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家实验室 |
释义 | 国家实验室依托基础好、实力强、水平高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其它相关实验室的基础上高起点建设,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生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对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 实验室简介目标:培育国际一流的国家实验室。任务:组织开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技创新活动。 定位:国家实验室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生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对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国家实验室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凝炼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开展原创性、系统性科学研究,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实验室机制国家实验室要建立全新的运行机制,国家实验室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的科研实体。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以围绕重大科技问题组成的若干科学研究单元和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基本组织结构。实行国际接轨的学术管理制度,以竞争和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制度。实行岗位聘任制和任期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把科技创新的精华力量和高水平实验平台纳入国家实验室。依托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国家实验室,一般应建在校园之内,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成为学校相对集中的科研区和高层次实验研究平台;依托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实验室,要与基础类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有机结合,为建设新型国立科研机构奠定基础。国家实验室要有一定的规模,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不搞拼凑和拼盘。要围绕主要发展方向,依托现有基础,对现有相关实验室进行有机整合,逐步发展。 实验室管理国家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国家实验室实行国家相关部门、地方乃至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共同支持、共同管理的新体制。由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代表和本领域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理事会决策国家实验室重大事宜。科技部将积极筹措经费,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要对国家实验室建设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地方、企业等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多方支持,共建共管。国家实验室实行国际专家评估制度。 实验室职能国家实验室要把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国家实验室要把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千方百计吸引和选拔一流人才到国家实验室工作。国家实验室主任和主要学科带头人实行国际公开招聘。要注重科研团队的培育,努力形成一批规模大,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有凝聚力、有活力的创新团队。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聘任、考评、激励制度与机制,培养和稳定一批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 实验室平台国家实验室应成为开放的国家公共实验研究平台。国家实验室应拥有先进完善的实验研究平台,为多学科交叉提供支撑。科研仪器统一管理,对国内外开放使用。鼓励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制先进仪器设备和研发测量分析方法。国家实验室内部应注重学术交流;并以先进的装备和良好的学术气氛、学术地位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来实验室开展独立或合作研究,努力建立“以我为主,广泛合作”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成为在国际相关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基地。 2006年12月5日,科技部召开国家实验室工作通气会,决定扩大国家实验室试点,于近期启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新能源、先进制造、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农业和轨道交通等10个重要方向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具体情况是: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建设“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青岛海洋研究优势单位联合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西南核物理研究院建设“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设“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依托南京大学建设“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设“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建立国家材料安全服役中心,农业也将遴选优势单位组织筹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主要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经研究,科技部决定近期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新能源、先进制造、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农业和轨道交通等10个重要方向启动试点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 筹建工作2006年12月5日,科技部召开国家实验室工作通气会,决定扩大国家实验室试点,启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新能源、先进制造、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农业和轨道交通等10个重要方向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具体情况是: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青岛海洋研究优势单位联合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西南核物理研究院建设“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设“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依托南京大学建设“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设“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农业和轨道交通两个方向也将遴选优势单位组织筹建。目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安全服役中心已经开始挂牌奠基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主要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经研究,科技部决定近期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新能源、先进制造、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农业和轨道交通等10个重要方向启动试点国家实验室筹建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传言的“国家实验室”名单从未见诸于科技部及中央其他部位的正式发文,预料竞争十分激烈。2006年批建的十个“国家实验室”都没有下文,是否立项还有待以后的观察。 实验室名单序号 实验室名称 年份 筹建单位 城市 1 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 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 198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 4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199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5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沈阳 6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200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7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8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3 清华大学 北京 9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 10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2003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武汉 11 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2006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合肥 12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 13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 200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4 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 2006 南京大学 南京 15 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 16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 17 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 2006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18 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9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2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青岛
