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过氧化酶染色 |
释义 | 简介中文名称: 过氧化酶染色 英文名称: Peroxidase 英文又名: Pox 原理血细胞内的过氧化酶分解H2O2 ,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结果判断阴性:无颗粒。 弱阳性:颗粒细小,分布稀疏。 阳性:颗粒稍粗,分布较密。 强阳性:颗粒粗大,呈蓝黑或棕黑色,满布于胞浆。 粒细胞系列中,早期原始粒细胞为阴性,晚期原粒(相当分化者)及以下各阶段粒细胞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逐渐增强。嗜酸性粒细胞阳性颗粒更粗大。嗜碱性粒细胞一般呈阴性。 单核细胞系列,原始单核细胞可为阴性:亦可呈弱阳性。幼单及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呈较小蓝黑以颗粒,弥散分布。 其它系列,包括淋巴系、红细胞系、浆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灶反应。 图17 引自刘志洁、黄文源主编: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科学出版社 1996年1月第1版 临床意义1)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②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如果小型原始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粒细胞。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如果白血病细胞呈过氧化物酶强阳性反应,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反应,而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图18 POX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急粒为阳性,一般颗粒多粗大。急淋呈阴性反应。而急单多为阴性,有时也为阳性,但阳性颗粒小,弥散分布。 2)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①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特别是化脓菌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②活性减低:可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