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哈密
释义
1 新疆东部地区

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是新疆连接内地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设有国家一类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边界线长586公里。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78万人。有汉、维、哈、回、蒙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1.8%,城镇人口占58.3%。辖区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

中文名称:哈密地区

行政区类别:地区(相当于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哈密市、伊吾县等

政府驻地:哈密市

电话区号:0902

邮政区码:839000

地理位置:新疆

面积:15.3万平方千米

人口:51.97万人(2002年)

方言:维吾尔语

气候条件: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哈密天山风景区、拉普乔克故城、五堡魔鬼城、庙尔沟、回王陵等

机场:哈密机场

火车站:哈密站

车牌代码:新L

特产:哈密瓜、哈密大枣等

地理周边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往内地的门户。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北部,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有长达586.663千米的国界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驻哈密地区哈密市大营房。

地理概况

哈密地区最北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乡的大哈甫提克山,约北纬45度5分33秒;最南为哈密市南湖乡的白龙山附近,约北纬40度52分47秒;最东在星星峡东北约东经96度23分处;最西在七角井以西约东经91度6分33秒处。南北相距最长有440千米,东西相距最长约404千米。全地区总面积约15.3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9%,为新疆第三大地州。这个面积比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海南、宁夏、台湾等8个省、区的面积都大。

地区行政公署住所地:哈密市建国南路,邮政编码:839000,代码:652200,拼音:Hami Diqu。

气温

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

人口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末,全地区总人口572400人(人口普查数),有汉、维、哈、回等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70.99%,少数民族人口占29.01%,非农业人口23.1万人,占总人口的57.12%。

行政区划

哈密地区下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共计10个镇、27个乡(含3个民族乡)。哈密地区行政公署驻哈密市。辖区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3师、吐哈石油勘探指挥部等20多个中央、自治区单位。

哈密市

截至2011年6月,哈密市下辖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8个乡(91个村委会,37个居委会),1个工业园区,1个农业园区。

4个镇:雅满苏镇;七角井镇,1个村委会;星星峡镇;二堡镇,9个村委会。

5个街道办事处:东河区街道办事处,11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西河区街道办事处,7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新市区街道办事处,9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丽园街道办事处,6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石油新城街道,4个居委会。

18个乡:陶家宫乡,10个村委会;大泉湾乡,5个村委会;乌拉台乡,1个村委会;沁城乡,8个村委会;南湖乡,3个村委会;花园乡,7个村委会;回城乡,5个村委会;五堡乡,10个村委会;天山乡,10个村委会;白石头乡,4个村委会;西山乡,4个村委会;德外里乡,2个村委会;柳树沟乡,3个村委会;双井子乡。

工业园区:哈密工业园区。

农业园区: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总面积38 445平方千米,下辖4镇、8乡。

伊吾县总面积19 735平方千米,下辖2镇、5乡(含1个民族乡)。

2 新疆东部城市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乡,以盛产哈密瓜闻名于世。是哈密地区的驻地。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哈密瓜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公里边界。

中文名称:哈密市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陶家宫乡、回城乡、花园乡

政府驻地:新疆哈密市

电话区号:0902

邮政区码:839000

地理位置:新疆东部

面积:8.5平方公里

人口:28.9万(1990年)

方言:维吾尔语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

著名景点:哈密鸣沙山,怪石山,巴里坤湖,哈密回王陵

城市简介

哈密市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天山东段南麓。辖七角井、雅满2镇及21乡。面积8.5万平方 千米。1990年人口28.9万。民族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满、蒙古等20多个。历史悠久,为丝绸之路上重镇。汉代时称伊吾卢。明置哈密卫。清光绪十年(1884)置哈密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置哈密县。1961年设立哈密市至今。哈密系维吾尔语,意为镃望墩。气候干旱,年均降水量47.5毫米,年蒸发量2712.6毫米。年均气温10℃,1月均温-16℃,7月均温30℃。古代人民为了战胜干旱,采用雪水和坎儿井灌溉农业。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棉花、胡麻和瓜果,其中哈密瓜、无核白葡萄誉满中外。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37种、90处。已建成以煤炭工业为主体、兼有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等门类的工业体系,是新疆最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哈密是新疆东部最大城市和交通中心 ,通过兰新铁路和公路干线、支线通往自治区内、外各城市 。名胜有哈密王墓、沁城壁画、白石头、松树塘、鸣沙山及西黑沟风景区等。

乡镇街道

东河区街道 代码:652201001

辖9个社区、2个村委会:广场南路社区、安全路社区、建国北路社区、复兴路社区、阿牙社区、青年路东社区、青年路西社区、青年北路社区、青年路南社区、上阿牙村、吾尔达村。

西河区街道 代码:652201002

辖5个社区、5个村委会:滨河路社区、中山北路社区、中山南路社区、天山西路社区、老城社

区、北菜园村、东菜园村、西菜园村、中阿牙村、大营房村。新市区街道 代码:652201003

辖6个社区、1个村委会:天山北路社区、北郊路社区、启明社区、机辆路社区、祥和社区、光明路社区、跃进村。

丽园区街道 代码:652201004

辖5个社区、1个村委会,1场:八一路社区、丽园社区、迎宾社区、七一路社区、前进西路社区、西郊农场、新西村。

石油新城街道 代码:652201005

辖4个社区:南区社区、中区社区、支油区社区、北区社区。 二堡镇 代码:652201103

辖9个村委会:奥尔达坎儿子村、二堡村、宫尚村、头堡村、火石泉村、洛喀克勒克村、托盖喀尔尼村、乌拉泉村、园林场村。

雅满苏镇 面积:440平方千米 常驻人口:2878人 代码:652201100

位于哈密市以东170千米处,西与大泉湾乡相邻,南与巴州若羌为界,东偏南与甘肃敦煌市相壤,东与星星峡尾亚车站为界,北与沁城乡相邻。辖4个社区:前山一社区、前山二社区、后山一社区、后山二社区。1984年建镇,雅满苏矿成立于1958年,镇区基础设施由雅满苏矿业公司负责,镇区90%以上居民是矿业公司职工。

星星峡镇 面积:2726平方千米 人口:3268人 代码:652201102

位于新疆最东部,与甘肃省的安西县、敦煌市接壤,距哈密市区200千米。辖3个社区:星星峡社区、金窝子矿区社区、天湖社区。1956年设镇,1959年撤镇。199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镇。

七角井镇 面积:10390.9平方千米 人口:2309人 代码:652201101

位于天山山脉东段马尔塔拉山南侧。镇政府距市区210千米。北与昌吉州木垒县,巴里坤县相邻,西邻吐鲁番市鄯善县,南接哈密市五堡乡,东连哈密市柳树沟乡、三道岭矿区。辖5个社区、1个村委会: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第四社区、第五社区,七角井村。

天山乡 面积:2247平方千米 人口:7720人 代码:652201211

位于哈密市区偏东54千米处。北与伊吾县盐池牧场接壤,南与陶家宫乡、沁城乡、黄田农场毗连。辖9个村委会:三道沟村、板房沟村、白杨沟村、头道沟村、二道沟村、水亭村、石城子村、二崖头村、榆树沟村、榆树沟口子村。总人口7720人,其中农业人口7229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9.2%。全乡辖10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4个扶贫搬迁开发区。

西山乡 面积:2000平方千米 人口:3017人 代码:652201210位于哈密市区西北76千米,东以哈巴公路为界与天山乡二道沟为邻,南以312国道为界与二堡镇相毗连,西以五道沟红星二渠为界与德外里都鲁克乡相接,北以天山分水岭为界与巴里坤县交界。辖5个村委会:葫芦沟村、塔拉提村、牧场村、白杨沟村、农场村。2004年底,全乡总人口为3017人,其中维吾尔族1669人,哈萨克族1208人。

