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元荣 |
释义 | 郭元荣,曾为湖北十堰竹溪县建设局干部。仅仅因为举报自己上司违纪行为,便被不明不白的关在精神病院长达14年。没想到,十多年后,因为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因为拍摄上访照片而同样被关进精神病院的一个人,这名叫郭元荣的男子终于获得了自由身。湖北十堰男子彭宝泉等人,策划“女子卖身救父”发帖,救出被关精神病院14年的郭元荣。2011年1月3日,竹溪县官员同意放人。4日,郭元荣已出院。 发帖(举报领导被关精神病院14年 “病友”彭宝泉曾见过郭元荣 “假女儿救出真父亲” “病友”相助冤情曝光) 后续报道(郭元荣出院 家人感谢发帖人 是否欺骗传谣争论不一 精神病院遇见郭元荣 虚拟女子“卖身救父” 我们认为这是正义的) 简介2011年1月1日,网友“郭寒韵”在天涯发帖称,其父郭元荣14年前因举报当地官员相关问题,被公安局关进十堰市茅箭精神病院,家属屡次想将其接回家但未能成功,至今已被关14年。该网友表示,谁能救出其父,“姿色尚可,至今守身如玉”的她愿以身相许。该帖目前已有逾10万网友点击,并跻身“热帖榜”。 1月3日,十堰市茅箭医院精神科证实该院确有此病人。当晚,记者从郭元荣的妹妹处了解到,帖子出来后,竹溪县当地官员找家属谈判,同意放人,但对郭元荣出来后的待遇及补偿问题未谈拢。 发帖举报领导被关精神病院14年网友“郭寒韵”发帖称,其父郭元荣是湖北省竹溪县建设局职工,在1994年曾揭发该局某领导的经济问题,并对当地调查处理结果不服,不断向相关部门揭发检举,结果被竹溪县公安局送往精神病院“强制治疗”。 记者在网帖上看到一份1998年4月29日发布的落款为“竹溪县公安局”的通告扫描件,通告称,“近段时间以来,郭元荣的言行异常,已对社会稳定构成危害,证明其‘精神分裂症’复发,因郭元荣的家属‘未能按承诺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义务,使其处理无管束状态’,决定‘由政府强制治疗’”。网帖同时附上一份2001年12月17日茅箭医院精神科写给竹溪公安局局长的信件影印件。该影印件内容为:“贵局送我科精神病人郭元荣已住院多年,可以回家休养。另外从今年2月至今欠款近2万元,请局长和郭单位协商交住院费及出院问题,多谢。” 自称24岁、师专学历且未婚的“郭寒韵”放言:“谁救出我爸,我做你的女人。如果你有爱人,我做你的奴隶。” “病友”彭宝泉曾见过郭元荣其实在2009年4月15日,拍上访照片被关入精神病院的彭宝泉(见羊城晚报2009年4月11日报道)被放回家后,就曾对记者说过在茅箭精神病院见过被关了十多年的郭元荣,“他每天梳妆整齐,非常规矩,看上去是正常人。”彭宝泉后来在全国网友“围观”下,几天后便得以出来,但他仍记挂着这位叫郭元荣的“病友”。 3日晚,彭宝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网上这个“卖身救父”的帖子是他和另一位热心网友陈永刚背后操作的,“目的没有其他,就是想救出这个与我有相同经历的人,贴子99%是真实的,相关资料都是由家属提供。”至于为何以“郭元荣的女儿郭寒韵名义发布,并喊出‘谁救出我爸,我做你的女人。如果你有爱人,我做你的奴隶’”,彭宝泉称这其实是杜撰的,目的是吸引眼球,郭元荣只有一个儿子,“郭寒韵”实为“郭喊冤”谐音。 “假女儿救出真父亲”2011年,是郭元荣的命运迎来关键转折的一年。元旦,他的“女儿郭寒韵”在天涯社区贴出《谁救我爸,精神病院关14年》的求救帖,他的名字和遭遇遂被社会知晓。 帖子称,郭元荣是竹溪县建设局职工,1996年因揭发该局局长的经济问题,被县公安局送往十堰巿茅箭医院精神科“强制治疗”。 网帖附有一份1998年4月29日发布的落款为“竹溪县公安局”的通知,通知称,近段时间以来,郭元荣的言行异常,已对社会稳定构成危害,证明其“精神分裂症”复发,因郭元荣的家属“未能按承诺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义务,使其处理无管束状态”,决定“由政府强制治疗”。 