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獭
释义

海獭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小的一个种类,是食肉目动物中最适应海中生活的物种。它很少在陆地或冰上觅食,大半的时间都待在水里,连生产与育幼也都在水中进行。大部分时间里,海獭不是仰躺着浮在水面上,就是潜入海床觅食,当它们待在海面时,几乎一直在整理毛皮,保持它的清洁与防水性。以擅于使用工具进食而著名。科学家目前已辨识出三个不同的亚种,其中之一位于美国的加州,另二者皆位于阿拉斯加。在加州的海獭族群又被称为南方海獭或加州海獭,阿拉斯加族群则被称为阿拉斯加海獭。

中文学名:海獭

别称:海虎

二名法:Enhydra lutri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鼬科 Mustelidae

亚科:水獭亚科 Lutrinae

属:海獭属 Enhydra Fleming, 1828

种:海獭 E. lutris

分布区域: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

形态特征

与鲸、海象、海豹等身体硕大的海洋哺乳动物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小个子了。海獭属于鼬科动物,跟陆地上的黄鼠狼是亲戚,但它们比黄鼠狼大得多。一般成体的[url]雄性[/url]海獭体长1.47米左右,重45公斤,[url]雌性[/url]体长仅1.39米,重约33公斤。为了在水中生活,它们长着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耳壳,滚圆的躯体。牙齿宽大,齿尖短钝,适于咬碎猎物的硬壳。前肢短小,专门取食和梳刷绒毛。后肢宽厚,第1~5趾依次延长,趾间有蹼,5趾连成鳍状;在游泳时,它们用后肢交替地扒水,产生向前的力。尾巴呈扁平状,较长,约占身体的四分之一,游泳时可以当舵用。尾与后肢均已特化成专供游水的器官。

海獭毛皮茶褐色,质量极佳,价亦昂贵。海水的传热比空气要快4倍,而海獭没有像鲸那样厚厚的皮下脂肪层可以保暖,它的皮下脂肪仅占体重的1.8%,但是海獭有一身厚厚的皮毛,每平方厘米有毛12万5千根,同时皮毛上还有一层脂肪,即使在深水里也能滴水不透。

地理分布

海獭是稀有动物,只产于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 由日本北部至堪察加半岛沿岸,往东经阿留申群岛与阿拉斯加湾南岸,沿北美太平洋海岸至下加利福尼亚。常见于多岩石的海边。中国的海域中没有海獭这种动物。加州海獭(E. l.nereis的分布范围由加州北部往南至下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海獭(E.l. lutris的分布范围自白令海西部的司令群岛,沿勘察加半岛东南部海岸至千岛群岛,最南达日本北部。另一亚种E. l. kenyoni同样被称为阿拉斯加海獭,其分布范围由阿留申群岛与普里比洛夫群岛往东至阿拉斯加半岛,以及加拿大的卑诗省、美国的华盛顿州与奥勒冈州等地的海岸。

海獭栖息于多种海岸栖地,其范围由岸石海底和海岸线至沙或泥质的海底。多生活于水深40米以内的范围,但经常会移动至更深的海域以觅食或进行季节性的移动。

生活习性

生活习惯

海獭擅长潜水,经常潜到3~10米处活动,有时潜到50米深的海底寻找食物,它们几乎不到陆地上活动,也从不远离海岸。与其它海兽相比,海獭的游泳速度算是比较慢的,每小时仅10~15千米。

海獭性喜群栖,白天常常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在海里嬉闹、觅食,到了晚上,有时睡在岩石上,但更多的时间是躺在漂浮于海面的海藻上。遇到海面刮大风暴时,它们就成群地跑到岸边躲起来。海獭不像其他海兽那样,一般不作大范围的回游,喜欢过定居生活。海獭是一个匠心独具的 “工程师”,当它上岸时,会把一块块石头搬来构筑一个个漂亮的巢穴。它那个细小的 “手”,非常会使用工具。

