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际基金 |
释义 | 国际基金是对国际资本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公幕、私幕性质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泛称。 简介国际基金(international大道的fund):全区型基金的投资标的遍布全球,通常以欧美日等国家为主要区域。全球型的股票基金的特色在于可充分掌握各国股市上升的潜力,而且能够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牛市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投资者对国际基金引起了注意,对那些活跃在能源、金属等领域翻云覆雨的各类基金统称为国际基金,同时国际基金也是影响市场价格走势的重要力量之一。 分类对冲基金约1.5万亿美元,其中约有300-400亿美元参与商品市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为Man Financial,其次为Barclays Capital等,比较活跃的有英国的Capital International, JP Morgan, JBware以及目前铜市场一些控盘基金如Red Kite, White Lily, Hommert Andreas等等。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根据对冲基金才智出版的[欧洲保值-EuroHedge]杂志称,截止到3月份,全球对冲基金的资金规模已然发展到1.5万亿美元,有8000家对冲基金。仅欧洲地区的对冲基金的资金规模就比去年同期增长18%,高达3000亿美元。欧洲地区有1500家对冲基金,其中大部分设立在伦敦之外,主要有Marshall Wace, Pelton Partners, Fulcrum Asset Management。美国拥有4000多家对冲基金,资金规模目前超过8500亿美元。2005年大量的机构投资者涌入对冲基金:退休基金,慈善基金,集团公司资金以及保险资金等等。 共同基金1万亿美元,主要为个体和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如 PIMCO Commodity Real Return Strategy ($6b)Oppenheimer Real Asset Fund ($1b),Merrill Lynch Real Investment Fund。据巴克莱银行的估计,截至10月份,美国公共基金投入到商品市场的资金高达49亿美元,同比增长7%左右。 宏观基金1170亿美元,其中约 1亿美元参与LME交易。 CTA基金1500亿美元,10%的资金参与金属期货,8%资金直接参与LME,约100亿美元。 指数基金2005年500-600亿美元, 主要有GSCI,Dow Jones/AIG商品指数和CRB指数。三个商品指数中,以高盛指数最大,影响也最大。 GSCI指数为Goldman Sachs Commodity Index—高盛商品指数。该指数期货交易正式开始于1991年。据估计,截至到2006年一季度,GSCI资金规模已近接近800亿美元,投入铜市场约10亿美元左右。该指数的主要构成为能源产品79.04%,其他为农产品占9.16%,基本金属占5.82%,贵金属1.61%等等。以上比重根据过去5年中OECD数据的平均美元价值每年重新评估一次。 2005年GSCI商品指数同比上升39%,2006年一季度由于石油和金属价格的大幅下调,下降3.6%。 高盛指数中基本金属所占比重以ER指数为6350点位,买入1亿美元为例:作为卖出1亿美元指数的经纪公司需要在相应的期货市场买入一定数量的商品期货合约作为保值,其中经纪公司需要买入: 原油:470张合约 Brent 原油:119张 Heating oil热力油:116张 Gasoil:115张 无铅汽油:235张 天然气:87张 LME铝:52张 LME铜:25张 LME铅:10张 LME锌:15张 LME镍:8张 以及其他农产品等等 国际基金采取的策略对冲基金:中长期结合,目前以做多为主 宏观基金:长期,目前以做多为主 共同基金:中长期结合,目前以做多为主 CTA基金:中短期,多空结合 指数基金:长期,做多 指数基金的操作手法 商品指数基金:长期投资,以做多为主。 商品指数基金—能源、金属、农产品 商品指数基金一般采取买期货、期权,有时也利用期权。 经过采取展期-carry or roll, 比如,多头在back的情况下不断往后延期。 钱越多时,越买,钱少时,卖。 国际基金的控市手法借势造势:对冲基金的主要操纵市场手法之一是借势造势。 漫步于南康州的干净整洁的富裕小镇,穿行于纽约曼哈顿、波斯顿、旧金山、和伦敦的中心商务区,一个个对冲基金散落于神秘狭小无窗户的高档办公室内,交易室的大门终日紧锁着,未经特殊批准,一般人无法进入。一桩桩市场黑幕就从这里诞生。 平时基金管理人一般都努力做“功课”,调查研究市场,在各种市场中寻找机会,耐心等待捕捉机会。一旦机会来临,他们会借助各种有利的形势突然袭击。以2003年-2004年伦敦LME市场为例。2003年上半年,各种基金在经纪人的带领下探寻中国市场,当他们认为中国的铜需求将大幅增长而美国经济在快速复苏的时候,基金借势造势,果断地大量买入LME铜镍铅等商品期货,一波一波地推动市场。 