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哈尔滨道外区
释义

道外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区内一江(松花江)、一山(天恒山)、两河(阿什河、马家沟河)等自然资源是全市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城区。

自然简况

哈尔滨市城郊唯一的一座自然山体天恒山,坐落在我区团结镇境内,距城区仅3公里,北望松花江,西临阿什河,南靠哈同公路。总面积3000多公顷。海拔高度在120~215米之间,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70%以上。天恒山地下水量丰富,经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厅矿泉水评审委员会鉴定,达到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的指标,完全符合标准,其自然生态是哈尔滨城区周边绝无仅有的。“一江、两河”(松花江34.7公里、阿什河7.45公里、马家沟河9公里)流经我区,地面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沿江经济潜力巨大。我区乡镇的十万亩草原、万亩养鱼垂钓水域、湿地、5000亩果树、绿色蔬菜等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

经济概况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区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域)221045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高于全市增速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0.1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和8.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003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935691万元,增长10.4%,其中,工业增加值683622万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1229762万元,增长1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2.5%和66.5%,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2:43.4:54.4调整为2:42.3:55.7。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8102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785994万元,增长12.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45266万元,下降10.6%。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资产投资总额6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达到22个。当前施工项目有62个,其中,上年结转项目19个,本年新开项目43个。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经济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招商引资新办企业432户,招商引资额4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8亿元,其中,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5个,引资额16.6亿元。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16.3亿元;外资项目2个,实际到位资金2000万美元。加大市场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现共有各类市场60个,比上年增加2个。超市4个。

农业经济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9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农业增加值45003万元,比上年增长7.2%。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316公顷,比上年下降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99公顷,比上年增长10%,其它作物播种面积642公顷,比上年增长25%。 农业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95万吨,比上年增长2%;蔬菜总产量16.3万吨,比上年增长3%。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5万吨,比上年下降%;奶类产量0.72万吨,比上年下降16%;禽蛋产量1.4万吨,比上年增长2%。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6226元,纯增加856元,比上年增长16%。 新农村建设实现较大突破。建设日光节能温室120栋,农业科技实验室2座,新建3个节能灌溉基地,节水灌溉面积达12000亩。惠农政策和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发放支农资金2800余万元。人畜饮水工程进展顺利,30个屯近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全长70.1公里的农村等级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新建房屋968户,建筑面积达9.14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

2008年,道外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至年末,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10户,共实施科技攻关计划1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市技术创新项目2项,国家级星火计划2项,市级星火计划2项,市级重大产业化项目3项。从市财政争取科技发展基金178万元。

加快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力度,整合撤并25所学校,维修改造20所中小学校舍,办学条件全面改善,高水准通过“双高普九”复评。素质教育工作特色突出,体育荣获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中考、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考入重点高中2303人,重点校升学率达到37.5%。高考录取2441人,录取率达到94.2%。至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中8所,在校学生7516人。民办公助学校2所,在校学生1476人;职业高中6所,在校生5988人;小学78所,在校生25452人。

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乡镇、街道24只秧歌队的千余秧歌队员在“正月十五秧歌展演”和“元宵彩灯展”活动中进行了秧歌表演,全市举办“庆丰收”秧歌大赛中,道外区取得秧歌比赛二等奖。梨园书会40余名书画名家以“唱响道外、喜迎奥运、冰雪文化”为主题,开展书法笔会活动。在“送文化下乡”活动中,省市书协的书画名家们创作了100多幅书画、春联作品,连同200余册《全民健身手册》一起赠送给农民朋友。区图书馆提升为市图书馆分馆,以2008年度图书馆宣传周活动为立足点,全年共接待读者7421人次,借阅图书14842册次,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发展,乡村、社区卫生服务得到普及。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个,全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4.4%。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22个,床位5086张,其中,医院41个、个体诊所107个、工厂卫生所12个、农村卫生所41个。全区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00人,其中医生1822人,护师、护士1729人。全区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324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4人。农村卫生院4个,床位211张,卫生技术人员87人。

体育工作获得新突破。“上冰雪”活动成果显著。2007—2008年度道外区“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全民上冰雪”活动期间,共浇冰场37块,冰道30余条,上冰人数达30万人次。参加各类冰上竞赛表演活动达150余项(次),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中,道外区获得省级先进集体1家,省级冰雪类先进学校3所,省级户外类先进学校1所,省级先进工作者3人,市级先进集体1家,市级先进学校20所,市级先进个人20人。全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上,道外区获得大赛的全部7个奖项,其中,获得冬季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名、夏季项目团体总分第四名、奖牌总数第三名,团体总分3103分荣获第二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群众体育建设不断加强。至年末,在20个办事处的社区、广场、公园已安装健身路径工程63套,体育健身路径覆盖面达到85%。三马社区、卫生社区和景阳社区等3个社区被市体育局命名为2008年哈尔滨市体育示范社区称号。截至2008年底,全区有国家级体育示范社区2个,省级体育示范社区2个,市级体育示范社区10个。

