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过文登营 |
释义 | 作品名称:过文登营 创作年代:明朝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戚继光 基本信息【名称】过文登营 【年代】明 【作者】戚继光 【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过文登营 冉冉双幡度海涯①,晓烟低护野人家②。 谁将春色来残堞③,独有天风送短笳④。 水落尚存秦代石⑤,潮来不见汉时楂⑥。 遥和百国微茫外⑦,未敢忘危负岁华。 作品注释①冉冉句:冉冉,渐渐行进貌。双幡,幡本义旗帜,这里双幡指挂着两片风帆的船只。 ②野人:老百姓、乡下人。 ③堞:城上女墙,《辞源》里解说为,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释名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 ④短笳:一种军中乐器。 ⑤秦代石:《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 ⑥汉时楂:楂同槎,水中浮木;这里指汉朝张骞乘槎的故事。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个住在海边的人,每年八月都见有浮槎来去不失期,便带了粮食乘槎而去,据说此人就是张骞(见《博物志》和《荆楚岁时记》。 ⑦百国:古有百济国在辽东之东,今朝鲜地,这里借指日本。 全文翻译乘着双帆船缓缓地驶过海边, 清晨的雾气低低笼罩着岸上村舍。 破败的城垣已暗暗添上春色, 和风从远处送来阵阵的笳音。 海潮退下去,滩头露出千年的大石, 潮水上涨时,不见有片帆开来。 知道有个海盗国远在烟波之外, 决不敢辜负年华,忘记了安危。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山东沿海负责防御海上倭寇的时候所写。当时作者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卫所。诗中可以看出这位抗倭英雄的儒将风度,他在欣赏风景之际,仍不忘记对敌人的高度警惕。 作者简介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山东登州人,字元敬,父亲是个武官。他爱读兵书,同时博通经史,才兼文武。明世宗时,以参将被派到浙东防御倭寇,在台州、平海卫等处平定了倭患,戚家军的军威,闻名全国。后又到江西、福建等省打击倭寇,战无不胜,被升任为福建总督。此后又到山东负责防御海上倭寇。穆宗时被调到蓟州训练边兵,曾同蒙古侵略者进行过多次战斗,保卫住边境安宁。著有《止止堂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