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释义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14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53个高新区前5位。

开发区简介

基本情况

2007年8月、2008年8月,西安市委、市政府,陕西省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2009年3月,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全省动员大会顺利召开。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对此,西安高新区将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2010年,成为西安市、陕西省乃至中西部地区观念创新的前沿、体制改革的先导、经济增长的引擎、技术创新的源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谐社会的示范,形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初步特征。

第二步,到2015年,进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行列,使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规模经济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新的突破。

第三步,到2020年,力争成为高端人才荟萃、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集群发达、新兴业态兴旺的创新之城,成为具有一流机制、一流环境、一流要素、一流绩效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发展定位

在全球范围内,西安高新区应发展成为重要的研发基地和创新型服务业基地,形成通讯、光伏、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全国范围内,应发展成为一流的研发、通讯、光伏、电子元器件、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在中西部地区,应成为最大的总部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省、全市范围内,应发展成为服务全省、全市的创新型服务业平台和产业优化升级、辐射扩散、梯级转移的源泉。

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业形态上,重点发展研发及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型服务业;在产业类别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以光伏、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是电子连接器)、半导体照明、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

目标:世界一流科技园

----建设长安通讯产业园,打造世界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制造、创新中心

重点围绕企业的研发和创新,着力发展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形成集产品开发、测试、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新一代国内外移动通讯产业集群。

-----建设国际软件园,打造世界数字丝路起点

以世界一流的软件加工、出口基地为目标建设西安国际软件园,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软件外包中心、商业流程外包中心、国际知名软件企业聚集地和软件人才培育基地。

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网络安全软件、数字内容软件三类产品和商务外包、异地数据容灾备份、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三类服务。大力吸引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欧美等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到软件园创办企业。要立足日韩及台湾地区软件市场,快速扩大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要全面拓展欧美市场,重点吸引欧美知名软件企业到西安软件园建立软件外包及IT服务基地,拓宽欧美市场通道,提升西安软件园的国际知名度。

----发展创业研发园,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孵化基地

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业研发园,形成企业孵化器集群。使之成为科技企业及其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国内外创业者、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的聚集地,我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国际化的高新技术创新基地。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光电子、能源技术等专业孵化器,聚集一批技术创新活跃的研发机构,造就一批兴旺发达的科技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大企业国际化进程。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促进科研合作和研发设施共享,完善行业技术平台。形成专业化的“商业资源网络”服务平台,优化和完善创业企业孵化培育体系。

----建设出口加工区,打造西部出口加工暨保税物流基地

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吸收自身产品出口额达70%以上的行业龙头型企业入区,形成国际化龙头企业聚集示范带动效应。

----建设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打造西安新兴卫星城镇

作为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用地范围15平方公里,北临草堂镇,西临庞光镇,东临草堂旅游度假区和太平河,南临新环山公路。将依托总部+基地模式,重点围绕环保节能等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生产、配套,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等产业和精密加工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区“十二五”规划

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思路

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按照“两带四区七园(基地)”的战略布局,坚持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现有产业与新兴产业、园区拓展与集约用地、企业引进与自主培育”统筹协调发展,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项目支撑发展、招商引资推动发展、一流人才引领发展、和谐环境保障发展”的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产业、一流的环境,不断提升综合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规模经济能力、要素聚集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

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定位

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带动力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现代科技产业新城。

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在通信、光伏、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一流的研发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在中西部地区,成为最大的总部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的先行区;在全省全市范围内,成为产业优化升级、辐射扩散、梯度转移和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平台,支撑引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

产业的发展定位

“十二五”期间,将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竞争高端化为目标,以四大产业和八大集群为重点,集中力量发展研发和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打造通信、太阳能光伏与半导体照明、软件服务外包、汽车、创新型服务业等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构筑具有创新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功能布局

坚持专业化聚集、集群化推进和园区化承载,在10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实施“两带四区七园(基地)”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园区产业承载空间。 同时,加快建设18平方公里的梁家滩国际社区,实现与沣渭新区的互动发展,共建斗门工业园、六村堡工业园和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等三个专业园区。

