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独哭自然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哈独哭自然村隶属于永春乡腊八底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00公里,距离乡16.00公里,国土面积1.21平方公里,海拔2,650.00米,年平均气温9.70℃,年降水量1,120.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豆、薯类等农作物。有耕地381.00亩,其中人均耕地1.70亩;有林地1,10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2户,有乡村人口219人,其中农业人口219人,劳动力14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4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5.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81.00亩,人均耕地1.70亩,主要种植粮食、豆、薯类等作物;拥有林地1,100.00亩,草地35.00亩;荒山荒地260.00亩,其他面积40.0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五通,无路灯。全村有62户通自来水,有16户饮用井水,有6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64.5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户(分别占总数的32.26%和32.26%)。 该村到乡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6.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6.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拖拉机2辆。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6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4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60万元,占总收入的17.51%;畜牧业收入13.60万元,占总收入的36.0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6头,肉牛21头);林业收入5.70万元,占总收入的15.12%;第二、三产业收入6.10万元,占总收入的16.18%;工资性收入2.30万元,占总收入的6.10%。农民人均纯收入1,315.00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3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人(占劳动力的110.00%),在云南省内务工6人,到云南省外务工5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畜牧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6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7.51%。该村努力发展经济作物及药材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有农户62户,共有乡村人口219人,其中男性112人,女性107人。其中农业人口219人,劳动力145人。该村全为傈僳族有21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16人参合率52.97%;享受低保5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乡卫生院28公里。该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62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哈独哭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维西二中、农职中中学。该村距离中学16.00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5人,其中小学生22人,中学生13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81.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口头、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8人,党员中男党员7 人,女党员1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设在村委会,团员12人。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所在地坡度较大,造成土地水土流失严重; 2、自然居住分散,新农村建设投入大; 3、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全凭自然因素的影响。 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充分发展经济林果及畜牧业; 2、大力推进畜牧业的品种改良,提高畜牧业收入在经济收入中的比例; 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种植寒温带作物,药材花卉等,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