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河整治工程 |
释义 | 1949年以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河流域的治理。最初几年,着重整修加固各河堤防,扩大部分入海道,在永定河上建官厅水库。1957年完成《海河流域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1963年8月,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暴雨中心獐7d降雨量达2051mm,为中国大陆降雨最高记录。通过这次大水,对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了进一步认识。1965年编制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随即根据规划安排,在各河中下游,大规模开挖或扩大了泄洪排涝河道。特别是扩大了入海通道。解决了河道泄洪能力上游大、下游小的矛盾。 工程介绍工程概述以“上蓄、中疏、下排”的方针综合治理中国整个海河流域各项水利工程的总称、其范围包括海河水系和滦河水系。 整个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度~120度,北纬35度~45度之间。流域面积约为31.8万平方千米,其中平原约占40%,山地、高原占60%,地形由西南、西北向渤海湾倾斜,先陡后缓,平原部分的坡度一般只有1/10000。 30多年来,对海河流域治理的投资总额达70亿元。修建水库1915座,总库容268.48亿立方米。大型水库30座,库容219.5亿立方米,其中山区29座,库容215.8亿立方米,控制了山区流域面积的83%;中型水库110座,库容33.51亿立方米。开挖、疏浚骨干河道50余条,其中新辟入海水道8条,总计排洪入海能力24680立方米/秒,为1949年入海能力2420立方米/秒的10倍。初步整治滞洪洼淀32处,总滞洪能力191亿立方米。修建10万亩以上灌溉工程70处,机电排灌站20146处,装机容量143.82万kw,打机井200余万眼,修建装机规模大于1万kw的水电站15座,总容量为71万kw。 海河的五大河流及滦河的干流或主要支流上,基本上都有大型水库控制各河山区流域面积。如漳河上的岳城水库。滹沱河黄壁庄水库和岗南水库,控制流域面积分别为2.34、1.59万平方千米,占该河全流域面积的95%,库容分别为12.1、15.71亿立方米。子牙河支流滏阳河上的朱庄水库和临城水库,库容分别为4.36、1.8亿立方米。大清河上的横山岭、西大洋和王快等水库,库容分别为2.4、10.7、13.89亿立方米。永定河和潮白河分别建有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滦河有潘家家口水利枢纽和大黑汀水库。 子牙河中下游主要整治工程有:加固、展宽北、南大堤,修建滏阳河中游洼淀滞洪工程,开挖滏阳新河,开辟直接入海全长144km的子牙新河,泄洪能力9000立方米/秒。 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及蓟运河等尾闾开挖了长65km的永定新河,设计泄洪能力1400立方米/秒,沿途纳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及蓟运河洪水,海口最大泄量5763立方米/秒于北塘入海。 卫运河修建了漳卫新河,自四女寺到海口全长217km,排洪能力为3000立方米/秒。 大清河中、下游主要整治工程有:修建白洋淀滞洪工程,滞洪能力约9亿立方米;加固河道堤防,疏浚河道,扩大中、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开挖长70km的独流域河,通过北大港直接入海,行洪能力为3200立方米/秒。 实行影响影响上述工程发挥了综合效益,流域面貌已有明显改观。 (1) 防洪方面。经治理,主要河道基本形成了“蓄泄兼施”的防洪体系,上游山区修建了大型水库,控制洪水下泄量,中下游整治了洼淀滞洪,下游开辟或扩挖了河道,入海排洪能力有较大提高。主要河道防洪标准得到了提高,滦河、永定河、子牙河约为50年一遇,潮白河、北运河、蓟运河及大清河约为20年一遇,漳卫南运河约为30年一遇。20年来大型水库控制了超过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达133次,主要河道堤防没有溃决,保障了广大地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安全。流域中部和东部,地形平缓,排水不畅,历史上涝碱灾害严重,易涝易碱面积约5400万亩。经过治理,排水出路基本打通,防涝骨干工程基本建成,排涝标准一般达3~5年一遇,有的达10年一遇以上。涝灾面积减少到875万亩,盐碱耕地面积减少到914万亩。 (2)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海滦河流域河川么流量为28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65亿立方米,扣除互相转化最后,总资源量为4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利用率为56%,地下水利用率为72%,总资源利用率为76%。全流域1980年农业灌溉用水303亿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8425万亩;海河流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已达到较高水平。 (3) 水土保持方面。山区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余平方千米,占山区面积的63%,各河系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为1.72亿吨。截至1987年,初步治理水土保持面积6万多平方千米,约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0%。 海河流域尚存在水库防洪标准偏低,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大量超采,除涝工程配套差,水土保持工作进展较慢等问题。1986年编制了《海河流域补充规划(草案)》,流域治理工作将继续进行。 相关工程刘家峡黄河生态治理工程刘家峡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地处黄河上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战略区位。其库区年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之一。为了改善刘家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当地政府发动库区沿岸群众,本着"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库区周围绿化造林1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每年拦截流入库区的泥沙达120万吨,为预防黄河下游水患发挥了重要作用。 洙水河治理工程洙水位于菏泽市中部,是洙赵新河的主要支流,全长54.9公里,流域面积450平方公里。该河系解放前老河道,1969年春季进行过全线治理,经过30余年的运行,目前河道淤积严重,防洪、排涝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给流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菏泽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春季对洙水河进行清淤治理,整个工程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济南军区领导得知后高度重视,专门要求出动部队援助洙水河治理工程,并将治理任务赋予给了刚从苏丹维和凯旋归来的某集团军工兵团。据悉,该团承担的施工段位于洙水河上游,全长3.2公里,需要清淤土方6万立方米,工期约15天左右。 引江济汉工程2010年3月,引江济汉工程在长江荆江河段开工,工程从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地跨荆州、荆门两地级市所辖的荆州区和沙洋县,以及省直管市潜江市。引水干渠全长67.23公里,渠道设计流量350立方米每秒,最大引水流量500立方米每秒,进口渠底高程26.10米,出口渠底高程25.00米,渠底宽60米,渠道内用砼块护砌,左岸渠顶设计宽7米,渠堤外坡脚有宽4米的绿化草为保护地,渠道以通水为主,兼顾灌溉与通航两种功能,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 黄河下游堤河治理工程堤河是指靠近堤脚的低洼狭长地带。黄河下游两岸滩地存在着大量串沟、堤河、洼地等自然地貌,据1998年黄委勘测设计院统计,黄河下游共有堤河649.15km,涉及面积12696.6万m2,有的常年积水,已无法耕种。堤河的存在一是破坏了堤身临河侧的防渗层,减少了渗径长度,加大了渗透坡度;二是一旦滩区串沟过流,有可能形成顺堤行洪,威胁大堤的安全。仅仅依靠滩区现有不完善的避水台,还远远达不到防御各类洪水情况下滩区群众的避洪要求,滩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受生产力条件制约,黄河堤防历次的加高和培厚,多在临河—侧就近取土,使大堤临河附近形成了低洼地带及堤河,尤其是近年来进入下游的水量偏枯,泥沙主要淤积在河道主槽及滩唇,堤根落淤较少,“二级悬河”局面加剧,相应加大了堤河的威胁和顺堤行洪的可能。堤河的存在势必加剧大洪水时洪水顺堤行洪之机遇,危及堤防安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