全民创业扎实推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培育创业主体,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免费开展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提供用工岗位7.1万个,发放失业救济金5194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3万元,为自主创业创造条件。积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3名致富带头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

惠民工程全面完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4.7万人,失业保险覆盖面扩面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展开,三镇一乡常住人口参合率达100%,低保救助对象参合率100%。总投资700余万元的区农村敬老服务中心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深入推进老兵住房安居工程,修缮重点优抚对象住房20户。进一步落实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机制,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补贴1050万元、廉租房补贴1062万元。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捐助资金和物品价值330万元。年初承诺为人民群众办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

2007年,道外区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6个,民营科技企业110户,发展高新技术企业7户,专利授权169件,发明专利达56件,实施科技攻关计划19项,市技术创新项目3项,国家级星火计划2项,从市财政争取科技发展基金600万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至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52所,在校学生29619人。其中,民办公助学校9所,在校学生7027人;职业高中7所,在校生5988人;小学83所,在校生26658人。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低收入家庭子女助学制度深入落实,高水准通过“双高普九”复评,初、高中及高职升学率均创新高,其中,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考入重点高中5568人,升学率达到95.1%。高考录取2559人,录取率达到92.9%。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企办校接收、转制工作基本完成,整修82所学校,薄弱学校办学环境全面改善。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积极打造“唱响道外”特色品牌,大力发展“老城文化”。全年借阅图书量为6182册,接待读者3591人次,和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省、市书协的书画家们还为村民创作了100多幅书画作品。为乡亲们发放《全民健身手册》200余册。

全民健身的各项活动已全面铺开。全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400余项,总投资139万元,新建健身路径工程8套,为团结镇石人沟村新建标准篮球场1个。举办了2007年道外区直机关职工乒乓球比赛。在市级少儿比赛中获得奖牌220块,银牌68块,铜牌64块,居全市前列。先后被授予省全民健身活动月先进单位,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集体,省、市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先进集体、市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道外区首次获得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全区共浇冰场30余块,道外区体育场、古梨园公园为中心冰场,全区上冰人数达到35万人次,上冰雪活动总投入30余万元,期间开展了宏伟杯小学生冰尜比赛,育英杯冰球比赛、公园杯冰壶比赛等各具特色的冰上活动,由市体育局在南岗区俄罗斯河园冰场举办的家庭趣味运动会上,道外区三个家庭分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发展,乡村、社区卫生服务得到普及。积极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指标位居全市首位。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实现全年无疫情的工作目标。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31个,床位5086张。其中,医院42个、个体诊所113个、工厂卫生所13个、农村卫生所41个、血站1个、急救中心1个、门诊部5个、专科所3个、卫生保健院1个以及戒毒中心1个。全区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96人,其中,医生1670人,护师、护士1631人。全区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319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9人。农村有卫生院4个,床位80张,卫生技术人员19人,农村卫生院4个,床位80张,卫生技术人员87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全区有乡级敬老院3家,得到国家集体供养孤老弱残94人。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三级平台职能,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77万人,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897户,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救助和扶贫体系不断完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基本医疗金220万元,养老金2100万元,低保金4320万元。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安居工程圆满完成,40户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制定了《道外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机制更加完善。进一步落实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机制,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补贴522万元、廉租住房补贴161万元。道外区民政工作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三连冠、市级六连冠称号。

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全面加强,继续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任务,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全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06年末共有民营科技企业215户,共实施科技攻关计划2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1项,市技术创新项目2项,国家级星火计划1项,市级星火计划1项,从市财政争取科技发展基金205万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开展“双高普九”,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全区中考和高考升学率位居全市前列,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在全市推广,办学硬件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51所,在校学生32061人,其中民办学校8所,在校学生7473人。职业高中7所,在校学生6103人;小学87所,在校生2766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2006年考入重点高中(不含永源镇、巨源镇)2171人,升学率达到94.57%。高考录取2410人,录取率达到93.67%。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成功举办第28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展了第十七届哈洽文化周演出,冰雪节书画展,文化下乡等系列文化活动,全年文化活动630场。道外区被评为省群众文化先进单位。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新建南马、大有坊、南直等10个体育健身休闲广场,为以上健身广场配备了55万元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团结镇东风村、民主乡五星村投资50余万元建成一处标准篮球场和3套体育健身路径工程,全部对外开放。投资10万元为每一所学校配备篮球架一副,乒乓球台二副。体育竞技保持全市领先地位,组织参加市少儿比赛,道外区以金牌83块、银牌68块、铜牌60块的好成绩,获得市少年武术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少儿田径、花样滑冰、冰球比赛第一名,全年共获奖牌211块,向上输送23人。成功举办第15届道外区运动会。道外区荣获全民健身月先进单位,区政府荣获市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先进单位,荣获省2005—2006年度“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大有坊街道办事处铁四社区被评为市首届体育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发展,乡村、社区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三级服务体系,全面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工作,新建民营医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百姓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3个,床位5086张。其中:医院43个,个体诊所103个,工厂卫生所15个,农村卫生所44个。全区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74人,其中医生1663人,护师、护士1625人。全区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314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9人。农村有卫生院4个,床位80张,卫生技术人员87人。爱国卫生工作取得突出成果,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先进区考核验收。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道外区被国务院授予先进集体称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保持了稳定低生育水平,道外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人民生活