网帖还附有一份2001年12月17日茅箭医院精神科写给竹溪县公安局局长的信件影印件。内容为:“贵局送我科精神病人郭元荣已住院多年,可以回家休养。另外从今年2月至今欠款近2万元,请局长和郭单位协商交住院费及出院问题,多谢。” 自称是郭元荣女儿的“郭寒韵”,在帖子中称,自己今年24岁,师专学历,且有“几分姿色”、至今“守身如玉”:“谁救出我爸,我做你的女人。如果你有爱人,我做你的奴隶。” “卖身救父”帖一出,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截至2011年1月3日晚,已有逾10万人点击。最早在微博上公布此事的凤凰周刊记者邓飞证实,郭寒韵实为“郭喊冤”的谐音,根本无该女子,发帖者试图以献身来吸引网友注意,“虽不好,但无恶意。” 然而,“假女儿救出真父亲”,据《羊城晚报》报道,帖子发出后,竹溪县官员找到郭元荣家属谈判,同意放人。 昨天,郭元荣在弟弟的接送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结束了14年的“精神病”史 “病友”相助冤情曝光昨天傍晚,早报记者从化名“郭寒韵”的彭宝泉处获得了一份署名为郭元荣儿子“郭昕”整理的详细材料。 材料称,郭元荣原为乡下小学教师,1991年调入县建设局工作,后担任建设局乡建股股长,工作中与该局局长刘喜洲发生矛盾,并于1994年揭发刘喜洲的经济问题,由于对该县纪委的调查结论不服,郭元荣仍不断向竹溪县公安局、县纪委和监察部门揭发检举。 材料还称,由于原竹溪县县委书记明帮庆(已过世)与刘喜洲是“铁关系”,郭元荣于1996年11月20日,被竹溪县公安局收容。 “在收容所里我爸爸吃尽了苦头,但是竹溪县公安局还是没有得到他们所要的口供,于是某些黑了良心的人勾结十堰市茅箭医院精神病科给我爸爸作精神鉴定。”郭昕称。 郭昕在材料中称,1996年11月23日下午,十堰茅箭医院精神病科对郭元荣进行了鉴定。医生的评语是:“被鉴定人意识清楚,定向力完全,被动性接触较好,问话回答切题,注意力集中,语速正常,语量多,未引出幻觉、错觉及感觉综合障碍。”但竹溪县公安局仍以“精神分裂症复发”为由,于1996年11月底将郭元荣送进了精神病院。 “医院说人不是家属送过去的,而是公安送的,要人要去公安局要。”郭元荣弟弟昨天下午告诉早报记者,14年间,郭元荣的母亲、妹妹等家人无数次向医院、公安局和当地政府“要人”,但都“不了了之”。 “他跟医院的护工说,我真的很想出去啊,但是谁都帮不了我。”彭宝泉昨天告诉早报记者。 2010年4月因拍摄当地上访事件画面,被关进茅箭医院5天的十堰市民彭宝泉,曾因媒体的关注而重获自由。正是在那5天里,彭宝泉认识了郭元荣。 调查同意放人但谈不拢补偿 3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联系到十堰市茅箭精神病医院,一值班护士证实该院确有一名叫“郭元荣”的病人,并说该病人是“单位上送来的”,“最近他的家人要接他出院”。当记者问到郭元荣当前的病情及“他是不是真的精神病”时,该护士称,“是不是(精神病)不是我们说了算,没病能到我们这里来吗?” 3日晚,郭元荣的妹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帖出来后,3日上午竹溪县公安局、建设局、信访办的人找她谈判,说同意放人,但她担心郭元荣出来后会不适应社会,生活不能自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处理好他的待遇和赔偿问题,结果双方谈崩了。 当晚,记者与当日带队与家属谈判的县委夏姓主任联系,但其电话一直没人接听,记者发采访短信也没有得到回复。十堰市公安局副局长陈顺国表示,不清楚此事,然后挂掉电话。十堰市外宣办主任王雪峰对记者称还没有留意到网帖,需要了解后再答复。 相关报道元月1日,网上出现了以“郭寒韵”署名的《谁救我爸:精神病院关14年!》的帖子。本网记者了解到,自1995年至1996年,郭元荣因以举报为名,多次用投寄信件、拍发电报方式,侮辱诽谤、攻击诬陷他人。