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山
释义
2 元武宗

人物简介

海山,即元武宗(1281-1311)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307-1311年在位。答剌麻八剌之长子,元成宗之侄。生于1281年七月十九日。大德三年(1299),成宗命其镇守漠北。八年(1304),被册封为怀宁王。

成宗晚年多年患病,皇后卜鲁罕掌权。大德十一年(1307)初,成宗病卒,其独子先于成宗早卒,嗣位空缺,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勾结图谋拥立安西王阿难答(成宗堂弟),并定于三月三晶起事。右丞相哈剌哈孙表面上表示支持,私下北迎怀宁王海山,南迎被卜鲁罕排济出朝的海山同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后来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率先进入京城,并于三月二日收捕了阿难答、阿忽台等。五月,海山入京即位,是为武宗。次年改元至大。

武宗长年抚军北方,昧于政事,即位后斥去世祖旧臣哈剌哈孙,对中书省进大疑为组,几乎全部改任自己的亲扩,政令失当,朝政紊乱。国家的用人制度和财政制度都被破坏/即位仅3个月,近臣获得高官厚禄的约达九百余人。为广示恩宠,“遥授”职衔,名爵冒滥,冗员充斥。为弥补国家财政亏空,至大二年(1309),怊乞台普济、乐实、三宝奴等立尚书省剑财,变更钞锐;税课以大德末旧额为率,增收三成以上。

武宗由于沉耽淫乐,酗酒过度,身染重病,至大四年(1311)初,武宗崩,年31岁。葬于起辇谷。五月,文武百官也先贴木儿等上尊号为“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蒙语称“曲律可汗”。

史籍记载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剌之长子也。母曰兴圣皇太后,弘吉剌氏。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

成宗大德三年,以宁远王阔阔出总兵北边,怠于备御,命帝即军中代之。四年八月,与海都军战于阔别列之地,败之。十二月,军至按台山,乃蛮带部落降。五年八月朔,与海都战于迭怯里古之地,海都军溃。越二日,海都悉合其众以来,大战于合剌合塔之地,师失利,亲出阵力战,大败之,尽获其辎重,悉援诸王、驸马众军以出。明日复战,军少却,海都乘之,帝挥军力战,突出敌阵后,全军而还。海都不得志去,旋亦死。

八年十月,封帝怀宁王,赐金印,置王傅官,食瑞州六万五千户。十年七月,自脱忽思圈之地逾按台山,追叛王斡罗思,获其妻孥辎重;执叛王也孙秃阿等及驸马伯颜。八月,至也里的失之地,受诸降王秃满、明里铁木儿、阿鲁灰等降。海都之子察八儿逃于都瓦部,尽俘获其家属营帐。驻冬按台山,降王秃曲灭复叛,与战败之,北边悉平。

十一年春,闻成宗崩,三月,自按台山至于和林。诸王勋戚毕会,皆曰今阿难答、明里铁木儿等荧惑中宫,潜有异议;诸王也只里昔尝与叛王通,今亦预谋。既辞服伏诛,乃因阖辞劝进。帝谢曰:“吾母、吾弟在大都,俟宗亲毕会,议之。”先是,成宗违豫日久,政出中宫,命仁宗与皇太后出居怀州。至是,仁宗闻讣,以二月辛亥与太后俱至京师。安西王阿难答与诸王明里铁木儿已于正月庚午先至。左丞相阿忽台,平章八都马辛,前中书平章伯颜,中政院使怯烈、道兴等潜谋推成宗皇后伯要真氏称制,阿难答辅之。仁宗以右丞相哈剌哈孙之谋言于太后曰:“太祖、世祖创业艰难,今大行晏驾,德寿已薨,诸王皆疏属,而怀宁王在朔方,此辈潜有异图,变在朝夕,俟怀宁王至,恐乱生不测,不若先事而发。”遂定计,诛阿忽台、怯列等,而遣使迎帝。

3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人物简介

博士,男,蒙古族,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等领域

的教学工作以及有关人地关系理论、内蒙古牧区和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与可持

续发展研究与规划问题等领域研究工作。

个人履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7月至今,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科学学院任教;

1988年9月-1989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学助教班学习结业;

2004年9月-2008年7月,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读博士研究生,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

教学

对地理教育、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与规划、资源与环境管理与规划等专业本科生讲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资源学概论、国土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原理等课程;

对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研究生讲授: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文化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

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地关系理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牧区以及城镇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级各类课题十余项。

其中,2004-2007年,主持完成与蒙古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研究;

主持在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牧区贫困地域类型调查与扶贫开发对策建议”(批准号04BJY058),已进入结题阶段;

参与在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与发展研究——以内蒙古牧区为例”(批准号06AMZ002),2009年结题。

2002年9月,应蒙古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道尔吉高特布院士邀请与资助,参加在乌兰巴托召开的“中亚与蒙古高原地理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宣读论文。并在会后应邀分别在蒙古国国立大学和国立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

2006年2月,应日本早稻田大学综合研究所所长吉田顺一教授的邀请和资助,参加在日本仙台市东北大学召开的“蒙古高原环境变化与社会转型国际学术会议”,在大会宣读论文:“中国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转型的地理学分析”。会后还在早稻田大学进行参观考察和学术交流。

