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防论 |
释义 |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些爱国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也著书立说,介绍军事科学研究的成果,传播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著名将领蒋百里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在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作讲演。1937年夏,他将有关文章、讲演稿以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重新整理编排成书,先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印行,后由上海大公报社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 本书结构(目录 第一篇 国防经济学 第二篇 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 第三篇 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 第四篇 二十年前之国防论 第五篇 十五年前之国防论 第六篇 中国国防论之始祖 第七篇 现代文化之由来及新人生观之成) 本书结构目录 第一篇 国防经济学导言一………………………………………………………………………………………………………1 导言二………………………………………………………………………………………………………5 导言三………………………………………………………………………………………………………10 第二篇 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第一章 世界军事之新趋势……………………………………………………………………………… 17 第二章 兵学革命与纪律进化…………………………………………………………………………… 26 第三章 介绍贝当元帅序杜黑制空论之战理…………………………………………………………… 39 第四章 张译鲁屯道夫全民族战争论序………………………………………………………………… 49 第三篇 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第一章 从中国历史上解释……………………………………………………………………………… 57 第二章 从欧洲历史上解释……………………………………………………………………………… [**] 第四篇 二十年前之国防论第一章 政略与战略(敌与兵)论战志之确定………………………………………………………… 73 第二章 国力与武力与兵力……………………………………………………………………………… 78 第三章 义务征兵制说明……………………………………………………………………………… 84 第四章 军事教育之要旨……………………………………………………………………………… 94 第五篇 十五年前之国防论第一章 裁兵与国防……………………………………………………………………………………… 105 第二章 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 123 第三章 义务民兵制草案释义…………………………………………………………………………… 132 第六篇 中国国防论之始祖第七篇 现代文化之由来及新人生观之成第一讲 古迹与新迹……………………………………………………………………………………… 177 第二讲 美术与宗教……………………………………………………………………………………… 185 第三讲 个人与群众……………………………………………………………………………………… 195 本书简介本书最早为1937年上海大公报刊本,全书共六篇,约10万字,共分为7篇。第1篇《国防经济学》,强调要根据中国经济实力较弱的实际,建立一种既可以吃饭,又可以打仗的国防制度的重要性。第2篇《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介绍了杜黑的制空权思想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思想。第3篇《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极力推崇"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相一致"的国防原则。第4篇《二十年前之国防论》,介绍了政略与军略,国力、武力和兵力的关系,义务征兵制的内容等。第5篇《十五年前之国防论》,说明了裁兵、军民防御的意义,对义务民兵制做了详细说明。第6篇《中国国防论之始祖》借解说《孙子·计》篇,阐明现代国防理论。第7篇《现代文化之由来与新人生观之成立》,系作者关于罗马之游的随笔。 作者吸取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西方新的军事理论,着重阐述“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则强,相离则弱,相反则亡”的思想,说明“战斗力与经济力是不可分的”,“国防建设必须与国民经济配合一致”,“强兵必先理财”的道理。该书还论述了建军的目的与意义。指出军队是进行战争、实行政略、维持国家生存的工具,“无兵而求战是为至危,不求战而治兵其祸尤为不可收拾”。鉴于清末编练新军以来,兵为将有,长于内争、怯于御外的弊端,强调治兵首在择敌,为国要立必胜之志,策必胜之道。它认为世界“新军事的主流是所谓全体战争”,因此极力主张以义务兵役制代替募兵制,充分作好人力、物力的动员和组织,全面地建设陆海空三军,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此书还从当 时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认为面对强敌的侵略,只有避免过早的决战,逐步积聚力量,疲惫敌人,才是制胜的唯一方法。这些,对于当时的国防建设及随后进行的抗日战争是有积极意义的。本书因系辑录而成,不免新旧杂糅,缺乏严密的系统性。尤其对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B.A.A.墨索里尼和德国法西斯军队等的美化,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错误理解,则是糟粕。 在这本书里,蒋百里的主要论点是:要建设国防,必须提前解决两个问题:一、如何使国防设备费有益于国民生产的发展。我们太穷了,应当一个钱当两个钱用;二、如何能使学理与事实密切她沟通。现在不是空谈就是盲动,盲与空有相互的关系,愈空愈盲,愈盲愈空。 并且拟定了建立民军的三条组织大纲:一、建制之主义——以自卫为根本原则,绝对排斥侵略主义;二、编制之原则,——军事区域之单位宜多,而各单位内之兵力宜少;三、建设之顺序——以京汉铁路以西为总根据地,逐渐东进;以求设备完全。 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1938年10月,他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原由蒋介石兼),同年11月,在迁校途中,他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出版机构《上海大公报》 作者本人蒋百里,原名蒋方震,字百里。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1937年初出版)中涉及到了一些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 中文名: 蒋百里 出生日期: 1882 国籍: 中国 逝世日期: 1938年11月4日 民族: 汉 代表作品: 《国防论》 出生地: 海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