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立艺术学院
释义

中国美术学院,已是当今国内在造型艺术领域中,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综合型美术学院之一。它拥有四个校区,地跨杭、沪两市,占地千余亩。现有学生6000余人,教师500余人。已有正高职称76人,副高职称138人,中级职称177人。

学校简介

西湖涌金,清波粼粼,象山叠翠,白鹭点点。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时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个系及预科和研究部,开始了“美育代宗教”的实践,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

在中国美术学院八十一年的发展历史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历经风雨。从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到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从杭州到江西、湖南、云南、重庆的漫漫西迁之路,从孤山钟声的悠远、南山湖畔的绵长、到象山之麓的宏阔,其间岁月流转,人事更迭,而精神不灭,薪火传承。

在中国美术学院八十一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一条是以首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兼容并蓄”的思想,一条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他们以学术为公器,互相砥砺,并行不悖,营造了有利于艺术锐意出新、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成为这所学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创造了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

八十一年来,中国美术学院聚集和培养了二十世纪中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众多杰出艺术人才,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吴大羽、颜文梁、倪贻德、李苦禅、李可染、艾青、陈之佛、庞薰琹、雷圭元、萧传玖、关良、黄君碧、常书鸿、董希文、王式廓、王朝闻、李霖灿、邓白、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罗工柳……一代代的艺术家们犹如熠熠群星,照亮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天空,他们呕心泣血,筚路蓝缕,努力奋斗,为中国的艺术教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作为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历经初创期的艰辛、成熟期的丰硕和拓展期的跃进,始终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与世界艺术积极对话的理性精神,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艺术的创新和拓展形成重要的影响。

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更新,理念传承,院系重组,学科拓展,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办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遇的改善,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区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现代演绎,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区则孕生了艺术家园的望境塑造,独具匠心的校园成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校园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三大校区。现有在校学生8000余人,教职工近千人。

中国美术学院形成了“三层三部十学院”的办学格局,构成了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专业基础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实验教学管理部三个教学部,造型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十个学院的总体布局。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一人双环六学科”的学科构架,形成了以美术史论为心脏、以中国画和书法为头脑、以油画和版画为左膀右臂、以雕塑和新媒体为迈动的双腿、以综合艺术为联通四肢的躯干的工作室人形结构,将造型艺术创作的多元追求孕育而成共生互动的生命整体。同时,又以这一人形结构为内核,以设计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建筑学、艺术学为外环的双环结构,强调高点学科和人文关怀对于六个学科的核心的引领作用。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再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学科,艺术学一级学科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美术学院倡导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营造“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艺双馨优秀人才,担负起引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方向的责任,遵循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学院简史

1928年初,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林风眠先生,选址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西子湖畔,创建了我院的原初机构——“国立艺术院”。国立艺术院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是第一所实施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美术教育机构,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79年来,学院十迁其址,数易其名:

1928年,国立艺术院。

1929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38年,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1958年,浙江美术学院。

1993年,中国美术学院。

首任院长:林风眠先生

院系设置

造型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公共艺术学院

传媒动画学院建筑

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上海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基础教学部

公共课教学部

实验教学管理部

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历任校长

林风眠

(1900-1991) 原名凤鸣。广东梅县人。我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1918年赴法、德学习绘画,毕业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1928年,在杭州主持创办国立艺术院。1928.春—1938任国立艺术院首任院长兼教授。

滕固

(1901-1941) 字若渠,江苏省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县)人。留学日本,获硕士学位。归国后在上海国民大学、上海美专、南京金陵大学任教,同时进行文化运动,参加文学研究会;担任过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后又去德国柏林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兼故宫博物院常务委员,中央大学教授等职务。1938年,国立北平艺专与国立杭州艺专合并成立国立艺专,滕固出任校长(1938.7-1940)。著述有《唐宋绘画史》、《中国美术小史》、《死人的叹息》、《圆明园》、《迷宫》等。

吕凤子

(1886-1959) 江苏丹阳人,15岁中秀才,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教授。1940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0.秋-1942)。著有《美育》、《凤先生韵语》、《中国画法研究》等,对传统绘画有深入论述。

陈之佛

(1896-1971) 浙江余姚人。日本东京美术专科学校毕业。著名图案、工笔花鸟画农,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艺术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美术史教授。1942-1944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著作颇丰。《图案法ABC》、《图案构成》、《中国图案参考资料》、《陈之佛画集》、《西洋美术概论》等,涉及面广博,见解独到。

潘天寿

(1897-1971) 浙江宁海人。著名中国画家。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等。1928年起任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国画系主任教授。1944-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汪日章

(1905- ) 浙江奉化人。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曾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昌明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1947-1949)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刘开渠

(1904-1993) 安徽肖县人。早年毕业于北平艺术专门学校,1928年任国立艺术院图书馆主任兼西画助教,同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艺术学校学习雕塑。1933年回国,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雕塑系主任。(1949.9—1959)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潘天寿

(1897-1971) 我国现代杰出的国画艺术大师。1944年曾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1959.12—1967)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莫 朴(1915-1996) 江苏南京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起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绘画系主任,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浙江文联副主席等职。1980.3—1983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肖 峰

(1932- ) 江苏邗江人。1950年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54年入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回国,除1973年至1982年间曾调上海画院从事专职油画创作外,长期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1983.9 —1993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1993-1996.2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潘公凯

1996.2—2001.8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 江

2001.8 —今 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