代表性成果及获奖情况

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著论文共50余部篇,其中: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发表于《经济地理》1995年第二期),199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于2000年获中国地理学会评选的《经济地理》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一文(发表于《经济地理》1995年第五期),于1997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关于我国贫困地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一文,于1999年获“99中国青年科学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

“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优化对策研究”一文(发表于《城市规划》2000年第六期),于2003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资源管理系统研制——以正镶白旗英图嘎查为例”一文,于200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周立三(院士)主编,《中国农业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独立完成“第十五章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中国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发表于《蒙古国立大学学报》2005年第四期。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与调控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专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著作文库——内蒙古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共5项,其中,教学研究成果奖一项;

2000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标兵”称号;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期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校友”称号;

2003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111人才工程”。

社会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林牧渔业学会畜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牧区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壁嘎查牧民畜牧业综合经营协会特约顾问。

主要论著

1、专著

1.内蒙古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独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

2.中国农业地理(合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

3.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合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年;

4.人文地理学(合著),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5.内蒙古城市化与城镇体系发展研究(合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2、论文

1.海山,游牧消失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急剧恶化的根本原因,Quaestiones Monglorum Disputatae (日本,国际蒙古文化研究协会期刊)2008(4):146-156

2、海山,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在自然灾害中的“脆弱性”问题研究——以锡林郭勒盟牧区为例,灾害学,2009(2)105-109

3、海山,内蒙古牧区贫困化问题及扶贫开发对策研究,中国畜牧杂志2007(10)

4、海山,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转型的地理学分析(日文),Research.Achievement.on Mongolia.II.CNEAS Sendai..Tohoku University,2007

5、海山、陈烈,人地关系文化源地适宜性理论,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祝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8:205-216

6、海山,探讨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真凶”,中国环境的危机与转机(2008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192-202

7、海山,相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蒙古学季刊(内蒙古大学电子版)2008(4)

8、海山,中国内蒙古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西里尔文),蒙古国国立大学学报2005(4)

9、海山,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与调控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10、海山,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995年第二期;

11、海山,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经济地理》1995年第五期

12、海山,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第1-2期;

13、海山,行为地理学及其对中国地理学的意义,《人文地理》1997年第四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8第三期全文转载。

14、海山,地理环境对语言的影响,《经济地理》1998年第二期

15、海山,内蒙古师大蒙语授课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9年第四期

16、海山,论我国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及扶贫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第一期

17、海山,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三期

18、海山,蒙中经济区区位条件及其开发对策研究,《经济地理》,2000年第五期

19、海山,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城市规划》,2000年第六期

20、海山,关于人地关系实质问题的主要理论,《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01年第五期全文转载。

21、海山,内蒙古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郭焕成等主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城镇化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22、海山,蒙中经济区区域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第三期;

23、Haishan ,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Poverty i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Pastoral Area and th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蒙古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英文)》,蒙古国乌兰巴托,2005

24、海山,关于内蒙古草原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第二期;

25、海山,包头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及空间布局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第四期;

26、海山,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第五期;

27、呼格吉勒图,海山,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资源管理系统研制——以正镶白旗英图嘎查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四期

科研项目

1. 蒙古国科学技术基金会、内蒙古科技厅合作项目(中方主持人),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研究,2004.06-2007.12(资助经费:15万元);

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牧区不同类型地区贫困化与扶贫开发对策建议研究(编号:04BJY058),2004.07-2006.12(资助经费:7.5万元);

3. 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1998.10-2001.10(资助经费:3万元);

4. 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06-2003.01(资助经费:10万元);

5. 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巴彦图嘎嘎查牧民合作问题研究与实践,2000,05-2002,12(资助经费:2万元);

6. 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巴彦图嘎嘎查牧民新村建设规划,2001,11-2003,03(资助经费:4万元);

7. 阿巴嘎旗政府资助项目,阿巴嘎旗萨茹拉图雅牛业股份公司组建与发展研究,2002,06-2003,12(资助经费:2万元);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锡林郭勒盟牧区不同类型地区牧民定居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40961037),2010.01-2012.12(资助经费:30万元);

获奖及荣誉称号

1、“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995(2),199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于2000年获得由中国地理学会颁发的“《经济地理》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2、“师范院校地理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其核心成果“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经济地理》1995(5))以及研究报告均由本人独立完成,1997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关于我国贫困地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1),1999年获得“99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协、团中央等联合颁发);

4、“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城市规划》2000(6),2003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关于内蒙古蒙语授课教学质量问题的思考”,《内蒙古科技》1999专刊,2001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民族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6、“蒙语授课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1997年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四届蒙语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7、“人文地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1996年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三届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8.“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资源管理系统研制——以正镶白旗英图嘎查为例”一文,于200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9.1998年8月,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标兵”称号;

10.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被授予“有突出贡献校友”称号;

11.2001、2005年,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12、200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11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4 体验派画派书画家海山

海山,原名董海森,号大愚斋主,1970年出生于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焦作,为著名书画家、中国体验派画派创始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牛志高 教授入室弟子。现为美术家协会会员,春秋书画院副秘书长,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河南省武术家协会会员、二级拳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