攻守同盟,共进共退 由于对冲基金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督,加之对冲基金的管理人经常互通信息,谈论对市场的看法。因此,对冲基金很容易做到攻守同盟,共进共退,西方的大型对冲基金在操纵市场的时候都有一种默契,一般不会自相残杀。而监管部门却难以有证据。 对冲基金是典型的投机基金,美国著名的炒家索罗斯就是对冲基金的典型代表。由于对冲基金基本不受法律的监管,不需要进行审计。比如美国至今实施的1940年投资法,对冲基金的运作免受法律管辖。基金的市场投资行为,资金使用情况,投资去向、管理模式等等均不受大众和审计部门的监管。 共同基金操作比较规范,经常受制于客户和咨询机构的监督。1996年当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Fidelity由于投资从股票转向债市而遭到客户的质疑,最终倒闭。 手续费:共同基金一般按资产总额的1-2%收取。对冲基金的手续费率也是1-2%左右,另外再加上20%左右的利润提成,甚至50%的提成。 虽然西方商品期货市场一向标榜“公开公正”并严格控制“同谋”,但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并非如此。以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为例,1995年-1996年,以索罗斯为首的欧美几家大型基金组成联合同盟(根据当时市场的参与力量和持仓情况,市场作出的一种普遍猜测。根据英国的金融期货市场监管法律,联合操纵市场是违法行为)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日本住友公司,致使住友在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亏损高达26亿美元(亏损数额有不同版本)。这是一起典型的基金攻守同盟共进共退的市场操纵行为。 对冲基金只在对自身有利的时候公布报表,在市场不好时,没有回报时不公布回补和收益情况,一些经营不好的对冲基金从来就不公布收益情况。有些中小对冲基金收到客户资金后甚至根本不到市场中进行相应的交易,而是把资金转移至个人账户中,如2005年美国的Canary Capital。而这些内幕一般很难让投资者发觉,因为投资者一般投资时间比较长,就像把钱存入银行,长期等待获利一样。 据美国一家对冲基金研究机构公布,对冲基金投资收益率远比其他基金低。但为什么追捧对冲基金的资金还是趋之若鹜? 主要是因为少数一些对冲基金如前几年索罗斯、罗杰斯等著名的大型对冲基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 全球投资资金规模全球投资资金超过150万亿美元,其中银行资产约占45%,股票和债券市场各占约27%和26%,各种基金的管理资金规模约占2%。 近年来,全球股市低迷、债市回报低,而商品期货市场如火如荼,投资回报丰厚,吸引了大量的基金投资商品市场,尤其是指数基金。投资商品期货的指数基金资金总额从1999年约50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约800-900亿美元。指数基金中,80%资金来自退休基金。 基金不但活跃在商品市场、而且越来越多的介入新兴市场,如亚洲的一些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水电站、天然气管道、通讯设施等等。 据2005年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估计,未来5年内,东亚地区(主要是中国)将需要1万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满足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强劲的贸易需求。 到目前为止,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依赖于各大银行的贷款,基金投入很少,但基金介入有明显加速的趋势。从共同基金到退休基金都在积极介入。 2006年3月9日,日本宣布将终止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是否加息,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将从目前的0.001-0.002%上升至0.1%。这无疑对短期的资本借贷产生重大影响,实际上商品市场包括铜市场的一些资金开始撤出,但对分散投资风险的投资基金似乎影响不大。 2006年2月23日,一年一度的Barclays银行举办的欧洲商品投资会议在巴赛罗纳举行, 200多名机构投资者到会。根据对投资者的调查显示: 50%左右的投资者没有介入商品,而2005年底时,没有介入商品市场的基金比例为67%。 93%左右的人表示今后3年内将介入商品市场,以分散投资组合。 48.6%的人倾向于结构性产品,即各种期货工具 15.89%的人使用被动型的只作多头的商品指数。 94年-04年平均投资回报比率之比较 S&P:13% Risk Free(储蓄):4% 对冲基金:11% 宏观基金:15% CTAs:7% CRB:3% 国际基金在2005年平投资回报之比较 高盛指数:39% S&P股市指数:3% 美国债券:2.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