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立基隆高级中学 |
释义 | 国立基隆高级中学基隆高中前身为日治时期台北州立基隆中学校,成立于1927年, 简介1927年4月20日第一届入学典礼於基隆第一寻常小学举行,并假该校部分教室充为校舍,开始授课招收110名学生。为日治时期学制之五年制中学,6月12日开校典礼假该校礼堂举行,尔后以是日为创校纪念日。建校之初,假基隆市第一寻常小学为临时校址,迨1929年10月新校舍落成,始迁八堵现址上课。成立之初桃园以北至宜兰地区,男生可读的学校仅有三所中学(1937年、1941年以後因为台北三中、台北四中、宜兰中学加入,增为六所),分别是台北一中,台北二中,及国立基隆高级中学,录取录之低可想而知,许多学生大都以本校为第一志愿,本校毕业生就读昔日帝国大学比例极高,在日治时期本校就已是全岛知名学府,暱称为“堵陵”。 历史基隆高中前身为日治时期台北州立基隆中学校,成立於1927年(昭和2年),同年4月20日第一届入学典礼於基隆第一寻常小学举行,并假该校部分教室充为校舍,开始授课招收110名学生。为日治时期学制之五年制中学,6月12日开校典礼假该校礼堂举行,尔後以是日为创校纪念日。建校之初,假基隆市第一寻常小学为临时校址,迨1929年10月新校舍落成,始迁八堵现址上课。成立之初桃园以北至宜兰地区,男生可读的学校仅有三所中学(1937年、1941年以後因为台北三中、台北四中、宜兰中学加入,增为六所),分别是台北一中,台北二中,及本校,录取录之低可想而知,许多学生大都以本校为第一志愿,本校毕业生就读昔日帝国大学比例极高,在日治时期本校就已是全岛知名学府,暱称为「堵陵」。 1942年2月,一名应届毕业班的台湾籍学生携带一本精装签名簿到校,供同学签名留念。签名者全属台湾学生,其中不乏类似「血浓於水」、「热血唤起热血」的激情留言。除此之外,由於台湾曾被葡萄牙人称为福尔摩莎(Formosa),有人遂於封面写下「FM」两个英文字母,意指 Formosa Man(福尔摩莎人,为Formosan的错误拼法)。校内一位日本学生得知後,刻意向其他日籍同学宣传此事,指称台湾学生有秘密结社、鼓动脱离日本统治之意图。导致部分参与签名之台湾学生分别遭到日本学生围殴,此事亦惊动向来歧视台湾学生的日籍体操教师,即向具有秘密警察角色的特高警察呈报此事。多名学生因而被传唤,最终有五位学生被拘留数日,并强制转学至日本。此一事件曾为日本名作家田村志津枝蒐证研究,并曾出书《台湾人与日本人─基隆中学F-man事件》。 1945年8月战後,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改进教育设施,各级学校重加整顿,学制课程亦予更张。翌年二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令改为台湾省立基隆中学,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并派吴剑青先生为首任校长。1970年8月,因应省办高中市办初中政策,初中部停止招生,改为台湾省立基隆高级中学。2000年2月精省後,改名为国立基隆高级中学。 1946年五月四日,台湾省立基隆中学学生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游行,结果遭到军警阻挡与暴力镇压,时任校长的吴剑青向省参议员颜钦贤求助希望适放被捕学生,省参议员颜钦贤乃寻求台大特别班学生詹世平(後改名吴克泰)发动台大学生代表向省参议会递交抗议书以声援基隆中学学生,詹世平起草了呼吁书并经台大各学院代表签名送交省参议会通过决议支持。这一事件算是拉开了光复後台湾学生运动的序幕。由此可见,当时台湾高校知识份子在社会当中的形象是很正面的,而且深受倚重。 1947年9月,第二任校长锺浩东成立共产党「基隆中学支部」。1949年5月,改组成立「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基隆市工作委员会」,藉由发行地下刊物《光明报》与成立共产思想与书籍读书会,发展共产势力。1949年8月遭国军保密局破获,经长期搜捕活动後,至1951年2月止,前後逮捕并枪决锺浩东校长及主要干部教师共7名,另将37名涉案老师与学生判处2年至10年徒刑,是为基隆市工作委员会案,或称基隆中学事件。 现况基中昔日为基隆台北地区许多学子的第一志愿,更曾培育出两位大学联考全国状元,但近三十年来由於长年基隆区学高分群生外流,因此导致基中录取分数逐年下降,然而,在师长与学生努力不懈之下逐渐起色,录取分数与升学率逐年攀升,目前基隆高中仍为基北地区知名高中,设有普通班、美术班、音乐班、数理资优班、射击班、体育班,多年来常出基隆区榜首,近年榜首为学测73级分(同为台北县之首)与榜眼70级分、基测录取分数平均为200分,升国立大学的比率逐渐提高,逐渐恢复昔日的水平,而数资班更是台清交的常胜军,另外美术、音乐、体育上更有十分优异的表现。 注:民国66年,由於中山高速公路开通,基隆的学生多了去台北就学的选择,此後基中为基测基北分发区之ㄧ 历届校长日治时期任别 任职时间 姓名 一 1927/4--1931/8 吉川贞次郎 二 1931/8--1932/2 井上重人 三 1932/2--1934/1 植木殖 代理 1934/1--1934/3 狩谷浅治郎 四 1934/3--1937/4 大欣铁马 五 1937/4--1943/2 芝原仙雄 六 1943/2--1944/4 林猪太郎 七 1944/4-- 1946/1 田中专一 民国时期任别 任职时间 姓名 一 1946/1--1946/8 吴剑青 二 1946/8--1949/9 锺浩东 三 1949/9--1950/7 黄苏亚 四 1950/7--1959/7 郑明禄 五 1959/7--1969/5 王宗乐 代理 1969/5--1969/7 