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门山羊 |
释义 | 海门山羊是以生产优质笔料毛为特征的肉、皮、毛兼用的山羊地方良种。全身被毛白色,当年公羊颈脊部所产羊毛挺直有锋,富有弹性,是制湖笔的优良原料,故常将海门山羊称为笔料毛山羊;羊肉膻味少,肉质肥嫩鲜美,适口性好;板皮结实细致,属汉口路;具有早熟、繁殖力强,产羔多;耐高温高湿,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形成历史海门山羊产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带,中心产区海门市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水源充足,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海门市为江苏省棉花主要产区,多行粮棉轮作,粮经饲套作。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全市境内农户素有饲养山羊习惯,是全国山羊板皮和笔料毛生产的主要基地县(市)之一。 历史上,上海市郊县崇明岛,原属江苏省。据《崇明县志》记载,崇明岛形成于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年),岛上居民大都是从江苏句容一带迁来,因此白山羊亦可能随当地移民进入崇明岛,随后扩大繁殖传播遍及邻近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县。长期以来,经过当地人民不断选育提高,逐步形成了目前具有一定特色的海门山羊品种。 外貌特征皮毛全身被毛紧密柔软,毛色洁白,且富光泽。公羊的颈背部及胸部披有长毛,大部分公羊还有较长额毛。全身皮肤紧凑,呈白色。 头颈头大小适中,头部呈三角形;嘴狭长,面微凹;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较粗长,角基粗壮,向后上方伸展,呈“倒人字”形;母羊角较细短,形似长辣椒,多向外上方伸展,呈“倒八字”形;耳大小适中,向外上方伸展;公母羊均有须,丛生;公羊颈部较粗短,母羊颈细长,均与体长相称,颈胸结合良好。 躯干体躯结构匀称,前后躯发育均匀,肋骨开张与腰部相称,几近长方形。公羊背腰平直,前胸较发达,后躯较窄;母羊背腰微凹,前胸较窄,后躯较宽深;公羊腹部紧凑,母羊腹部稍大下垂;尾小短而上翘;母羊有1对结构良好的乳头,乳房发育良好;公羊有1个下垂的阴囊,有2个大小均匀,结构良好而较大的睾丸。 四肢四肢端正、细长、匀称,长度适中;系部关节坚韧,蹄壳坚实,呈乳黄色。 品种特性海门山羊是以生产优质笔料毛为特征的肉、皮、毛兼用的山羊地方品种。全身被毛白色,当年公羔颈脊部所产羊毛挺直有锋,富有弹性,是制湖笔的优良原料,故常将海门山羊称为笔料毛山羊;羊肉膻味少,肉质肥嫩鲜美,适口性好;板皮结实细致,属汉口路;具有早熟、繁殖力强,产羔多;耐高温高湿,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生产性能产肉性能山羊肉有连皮与剥皮两种,连皮羊肉屠宰率一般在48%~52%,剥皮羊肉屠宰率在35%~45%之间。 板皮性能板皮属汉口路,皮板足壮、有油性、皮板致密柔韧。 产毛性能羊毛洁白。当年未去势公羔,在秋末体重12.5~14.0 kg时屠宰。成块的毛称“块毛”,为制毛笔原料。一般含块率在20%~30%,经晒干后分检出一、二、三类(低、中、高)共23个品种笔料毛。一类毛属低档毛,无锋或毛锋已损坏,用于制作排笔、胡须刷、或在制笔时作填芯用,有12个品种。二类毛有毛锋,用于制中、低档毛笔及仪器刷,有5个品种。三类毛属高档毛,毛锋好,锋明透亮,毛身有一定长度,供制各类高档毛笔用,笔锋尖锐整齐,丰满圆润,劲健有力,为湖笔的独特风格。共有细光锋、粗光锋、透爪锋、盖尖锋、长盖毛、细直锋6个品种,经济价值很高。三类毛产毛部位从头颈连接处到髻甲后缘毛的质量最好,平均每只山羊仅产33.58 g。根据测定114只5- 8月龄公羊平均每只山羊总产毛量为497.80 g,其中一类毛114.50 g,占23.00%;二类毛192.60 g,占38.69%;三类毛47.80 g,占9.60%;浮毛142.90 g,占28.71%。 繁殖性能海门山羊属早熟品种,公母羊一般在出生后3~5个月龄即达性成熟期。初配时间一般母羊在6~7月龄,体重12~18 kg;公羊较母羊稍晚,一般在8~10月龄,体重在18 kg以上。母羊常年发情,多在春、秋两季配种。发情周期平均为17 d,持续期2~3 d。母羊妊娠期头胎为145~148 d,二胎以后稍有缩短趋势。羔羊一般在45~60日龄断奶。多数母羊二年繁殖三胎,部分母羊可年产二胎。头胎母羊一般每胎产羔1~2只,二胎以上每胎产羔多数2~3只,少数为4~5只,极少数每胎产6只,平均每胎产羔率为228.57%。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