回城乡 代码:652201205

辖5个村委会:建国村、阿勒吞村、沙枣井村、九龙树村、麦盖提村。

白石头乡 代码:652201212

辖4个村委会:白石头村、塔水村、牧业村、口门子村。

花园乡 面积:331.2平方千米 人口:10522人 代码:652201206位于哈密市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约7千米。东与农十三师红星一场、陶家宫乡为邻,南与南湖乡接壤,西与二堡镇相邻,北与回城乡相依,平均海拔高度720米。辖7个村委会:强固村、博尔其吐尔村、夏马勒恰尔巴克村、艾勒克吐尔村、杜什吐尔村、却勒吐尔村、喀让拉村。花园乡在清朝属回王世袭领地,称“维吾尔把力”。“把力”为蒙古语城吧之意;维吾尔语叫“热海提巴背格”,意为“舒适的花园”;汉语译为“花园子”。1984年成立乡政府。2004年全乡总人口10522人,其中农业人口8756人,维吾尔族10012人。辖7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

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族乡 面积:2000多平方千米 人口:2636人 代码:652201209

位于哈密市西北部,乡政府距市区80余千米,平均海拔1780米。东部与西山乡相邻,西部与柳树沟乡接壤,南越戈壁与二堡镇、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毗连,北部与巴里坤哈萨克县接壤。2004年末,全乡总人口2636人,其中哈萨克族2423人。辖2个村委会:二道沟村、头道沟村,1个园艺场。

乌拉台哈萨克族乡 代码:652201201

历史沿革

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府所在地。

东汉时,称伊吾卢,置宜乐都尉。

三国时,魏置宜禾伊吾都尉。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设伊吾郡。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后改称伊州。

唐末归西汉金山国,后转附西州回鹘汉国。

元代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

元末割据自立,称哈密国。

明朝时,置哈密卫。

清康熙年间,一度被蒙古准格尔部占领,后归附清朝,被封为一等札萨克,编旗设队。

清乾隆年间,设哈密厅,光绪年间改为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哈密县。

1961年国务院决定以原哈密镇为基础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销哈密市,1977年1月恢复哈密市。

198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哈密县,政区并入哈密市。

1984年5月完成撤县并市工作。

民族组成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唐朝开成五年(840年)回鹘西迁时,有部分回鹘人即来到伊州,逐步融合了当地其他民族,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在哈密地区主要分布在哈密市和伊吾县,2002年有9万多人。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受宗教影响很大,禁食猪、驴、狗及自死的牲畜肉。烤肉、抓饭为其著名食品。维吾尔族能歌善舞,以十二木卡姆最为有名。

汉族

早在汉代,即有汉族人迁居哈密。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设立宜禾都尉,在此留兵屯田。在南北朝时,更有汉族2000余家在伊吾(今哈密)建立了政权。隋唐时期,汉族大批迁入哈密,并在伊州下属三县建有道观4座。自五代到明朝,也不断有汉族来哈密。清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有大批汉族迁居哈密地区。汉族分布在地区各县市的城镇和农村以及驻哈单位,是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巴里坤的汉族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习俗。特色食品有蒸饼、封羊肉、腊羊骨头等。新疆小曲是国家认定的新疆唯一汉族地方戏曲,哈密地区是其主要流传区之一。

哈萨克族

哈密地区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天山山区,多从事畜牧业,有“马背上的民族”之喻。信奉伊斯兰教。在19世纪末,逐步迁入哈密地区,现有人口4万多人,多属克烈、乃蛮、瓦克三个部落。民间文化有阿肯弹唱、姑娘追等。

回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哈密市,约1.5万人,多为清代迁入。信奉伊斯兰教。回族与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主要节日是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回族的小吃较为有名。其它

其他民族

哈密地区还有蒙古族,满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畲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翰尔族,仡佬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塔塔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但人数较少,除蒙古族有2000多人、满族1500多人外,其他民族人数均在千人以下。

多元文化

哈密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东西方文化、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汇之地,既有鲜明的中原文化脉络,又有少数民族古老传统的风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密东天山历史文化。

哈密的民俗风情古朴典雅。各民族在千百年长期共存的环境中,和睦相邻,礼尚往来,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生活习惯的影响与学习,奠定了哈密“民淳俗深”和古伊州文化的底蕴。哈密木卡姆作为新疆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哈密木卡姆是汉朝摩诃兜勒和唐代伊州乐发展而来的,是哈密维吾尔人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东西方乐舞艺术在哈密交汇融合的优秀成果。哈密历史悠久的屯垦文化、丝路文化、多彩的草原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灿烂的汉文化,以及哈密瓜文化、大枣文化、奇石文化,与十二木卡姆共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东天山文化。

区划沿革

哈密,古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

哈密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通要冲。2000多年前就是汉朝与匈奴激烈争夺以制西域的战略要地。哈密成为通往西域的主要孔道,被视为“西域襟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使哈密在历史上代不绝书。

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哈密绿洲的开发和社会进步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一、隋唐经营伊吾

隋初,文帝派元晖出伊吾,联络西突厥达头可汗。以后达头可汗的使者和达头可汗本人都先后经伊吾到隋朝觐,受到文帝的特殊礼遇。

隋大业四年(608年),炀帝派裴炬和将军薛世雄率军屯驻伊吾。隋军在伊吾城东另建一座新城,号新伊吾(地当今日之哈密回城)。裴炬对西域各国使者说,天子因为西域偏远,交通不便,所以在伊吾另筑新城,便利行旅。隋军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兵1000,常驻伊吾,保护行旅及丝路之畅通。大业六年(610年),设立伊吾郡,并在伊吾城之东北设立柔远镇(地当今日之沁城)。

大业五年(609年),炀帝巡幸河西,先派裴炬到敦煌一带招抚西域各国。裴炬派使者说明伊吾吐屯设(“吐屯”突厥语,官名。“设”领兵的武职)、高昌王麴伯雅等27国首领和使者,到张掖觐见炀帝。诸国首领及使者表示恭顺,炀帝看了自然喜不自胜,西域臣属者30余国。

隋末,伊吾属西突厥。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贞观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三县。柔远县是因为隋朝曾在那里设有柔远镇而得名。纳职县是由于鄯善胡人在此筑城,城名纳职,因以为县。始设州时有1332户、6778人。百多年后的天宝年间(742—755年),伊州人户已有较大增长:户2467,人10157,有佛教寺院2处、道教观4处、烽火台7处,军事哨所3处。

就在西域各国先后表示臣属的时候,高昌王麴文泰受西突厥可汗挟制,与唐为敌。切断西域与内地交通,“杜远方之职贡,阻重驿之往来”太宗召文泰入朝,文泰又托疾不至。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派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姜行本、薛万钧等为副总管,讨伐高昌。唐军行至碛口,麴文泰闻讯惊惧而死,其子智盛继位。行军副总管姜行本率众先出伊州,在今哈密口门子一带伐木制作各种攻城器械。姜行本曾为将作大匠,监修过“九成”、“洛阳”二宫,以智巧和能干著称。军中又有山东大批能工巧匠服役,专司营造攻城器械。阴历五六月的口门子、松树塘一带,正是冰融雪化、绿草如茵的季节,六月二十五日纪功碑就矗立于天山之巅了。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法师不顾朝廷禁令,一人独行去天竺取经。他从安西出发,在沙漠中跋涉了5天,才找到野马泉,又经过2天2夜的奔波终于来到伊吾,佛寺中的汉族和尚听说法师到来,连鞋都顾不上穿,就赤脚出迎。见面后相抱痛哭,诉说着对家乡及亲人们的思念。玄奘在伊吾休息了10余日后继续西行。

