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产74式7.62mm轻机枪
释义

74式7.62mm轻机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挺轻机枪,于1974年通过设计定型,简称74式机枪。但该枪诞生时正值文革动乱时期,定型后的74式机枪在生产工艺和生产质量方面存在射击时停发故障多、零件寿命低(特别是弹鼓内的零件)、方向散布大等问题无法彻底解决,最终未能通过生产定型试验,因而未能投产及列装部队。

尽管当时56式系列枪械(包括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和56-1式轻机枪)已经广泛装备到步兵连队,枪种搭配也相当合理,但这些武器都是仿苏武器,特别是56式、56-1式轻机枪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是,该型枪械使用不可散弹链供弹,射击前准备工作繁琐,不但要逐发将枪弹压入弹链,还需将实弹链规整地放于弹鼓内。设计74式机枪的目地就是为了替代56式和56-1式轻机枪,其创新性地采用了弹鼓供弹,为日后我国的新一代轻机枪研制奠定了基础。

74式轻机枪在设计过程中吸取了56式冲锋枪和53式重机枪的结构优长,借用了63式自动步枪的气体调节器结构及56式、56-1式轻机枪成熟的发射机结构。

74式机枪可通过控制扳机的扣合时间长短来实施短点射或连发射击,可发射56式7.62mm普通弹、曳光弹、燃烧弹、穿甲燃烧弹等多种弹种。全枪质量6.4kg(含空弹鼓),全枪长1090mm,枪管长520mm,瞄准基线长527mm,4条右旋膛线,导程240mm,有效射程600m。

工作原理揭视

74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向左偏转式闭锁机构。

发射时,将装有枪弹的弹鼓装到枪身下方,将装有枪弹的弹鼓装到枪身下方,然后拉动拉机柄使机枪处于待发状态。扣动扳机,枪机框即在复进簧力的作用下推动枪机复进。枪机下方的推弹突笋将弹鼓供弹口处的枪弹推入弹膛。枪机框在推枪机完成闭锁动作的一瞬间,其上的击铁撞击击针,打击枪弹底火击发枪弹,火药燃气推动弹头飞出枪口。

弹头运动过导气孔时,部分火药燃气进入气室,推动活塞向后运动,迫使枪机框压缩复进簧后退。枪机框后退走完自由行程后,击铁上的开锁斜面推压枪机的开锁斜面,使枪机向右偏移开锁,随后带动枪机一起后退,同时枪机上的抽壳钩从弹膛内抽出弹壳,当弹壳后退到被抛壳挺撞击位置时即从机枪右方的抛壳窗抛出。如果枪弹击发后松开扳机,则后退到位的枪机框将会被阻铁挂住,机枪处于停射状态;如果射手扣住扳机不放,枪机框和枪机后退到位撞击尾铁后即在复进簧力作用下复进,进而推次发弹入膛并击发,完成新一轮自动循环,直至将弹鼓内的可用枪弹发射完为止。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74式轻机枪的弹鼓结构问题,使弹鼓内的最后2发枪弹不能上升到待发位置,仍留在弹鼓内。

武器结构展示

74式轻机枪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而且易区分。全枪由枪管、机匣、击发机及尾托、枪机及枪机框、拉机柄、复进机及机匣盖、弹鼓等组成。

枪管

枪管内部的瞠线为矩形,枪管外部连接消焰器、两脚架、准星、导气箍及气体调节器。通条作为机枪的附件安装在枪管下方,由消焰器环形槽固定其头部。

该枪采用两级膨胀室的消焰器,它除起消焰作用外,还解决了“冷热枪管弹着点偏差较大”的问题-这是该枪在研制中的重大技术突破。

在研制过程中发现,74式机枪在冷热状态射击时,弹着点有规律地向右偏移并超出指标要求,这是我国研究部门首次在速射机枪上碰到的棘手问题。

74式机枪与53式重机枪均为枪机偏移闭锁方式,但为什么在74式机枪上会明显出现弹着点偏差较大的问题呢?研制人员经过对样机的大量试验、检测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74式机枪使用56式步枪弹,53式重机枪使用的是53式步机枪弹,两弹装药量、膛压、弹形系数相差甚远。相比之下,74式机枪最大膛压低、枪口压力小、弹头初速低,弹头在冷、热枪管状态下飞离膛口时,章动角(即弹轴与飞行方向之间的夹角)波动较大,弹着点偏差自然就较大。科研人员最终通过加装枪口消焰器这一方法,有效地将冷、热枪管射击时的弹着点偏差量控制在技术指标以内。74式机枪枪口消焰器所采用的两级膨胀室结构,能均衡膛口火药燃气的流动,减少弹头离瞠时的章动角。

74式轻机枪的准星座安装在消焰器上,并用固定销固定。可折叠式两脚架则安装在准星座后,可向后折叠到枪管下方。

74式机枪的气体调节器与63式自动步枪气体调节器的外形相似,但其采用可纵向移动到两个位置的结构方式。两个位置的气室容积不同,并且每个位置有两个尺寸不同的导气孔,以调节气流大小。因此,实际上74式轻机枪的气体调节器有4个可供选择的导气孔位置,而63式自动步枪的气体调节器上仅有2个导气孔。

