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佛看中国 |
释义 |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的是张冠梓在哈佛大学为期一年的求学时间里,直接采访或邀请他人采访的访谈稿件的汇编。由于访谈稿件数量较多,总体规模较大,为方便读者阅读,分成了“政治与历史卷”、“经济与社会卷”、“文化与学术卷”三卷出版,每卷各16篇。需要说明的是,三卷内容的划分是相对的,有些内容有所交叉。 作者简介张冠梓,男,1966年8月生,山东省苍山县人,法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长,全国青联委员兼哲学社会科学届别组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少数民族法制史、法律人类学与法律社会学。主要科研成果有:《论法的成长——来自中国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诠释》、《作为法的文化与作为文化的法——南方山地民族传统法的演进》、《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第九、第十册)、《多元与一体: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律》等。先后获北京大学“五四”青年科学论文一等奖、中国法律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第一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金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第五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等荣誉。 编辑推荐1位中国学者,1年的留学访美,邀请47位哈佛教授和校友就中国问题开讲。47位教授,47个不同凡响的名字,用47个别样的视角打量中国,发出47种掷地有声的见解。 有人说,哈佛眼光就是世界眼光。此说不一定恰当,但这些哈佛教授的意见的确不容忽视。这些议论未必妥帖、未必客观、未必公允,但却是外部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缩影。面对这些议论,不管它正确与否,都应引起我们驻足倾听,促使我们对中国自己的事情作自主的、积极的、审慎的思考…… 《哈佛看中国:政治与历史卷》图书信息书名: 《哈佛看中国:政治与历史卷》 主编:张冠梓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定价:46.00元 ISBN:978-7-01-008428-2 上架类别:社会/政治 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内容简介本卷即“政治与历史卷”,一共采访了十多位哈佛大学教授和部分在哈佛大学学习、交流、工作过的中国问题专家,形成16篇访谈稿,内容涉及政治变革、体制改革、法律、外交、历史等领域。其中,《转型的中国与中国的转型》、《对中国未来的乐观与谨慎》、《邓小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民主化》等篇,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变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社会变迁与体制建构》、《家庭与亲属制度的嬗变》、《寻求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平衡》等篇,主要谈论的是社会体制、制度方面的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国法治化:打造“第二长城”》、《法律改革的两难:职业主义与大众主义》、《中美关系与我的中国法研究》等篇,主要是针对中国的法律改革与法制建设情况的访谈;《中国的软实力与对外交往》、《巧实力和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平:国家间交往的良性基础》等篇,主要谈论的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应完整地看待新中国的历史》、《在细微处观察中国历史》等篇,主要谈论的是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最后一篇《崛起的中国与蓬勃发展的哈佛中国学》,可以看做是对新中国的发展史与哈佛中国学的研究现状作一总体回顾。 简要目录前言 001 1, 转型的中国与中国的转型 受访人——托尼·赛奇(Anthony Saich) 2, 对中国未来的乐观与谨慎 受访人——傅高义(Ezra F.Vogel) 3, 邓小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受访人——程中原 4,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民主化 受访人——谷梅(Merle Goldman) 5, 社会变迁与体制建构 受访人——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 6, 家庭与亲属制度的嬗变 受访人——华琛(James L. Watson) 7, 寻求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受访人——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 8, 中国法治化:打造“第二长城” 受访人——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 9, 法律改革的两难:职业主义与大众主义 受访人——李本(Benjamin L. Liebman) 10,中美关系与我的中国法研究 受访人——柯恩(Jerome A. Cohen) 11,中国的软实力与对外交往 受访人——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12,巧实力和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 受访人——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13,应完整地看待新中国的历史 受访人——柯伟林(William C. Kirby) 14,在细微处观察中国历史 受访人——包弼德(Peter K. Bol) 15,和平:国家间交往的良性基础 受访人——孔飞力(Philip A. Kuhn) 16,崛起的中国与蓬勃发展的哈佛中国学 受访人——张伯赓(Julian Chang) 附录一 本卷采访人、合作者简介 附录二 三十年河西 哈佛看中国 后记 图书信息《哈佛看中国:经济与社会卷》图书信息书名:《哈佛看中国:经济与社会卷》 主编:张冠梓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定价:42.00元 ISBN:978-7-01-008548-7 上架类别:社会/经济 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内容简介本卷即“经济与社会卷”,一共采访了16位哈佛大学教授和部分在哈佛大学学习、交流、工作过的中国问题专家,形成16篇访谈稿,内容涉及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可持续发展、卫生保健与社会价值等问题。