陶彦翀 六 1969/7--1983/2 张镇民 七 1983/2--1987/7 陈震 八 1987/7--1996/7 朱宏远 九 1996/7--2004/8 高政贤 十 2004/8--2008/8 巫春贵 十一 2008/8-- 欧东华 校歌日治时期堵陵健児の歌 作词:大欣铁马 作曲:青木 久 1 长风万里 うそぶけば 大瀛(たいえい)の涛(なみ) 岸を打ち 久远(くおん)の调 かなで来る ここ高砂の み防人(さきもり) 2 世の黎明に 魁(さきが)けて 奉公の钟 高らかに 堵南の陵(おか)に うち鸣らす 若人の意气 君见ずや 3 晓映えて 升る阳に 若き希望(のぞみ)を 寿きて 友爱の情 かたらへば 青叶にそよぐ 风凉し 4 天高うして 鸟翔り 海阔うして 鱼跃る 满身汗に 润えど 向上の途に 欢喜あり 收听旧校歌[1] 现在词:张燮文 曲:谢毓川大风泱泱 沧海茫茫 美哉基中 春之朝阳 山环水抱 郁郁苍苍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化育群英 桃李成行 堵陵暖江 翠岗鹰扬 勉旃毋怠 不息自强 民族干城 国家栋梁 校徽校徽 基本底型采用同心二圆设计,深蓝色之外圈,代表历任师长及毕业校友;浅蓝色之内圈,象征全体教职员工及在校莘莘学子;双方倚凭热情、赤忱(贰条红线圈)紧密结合,相互提携,期盼共同创造“基中”校誉与优良传统之意。 外圈以中国旗三原色(青底、白字、红边)为基色;上用隶书由左至右、横写国立基隆高级中学正式中文校名:“国立基隆高级中学”;下采英文Times New Roman字形,自左而右,以大写方式横写国立基隆高级中学英文全名:“NATIONAL KEELUNG SENIOR HIGH SCHOOL”。 内圈以蓝天为底象征光明,上缀梅花一朵,代表国立基隆高级中学改制国立;左右各以八片绿叶为辅,含有昌隆茂盛、生生不息之意;又其总合为十六,意喻国立基隆高级中学肇建于民国十六年。中为三本互叠之书本,意指知识为力量之泉源,亦意涵三个年级学生皆喜欢读书,努力求知;底衬罗盘,意指教师“传道”、“授业”教育学生、“解惑”引导学生人生正确方向,蕴有引导、指正之意。中绘固有“基中”二字形,采旧有图形象征继承传统,一脉相传之意,以红色表征青年学子之热情澎湃、赤忱待人的意思。底座由左右相涌的三叠浪组成,象征我“基中”三个年级层层涌进、永不止息。中书西元纪年1927字样,为本校创立之西元纪元年代,与外国之英文校名相呼应,代表国立基隆高级中学迎向崭新的、国际化的新世纪。 知名校友张春熙:前基隆市市长,现任基隆市政府市政顾问陈正雄:前基隆市市长 姚高桥:前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局长、“国立”中央警察大学校长、“内政部”警政署署长、“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署长、高雄市副市长 林基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管理学博士,前“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台北银行董事长,现任台北富邦银行高级顾问 张紘炬:前淡江大学校长,现任亚洲大学校长 杨启航:“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创校副校长,现为驻三藩市台北经济文化处科技组组长 谢潮仪:前“国立”中兴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所长,现为“国立”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教授 张国龙:耶鲁大学物理博士,前环保署暑长,现为台湾大学物理系兼任教授 周石榕:国际知名生化博士,加拿大勋爵,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名誉研究员李伯元:前“国民大会代表”,现任中国国民党基隆市党部主任委员 张坚华:前“立法委员”,现任基隆市政府海科馆专案小组召集人 王拓:曾任“立法委员”、“文建会主委”等职,现任民主进步党秘书长 陈朝龙:前“立法委员”,第5、6届 林水木:前省议员,基隆市市长 杨思勤:知名律师,前基隆律师公会理事长,律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总统府国策顾问” 李永然:台湾大学法律系毕,永然法律事务所创办人、“中国人权协会理事长”、知名律师 刘源俊:学术领域之成就非凡,曾任东吴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校长,现为东吴大学物理系教授 罗青哲:傅尔布莱特奖得奖人,笔名罗青诗人,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语文教学中心主任,现任明道大学英语系主任 方兰生:文化大学大众传播系教授、前文化大学新闻系主任、传播学者,知名作家 张炳煌:国际知名书法家 王进益:三香辉股份公司董事长,多次荣获“经济部”绩优奖牌蔡腾龙:开广股份公司董事长 林燕渊:翠峰山庄、港务局等工程设计规划 廖儒恒:翰升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启礼:淡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竹联帮元老,精神领袖,江南案重要关系人[已故] 林信彰:知名棒球国手,多次任“国家队”及职棒队教练 陈五福:医师,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宜兰罗东「五福眼科」「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创办人,获颁“总统府”民间最高荣誉「紫色景星勋章」[已故] 