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家庄园 |
释义 | 所谓国家庄园,通常指国家庄园经济,即中央集权以军事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和编制的统一管理方法,将国家拥有的无主荒地和生产工具交由士兵以及租佃给农民耕种,以满足国家经岁之储及征战军需并安民守业的一种屯田官佃制。 释义我国自春秋战国私有土地制发生后,农民难堪生活重负而被迫出卖田地,富者承买兼并,所谓大地主,即由此而生。到了汉代,贫富阶级,悬殊尤甚。《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载董仲舒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系学者周知之事。及至东汉,“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载《昌言·理乱》)由此可见,汉代地主经济已表现出以农为本,兼事商贸之农商结合特征。无疑,两汉三国,处于以自然经济为主体之地主封建社会,工商贸经济有限,农业生产占主要地位,自不待言。吴之世族庄园经济,故承汉之地主经济特征,但相比之下,显然更为繁荣。这是因为:一、汉末战乱,北方农村经济破产,流民突增,购买力大减,造成工商贸业重创或崩溃。二、大量流民,逃往江南,以避战祸。加之商业资本南下,投向土地。南下劳动力与资本的增加,伴随着吴之世族庄园地主不断“封固山泽”,拓垦土地,从而大力促进了其世族庄园经济之发展……。 三国承汉之后,其政治制度虽有所损益变通,而生产关系则依然如故,其经济基础依然为以佃佣为主的地主封建社会,因而当时的地主阶级在社会上极占势力。按照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占田之多寡,余以为可分国家庄园经济、世族庄园经济、小耕农经济三种。 庄园经济《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载董仲舒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系学者周知之事。及至东汉,“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载《昌言·理乱》)由此可见,汉代地主经济已表现出以农为本,兼事商贸之农商结合特征。无疑,两汉三国,处于以自然经济为主体之地主封建社会,工商贸经济有限,农业生产占主要地位,自不待言。吴之世族庄园经济,故承汉之地主经济特征,但相比之下,显然更为繁荣。这是因为:一、汉末战乱,北方农村经济破产,流民突增,购买力大减,造成工商贸业重创或崩溃。二、大量流民,逃往江南,以避战祸。加之商业资本南下,投向土地。南下劳动力与资本的增加,伴随着吴之世族庄园地主不断“封固山泽”,拓垦土地,从而大力促进了其世族庄园经济之发展……。 三国承汉之后,其政治制度虽有所损益变通,而生产关系则依然如故,其经济基础依然为以佃佣为主的地主封建社会,因而当时的地主阶级在社会上极占势力。按照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占田之多寡,余以为可分国家庄园经济、世族庄园经济、小耕农经济三种……。(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267、27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国家庄园经济所谓国家庄园经济,即中央集权,以军事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和编制的统一管理方法,将国家拥有的无主荒地和生产工具交由士兵以及租佃给农民耕种,以满足国家经岁之储及征战军需并安民守业的一种屯田官佃制。国家庄园,地理上简言之,即为在各郡县设置的屯田区;经济上简言之,即在土地国有制形式下,代表天子利益的中央官僚地主集团,以军事化管理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屯田式官佃制经济形态。三国时代的国家庄园经济发达于曹魏,而世族庄园经济盛行于吴蜀……。(摘自黄现璠撰《三国时代魏灭吴蜀之因初释》,载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264-28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世族庄园所谓世族庄园经济,即在封建制社会发展过程中从统治集团分化出来具有特殊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世家大族地主,在私属军事武装力量的监督下,将其购买、兼并、强占所获得的大量私有化土地租佃给部曲和佃农耕种,从中收取实物地租,以农业经济为主,结合一定比重的工商贸经济活动的一种独立自然经济形态。它是在秦汉封建制社会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损益变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化出来,并在三国时代初具雏形,进而在隋唐走向鼎盛的一种经济形态。为了明确理解这一经济形态,兹将三国时代世族庄园与国家庄园所具有的经济特征之异同点,表列如下:(省略)……由此显而易见,两种庄园经济反映出的利益集团不同,前者为代表国家利益(即天子利益)的中央集权官僚地主集团,而后者为代表家族(摘自(摘自黄现璠撰《三国时代魏灭吴蜀之因初释》,载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264-28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