贞观十六年(642年),西突厥咄陆可汗源兵袭伊州,安西都护郭孝恪率轻骑2000击败入侵者。

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驻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伊吾军辖兵3000,配马1030匹。伊州刺史兼任伊吾军使。伊吾军战时执戈征战,平时屯田种地。

开元二年(714年),东突厥发兵侵伊州,伊州刺史郭知运率军迎击,敌军败退。

唐天宝元年(742年),伊州改称伊吾郡、属陇右道辖治。天宝三年(744),东部回鹘崛起,蒲类为其领土。乾元元年(758)伊吾郡又改称伊州。广德二年(764)后,伊吾被吐蕃人占领,一直沿继了90年左右。

唐经营伊吾时,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的伊州,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以伊州命名的《伊州曲》也在这时传入长安。开元二十四年(736),盖嘉运任北庭经略节度使时,将《伊州曲》进献玄宗李隆基。经“梨园”艺人加工的《伊州曲》先盛行于宫廷,后又在长安的歌舞伎馆、茶楼酒肆中广为流传。五代、宋、元时期(公元907—1368年)

五代时期,伊州守将为汉人陈氏。他和西州回鹃和沙州归义军节度使都保持着相当密切而友好的关系。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太宗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勋出使高昌,联络西域各国。途经伊州,州将为汉人陈氏,他接待了王延德一行。

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伊州、蒲类归属西辽。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于漠北。宋嘉定二年(1206年),孛儿只铁木真(成吉思汗)为蒙古大汗。3年以后西州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臣属蒙古。此时他们不再称回鹘而改称畏兀儿了。高昌亦都护归附蒙古后,第一批征服对象就是“罕勉力、锁檀、回回等国”。罕勉力即哈密力。由此可知这时哈密并不是从属于高昌畏兀儿,只是在蒙古人和高昌畏兀儿的联合武装进攻以后才依附于蒙古人的。哈密归附蒙古后,也没有并入高昌成为高昌畏兀儿的一部分,而是和高昌并存的一个地方政权。

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蒙宪宗在西州回鹘建别失八里行省州改称哈密力。

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都大都(今北京),任命察合台曾孙阿只吉镇守别失八里,兼辖天山南路畏吾儿哈喇火者(即高昌)及哈密力等处屯戍军事。

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省,哈密隶甘肃行省管辖。次年,哈密城主的斤迭林曾捐资帮助当地屯垦。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增派汉军及新附军500人来哈密力屯田。

延佐六年(1319年),皇帝敕命哈密力人和畏吾儿人(即高昌人)自相讼,可以由自己的头目处理,如果和其他百姓争论,则由自己的头目和地方官吏共同审讯。元末,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据哈密,为威武王。元覆亡后,兀纳失里割据自立,称哈密国。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金陵(今南京),元亡,元朝覆亡前2年占据新疆全境的察合台汗国也分崩离析;新疆各地形成了各自割据,不相统属的地方王国。暂守哈密的威武王兀纳失里亦自立为哈密国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纳失里病逝,其弟安克帖木儿继位。

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两年后设哈密卫,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畏兀儿马哈麻火者任指挥。又派汉族人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善为纪善,共同辅政。

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哈密忠顺王王位久虚,各族头目再次极力推荐,明廷方才提升把塔木儿(畏兀儿人)为右都督,代行国王事,5年后,把塔木儿卒,其子罕慎请嗣父职,朝议只准嗣都督位,但不准主国事。哈密仍无王统摄,政令无所出。

明成化八年(1472年),吐鲁番阿力汗率兵攻入哈密城,俘虏王母,抢去金印,委其妹夫牙兰占据哈密。哈密都督罕慎被迫率余众逃至甘肃苦峪(今安西县东南、玉门之西),并筑城以居,开渠引水,屯垦种地,作长期打算。

哈密都督罕慎在苦峪经过10年生聚,实力大增。乘阿力汗新死、阿黑麻继位立足未稳,联合赤金、罕东二卫,拥兵万人,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军哈密。牙兰不敌败逃,罕慎顺利收复八城。罕慎因功进封左都督,赏白金百两及其他物件,特旨褒奖。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即位,晋封罕慎为忠顺王。可是,罕慎封王却为吐鲁番阿黑麻所不容,就在当年十一月,他率兵至哈密,威胁利诱,最后杀死了忠顺王罕慎,仍令牙兰据守。

为了打击阿黑麻的嚣张气焰,明廷采取薄其赏赐、或拘留使臣、却其贡物、敕责令悔罪等措施。3年后,阿黑麻才不得不将哈密8城、忠顺王金印及500多被虏居民送还。明廷派安定王族人陕巴(系忠顺王脱脱重孙)继忠顺王。弘治六年(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掠去陕巴。

当阿黑麻和明朝反复争夺哈密的时候,其兄马黑木在中亚的地盘却被南下的乌兹别克人夺去,阿黑麻令其长子满速儿为代理执政,自己率部援助其兄去了。以后阿黑麻病死于阿克苏,满速儿当政后,无情镇压反对他的几个弟弟,并继续东侵哈密。

弘治十八年(1505年)冬,陕巴卒。其子拜牙即自称“速檀”(即苏丹),改信伊斯兰教,仍袭忠顺王。拜牙即愚昧昏庸而又淫暴,经常担心部属害他。吐鲁番满速儿汗又不断派人向其游说,威胁利诱他背叛明朝。明正德八年(1513年),拜牙即终于置哈密于不顾,弃城叛入吐鲁番。满速儿派火者他吉丁据哈密。

明正德十年(1515年),都御使彭泽筹措缎、绢、布匹等物,遣马骥等往哈密,向满速儿索要拜牙即王印。他吉丁归还哈密王印,而拜牙即却匿居阿克苏,拒不返回。此后,吐鲁番常以哈密为跳板,屡侵河西诸县,大肆抢掠,嘉峪关外人民深受其害。满速儿一面侵扰河西,一面派使通贡;明廷一面抵御入侵,一面责其归还忠顺王。然入侵不断,贡使不绝,忠顺王不还,哈密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愈加动荡。

此后,明朝国势日弱,又因哈密得而复失事追究大臣责任,屡兴大狱,许多大臣牵涉其内,捕杀甚多。最后只好以罢兵息民、专图自治为口实置哈密于不顾不了。

哈密地方王国从1380年受封,至1514年被吐鲁番汗并占,经11世,凡135年。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满速儿死。长子沙速嗣“速檀”,居吐鲁番;其弟马黑麻亦称“速檀”居哈密。明隆庆四年(1570年),马黑麻返吐鲁番嗣兄职。

此后,吐鲁番汗亦势衰力竭,它的领地逐步为察合台后王所建立的喀什噶尔汗 (后首府迁至叶尔羌,史称叶尔羌汗国)所占有,哈密亦随之成为该汗 的东部领土。

此时叶尔羌汗国在哈密的代理人是叶尔羌汗国国王的四弟,名叫巴拜汗。清朝时期(1644—1911年)

一、清代哈密建置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员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编制旗队,划为蒙古镶红回旗,委任官佐。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哈密回城,号镇远城。雍正五年(1727年)修哈密汉城(今老城)。雍正七年(1729年)至九年(1731年),修巴尔库尔汉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巴尔库尔满城,号会宁城。同治八年(1869年),修哈密新城。