海獭睡觉十分有趣。夜幕降临,有的海獭也爬上岸来,在岩石上睡觉,但大多数时间海獭却寝于海面。它们寻找海藻丛生的地方,先是连连打滚,将海藻缠绕在身上,或者用肢抓住海藻,然后枕浪而睡,这样可避免在沉睡中被大浪冲走或沉入海底的危险。海獭的这种睡觉模式可以有效地抵御来之岸上的敌害威胁。海獭睡觉时,如果受到敌害的来犯或者受到惊忧,大多数成员立即潜水逃跑,但常有少数成员留下来,以探明引起骚动的原因。一旦发现确有危险时,就用尾巴“噼啪劈啪”地猛击水面,以此作为报警信号,通知其它成员赶快潜逃。

海獭上岸后行动迟钝,凭借灵敏的听觉和嗅觉察觉危险。嗅觉十分灵敏,能够嗅到8千米以外人吸烟的味道。要是有人在海滨上走过之后,如果不经几次潮水把人留下的气味刷掉,它们就不会上岸。这种灵敏的嗅觉有利于它们及早发现敌害。

海獭平时特别爱“打扮”。它的一生除了觅食和休息以外,总是用相当多的时间来梳理、舔擦自己,皮毛、头尾和四肢都不放过,连胸腹部这个“餐桌”也都洗得一干二净,它的这种“梳妆”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海獭全靠身上的皮毛起保护作用,如果皮毛乱蓬蓬的,或者沾上了污秽,海水就会直接浸透皮肤,把身体的热量散失掉,因而会被冻死。

饮食习惯

海獭的食物大部分是海底生长的贝类、鲍鱼、海胆、螃蟹等,有时也吃一些海藻和鱼类。在水面进食时常采取仰泳姿态,有时以同样姿式携带幼仔出游。海獭是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动物之一,通常一天要消耗其体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鲜。换句话说,成熟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

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海胆,但海胆的壳很坚硬,靠牙齿是绝对咬不开的,海獭就想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它们在海底抓到海胆或其它软体动物以后,先把猎物挟藏在两个前肢下面松弛的皮囊中,游到水面后仰躺,把随身携带的约有拳头大的方形石块放在胸腹上作砧板,然后用前肢抓住猎物使劲往石头上撞击,击几下以后看一下猎物的外壳是否破碎,若未破碎,则继续用力撞击,直到壳裂肉露为止,一旦发现壳敲破了,海獭便马上将里面的肉质部分吸食出来。吃饱之后,海獭把石头和吃剩的食物藏在皮囊中,即使海浪冲击也不会失落,以备再用。这一点海獭胜过类人猿。有人统计,一头海獭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可以从海底捕获54只贻贝,在石头上撞击2237次。

生长繁殖

海獭行一夫多妻制,雄海獭会在雌性与幼兽附近的水域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在1次繁殖季中可能会与数只雌海獭交配。在交配的过程中,雄海獭经常会咬雌海獭的鼻子;性成熟的雌海獭在繁殖季期间鼻子会充血,较老的雌性会有明显的伤痕。雌海獭终年可生产。海獭的繁殖比较缓慢,5年才有一胎,通常一胎只有一只,双胞胎和三胞胎是极为罕见的。在加州,大多数幼兽在12月至隔年2月间生产,而阿拉斯加族群的产期则多半为5至6月。怀孕期约9至10个月,雌性会哺育幼兽约6个月,有时可达一年之久,之后便突然断奶并遗弃它们。

哺乳期间雌海獭会照常觅食,幼兽约6个星期大时即开始在浅水域学习如何觅食。据统计,每10只小海獭中只有1只小海獭在将来的时间里才有本领扩展它的领地。再加上人类的大量捕杀以谋取它珍贵的皮毛,海獭在过去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现在重视了它们的保育活动,海獭才增加到了几万头。

历史起源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海獭是由栖息于河川中的水獭,在大约五百万年前才移居海边而进化成海兽。 因此,海獭并不像生存在于海水中已有三千五百万年的老前辈——海狗那样善于潜水,同时也缺乏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抗寒。