2008年,道外区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总人口808577人,总户数301347户。其中,常住人口687801人,常住户数261155户;男性人口342189人,女性人口345612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1。流动人口52376人,人户分离人口68400人。城市人口565593人,共223237户;农村人口122208人,共37918户。全区人口出生率5.79‰,死亡率5.23‰,人口自然增长率0.56‰,计划生育率99.93%。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实现新增就业1631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761人,安置65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全年免费培训7290人次,创业培训1382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其中,培训769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全区共举办招聘大集177场,参加现场招聘的用工单位11477家,提供用工216327个,成功介绍52339人次。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年共签证劳动合同2659户,职工49003人。检查各类用工单位1622户,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92户,实际结案率100%。为各类人员讨回工资及抵押金826万元。全年受理劳动仲裁案件591起,结案率97%。

城区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果。大力开展“干净城市”创建活动,市场摊区、新建小区周边环境脏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建设市民休闲健身广场12个,改造庭院131个、面积达19.2万平方米,群众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对太平大街等27条严重破损道路和背街背巷进行了彻底改造,完成180条区管街路的维修养护任务,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环卫清扫保洁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投资100万元新建了3座水冲公厕、增设了50个垃圾箱、5个垃圾斗、200个果皮箱,环卫基础设施保有率和完好率有了进一步提高。15条街路和8个广场实现了水冲清洗作业,面积达到34.2万平方米。棚户区拆迁改造进展顺利。完成了滨江小区、仁里小区、哈东新区总面积60余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6000余户居民彻底告别棚户区。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6226元,纯增加856元,比上年增长16%。新农村建设实现较大突破。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企带村的农村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红光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民主乡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团结镇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镇和土地挂钩项目区试点镇。惠农政策和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共发放支农资金2800余万元。人畜饮水工程进展顺利,30个屯近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全长70.1公里的农村等级公路建设,提前两年实现省市下达的乡镇、行政村通畅率100%的目标。积极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新建房屋968户、建筑面积达9.14万平方米。

2007年,道外区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进一步落实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机制,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补贴522万元、廉租住房补贴554万元。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铺设人畜饮水工程管线6.8万延长米,有效解决了3000户近1.6万名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环境保护和减排工作稳步推进,严格落实污染源 总量控制指标,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18家小企业予以关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市场调控,保证了市场安全供应和物价稳定。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总人口807431人,全区总户数294105户。其中,常住人口686986人,常住户数254526户,流动人口52168,人户分离人口68277人。城市人口565399人,共217482户;农村人口121587人,共37044户。男性人口342615人,女性人口344371人。全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5。全区人口出生率6.14‰,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0.64‰,计划生育率99.43%。

街道社区两级平台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共筹措资金1549万元,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区、街(乡镇)、社区三级劳动力资源信息网络化。全区110个社区现已建成达到“双十”标准的示范站90个,占全区街道(乡镇)社区总数的81%。已建成充分就业社区30个,占社区总数的26%。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三级平台职能,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77万人,安置零就业家庭897户,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区域性大培训格局逐步形成。我区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创办了全省首家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基地。该基地总占地2.3万平方米,校舍1500平方米,设有多媒体教室和标准化教室,可一次容纳300余名学员上课。培训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订单式培训。

全区职业介绍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创新发展。形成了较为顺畅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相互联动、相互支撑的职介服务体系。劳动力大市场日均流量达3000余人次,指导各街道、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各类招聘专场,共举办招聘大集78场,参加现场招聘的用工单位4474家,提供用工岗位84740个,成功介绍13665人次。

2006年末,全区总人口801522人,全区总户数292100户。其中常住人口686270人,常住户数262287户。城市人口565624人,共217547户;农村人口120646人,共44740户。男性人口343295人,女性人口342975人。全区人口出生率5.31‰,死亡率6.16‰,人口自然增长率-0.85‰,计划生育率99.9%。