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移安西州同知驻巴尔库尔,自此该地始有行政机关。安西同知隶属甘肃布政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哈密厅,设理事通判,管理回王辖属以外民事,亦隶属甘肃。次年,在哈密设办事大臣,巴尔库尔设领队大臣。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又设巴尔库尔道,府下辖宜禾、奇台两县,府治在宜禾。镇西府亦隶属甘肃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巴尔库尔道移驻迪化,改称镇迪道。咸丰五年(1885年),镇西府改镇西直隶厅。宜禾县入厅治,奇台县划归迪化。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十六日,哈密厅由安西道划归镇迪道。光绪十年(1884)11月17日,新疆设立行省,下分四道,镇迪道改由新疆省隶属。次年,哈密厅升格为哈密直隶厅。哈密直隶厅包括今哈密、伊吾两地,共辖乡庄35个,但实际上除新、老两城外,只辖7个村庄,其余大部分属回王领地。镇西直隶厅下辖24个乡庄,由东、西、北3个乡治理。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一、民国哈密建置

中华民国2年(1913),改哈密直隶厅为哈密县,改镇西直隶厅为镇西县,抚民同知改称县知事,隶迪化府。首任哈密县知事白文超、镇西县知事李澎荣。县以下分若干渠(乡),渠设乡约1人(主管行政)、农官1人(管农田事务),乡约之下有百户长、十户长。县衙由六房(吏、户、礼、兵、刑、工)三班(隶、快皂)改为科长1员、科员2员、催员4员,以及门子、库子、皂隶、马快、禁卒、斗级、伞扇、轿夫、民壮等共76人。

回王领地建置自成体系,不属县衙管理。回王领地一直到民国19年(1930年)废除哈密回王后,方始统一于政府建制。

民国23年(1934)5月,成立哈密行政区,辖哈密县、镇西县和七角井设治局,为新新省第九行政区。行政长公署设在哈密县,刘应麟为第一任行政长。

民国24年(1935)7月,省府决定划哈密县的吐葫芦、下马崖、盐池、前山、苇子峡、淖毛湖为伊吾设治局。哈密行政区至此辖二县二设治局。

民国32年(1943)1月,伊吾设治局升格为三等县。5月,改哈密行政长公署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8月,哈密县由二等县升为一等县,镇西县为二等县,伊吾由三等降为五等县,七角井仍为设治局。废除区、乡村行政组织,建立乡、镇、保甲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哈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哈密县,辖哈密、镇西、伊吾三县和七角井中心区。

1954年1月4日,镇西县改称巴里坤县。9月30日,巴里坤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撤销七角井中心区,改设七角井镇(乡级镇),归哈密县领导。

1955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改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密专区辖2县1个自治县。

1961年,以哈密县城镇为基础,包括火车头、铁龙、钢铁、先行、红旗等5个城镇公社和火箭农场在内,成立哈密市,由哈密专署领导。

1962年,撤销哈密市,并入哈密县。

1970年12月19日,哈密专区改称哈密地区,地区行署驻哈密县,辖哈密、伊吾两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1971年1月24日,原由自治区直辖的鄯善县划入哈密地区,哈密地区辖3县1自治县。

1975年1月30日,鄯善县划归吐鲁番地区。

1977年1月6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哈密市(县级市)。哈密地区辖1市(哈密)、2县(哈密、伊吾)、1自治县(巴里坤)。

1969年3月~1979年6月,哈密地、县及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1979年7月1日,哈密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哈密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哈密地区辖1市2县1自治县,共有2镇、3区、22个人民公社和17个国营农牧场、22个居民委员会。哈密行署还在三道岭矿区设派出机构——三道岭行政委员会(县级)。哈密地区行署驻哈密市。

1983年9月9日,哈密县并入哈密市。

1984年6月,政社公开,撤销人民公社,新建区公所3所,乡政府35个,镇政府2个。

1985年底,哈密地区辖1市(哈密)、1县(伊吾)、1自治县(巴里坤)。

能源产业

国家“西电东送”、“西煤东运”战略的实施,使地处新疆东大门、能源资源丰富的哈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着眼于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哈密地区高起点规划,全力打造现代化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外运基地、煤电基地、风电基地和光电基地。

民族风情

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日期,在封斋一月满时开斋,开斋之日就是肉孜节。节日期间互相拜访问候。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就是宰杀牲畜祭祀“胡大”(真主),与亲友分享。在肉孜节后70天举行。节日期间民间举行文体活动。按照习惯,回族过肉孜节比较隆重,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则把古尔邦节作为大节。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民族风味食品独具特色。主要有:哈密瓜荤素大菜系列、羊肉焖饼子,野菜系列(蘑菇、椒蒿、沙葱),油酥馍、扒羊肉、回族粉汤及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馕、凉皮、烤包子、黄面、奶茶等西域风味传统食品。

伊州大曲唐代哈密称伊州。伊州音乐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后,称为伊州大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为基础,在其前后加上引子和尾声,以蔓延其声调的大型乐曲。伊州大曲中间含有中原汉族音乐的成分。哈密十二木卡姆是伊州大曲的继承和发展。伊州乐在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新民间音乐成分而发展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的。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认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来的躯干”之一。哈密木卡姆是由散序曲、歌曲(歌舞曲)两部分组成。哈密木卡姆是大型民歌套曲型木卡姆,民间音乐成分较多,尤其是山区木卡姆,是更富有民间风味的民歌;在音乐结构上,仅由民间歌曲组成,没有专门器乐演奏的间奏曲。

自然资源

农业资源

哈密市的气候非常适宜瓜果作物生长,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产地。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市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日照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全市无霜期182天。风能

哈密市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有发展风力发电的独特条件。

森林资源

哈密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相对于地区广阔的土地,森林资源显得匮乏,且分布不均。全地区林业用地面积为38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237.4万亩。林木总蓄积量为696万立方米。

由于林木生境的各异和起源分布的不同,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为四个类型:山地针叶林、河谷阔叶林、戈壁荒漠林、平原人工林。

生物资源

由于哈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哈密市的植物分为农作物、花卉、中草药、林木和草源五大类,10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高粱、糜谷、荞麦、棉花、豆类、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枣、杏、梨、苹果等;野生中药材中面积较大的有党参、雪莲、柴胡、大黄、麻黄、甘草等150多种;林木中有落叶松、方松、胡杨、山白杨、梭梭、红柳、沙枣等天然林树种。

哈密市域内动物分为兽、禽、蛇虫、鱼等4大类数百种,兽禽类主要有:羊、牛、马、骡、驴、骆驼、鸡、鸭、兔等。受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黄羊、雪豹、马鹿等,受国家保护禽类主要有雪鸡、天鹅、鹰、长耳鹗等。

野生动物资源

(一)哈密地区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雪豹2、蒙古野驴3、野骆驼4、北山羊5、白肩雕6、金雕7、玉带海雕8、波斑鸨

(二)哈密地区分布的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棕熊2、石貂3、猞猁4、兔狲5、马鹿6、鹅喉羚7、岩羊8、盘羊9、小苇鸻10、大天鹅11、小天鹅12、疣鼻天鹅13、草原雕14、乌雕15、小雕16、秃鹫17、兀鹫18、鸢19、雀鹰20、棕尾鵟21、大鵟22、普通鵟23、毛脚鵟24、短趾雕25、鹗26、白尾鹞27、草原鹞28、乌灰鹞29、白头鹞30、猎隼31、矛隼32、燕隼33、灰背隼34、红隼35、暗腹雪鸡36、灰鹤37、长脚秧鸡38、姬田鸡39、红角鸮40、雕鸮41、纵纹腹小鸮42、长耳鸮43、短耳鸮。

