姓军户落籍建村,袭旧称。万历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入。后演作今名。 半海山清道光十年,宋姓由南泓迁此立村,因村后小山一半在海,一半在陆,故名。后有任、杜姓先后由任家夼、杜家迁入。 杜家清初,姚、杨姓居此。康熙年间,杜姓由杜家岛迁此,因杜姓人盛,故名。 南泓(3村)明洪武二年,宋彦由史家疃迁此立村。因居海阳所半岛南部,且濒临大海,故名。1950年析为3个行政村。 小泓明永乐年间,于道德由云南迁南泓村西南处立村,取名小泓。后宋姓由南泓迁入。 南夼明末,丛、于、宋姓分别由海阳所、小泓、南泓迁此建丛家、于家、中疃三村。因同处山夼中,1934年合为一村称南夼。 小石口清康熙五十九年,宋启祯、宋启明由南泓迁此立村,因临海口处,鹅卵石颇多,故名。 南黄岛明崇祯年间,宋姓由南泓迁此海岛定居,初名南泓岛,清末以岛的土色更今名。 经济发展工业强镇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海阳所镇把工业作为财政增收、解决就业的主体,强力推进工业强镇战略,采取工业技改、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园区带动等多条途径,不断膨胀工业总量,培植骨干企业,工业经济对镇域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玉龙公司和黄海汽车配件公司技改项目顺利推进,汽车配件产业成为镇域工业主导产业。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07年,海阳所镇始终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产业化带动、特色化发展、组织化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农业发展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按照“以养兴渔、以渔强镇”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在不断扩大海参、牡蛎养殖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渔业生产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全年全镇工厂化养殖水体达12万立方米、浅海养殖5万亩、滩涂精养4万亩、海参养殖4万亩,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繁荣2007年,海阳所镇把大搞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植,坚持认识到位、组织发动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和管理服务到位,使民营经济呈现出多领域延伸、多行业拓展、大规模扩张、高效益发展的格局,特别是依托良好的水产资源,通过努力打造民营一条街和经济园区等载体,引导民营经济集中发展,规模发展。全年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165户,新增民营企业12家,民营企业上交税金3660万元。 城镇规划建设上档升级2007年,海阳所镇充分发挥邻近银滩旅游度假区和大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优势,以建设中心镇为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超前配套原则,全方位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分步实施“光亮工程”和“蜘蛛网工程”。投资110万元,更新镇驻地路灯110基;投资60万元,完成广电、网通等部门架设的光缆,提高了城镇建设规模和档次。 社会事业统筹协调推进2007年,海阳所镇始终坚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让广大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投资260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翻新、扩建,投资150万元对学校房屋进行整修并改善学校的办公设施,全镇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电话,自来水普及率达97%,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2%。计划生育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计划生育率达99%,人口连续10年负增长。 特色养殖受乳山市海水网箱养鱼成效显著的启发,海阳所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在参池里搞网箱养鱼同样大有作为的结论。首先,鱼的排泄物富含有机质,是海参的美食,符合绿色、无公害的标准。喂鱼的残饵和鱼的排泄物经过海参的处理,又避免了因腐烂对海水造成的污染,使参池网箱养鱼形成“以鱼养参、以参促鱼”的良性循环,可以说走的是一条经济与环保“双赢”的发展道路。其次,在参池里搞网箱养鱼比在外海搞网箱养鱼风险要小得多。无论是潮间带还是虾池,四周都筑有挡浪坝,抗风阻流能力强。再次,在日常管理方面,疏苗分箱、换网洗网、水下检查以及成鱼捕捞等,都要比外海网箱养鱼方便得多,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使这一论证具有可行性,该镇党委、政府抽出10亩参池用于实验,并派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进行观察、记录。经过半年多的实验,该镇已经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参池网箱养鱼理论与技术。在该镇党委的积极引导下,目前,海阳所镇已有500亩参池搞起了网箱养鱼。预计全面推广后,可为海参养殖户增收2000多万元。 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大庄村的牡蛎加工业户们现在尝到了精深加工的甜头,往常每公斤才20元的大包牡蛎肉,经过精细加工和精美包装后,每公斤卖到了40多元;往常散装的烤虾每公斤60元,经精细加工包装后,售价达160元;散装的石花菜以往每公斤只售10元左右,精选后小袋分装每公斤售价20多元。 海阳所镇地处黄海岸边,盛产鱼、虾、贝、蟹等多种海产品,捕捞、养殖、加工海产品是当地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长期以来,渔民们习惯于大箱大袋混装,没有细化分类,等级不明显,虽然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与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一直上不去。 海阳所镇政府依托鸿冈海产品有限公司,着力引导各村加工业户对干鲜海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以公司带加工业户的形式,按照品牌化运作模式对海产品加工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注册了“银海”牌商标,聘请有关专家精心设计产品商标图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目前,他们已开发了鱼香肉丝、脱水海参、扇贝肉丁等多种海产品。这些经过脱水、保鲜、分袋、装盒的海产品,不但打进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各大超市货场,而且还出口到日本,仅此一项就创汇300万美元。 作为一个半岛型的乡镇,海阳所镇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里的海域以无污染而著称,是鱼虾、贝类、海藻繁衍的好地方,为生态养鸭提供了上佳饲料。养鸭是该镇沿海村庄一个传统的养殖项目。在营养丰富的海洋“美食”滋补下,这里的鸭子产蛋量高,蛋的个头大,皮薄味美,当地许多宾馆饭店以及市民慕名来收购。海阳所镇鸭蛋的美名也传到了外地,每年秋天,青岛、烟台、威海等地的一些客户也加入到了收购鸭蛋的行列中,并且同当地百姓建立了固定的收购关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