其中,《中国经济:阶段性特征和关键性问题》、《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克服衰退,实现经济再平衡》、《中国经济崛起的现实和幻象》、《全球经济的复苏与中国因素》等篇,主要是围绕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效率与公平:中国的渐进式变革》、《转型时期的中国金融》、《金融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和印度:企业家的角色与作用》等篇,主要谈论的是转型时期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这一过程中企业家的角色和作用;《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的环境问题》两篇透过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健康与中国的医疗卫生》、《中国医疗卫生的改革与发展》、《口腔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期待》等篇,关注的是中国的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状况;《谁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全球化时代,什么是中国的价值》两篇,关注的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其对世界所作的贡献。 简要目录前言 1、 中国经济:阶段性特征和关键性问题 受访人——德怀特·珀金斯(Dwight H. Perkins) 2、 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 受访人——沃伦·麦克法兰(F.Warren McFarlan) 3、 克服衰退,实现经济再平衡 受访人——彼得·鲍泰利(Pieter Bottelier) 4、 中国经济崛起的现实和幻象 受访人——盖保德(Albert Keidel) 5、 全球经济的复苏与中国因素 受访人——理查德·库珀(Richard N. Cooper) 6、 效率与公平:中国的渐进式变革 受访人——怀默霆(Martin King Whyte) 7、 转型时期的中国金融 受访人——欧维伦(William H. Overholt) 8、 金融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受访人——杰弗里·弗兰克尔(Jeffrey A.Frankel) 9、 中国和印度:企业家的角色与作用 受访人——韩太云(Tarun Khanna) 10、中国的粮食安全 受访人——阿马尔·库瑞西(Ajmal Qureshi) 11、中国的环境问题 受访人——戴尔·乔根森(Dale W. Jorgenson) 12、全球健康与中国的医疗卫生 受访人——白瑞·布隆(Barry R. Bloom) 13、中国医疗卫生的改革与发展 受访人——刘远立 14、口腔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期待 受访人——艾提·若沃斯(Athanasios I. Zavras) 15、谁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 受访人——瓦特·约翰(Watt John) 16、全球化时代,什么是中国的价值 受访人——黄万盛 附录一 本卷采访人、合作者简介 附录二 三十年河西 哈佛看中国 后记 《哈佛看中国:文化与学术卷》图书信息书名:《哈佛看中国:文化与学术卷》 主编:张冠梓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定价:43.00元 ISBN:978-7-01-008562-3 上架类别:社会/文化 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内容简介本卷即“文化与学术卷”,一共采访了16位哈佛大学教授或校友,并最终形成16篇访谈稿,内容涉及文化、文学、考古、学术研究等领域。其中,《新儒学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思想与文化的新动向》、《植根于传统的文化创新》、《区域研究与中国文化》、《通过满族史看民族文化的通与变》、《文化的传承需要世界眼光》等篇,关注的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学:活在百姓的精神诉求里》、《浪漫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另一种自觉》、《沉溺于中国古典文学之美》、《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等篇,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的研究状况以及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考古:匡正书本上的历史》、《期待“中国版本”的考古学》、《早期人类:中国乃至东亚的证据》等篇,主要是围绕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状况以及考古与历史的关系而展开的对话;《中西学术之间的通与塞》、《教育与学术之痛》、《音乐:流动的民风》等篇,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学术研究的发展、学术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中外学术交流等问题。 简要目录前言 001 1, 新儒学的机遇与挑战 受访人——杜维明 2, 中国思想与文化的新动向 受访人——林同奇 3, 植根于传统的文化创新 受访人——薛龙(Ronald Suleski) 4, 区域研究与中国文化 受访人——柯文(Paul A.Cohen) 5, 透过满族史看民族文化的通与变 受访人——欧立德(Mark C.Elliott) 6, 文化的传承需要世界眼光 受访人——田晓菲 7, 文学:活在百姓的精神诉求里 受访人——伊维德(Wilt L.Idema) 8, 浪漫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另一种自觉 受访人——李欧梵(Leo Ou-fan Lee) 9, 沉溺于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受访人——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10,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受访人——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 11,考古:匡正书本上的历史 受访人——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 12,期待“中国版本”的考古学 受访人——付罗文(Rowan K.Flad) 13,早期人类:中国乃至东亚的证据 受访人——奥菲尔(Ofer Bar-Yosef) 14,中西学术之间的通与塞 受访人——冯胜利 15,教育与学术之痛 受访人——丘成桐(Shing-Tung Yau) 16,音乐:流动的民风 受访人——赵如兰 附录一 本卷采访人、合作者简介 附录二 三十年河西 哈佛看中国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