矿产资源

哈密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现已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国第二;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仅次于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经济发展

2010年,哈密地区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7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74.82亿元,增长29.9%;第三产业增加值68.17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比例为13.8:45.1:41.1。

交通运输

远在两千年前,哈密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哈密市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利,国道312线、兰新铁路、亚欧通信光缆横贯哈密。东北、华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该公路的建成将使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距离缩短约1400公里。312国道哈密——吐鲁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哈密——罗布泊公路建设项目、哈密机场复航项目顺利完成,现已通航。哈密——南疆铁路干线的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哈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开发、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区共有铺装道路54条,道路总长约71公里,面积1377399平方米。主干道23条,次干道31条,形成 了主次干道为主,支路为辅,内外相连,首尾相接,纵横交错的平面交通路网。市内共有公交车辆186辆(含4辆城市观光大巴),公交线路十五条,共有高、中档出租车近1000余辆。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哈密地区的地形,中间高南北低,地势差异大。中部是天山主脉——巴里坤山、喀尔里克山和支脉莫钦乌拉山等高大山地,呈北东—南西走向延展。最高峰是喀尔里克山主峰托木尔提峰,海拔4 886米,巴里坤山主脉月牙山海拔4 308?3米。南北两侧是中低山区,包括中蒙边界的东准噶尔山地及哈密盆地以南久经侵蚀起伏平缓的觉罗塔格山。这些山低而散乱,顶部浑圆,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左右。整个山区面积占地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三。

在这4个山地之间横列着3个断陷盆地。位于觉罗塔格山和天山主脉之间是哈密盆地,这是地区最大的盆地。最低处沙尔湖,海拔高度仅53米。

处在天山主脉与支脉莫钦乌拉山之间的是巴里坤盆地—伊吾河谷地,是一个长条状构造盆地。该盆地地势高寒阴湿,草原广布,是哈密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地处莫钦乌拉山与东准噶尔山地之间的是三塘湖—淖毛湖盆地。该盆地海拔在1000米以下,最低处海拔300多米,是哈密地区天山以北纬度最高、地势最低、热量最富的奇特地区。

哈密地形轮廓可概括为四山夹三盆,从北向南分8个地貌单元:

东准噶尔山地:哈密地区北部,沿中蒙边境的小哈甫提克山、大哈甫提克山、呼洪得雷山、苏海图山、海来山,东至老爷庙,全长180多千米,是一个干燥的剥蚀地。

三塘湖—淖毛湖盆地:西接准噶尔盆地东端,北靠准噶尔山地,最东在下马崖至苇子峡以西,南连莫钦乌拉山,东北为中蒙边界。

西山台原:也称巴里坤台原,东接莫钦乌拉山和巴里坤盆地,南连巴里坤山地,西接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连三塘湖—淖毛湖盆地1 000米等高线。

莫钦乌拉山:又称天山北山,西起马王庙、大红山以东,东至前山、苇子峡,北坡有少量森林分布。

巴里坤盆地:西起苏吉,东至吐葫芦,北靠莫钦乌拉山,南连东天山。盆地西宽东窄,西部为农业区,东部为牧业区。

东天山山地:西起色比口,东至上马崖,其中口门子以西称巴里坤山,以东称喀尔里克山。山地山体高大,冰川广布,南坡多为干燥裸露岩石的山体,北坡则有草原、森林垂直带状分布。山体两侧多冲积扇和洪积平原。

哈密盆地:西起七角井,北连东天山,东至沁城、黄山、雅满苏一线,南至库木塔克沙垅中部。

嘎顺戈壁:位于哈密市东部和南部,北起下马崖,沿着孔多罗山至中蒙边界的哈尔欣巴润乌蒙敖包,又沿新甘边界至白山,经哈密地区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边界,北连哈密盆地。该地带原为古天山,现已成为干燥剥蚀移平的高原,一般为石质戈壁。

气候环境

【气候】哈密地区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但由于高大的天山山脉之影响,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明显。地区全境可划分为5个气候带、共7个气候区。大致上,山南干热,降水极少;山北阴凉,降水稍多。

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干燥少雨,晴天多,光照丰富,年、日温差大,降水分布不均;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低空气层稳定。

【日照时数】哈密地区全年日照时数3 170~3 380小时,是全国日照时数充裕的地区之一。位于地区东部的星星峡全年日照时数达3 500小时,比俗称“日光城”的拉萨还多350小时。哈密、三塘湖—淖毛湖盆地平原,全年日照时数3 350小时以上。位于天山山间的巴里坤盆地、伊吾谷地分别为3 170小时和3 250小时。各地全年日照时数以5月最多,12月最少。

【太阳辐射】哈密地区天气干燥,光照时间长,全年太阳总辐射量6397.35兆焦耳/平方米,为全疆之首。各地太阳总辐射量以平原戈壁为多,山区略少。全年以6月最多,12月最少。

【气温】哈密地区各地气温差异明显。哈密盆地、三塘湖-淖毛湖盆地年均气温8℃~11℃,天山山区4℃以下。全年1月最冷,7月最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气温年较差)较大,山区为30℃~35℃,平原戈壁为36℃~40℃。哈密和淖毛湖极端最高气温高达43.9℃和43.5℃,巴里坤极端最高气温则只有33.5℃。哈密、三塘湖—淖毛湖盆地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4 450℃~4 650℃,无霜期180~182天;巴里坤盆地、伊吾谷地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为2 350℃~2 550℃,巴里坤无霜期108天,伊吾无霜期稍多,为134天。

【降水量、蒸发量和湿度】哈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量不多。由于地区面积广大,地形复杂,自然降水分布差异也较大。哈密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4.9毫米,巴里坤县为210.9毫米,伊吾县为92.3毫米。淖毛湖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4.3毫米,而位于天山迎风坡处的巴里坤西黑沟水文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则有441.9毫米。地区各地不但降水量差异较大,而且降水年际变化也很大。哈密市区一带,降水量大的年份与降水量小的年份有6倍之差;在淖毛湖,二者相差达到11倍。山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不及平原戈壁,但仍可达到2~3倍。

哈密市区全年蒸发量为2 799.8毫米,巴里坤盆地全年蒸发量为1 602.7毫米,淖毛湖全年蒸发量达到4 417.8毫米。

地区空气湿度主要特点是:山区湿度略大,平原戈壁湿度较小;冬季湿度大,春季湿度小;清晨湿度大,午后湿度小。年平均相对湿度哈密市为42%,巴里坤县为58%,伊吾县为41%,淖毛湖为32%。

【风速】受地形影响,哈密地区各地风向、风速的分布差异较大,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天山以南的哈密市区及附近风力偏小,年平均风速仅为2.3米/秒。哈密市区以东戈壁,盛行偏东风,年平均风速2.3~4.9米/秒。哈密市区以西地区,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4.8~8.7米/秒,其中沿兰新铁路沙尔至小草湖地段,被称为百里风区。巴里坤盆地、伊吾谷地受山区气候影响大,风向多变,前者以东风为主,伊吾以西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5~3.7米/秒。三塘湖—淖毛湖盆地盛行偏西风,年平均风速4.6~5.9米/秒。

各地平均风速的季、月变化:春季、夏季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风力在8级及以上的大风日数,平原戈壁地区一般为80~110天,山区一般为15~35天。位于百里风区的十三间房一带,大风日数149天。