蔡合城:会计师,格兰英语补习班创办人,现任财团法人矿工的儿子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蓝三印:日本广岛大学心理辅导学博士,前政治大学心理系所教授及谘商中心主任,现铭传大学前程规划处处长 陈义洲:现任台北市议会议员 王孝维:现任台北市议会议员 赖永祥:设计中国图书分类法,历任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副馆长及研究员等职,现旅居美国 洪惟仁:“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创系主任 谢里法:知名艺术家 洪介贞:现任通达经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及经营管理、教育学习顾问 刁建生:曾任基隆市警察局局长、台中县警察局长,现任航空警察局局长 赖明坤: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前台湾地区泌尿科学会理事长,曾任台大医院泌尿科主任、副院长,现任台湾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 谭国智:知名画家 朱金池:现任中央警察大学行政警察学系副教授 郑锦桐:中兴工程顾问社大地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念真:台湾知名导演、作家、编剧、演员、主持人 刘鼎岳:曾担任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多年,前文化大学工学院长,现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名誉教授 程文俊:知名心脏内科医师,基隆长庚医院院长 王明隆:“国立”成功大学会计系主任,即财务经融研究所长 黄泽青:基隆市第一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前合作金库银行理事,监事 单豫庸:中山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获颁“国防部”一星忠勤勋章 野底武彦:日本琉球独立党前主席,琉球独立运动发起人[已故] 张安乐:建国中学、基隆中学初中部肄业,师大附中高中部,淡江大学历史系毕业,欧美研究所肄业,竹联帮元老,绰号「白狼」 陈沂君:台湾地区前听障者运动协会国际组长 游祥耀:现任基隆市市议员,228关怀协会基隆分会理事长 谢善元:旅美多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知名学者 林清河:前辅仁大学数学系主任,崇右技术学院校长,德明技术学院校长,基隆中学校友会长[已故] 谢志伟:前东吴大学文学院长,曾任台湾驻德国“代表处”处长,及“新闻局局长”,现任民视新闻台,头家来开讲主持人 陈文贤:美国精算协会精算师,台湾地区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十八号签证精算师 张庆忠:第二届“国民大会代表”,第六、七届“立法委员” 郭进财: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基隆医院前院长 刘久清: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知名学者 严长寿:现任亚都丽致饭店总裁,被誉为「饭店教父」,是台湾观光旅游的领航人 林右昌: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曾任“行政院长办公室主任”,“总统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现任台湾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民进党中央执行委员,民进党提名基隆市市长参选人 陈德潜:知名文史工作者,台湾大学基隆区校友会监事 施俊吉: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前金管会会长,中央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振川: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主任及总务长,现为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 余千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工程博士,曾任政治大学资讯管理系主任,现任政治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 林至信:弘化怀幼院创办人,服务社会、热心公益,知名社会服务工作者 郑贞铭:前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现任文化大学新闻系教授,荣获纽约全球华人「新闻教育终生成就奖」 郭寿雄: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历任台大医院胸腔内科主任、呼吸诊疗科主任等职,现为台湾大学医学系教授 何志强:前太平洋证券董事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