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岸带地貌环境及其演化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夏东兴 等 著 丛 书 名:出 版 社: 海洋出版社ISBN:9787502775858出版时间:2009-10-01版 次:1页 数:314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地质学 内容简介海岸带与全球气候变化、海面变化、陆架环境变迁、人类的生存与繁衍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距今3万年前,那时气候温暖、冰川融化、海面升起,东中国海发生了献县海侵,海岸线已到达河北省的献县一带。夏东兴教授在40余年的不懈努力中,科学思维活跃,研究视野开阔。他提出了若干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开辟了适合我国海岸研究的新方法与思路,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在海洋地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夏东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省涿州市人,1939年11月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貌与第四纪专业。长期从事海岸带地貌环境及地理变迁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主持编纂的《中国海湾志》获国家海洋科技进步一等奖,著有多部专著和50余篇学术论文。享受国家科研津贴,并评为山东省科学技术拔尖人才。 ·查看全部>> 目录第一部分 海岸线与海岸带 解读海岸线 解读海岸带 第二部分 海面上升和全球变化 全新世高海面何在 海平面研究的若干问题 渤海湾西岸海平面上升威胁的防治对策 海岸带地理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青岛地区为例 第三部分 海岸侵蚀 中国海岸侵蚀述要 登州浅滩成因与蓬莱西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灾情分级 莱州湾南岸侵蚀过程与原因研究 秦皇岛海岸侵蚀研究 6000年来我国低平海岸线的冲淤变化 山东海洋灾害类型及演化趋势预测 鲁南典型沙质海岸剖面侵蚀过程监测 黄河三角洲北部岸滩侵蚀演变 中国海岸侵蚀原因与过程分析 第四部分 潮流沉积沙体 潮流脊的形成机制和发育条件 我国邻近海域的水下沙脊 江苏岸外潮流沙脊群发育过程 潮流三角洲 琼西南岸外水下沙丘研究 第五部分 第四纪环境演化 渤海古沙漠之推测 末次冰期以来黄河变迁 末次冰期黄河解体初探 渤海湾西岸海岸线变迁(摘要) 渤海东部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沉积环境 鲁北沿岸贝壳堤的地质学意义 胶州湾演变过程 末次冰期盛期长江人海流路探讨 第六部分 海岸地貌 中国海湾的成因类型 山东半岛海岸地貌与波浪、潮汐特征的关系 中国海岸湿地退化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 中国基岩海湾潮流地貌模式及其沉积动力特征 华南沙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分析 黄河口拦门沙形成机制 跋 附图 ·收起全部<< 前言海岸带与全球气候变化、海面变化、陆架环境变迁、人类的生存与繁衍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距今3万年前,那时气候温暖、冰川融化、海面升起,东中国海发生了献县海侵,海岸线已到达河北省的献县一带。生活在北京西南50多千米远的周口店山顶洞人,曾到当时的海岸一带去捕鱼采蛤,把褐蚶壳带回来作为装饰品,褐蚶是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的海生贝类,可见那时的人们曾到达过海岸一带,并已经开始与海岸打交道了。 距今18000年的海岸线退至东海外陆架水深130米以下的地方,那时的黄海、渤海陆架全部和东海部分退水成陆,出露的陆架在古风暴的吹蚀之下,成为一片沙海,有些地方成为沙丘群分布区;喜冷动物群,自由地越过渤海、黄海和东海地区,生活地域扩展至台湾海峡和福建一带,表明当时的黄海、东海陆架平原并无大河流阻挡牝们的南下。进入冰消期以后,海面升起,东中国海再度出现,逐渐形成现的海底地貌和现代的海岸线。夏东兴教授正是从事这一时段(从距今3万年到现在)陆架环境的变化和海岸位置变动研究的地貌学家。 夏东兴教授在40余年的不懈努力中,科学思维活跃,研究视野开阔。他提出了若干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开辟了适合我国海岸研究的新方法与思路,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在海洋地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