【灾害性天气】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变化激烈,加上山体高大,戈壁广布,往往造成一些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干旱、大风、低温、冻害、干热风以及浮尘和沙尘暴等。山区多有大雪、严寒天气。局部地区也有洪水、冰雹、雷暴、地震等灾害。

哈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天山山脉自东向西400公里横亘其中,形成山南山北迥然不同的两大自然环境区:山北巴里坤、伊吾两县草原广阔,夏季凉爽宜人,冬季冰优雪丰,自然风光秀丽,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旅游胜地;山南哈密盆地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享誉中外的哈密瓜、哈密大枣的重要产地。

水文地质

哈密地区可利用的水量共计16.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76亿立方米。水利资源均为季节性的沟泉水,水量小且不稳定,运行时间短,只能建设小规模水电站。地区河流多发源于山区,季节性很强,一般是春、夏季流量大,秋、冬季流量小。较大的河流有:伊吾河,年径流量5 760万立方米;石城子河,年径流量7 060万立方米;榆树沟,年径流量4 573万立方米;五道沟,年径流量4 636万立方米;柳条河,年径流量1380万立方米;白杨河,年径流量1 675万立方米;哈密市区东、西河坝,年径流量890万立方米。

地区湖泊均为断陷洼地形成的内陆蒸发咸水湖,因补给量少和蒸发强烈的原因,面积大为缩小,有的已干涸。主要湖泊有: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属断陷湖盆,湖面海拔1 581米,1944年面积140平方千米,1984年缩小为112平方千米,湖水富含芒硝、食盐等;托勒库勒湖,也称盐池,湖面海拔1 896米,1943年面积为35平方千米,1989年面积为25平方千米;诺木湖,属迁移湖,现已基本干涸,只有洪水季节才有湖水;沙尔湖,海拔53米,是地区海拔最低处,现已完全干涸。

地区从1958年开始修筑水库,首先修建的是阿牙桥青年水库和花园水库。地区主要水库有:南湖水库,1961年竣工,最大泄洪量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733.3公顷;石城子水库,1979年10月主体工程竣工,设计库容2 06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万公顷;二渠水库,1981年竣工,设计库容和实际库容均为1 5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133公顷;榆树沟水库,总库容1100万立方米。

哈密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川和地下水为主,有大小冰川226条,冰川总面积180.9平方公里,储量67.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6.97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0.56亿立方米,占62.23%。其中地表水8.77亿立方米,用水量5.047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总量的57.55%;地下水8.2亿立方米,用水量5.57亿立方米,占地下水总量的67.93%。现有农业耕地面积110万亩,草场6000多万亩。

(一)、山地针叶林:地处哈密境内的东天山北坡(阴坡)海拔2100-2900米的中山带和亚高山带,分布生长着新疆落叶松和天山云杉。林区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分哈密、巴里坤两个营林区。林业用地面积80.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0.8%。其中:有林地面积为63.8万亩,林木蓄积量为634.34万立方米,山区针叶林林木蓄积量占地区总蓄积量的91%,是地区各类森林资源中林分质量最优的林种。山区有灌木林地面积为5.98万亩。以上有林地中除伊吾军马场管辖4.2万亩外,其余都为自治区哈密林场管辖。林区内除了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主要树种外,还有山杨、桦木、园柏、野蔷薇,山区森林至今累积共生产木材90多万立方米。

(二)、河谷阔叶林:在山谷河道两岸海拔1200-2200米,分布生长着阔叶乔、灌木林,地区天山山脉大小河谷共计98条,其中43条分布有阔叶乔木林。共计有河谷林有林地面积 4.14 万亩,蓄积量为13.34 万立方米。

(三)、戈壁荒漠林:在哈密辽阔的戈壁荒漠上,在天山南、北麓山前冲积扇、地势低洼的荒漠盆地、沙漠腹地的河床地带,广泛分布着各种荒漠乔灌木(丛)植被,荒漠林是地区森林面积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林地面积为250.7万亩,占地区林地总面积的65%。其中:胡杨林地面积为21.1万亩,包括有林地面积为2.1万亩;灌木(丛)林地面积为229.6万亩,包括覆盖度30%的灌木林地面积为146.9万亩。山南哈密市的马桩山,巴里坤北戈壁、三塘湖,伊吾县下马崖、淖毛湖分布面积大,而且集中。主要树种由胡杨、梭梭、红柳、麻黄、沙拐枣、锦鸡儿、白刺、骆驼刺等。

(四)、平原人工林:是地区绿洲的生态屏障,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也是林业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人工林在发挥着巨大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还为社会生产出大量的木材和果品。

哈密市、伊吾县已实现农田林网化达标。2000年时统计地区平原人工林资源的90%以上分布在哈密市,巴里坤县和伊吾县仅有少数平原人工林。但自2002年起在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的带动下,山北两县林业发展开始呈现上升态势。

现平原人工林面积共计20.7万亩,林木蓄积量为11.6 万立方米 。其中:防护林8.2 万亩,经济林11.8万亩,用材林0.5 万亩,薪炭林0.2万亩。

旅游资源

哈密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星罗棋布,闻名瑕迩。雄伟的天山横贯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个气温带,山北雪山草原风光、山南大漠风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风光缩影”之说。主要自然人文景观有雄伟的天山、神秘的魔鬼城、哈密回王陵、盖斯墓等,其中享有瑞士风光的东天山名胜风景区,已被列为国家AAA级风景区;同时还开辟有大漠风光探险游、“农家乐”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哈密市列为新疆四大旅游重点建设城市,星级宾馆10家,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哈密市东天山“新、奇、险、特”旅游线路的开放,是哈密市与吐鲁番、敦煌的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区建设为一线,互为补充,各具特色。 哈密主要旅游景点:哈密鸣沙山、怪石山、巴里坤湖、哈密回王陵、盖斯墓、白石头、丝路烽燧、哈密天山庙、松树塘、墩墩湾、口门子、哈密庙尔沟、喀尔里克冰川、哈密黑沟、拉甫乔克故城、五堡墓地、哈密博物馆、焉不拉克古墓群、佛教寺遗址、巴里坤古民宅。鸣沙山位于白石头西北面,距哈密市区七十公里,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厅妙地出现了一座长五公里,高水平五十米的沙山,沙粒细而无土,山中有一眼泉,四周水草丰茂,柳条河从山脚下蜿蜓流过。每当微风吹拂或人由山上向下滑动,便可听见各种声响,时起时伏,强时如雷鸣高亢,弱时似牧笛悠扬,故称鸣沙山。

回王陵位于市区以南2公里的回城乡(哈密南郊客运站旁),建于是1840年前后,埋葬着历代回王及其王妃,至今保存完好的有两处,南面为2座亭式建筑,上部飞檐斗拱,四周圆柱支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北面为1座“大拱拜”,主体高约25米,下方上圆拱顶,琉璃砖镶面,外有36级盘旋梯拾阶而上,可达墓顶;西面与墓体相对的是一座清真寺,四壁经文彩饰,顶棚彩绘,撑柱雕花,可容纳3000余人。