机匣

机匣由整块钢材切削加工而成,其前方槽位结合有衬铁,枪管即安装在衬铁的孔内,不可拆卸。机匣衬铁上方的表尺结构与56式冲锋枪相同,可装定100~800m射程。机匣右方设有抛壳窗,平时防尘盖将其盖住。需要射击时拉动拉机柄,后退的枪机撞击防尘盖突台,解脱防尘盖与机匣的扣合,防尘盖在簧力作用下弹开。拉机柄结合在机匣右上方导轨上,其手柄内的定位钢珠在弹簧簧力的作用下进入机匣凹槽内,使拉机柄在不使用时停留在前方位置。机匣内部加工有闭锁卡槽、枪机导轨及积污槽。

击发机与尾托

击发机与尾托结合在机匣尾部,通过铆钉与机匣结合为一体。该组件由击发机座、小握把、枪托,扳机及轴、阻铁、阻铁簧、保险簧、保险手柄等零件组成。保险轴上铣有一个缺口,当保险手柄转到保险轴缺口上方对正阻铁位置时,阻铁转动不受阻碍,机枪处于可发射状态。保险状态时,保险轴的圆柱部转至上方对正阻铁位置,此时,如果枪机处于后方位置,则阻铁不能下降而始终挂住枪机,使其无法复进而呈保险状态;如果枪机处于前方位置,保险手柄上的限制突笋进入机匣内,并阻止枪机后退,也起到保险作用。

木制枪托通过笋头及螺栓结合到击发机座上,枪托内装有附件盒,便于日常擦拭维护机枪时使用。

枪机与枪机框

74式轻机枪的枪机结构与53式重机枪的相似,其由机体、击针,抽壳钩、抛壳挺等组成。机体前端下方加工有推弹突笋,用以将弹鼓供弹口的枪弹推进弹膛。机体尾部加工有击铁槽,槽内开设有开、闭锁斜面,这两个斜面与枪机框击铁上的开、闭锁斜面配合,完成开、闭锁动作。枪机框由机框体和活塞组成,其上设有击铁。活塞杆结构与56式冲锋枪活塞杆类似,但长度较短,且活塞上加工有两道闭气环。

拉机柄

拉机柄由机柄、定位钢珠、弹簧及弹簧塞等零件组成。平时,定位钢珠进入机匣凹坑内,将拉机柄锁定在前方位置。射击时,定位钢珠又能防止拉机柄前后移动。

弹鼓

该枪采用容弹量为101发的弹鼓供弹,结构颇具特色。弹鼓装弹不要求严格按先后顺序一发挨着一发装,只需向组格内放齐枪弹便可。射击中,当弹鼓内有空位时,拨弹轮可自动回转让过空位,直至送下一发枪弹到供弹口,而不会在空位卡停,影响机枪的正常射击。

74式轻机枪弹鼓采用矩形截面蜗卷弹簧为供弹动力源,用拨弹轮输弹。最早采用此类结构输弹的轻武器是美国的汤姆逊11.43mm冲锋枪。74式轻机枪弹鼓则在其结构的基础上,附加了供弹口座,巧妙地避免了在机匣安装弹鼓位置处开深槽的做法。

弹鼓由弹鼓体、底盖、卡扣、供弹口座、提手、连接合页、旋手、拨弹轮、拨轮盖、消声片、导槽座、蜗卷弹簧、棘爪及心轴等零件组成。导槽座固定在弹鼓体内底部,用于在输弹过程中使枪弹沿导槽向供弹口运动。蜗卷弹簧安装在弹鼓底部的簧座内,平时装弹或空鼓时,蜗卷弹簧处于松懈状态。棘爪卡人心轴末端的槽位内,蜗卷弹簧回转复位时则带动心轴及棘爪转动,棘爪转动时带动拨弹轮上的棘齿转动。平时心轴内的弹簧簧力将棘爪紧紧推压在棘齿上,这样能有效保证棘爪与棘齿结合不滑脱,顺利推拨弹轮转动。旋手轴通过内螺纹连接在心轴上,射击前必须旋动旋手,使心轴转动,以收紧蜗卷弹簧,使之处于工作状态。

当需要退弹时,可以打开弹鼓盖,用力按下旋手,使棘爪与棘齿脱离关系,从而放松蜗卷簧,最后再将弹鼓内的枪弹向外倒出,并取出供弹口处的枪弹。

74式机枪的弹鼓虽然设有供弹口座,却没有多余的空间设置推弹器,因此在发射过程结束时,弹鼓内最后2发枪弹无法到达抱弹口位置。这样74式机枪的弹鼓的实际有效容弹量只有99发。这一缺点,在设计81式轻机枪的弹鼓时,通过在弹鼓内设置推弹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

结语

与56式和56-1式机枪相比,74式机枪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质量更轻等特点。虽然其由干零件寿命低、故障较多、方向散布大等原因而未装备部队,但作为我国第一支自主研制的轻机枪,其研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我国日后新一代轻机枪的研制提供了保贵的技术资源储备,奠定了我国实现自主研发的坚实基础。特别是该枪采用弹鼓供弹的方案设计,成为日后我国轻机枪供弹器的主流方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