未来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家对科研方面的重视,未来将有一大批的国家级实验室上马,如南开大学这5年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联合天津大学,两家合力申请成功一个“天津绿色化工国家实验室”。据调查,仅仅中科院系统和高校系统申请各种名目的国家实验室就多达80多个! 下面列举部分高校申请国家实验室的情况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国家实验室; 武汉大学:空间信息国家实验室; 地球所:地球科学国家实验室; 化物所:清洁能源国家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国家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技术国家实验室;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中南大学:长沙材料及资源实验室; 天大南开共建:化学化工国家实验室; 华东理工/上海有机所:化学生物学与过程工程国家实验室;上海生科院:微观生命科学国家实验室;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制造技术国家实验室 等等。另外有些实验室甚至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如2010年4月东南大学“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2010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2010年12月 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缘何难产第二批国家实验室仅仅作为扩大试点,没有经过批准立项;国家实验室的验收标准迄今还存在争论;加上体制问题,导致第二批国家实验室“筹”字难除。 10月10日,大连。 中国在能源领域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ali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Clean Energy,DNL)筹备活动启动。 “能源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成立国家实验室的意义十分重大。实验室应该更加明确自身定位,成为国家能源技术发展的火车头,集成全国的能源技术力量,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DNL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静海院士对这个实验室给出了清晰的定位。 大连信号 当前,化石资源日渐匮乏、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消耗化石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被高度关注。 “通过发展能源科学技术,高效优化利用化石资源;发展洁净能源科学,突破洁净能源新技术;构建可再生能源新体系,建立支撑可持续的能源相关产业等方面的努力,有望解决这些问题。”DNL主任、中科院院士李灿说。“因此,实验室将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问题以及帮助地方经济建设和环境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DNL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化所),大化所在过去60年内一直以能源研究为主线,在催化、化工、化学等学科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科研队伍。例如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等科研技术成果都已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在过去3年,大化所投入2.4亿的经费来规划组织DNL的建设。目前DNL已初步建成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技术、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能源基础与战略、海洋能等十个研究部和一个能源技术平台。 技术过硬、产业良性发展的大化所在业内的发展一直被看好。2006年,国科基函[2006]42号文件指出了包括能源在内的十个领域成为待批建设的方向。 难产的一纸批文 中国目前的实验室大致可分为:校级/所级、市级、省/部级、国家重点和国家实验室。目前大约有200多个已经批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就数不胜数,唯独国家实验室的数量是寥寥无几。 早在2003年,科技部批准第一批共计5个国家实验室并开始筹建,紧随其后,2006年12月5日,科技部召开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通气会,决定扩大国家实验室试点,启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新能源、先进制造、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农业和轨道交通等10个重要方向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 作为实验室序列中等级最高、数量最少、投资最大的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相关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其定位就是要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生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在筹建的“国家实验室”名单从未见诸科技部及中央其他部位的正式发文,预料竞争将十分激烈。 科技部基础司基建处的卞松保告诉记者,目前的国家实验室基本都处于筹建状态。“国家实验室是一个新鲜事物,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开始摸索和探索。其验收是否符合国家实验室的标准,涉及方方面面,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和实验室等不同层面都要认真梳理、清晰定位,这个标准目前也还有一定争论。” 作为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主任的中科院院士邢定钰深有体会,刚开始大家干劲十足,但从开始准备筹建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国家层面迟迟没有下文,有时感觉“有点灰心啊”。 这一点,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办主任潘克厚教授看来,“事实上,我们足足准备了11年,从2000年就开始做前期的准备。科技部迟迟不给予批准立项,这种做法将影响到国家的整体战略发展。” 症结何处? 作为科技部原副部长的程津培一直支持和关心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他早在2006年科技部召开的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通气会上就强调,建设国家实验室任务艰巨,“有关部门和相关承担单位要承担起责任,下大力气进行重组、调整和筹备,整合优势资源,并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然而,看起来一个简单的“筹”字和批文,却并非旁人所认为的那么简单。 就拿DNL来讲,“要想在洁净能源领域领先于中国甚至世界,人才很关键,能否聚集世界知名实验室的优秀人才,对洁净能源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很关键。目前中国的现状是实验室缺乏为企业提供咨询的能力。如何突出研究特点、研究与产业如何结合将是重点考虑的问题。”程津培在DNL启动大会上指出。 程津培是DNL启动大会上唯一与科技部沾边的管理者,他并不否认国家实验室的难产存在体制和制度上的问题,他指出,作为上级主管的科技部,往往人事变动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进展,新领导首先要熟悉新的工作,如此往往会拖延一段时间。“一些症结在技术环节上。大家不能消极怠工——如果只等着上面批钱去建设,是一种消极的表现。” 国家实验室符合不符合筹建标准,卞松保认为,需要科技界、产业界等多部分达成一个共识才可以。“针对2006年的那批,事实上并没有经过国家的正式批准建设,第一批(2003年)是经过正式批准立项进行建设的,第二批(2006年)只是让一些单位上报申请书,但没有经过批准立项。”卞松保说,“国家的立项需要很严格的程序。” 但潘克厚还是感到委屈:“2006年,我们提交了申请、上报了方案,而且在2007年9月10日我们的实验室就经过了专家论证,按道理经过了论证就应该发函,即批准(立项)筹建。但是现在迟迟没有批准,我们也很犯愁。” 潘克厚指出,国家实验室的申报程序一般为上报方案、论证方案、批准筹建、评估验收、拿掉筹字。现在的情况,“就好比两个恋爱之人,双方家长都同意,就是不给发结婚证,甚至孩子都生出了,也不给你发。这没有道理。” 主动出击 在李灿看来,DNL虽然在国际上与其他实验室还有差距,“但是我们的基础研究有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例如DMTO技术就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国际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这个实验室已经完美。李灿说:“我们在化石能源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保等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与当下资源、环境结合较好,而在氢能、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等领域,技术还很薄弱。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一些关键的洁净技术的突破问题,一些技术每向前一步都很困难。” 在清华大学(主页)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看来,“除了上述一些问题,(DNL)在管理上可能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11个部门如何合作,并展开竞争。而且如此重大的实验室筹备启动,科技部相关人员居然没有出席,这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很不利。” 李灿并不灰心,他希望DNL在能源领域长期做下去,在战略角度上肯定有后发的优势,“我很有信心。” 目前,包括李灿在内的2006年的几个国家实验室(筹建)的十几位负责人正在积极向国家层面建言献策,希望国家能尽快批准立项进行建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