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过永庆院
释义

《过永庆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所提写的一首诗作。该诗通过不同的镜头,由外到内地描写了永庆院的自然环境,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荒凉、败落之感。

作品名称:《过永庆院》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梅尧臣

作品原文

过永庆院

荒凉旧兰若①,古木两三重。

林下已无柏,涧边惟有松。

石阶生薜荔②,香座缺芙蓉③。

化俗似禅衲④,破来缝不缝。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兰若:寺庙,阿兰若的略语。

②薜荔:也称“木莲”,常绿藤木,含乳汁。

③香座缺芙蓉:无人插花供佛。以香与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表示虔诚的礼敬仪式。

④衲:僧徒的衣服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称“百衲衣”、“衲衣”或“衲”。

作品译文

昔日的寺庙变得如此的荒凉,只剩下两三重古木参天。

树林中已经看不到柏木,惟有松树耸立在山涧的旁边。

台阶上生长出层层的薜荔,香座上也看不到鲜花供献。

寺院成俗地就如同百衲衣,破了后缝不缝都没有关系。

作品鉴赏

该诗写永庆院荒凉的景象。开头六句,作者采取动态描写的方法,由院外到院内,渐渐写去。首句是总体介绍寺庙的荒凉、败落,接下来二、三、四句分别写两三重古木、没有柏树的林下,只有一些松树的山涧,这都是永庆院外部的景物。第五句描写长满薜荔的石阶,开始由外入内。第六句写到院中情景,香座上没有芙蓉供养。这种动态描写的方法,造成视点的不断转换,移步换景,别有情致。末尾两句是作者的咏叹之笔,富有禅意。宋人方虚谷在批点该诗时指出:“尾句‘缝不缝’之句,怪而有味。”他说的“怪而有味”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理解。寺院萧条、败落,不再是僧人修禅参佛之所,而成为俗地一景,这种转变来得没有痕迹,就好像是僧人穿的百衲衣一样,本来就缀满补丁,如今破了,再缝一块,有什么区别,根本不会留下明显的印迹。作者对于这种“化俗”充满着豁达和随缘的态度。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宣城)人。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1051年(皇祐三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