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哈伊尔·穆卡谢
释义

哈伊尔·穆卡谢(1907年8月13日-2008年8月19日,享年101岁),苏联时期的侦察员,间谍生涯30年,从未失手,堪称苏联最成功的侦察员。

国籍:俄罗斯

出生地:白俄罗斯

出生日期:1907年8月13日

逝世日期:2008年8月19日

职业:侦查员

毕业院校:列宁格勒大学,列宁格勒东方学院

主要成就:间谍生涯30年,从未失手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于2008年8月19日宣布,苏联时期的侦察员米哈伊尔·穆卡谢当天去世,享年101岁。穆卡谢间谍生涯30年,从未失手,堪称苏联最成功的侦察员。

穆卡谢1907年8月13日出生在白俄罗斯一个小村庄里,家境贫寒。父亲是铁匠,他从小帮着干活,长大后顺理成章成了集体农庄的铁匠,并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外界的向往,17岁的穆卡谢只身来到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求学,但由于没有组织的派遣证及推荐信,他被列宁格勒劳动大学拒之门外。身无分文的他只好四处找活干,5个月后在波罗的海造船厂找到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几经周折,穆卡谢进入柴油机厂,工作表现突出,后来加入苏联共产党,并被派往列宁格勒大学经济系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自己的终身伴侣伊丽莎白。

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穆卡谢在列宁格勒东方学院进修孟加拉语和英语。1937年,他进入苏共中央人事部,后被派往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侦察局开设的侦察学校学习侦听。

1939年,穆卡谢前往美国洛杉矶,他的公开身份是苏联驻洛杉矶领事馆副领事。

由于当时苏德交好,美国人对苏联很反感。为了博取美国人的好感,穆卡谢想到在苏联文化上做文章。他在领馆举办音乐会、鸡尾酒会、电影观摩会,逐渐吸引了一些名流,包括作曲家谢尔盖·拉赫马尼诺夫、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动画艺术片先驱沃尔特·迪斯尼等。

有一次,卓别林无意中说起自己喜欢俄罗斯的动物。穆卡谢向上级请示后,从苏联运了一头棕熊送给卓别林。卓别林很喜欢这头熊,一直养在家里,后来因为体形过于庞大转送给了动物园。

穆卡谢的这些好友多是美国白宫的常客。总统罗斯福喜欢和电影圈内名人聊天,因此卓别林等人的消息相当灵通。卓别林曾经多次告诫穆卡谢,希特勒很快会向苏联开战。

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军方要求间谍机构调查日本会对苏联采取什么行动。当时一名苏联侦察员从东京发回情报说,日本暂时还没有下定决心与苏开战。这个结论得到了穆卡谢的证实。军方相信了穆卡谢的判断,把远东部队调回了莫斯科。

一天,穆卡谢接到任务,要他设法把一名秘密特工送上回国的轮船。当时,这名特工的行踪已经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监视之下。

穆卡谢灵机一动,邀请多位好莱坞名人上轮船游玩。那名特工趁着人多,偷偷混上了船。等到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回过神来为时已晚。

1943年,穆卡谢从美国回到苏联。1947年,苏联特工、好莱坞电影导演鲍里斯·莫罗兹向美国“自首”,多名在洛杉矶的苏联特工被“曝光”,穆卡谢此后也只能转入地下工作。1955年,他接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秘密侦察处的命令,作为秘密特工冒险前往瑞士建立欧洲情报组织。这时,穆卡谢夫妇已经人到中年,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对于他们而言,再去从事秘密工作是有相当困难的,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组织的安排。

穆卡谢主要通过无线电台发送情报。有一次,反间谍机构成功测到电台的大致方位,在他家附近展开搜寻。穆卡谢警觉到瑞士方面的行动,赶紧关掉电台,侥幸逃过一劫。

1967年至1968年期间,穆卡谢化装成商人先后3次前往以色列从事情报工作。当时苏联和以色列还没有建交,特拉维夫没有任何苏联外交机构。穆卡谢孤身作战,十分危险。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即使在家里都不敢用俄语对妻子说“我爱你”。

虽然西欧国家的反间谍机构与美国联邦调查局保持着合作关系,而美联邦调查局的档案里有穆卡谢的照片、指纹、血液和唾液样本,但穆卡谢却神奇地在欧洲大陆潜伏了20多年。对此,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新闻发言人伊万诺夫说,在20多年的地下工作中,穆卡谢的工作范围很广,“必须在世界几个不同的洲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但他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

1977年,穆卡谢和妻子悄悄回到故土。晚年的穆卡谢注重培养新人,还撰写了多本侦察学教科书。

2001年9月,穆卡谢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俄罗斯媒体上。可他并不喜欢出名,因为“为了祖国的名誉,我们没有权力出名”,“如果国家不知道我们,那就意味着我们没有连累她”。

2007年8月13日,穆卡谢百岁生日那天,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向他颁发“荣誉”勋章,嘉奖他为保卫国家安全、培养侦察专家所做的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妻子伊丽莎白非常支持穆卡谢的事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两人育有一子一女,都从事电影摄制工作。

西欧国家瑞士是穆卡谢第一个潜入的国家,那里每2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警察,但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及地理因素,又是各国情报机关活动最积极的地方。

为了帮助穆卡谢进入瑞士,他被装扮成一位瑞士犹太人,克格勃为之仔细准备了一份“说辞”:在战争时他曾被关进集中营。考虑到这一点,穆卡谢还专门到真正的集中营,详细了解了其中具体的规定及实际情况,甚至还仔细研究那里的地况。

伊丽莎白则开始学习有关波兰天主教的一切仪式和规矩,并养成了定期到波兰天主教教堂的习惯。要知道,她的任务是扮演一个波兰人,所以,她又仔细研究了波兰的厨艺,此外,她还学会了很多波兰歌曲——就好像是来自儿时的记忆。

在丈夫进入瑞士的两年后,伊丽莎白以埃利扎的代号也到了瑞士,为他提供最可靠的帮助。作为无线电报务员,“埃利扎”确保了穆卡谢与总部联系的畅通,而克格勃总部则开始源源不断地收到穆卡谢提供的重要、可靠的情报。

然而,无论你作了怎样充分的准备,生活中永远是充满意外惊喜的。有一次,潜伏的穆卡谢在布拉格就差点与儿子碰面,而伊丽莎白则看到了穆卡谢正在国外旅游的妹妹,但两人都不得不尽快离开这些他们原本热切希望在一起的亲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