种群状况

历史保护

在1741年商业捕猎开始以前,海獭的分布相当广泛,估计当时的数量约在150,000至300,000只之间。直到1911年由美国、日本、俄罗斯、与英国协议通过国际协定禁止捕捉海獭时,海獭的数量已经减少到只剩下数千只。在大部分区域海獭皆恢复良好,但到了1990至2000年间因不明原因而造成数个族群的数量减少。至1990年代早期,阿拉斯加族群的数量估计约有10,000只,但在1990年代中、晚期,于阿留申群岛一带急剧地减少,确实原因仍不明,部分科学家认为可能是虎鲸捕食的结果。加州族群数量也在下降中,1995年估计约2,377只,至2000年剩约1,700只,在美国濒临绝种动物条例(U.S. Endangered Species Act)中被列为“受威胁种”,而在1977年的海洋哺乳类保护条例(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中列为“枯竭种”。它们的危机在于本身为小族群,加上受到渔网与加州中部海岸的原油外泄污染等威胁。在1980年代于加州南部曾有重建加州海獭族群的计划,但复育后野放的海獭不是回到中部加州的原居地,就是死于人为因素或失踪。同一时间,在1990年代早期于圣米高岛建立了小型的自然栖地,至1990年代晚期已有部分数量沿加州海岸往南移动至康塞普申角。

近期状况

数量骤减

海獭是鼬家族的一员,曾经广泛分布于环太平洋浅海地区。科学家们相信,至今300多年前曾有超过50万只海獭生活在太平洋中,包括被地理界限限定在加利福尼亚海的2万只亚种。但是从18世纪中期商人发现了海獭珍贵的皮毛(是动物世界中最厚、最密实的皮毛)后,人们就一直在捕杀海獭,几乎使海獭灭绝了。“到1900年,加利福尼亚的海獭仅存几十只。”加利福尼亚蒙特里湾水族馆的海獭项目负责人Andrew Johnson说。这样直到1911年国际皮毛贸易协定禁止捕猎海獭为止,海獭的数量才又慢慢回升。到现在,加利福尼亚的海獭数量已有2800只。尽管海獭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又有一个神秘的杀手威胁着海獭的生存。海滩上发现的死亡的海獭数量正逐年递增,仅2004年前五个月就发现有135只海獭死掉。

骤减原因

科学家们对死亡的海獭进行了尸检,结果惊人地发现,造成海獭死亡的头号杀手是来自陆地上的微生物寄生虫。研究显示,最近死亡的海獭有40%是被陆地上的两种寄生虫感染而死的。其中一种是弓形虫,存在于猫的排泄物中;肉孢子虫则存在于 (鼠儿)的粪便中。那么陆地上的寄生虫是怎样转移到海獭体内的呢?答案似乎在于猫和都排泄一种壳很硬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可以在水中存活很长时间,这就使寄生虫有可能被从陆地冲到水中。“在靠近海边的地方,雨水可以将寄生虫冲到海里”,加利福尼亚-戴维斯大学的兽医、生物学家Patricia Conrad说。

一旦到了海里,寄生虫将会逐渐集中在蛤、贻贝这些海獭最喜欢吃的动物身上。为什么呢?因为蛤、贻贝这些双壳贝动物通过过滤海水获得食物,它们通过壳来吸食水中漂浮的微小食物。如果这些水中含有寄生虫,它们就同食物颗粒一起被双壳贝吃掉,并吸附在双壳贝体内的组织上。这样,当海獭无意中吃了感染有寄生虫的双壳贝后,它身上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寄生虫,一旦寄生虫钻进海獭的肠内,寄生虫将进入海獭的血液中,这会造成严重的感染并导致一种脑炎,正是这种脑炎致使海獭死亡。

生态价值

海獭是“海底森林保护者”,海獭死亡率的上升将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海獭是海洋生物链中的关键一环。“当海獭存在时,海洋生态系统看起来是一个样子;当它不存在时,海洋生态系统将会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加利福尼亚的海洋生态系统以海草林为基础。那儿海草通常是长成茂密的一丛一丛的。“这些海草有的可以长得跟树一样高,它们可以从海底一直长到100英尺。” 生物学家杰姆·恩斯特说。这些海底森林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和食物,很多年幼的鱼就是藏在海草中来躲避凶恶的肉食动物。

当海獭数量减少时,海胆数量将会无限制地增长。这会导致海草这个海洋动物藏身之所的消失,因为海胆喜欢噬咬海草的根,而没有根,海草就会四散开来,并会被水冲走。这样,海胆就破坏了整个海草系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