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收入5317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强化三级保障平台承载能力,86个标准化劳动工作平台投入使用,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5472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7403人,3245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达6131人,医疗保险新增7725人。全年共举办170场现场招聘洽谈会,为6833家用工单位发布用工信息。发放失业救济金3776万元,发放率达100%。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授予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区劳动力大市场被授予第三十届劳模单位、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

积极推进经济适用住房改革,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200户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补贴,为843户办理了廉租房补助,其中63户居民得到廉租房。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末全区有乡级敬老院2家,得到国家集体供养孤老弱残28人。

历史溯源

道外区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地处哈尔滨市的中东部。道外区旧名滨江县,滨江市,东、西傅家区,俗称傅家甸。早在两汉时期,古代的挹娄族、肃慎族人先后在道外这块林木茂密、水草丰盛的土地上,依山(天恒山)打猎,靠河(阿什河)捕鱼,过着不定居的生活。距今800年前的辽金时期,女真人在这里开始建立原始村落,把天恒山脚下的草原作为放马场,到了清王朝,1746年以后,随着京旗移民到此地开荒放垦,大量满汉族人涌入,从事农业和渔业,形成了固定的小村落。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强占哈埠铁路沿线地区,划归中东铁路局管辖。松花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将道外区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北地区(含松浦、万宝镇、前进乡)为龙江将军辖。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在傅家甸设立滨江厅,隶属于吉林省辖。1909年(清宣统元年)改为吉林省双城府管辖。1920年黑龙江省省长公署在马家船口设立了马家船口市政局,同年2月改为松北市政局,1925年8月改称松浦市政处。江南傅甸(现道外区)为吉林将军辖。1913年改称滨江县,1927年设市政筹备处,1929年5月建立滨江市,划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桥为滨江市辖区。滨江县只管原县属农村部分。1932年日军侵占哈尔滨, 翌年将滨江市、松浦市并入哈尔滨市,同时分设东、西傅家区和松浦区。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市解放后,又一度将东、西傅家区改为东、西、北傅家区。不久,北傅家区撤销。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全区设三个乡镇和1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江南城区街道办事处12个,江北郊区街道办事处2个。2004年3月24日宣布道外区与太平区正式合并,新区名为道外区。区划调整后,原江北三镇划归松北区管理,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乡一镇。2006年9月,原阿城市的巨源和永源两个镇划归道外区,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1乡3镇。

地理位置

道外区地处哈尔滨市区中东部,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地域广阔,位置适中,是全市八区十县(市)的区位中心,与呼兰、松北两个行政区隔江相望,与道里、南岗、香坊、阿城四个行政区接壤。

自然资源

道外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区内一江(松花江)、一山(天恒山)、两河(阿什河、马家沟河)等自然资源是全市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城区。哈尔滨市城郊唯一的一座自然山体天恒山,座落在我区团结镇境内,距城区仅3公里,北望松花江,西临阿什河,南靠哈同公路。总面积3000多公顷。海拔高度在120~215米之间,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70%以上。天恒山地下水量丰富,经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厅矿泉水评审委员会鉴定,达到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的指标,完全符合标准,其自然生态是哈尔滨城区周边绝无仅有的。“一江、两河”(松花江34.7公里、阿什河7.45公里、马家沟河9公里)流经我区,地面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沿江经济潜力巨大。我区乡镇的十万亩草原、万亩养鱼垂钓水域、湿地、5000亩果树、绿色蔬菜等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

行政区划

道外区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0.62平方公里,郊区面积577.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34公顷。总人口80.86万人,由汉、满、回、朝鲜、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藏、维吾尔、锡伯、俄罗斯等20个民族组成。

道外区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地处哈尔滨市的中东部。2004年以前,由于松花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道外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江南为城区,江北为农村,所辖3个乡镇分布于松花江北岸沿线一带。全区设14个街道办事处、54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江南城区街道办事处12个,江北郊区街道办事处2个;农村设3个镇、22个行政村。2004年3月24日宣布道外区与太平区正式合并,新区名为道外区。区划调整后,原江北三镇划归松北区管理,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乡一镇。2006年9月,原阿城市的巨源和永源两个镇划归道外区,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1乡3镇。南与香坊区幸福乡、城高镇接壤,东与香坊区向阳乡、阿城区毗邻,北与呼兰区隔江相望。市区设大兴、大有、三棵、化工、太古、太平、仁里、水泥、火车头、东原、东莱、民强、南马、南直、胜利、振江、崇俭、滨江、新一、新乐、靖宇、黎华等二十二个街道办事处,市郊设团结镇、永源镇、巨源镇、民主乡等三镇一乡,共38个行政村。全区共有1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8个村委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