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过武夷山 |
释义 | 《过武夷山》是宋末元初诗人谢枋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本诗创作于公元1284年,诗人谢枋得已经在武夷山附近卖卜教书转徙十年。 作品名称:过武夷山 创作年代:宋代 作品出处:《叠山集》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谢枋得 作品原文过武夷山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雨渐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作品鉴赏武夷山古来便是天下的胜地,南朝的江淹、唐朝的李商隐等诗人都留下诗篇。宋代,朱熹在这里讲学,武夷山更是成为天下学子向往的所在。 然而宋朝的历史的悲怆的,因为宋朝的国力不济,无法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但是,宋朝虽然有昏庸的皇帝、有奸臣恶相,但是有更多的抗争英雄:北宋的岳飞、韩世忠,南宋的陆游、辛弃疾,南宋末年的文天祥、谢枋得,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是悲壮的抗争。 武夷山浮云如海,公元1284年,满头白发的谢枋得孤零零一个人,写下《过武夷山》这首七言绝句。抗元失败后,诗人谢枋得已经在武夷山附近卖卜教书转徙十年,文天祥已经就义两年。再过五年,诗人也在元大都就义。 “十年无梦得还家”,开篇起笔便已将时间向前推进了十年,那时元军的铁骑正践踏着南宋的山河,国亡无日,面对异族的入侵,诗人义无返顾的担当起挽救家国的重臣。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他被启用为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第二年正月,早年的好友、已投降元军的吕师夔带着元军南下,诗人又率兵抵抗。后来信州失守,他改名换姓,入福建建宁山,身穿素服以志国耻之哀。朝代的更替是残酷的,南宋的旧臣们纷纷投降了元军,早年的好友也充当了元军的走狗,甚至他的老师留梦炎也做了贰臣。 十年之中,义军抗元的呼声已日渐消沉。元朝的统治者最终查出了诗人的隐居处,于是要他出仕,作为要劝服的二十余人之首,元朝统治者先礼后兵,派他的老师来劝降。诗人面对面目全非的故国山河,已经没有梦,已经无家可还。 第二句回到了眼前,“独立青峰野水涯”。独立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也是当年宋朝河山的缩影,空旷寂静,没有着落;独立于此,诗人一定有些悲怆孤独,有些若有所失。说是十年,其实这也是诗人在对生命终古的思考。往日的宋朝,只剩下一片空泛虚渺,只剩下了寥寥几个遗民还在挺立着。孑然独立诗人的形象似乎在这一刻被历史定了格。 后二句“天地寂寥雨渐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梅花向来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数九寒冬之前的好几个月,众花便已俱归尘土,而梅花却恰恰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才开始灿烂的开放。整整一个漫长的冬季到次年春天,梅花依然独立在群芳之中。 天地寂寥,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住了,天地空旷。诗人已经站了好久了,从“渐”字可以看得出来。一株生在杂乱野草中的梅花偶然映入了诗人的眼帘,就在这一刹那,家国身世、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都再度扑向了诗人的胸怀,然而诗人什么也没有多说,仅仅是留下了一句长长的叹息: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啊! “天地寂寥雨渐歇”,分明是抗元的风雨停住了,是在武夷山汇集的理学家们寂寥了,是宋这样一个朝代过去了。“几生修得到梅花”分明是对人生的深刻的思考,分明是一句至高无上的赞叹。在此时,诗人如同大梦初醒,恍若已有了隔世之感。 公元1289年(元代至元二十六年),写下《过武夷山》这首诗的五年后,诗人谢枋得被元朝强逼北上,途中绝食二十余天。到大都后,诗人只活了几天便去世了,享年64岁。 作者简介谢枋得 (1226—1289)宋末诗人。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公元1256年(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及第,对策极攻宰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抑为二甲,即弃去。次年试教官,除教授建宁府,未上,江东西宣抚司吴潜辟为干办。公元1264年(景定五年)为江东漕试试官,发策十问擿贾似道误国,谪兴国军安置,贬所知州、知县皆及门执弟子礼。三年后放归。公元1275年(恭宗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次年,信州陷,遂变姓名入闽,隐于卜。宋亡,参政魏天佑强之而北,至燕不食死。门人诔之为文节先生。有《叠山集》,其中诗三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