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园区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凸显新优势,人才发展孕育新活力,国际竞争力得到新提升,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发展呈现新面貌,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快速、创新动力强劲、人居环境优美、社会发展和谐安定的国际化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成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

愿景“高新”

软件新城: 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将吸纳就业20万人,建成生态化、智慧化、国际化的软件产业聚集区。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围绕移动互联网产业,在软件研发设计、嵌入式软件、数字出版、移动互联网应用、重点行业应用等领域确立竞争优势。

木塔城市综合体:将建设成为集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居住休闲、购物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城市综合体。并在其内建设一座堪称西部地区第一高度的的超高性地标建筑:高达350米、楼层90层左右、建筑面积35万平米。

创业新大陆:企业总部基地新地标,包括2栋约260米左右高层建筑,14栋约100米左右的高层建筑群,将成为高新区中央商务区和万亿元现代服务产业带的重要支撑。

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到2015年初步建成科技产业发达,20平方公里的开发配套全部建成。商务区初具规模,生态环境优美的卫星新城,成为户县的产业新城。

长安通信产业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以中兴通讯等重点项目为支撑,着力打造中国第二大通讯产业基地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通信产业集群。

西太路沿线商务区:按照“珍珠战略”,重点规划和布局一批高端商务、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产业形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使其和高新路科技路唐延路锦业路产业带形成对接,最终成为万亿元现代服务产业带的有效延伸和重要组成。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与沣渭新区共同打造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特区。进一步强化高端要素聚集和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三放”、“三聚”、“三辐射”,成为科技资源聚集力更强、创新创业更为活跃、科技服务更为完善、辐射能力更为突出的统筹科技资源核心区。

斗门工业产业园: 与沣渭新区联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制造业项目入区。

六村堡工业园:与沣渭新区联手,充分依托该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络优势,超前规划、整体开发,努力建设以医药制造、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加工为主的产业方向,吸引一批优质项目入区发展。与沣渭新区联建,依托该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络优势,努力建设医药制造、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

先进制造产业园:在韦斗路和鱼斗路交界处附近5平方公里范围内,以比亚迪、法士特、西电等企业为依托和引领,以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等产业为发展方向,以军民两用技术应用为核心,建成国内最大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梁家滩国际社区: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主线,以城市文脉和城市生态为核心,建成集休闲体育、酒店商务、动漫创意产业、外国人居住区及各类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国际商务生态综合区。

西安高新区,一个代表西安与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前沿的领地,以其众多的“第一”成为陕西和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19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各类产业计划居全国高新区前茅。

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是国家确定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西安高新区。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将西安、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6个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为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做出重大贡献。温总理的讲话,进一步彰显了西安高新区的自主创新特色;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更加坚定了西安高新区发展民族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2008年12月,西安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无锡高新区一起,率先成为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西安高新区连续多年保持综合竞争力等指标位列全国56个高新区第三位,连续多年保持GDP30%以上增长。经济、科技资源活跃,被誉为“中国硅谷”。

国家部委评价

自成立一直被评为“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率先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网络

2001年2月,被列入我国“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五个国家示范高新区之一

2003年12月,被国家统计局、中国诚信建设组委会评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之一

2004年8月,被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评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2005年8月,被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评为全国首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

2005年9月,被国家列为我国“十一五”期间五个重点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区

2005年11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称号

2005年12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兴贸工程试点基地”称号 2006年6月,被国家列为重点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 2006年11月,被国家商务部批准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新基地” 2008年2月,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载体,西安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国六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2008年08月,被科技部和中国保监会批准为“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园区” 2008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管理单位称号 2008年12月,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称号 2009年08月,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为“科技部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单位” 2009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先进管理单位 2010年01月,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0年07月,被国家标准委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国际机构评价

2002年12月,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为六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地区”之一

民间声音

2001年1月,西安市民将西安高新区的建设列为20世纪西安十大历史事件之一

2004年10月,被市民评为西安“城市骄傲”第一名

陕西素以“长安八景”著称,西安高新区被誉为“关中第九景”

2006年12月,荣获“2006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创意基地”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3: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