哈密瓜节

哈密瓜节是由哈密市委、市政府主办,自1993年起至今,已历时6届17年,现已发展成为以瓜为媒、各种展会“百花齐放”在新疆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盛会。哈密市之所以如此隆重的举办哈密瓜节,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赋予哈密瓜文化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以瓜乡文化为梭,以哈密瓜园为起点,让国内外游客充分体现“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充分感受“游哈密、走遍天山南北”的深刻内涵。 哈密至今已迎来了7届哈密瓜节。自1993年哈密市举办首届中国·哈密“甜蜜之旅”哈密瓜节至今,已历时17年。首届淖毛湖“金皇后”哈密瓜荣获金奖。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从第四届开始的。第四届哈密瓜节新闻发布会,贡瓜传人尼牙孜·哈斯木、手工仿真哈密瓜制作者郭瑞敏,以及从哈密走向全国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志英也专程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3 盆地

哈密盆地位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的哈密地区,呈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盆地北部即天山南坡为洪积倾斜乎原;东部和西部是丘陵和戈壁,南部为库木塔格沙漠,古称莫贺延债;中部为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的洪积平原,哈密绿洲分布在这个部位。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哈密盆地是组成吐哈盆地两个盆地中最大的一个,吐哈盆地面积5.2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准噶尔、四川及柴达木的第五大盆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断陷低位山间盆地。从地质构造上讲,吐哈盆地由三个构造单元组成:东部哈密坳陷,中部暸墩隆起,西部吐鲁番坳陷。但从地貌形态看,吐哈盆地是以鄯善县城南部沙山为大致分界线,东部属哈密盆地,西部为吐鲁番盆地。换句话说,鄯善一分为二,分属两个盆地,哈密盆地西部包括了鄯善七克台等乡的范围,自然区划超越了行政区划。

4 国家

历史

哈密,古称“昆莫”,斯基泰人之地。 公元前2世纪初,哈密为匈奴呼衍王统治下的伊吾卢。汉明帝征匈奴取得伊吾卢,置宜禾都尉屯田宿平。章帝时罢屯田,伊吾卢又归匈奴。后魏置伊吾郡,晋为伊吾都尉。东晋时前凉取之设伊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后为西突厥占据。隋炀帝派遣薛世雄取置伊吾郡,并建筑新城。隋末复为突厥乘乱夺据。唐贞观时内附,置西伊州。五代时为小月氏占据,号胡卢碛。元朝在西域设阿力麻里行中书省,哈密属之,封忽纳失里为肃王。当时称伊州为哈密力。从此哈密之名便沿用至今。明永乐二年,安克帖木耳遣使朝贡,封忠顺王。永乐三年忠顺王被鬼力赤毒死,兄子脱脱幼时被俘入中国,遣使送还,命袭王爵,管辖西域回回、畏兀儿、哈剌灰。永乐六年,脱脱死,封免力帖木耳为忠义王,赐印诰玉带,命守哈密。免力帖木耳死,封子孛罗帖木耳为忠顺王,赐印诰。后孛罗帖木耳被臣下弑杀,王母努温答力主国事,国人畏服。成化中,吐鲁番酋长阿力派兵劫王母努温答力,王母甥罕慎为哈密王。永乐十二年,行在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归国后著《西域番国志》,其中《哈密》章云:“哈密城居平川中,周围三四里,惟东北二门。人民数百,住矮土房。城东有溪流,水西南流。果林二三处,种楸杏而已……蒙古、回回杂处于此,衣服礼俗各有不同”。

历代君主

兀纳失里

安克帖木儿

脱脱

兔力帖木儿

卜答失里

倒瓦答失里

卜列革

努温答失里

罕慎

陜巴

拜牙即

哈密国的兴衰

哈密国的兴衰是新疆哈密地区王室统治家族由信奉佛教到改信伊斯兰教的历史。哈密地处天山东部战略要地,曾是新疆和中亚各地派往北京的贡使及往来内地商旅必经之路。元代曾属畏兀儿亦都护管辖,后封为成吉思汗后裔纳忽里镇守之地。明朝永乐二年(1404)封纳忽里之继位者安克帖木儿为首任忠顺王,并赐金印,哈密地区自此成为明朝的一个属国。安克帖木儿卒后,永乐四年(1406)明朝以入居内地较久之脱脱(即安克帖木儿之侄)为忠顺王,并在其地建立哈密卫,任命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户、百户等。当时哈密王室及居民多信佛教,居民主要有回回(信奉伊斯兰教者)、畏兀儿、哈刺灰(蒙古鞑靼人),各有头目,不相统属。明朝曾几次封王,多方经略,都未获稳定。至正统四年(1439)封已故忠顺王之子倒瓦塔失里为忠顺王,据《明史·英宗实录》载,倒瓦塔失里亦名哈力素丹,表明王室成员已有归信伊斯兰教者。但不久他又修建佛寺。同时,吐鲁番兼并柳城、火州后,国势强大,屡犯哈密。至武宗正德九年(1514),吐鲁番王满速儿吞并哈密。明朝政府虽尽力支持哈密王室,但在吐鲁番不断侵扰下,三立三绝,政局始终不稳定。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哈密忠顺王陕巴,立其子苏丹拜牙即为忠顺王。嘉靖二十四年(1545)吐鲁番素丹满速儿弟马黑麻分据哈密,亦称素丹,至此哈密王室实现了伊斯兰化,哈密王从此终结。一部分畏兀儿人、蒙古人因受到伊斯兰教的排挤东迁甘肃河西地区,一部分畏兀儿人、蒙古人都接受了伊斯兰教,也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人。至明朝末年,伊斯兰教逐渐传遍整了新疆。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哈密维吾尔族达尔罕汗伯克欧拜杜拉归附清朝,翌年擒献准噶尔叛乱首领噶尔丹之子,被清圣祖封为哈密回部“一等札萨克”,即第一世哈密回王。

5 明代在新疆设置的卫所

简介

哈密卫政权机构。始设于永乐四年(1406),嘉靖初为土鲁番所并。其地当西域要道,即今新疆哈密。明朝在此封王置卫,目的在于迎护朝使,统领诸番,屏蔽西陲。哈密之地汉代属伊吾卢,明帝时置宜禾都尉。唐为伊州。宋入于回纥。元为蒙古贵族威武王(后改封肃王)世袭封地。明初,其王兀纳失里遣使入贡。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因其阻遏西域朝贡使者,发兵攻破其城。明军撤回后,兀纳失里继续统治其地,并向明朝进贡。永乐初,许其以马市易,收马给值。二年,明朝封威武王之弟安真帖木儿为忠顺王。

历史

元朝

1281年设甘肃行省,哈密力成为该省的一部分。

明朝

元朝灭亡前夕,占据新疆全境的察合台汗国也分崩离析,暂守哈密的威武王兀纳失里亦自立为哈密国王。兀纳失里病逝后,其弟安克帖木儿继位。

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两年后设哈密卫,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畏兀儿马哈麻火者任指挥。又派汉族人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善为纪善,共同辅政。

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哈密忠顺王王位久虚,各族头目再次极力推荐,明廷方才提升把塔木儿(畏兀儿人)为右都督,代行国王事,5年后,把塔木儿卒,其子罕慎请嗣父职,朝议只准嗣都督位,但不准主国事。哈密仍无王统摄,政令无所出。

明成化八年(1472年),吐鲁番阿力汗率兵攻人哈密城,俘虏王母,抢去金印,委其妹夫牙兰占据哈密。哈密都督罕慎被迫率余众逃至甘肃苦峪(今安西县东南、玉门之西),并筑城以居,开渠引水,屯垦种地,作长期打算。

哈密都督罕慎在苦峪经过10年生聚,实力大增。乘阿力汗新死、阿黑麻继位立足未稳,联合赤金、罕东二卫,拥兵万人,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军哈密。牙兰不敌败逃,罕慎顺利收复八城。罕慎因功进封左都督,赏白金百两及其他物件,特旨褒奖。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即位,晋封罕慎为忠顺王。可是,罕慎封王却为吐鲁番阿黑麻所不容,就在当年十一月,他率兵至哈密,威胁利诱,最后杀死了忠顺王罕慎,仍令牙兰据守。

为了打击阿黑麻的嚣张气焰,明廷采取薄其赏赐、或拘留使臣、却其贡物、敕责令悔罪等措施。3年后,阿黑麻才不得不将哈密8城、忠顺王金印及500多被虏居民送还。明廷派安定王族人陕巴(系忠顺王脱脱重孙)继忠顺王。弘治六年(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掠去陕巴。

当阿黑麻和明朝反复争夺哈密的时候,其兄马黑木在中亚的地盘却被南下的乌兹别克人夺去,阿黑麻令其长子满速儿为代理执政,自己率部援助其兄去了。以后阿黑麻病死于阿克苏,满速儿当政后,无情镇压反对他的几个弟弟,并继续东侵哈密。

弘治十八年(1505年)冬,陕巴卒。其子拜牙即自称“速檀”(即苏丹),改信伊斯兰教,仍袭忠顺王。拜牙即愚昧昏庸而又淫暴,经常担心部属害他。吐鲁番满速儿汗又不断派人向其游说,威胁利诱他背叛明朝。明正德八年(1513年),拜牙即终于置哈密于不顾,弃城叛入吐鲁番。满速儿派火者他吉丁据哈密。

明正德十年(1515年),都御使彭泽筹措缎、绢、布匹等物,遣马骥等往哈密,向满速儿索要拜牙即王印。他吉丁归还哈密王印,而拜牙即却匿居阿克苏,拒不返回。此后,吐鲁番常以哈密为跳板,屡侵河西诸县,大肆抢掠,嘉峪关外人民深受其害。满速儿一面侵扰河西,一面派使通贡;明廷一面抵御入侵,一面责其归还忠顺王。然入侵不断,贡使不绝,忠顺王不还,哈密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愈加动荡。

此后,明朝国势日弱,又因哈密得而复失事追究大臣责任,屡兴大狱,许多大臣牵涉其内,捕杀甚多。最后只好以罢兵息民、专图自治为口实置哈密于不顾不了。

哈密地方王国从1380年受封,至1514年被吐鲁番汗并占,经11世,凡135年。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满速儿死。长子沙速嗣“速檀”,居吐鲁番;其弟马黑麻亦称“速檀”居哈密。明隆庆四年(1570年),马黑麻返吐鲁番嗣兄职。

此后,吐鲁番汗亦势衰力竭,它的领地逐步为察合台后王所建立的喀什噶尔汗 (后首府迁至叶尔羌,史称叶尔羌汗国)所占有,哈密亦随之成为该汗 的东部领土。

此时叶尔羌汗国在哈密的代理人是叶尔羌汗国国王的四弟,名叫巴拜汗。

哈密统治者

1.兀纳失里:察合台的后裔,1380年—1393年在位。13年

2.安克帖木儿:兀纳失里之弟,1393年—1405年3月在位,1404年6月被封为忠顺王。12年

3.脱脱:安克帖木儿之子,1405年3月—1411年3月在位(忠顺王)。6年

4.兔力帖木儿:脱脱之弟,1411年3月—1425年12月在位(忠顺王),14年;

5.卜答失里:脱脱之子,1425年12月—1439年12月在位(忠顺王)。14年

6.脱欢帖木儿:兔力帖木儿之子,1427年9月—1437年11月在位(忠义王)。10年

7.脱脱塔木儿:脱欢帖木儿子,1437年11月—1439年在位(忠义王)。2年

8.哈力锁鲁檀:卜答失里之子,1439年12月—1457年8月在位(忠顺王)。18年

9.卜列革:哈力锁鲁檀之弟,1457年9月—1460年3月在位(忠顺王)。3年

10.弩温答施丽:卜答失里之妃,1460年3月—1472年11月在位(忠顺女王)。12年

11.把塔木儿:脱欢帖木儿的外孙,1466年—1472年11月在位(忠顺王)。6年

12.罕慎:把塔木儿之子,1472年11月—1488年在位(忠顺王)。16年

13.奄克孛剌:罕慎之弟,1488年—1497年12月在位(忠顺王)。9年

14.陕巴:脱脱近属侄孙,1492年2月—1493年4月、1497年12月—1505年10月在位(忠顺王)。8年

15.拜牙即:陕巴之子,1505年10月—1513年8月在位(忠顺王)。8年

6 清代甘肃省、新疆省所辖的厅

简介

哈密厅,中国清代甘肃省所辖的一个厅,后改属新疆省。其地大致相当于今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一带。初为散厅,后升为直隶厅。

建置沿革

哈密古为伊吾卢之地。汉代置宜禾都尉。西晋属敦煌郡。隋大业六年(610年)置伊吾郡。唐贞观四年(630年),置西伊州,六年改为伊州,哈密即伊州柔远县地。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哈密卫。正德中,属吐鲁番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哈密酋长额贝都拉降清,擒献准噶尔汗噶尔丹之子色布腾巴勒珠尔。次年,清廷将哈密编旗,授额贝都拉为札萨克,视同蒙古。额贝都拉子孙世袭爵位,管理哈密回民,史称哈密回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兵入哈密驻防。

哈密厅初置时为散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裁撤甘肃省靖逆厅,置哈密厅,设通判、巡检。又置哈密办事大臣,隶属于乌鲁木齐都统。三十八年(1773年),隶属甘肃省镇西府,安西道道员移驻哈密新城。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冒赈案事发,查出哈密通判经方贪污库银数万两,逮京处斩。其案牵连出的原镇西知府、现任镇迪道巴彦岱与乌鲁木齐都统索诺木策凌等被处死。

光绪七年(1881年)辟为商埠。光绪十年(1884年)升为哈密直隶厅。十二年(1886年)由甘肃省改属新疆省,隶镇迪道。考语为“冲、繁”。1913年(民国二年)降为哈密县。

辖境

嘉庆年间,哈密厅辖多都摩垓、德多摩垓、格子烟墩、博罗图阿璊、苏木哈喇垓、阿斯塔纳、托郭栖、拉布楚喀、哈喇都伯、察罕和罗海、赛巴什、塔勒纳沁等城、村。

光绪中,哈密直隶厅分为三十五个区,有十四个大回庄。设星星峡、沙泉子、苦水、格子烟墩、长流水、黄芦岗(以上为甘肃安西至哈密)、南山口、伊吾、头堡、三堡、三道岭、了墩、橙槽沟、一碗泉(以上在哈密西北)共十四个驿站。

卡伦河源小堡、庙尔沟、上莫艾、哈什布喇、三间房、一碗泉、截达巴罕、头道沟、柳树沟、葫芦沟、南山口、栅门口、三道栅、胡吉尔太、盐池、土古鲁、苇子硖、盐水硖。

城池

清末、中华民国以后,哈密有回城、老城、新城之说:

哈密回城(原名镇远城、哈密旧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筑。周长四里,有东、北二门。起初为哈密办事大臣驻地,也是哈密回王、协办旗务伯克驻地,维吾尔人聚居区。

哈密汉城(原名粮城、哈密新城,后称老城),雍正五年(1727年)筑,在旧城东北三里。周长一里许,有东、北、西三门,原为道员驻地。道员移驻乌鲁木齐后,哈密办事大臣移驻于此。

哈密满城(原名新城,与老城相对),同治八年(1869年)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