公安机关按原刑法第145条规定进行了侦查,发现当事人精神异常,郭可能因个人婚姻破裂而造成心理失常,遂送往十堰市茅箭医院精神科(现鄂西北精神病鉴定中心)进行医学鉴定,结论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无责任能力,预后差”,属顽固、不可痊愈精神病。1996年11月28日,经其妹郭巧云同意对其办理精神病治疗入院手续,故送精神病医院治疗。期间,因家人担保接回照料,但因病情不稳,又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 经了解,郭元荣仅有儿子,并无女儿,更无叫“郭寒韵” 的子女。郭元荣儿子也未发《谁救我爸:精神病院被关14年!》一帖。 湖北十堰男子彭宝泉等人,策划“女子卖身救父”发帖,救出被关精神病院14年的竹溪男子郭元荣。1月3日,竹溪县当地官员同意放人。昨天,郭元荣已出院。竹溪县有关部门认为,彭宝泉等人是欺骗,这一说法遭到策划者否认。 最终出院湖北十堰竹溪县建设局干部郭元荣被关进精神病院14年,终于在2011年的元旦假期后回家了。本报昨日独家报道此事后(详见昨日a5版),引起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追问,他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被关进精神病院?为何关了这么久? 入院郭元荣当时确有很多言行很离奇,不像是正常人的表现。当时茅箭精神病院的精神科主任李某和其他几位专家一起鉴定,认为郭元荣得了“精神分裂症”。 据郭元荣的四弟介绍,郭家兄妹共5人,郭元荣是老大。郭元荣1961年出生,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到当地学校教过五六年书,后来到县司法局短暂工作过,然后调入县建设局。郭元荣有书生气,为人直爽。 在县建设局工作时,郭元荣举报局里某位领导有经济问题,有关部门也来调查处理,但是郭元荣对结果不服,继续举报。但举报久了还是没有结果,郭元荣不耐烦,有过激言辞,甚至说过高层领导坏话。 郭元荣的四弟说,他去当兵好几年,刚回来工作不久,就看到哥哥被送入精神病院。 当年将郭元荣送入茅箭精神病院的经办人、时任竹溪县公安局政治保卫股股长何家华说,他与郭家挺熟,与郭元荣是同辈人。 何家华以羡慕的口气对记者说,郭元荣当年长得又高又帅,是一个美男子。“他人长得比我漂亮,文章也写得比我漂亮,只有字我差不多写得跟他一样好,他确实是个才子。” 郭元荣的妻子也有才气,是位诗人、教师。 何家华向记者回忆,郭元荣确实举报过县建设局的领导,详情却不太了解,但郭元荣的问题并不在此。郭元荣多次莫名其妙、毫无依据地写信举报领导,有的信被退回,郭元荣家中曾搜出好多尚未发出的举报信。郭元荣精神异常的表现包括:官欲很强,心胸较小,口出狂语,自称县委将专门为他设一个“城建委”的机构,实际上不存在此事…… 何家华说,郭元荣虽有才气,但当时确有很多言行很离奇,不像是正常人的表现。郭元荣虽未有暴力倾向,但“举报”高层领导已涉嫌诽谤。何家华还记得在一个邮政招待所,当时茅箭精神病院的精神科主任李某和其他几位专家一起鉴定,认为郭元荣得了“精神分裂症”。于是,警方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 何家华说,在此过程中,他设身处地地为郭元荣一家着想,与郭家还算处得不错。郭元荣的住院治疗费是他协调建设局出的,没让郭家出一分钱。 郭元荣被送入精神病院后,中间出来两次,但因为出来又去举报,于是又让他进去“治疗”。 挣扎(为了放人)郭母眼泪都流干了,但郭元荣后来又说,干脆不出去好了,因为已不适应外面的生活,在里面又安全又舒服。这些话听得彭宝泉毛骨悚然,印象很深。 何家华说,他1999年任县公安局副局长,没有再管郭元荣的事。2004年转任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更不清楚这件事了。直到去年4月,网上有帖子说郭元荣还关在里面,他吃了一惊。他给郭元荣的妹妹打过电话,去年9月他还到茅箭精神病医院想看望郭元荣并留下一些钱,但医院说“没有必要了”。 何家华说:“关这么久我都没想到。”如果治疗好了却不及时放出来,“个人认为不妥”。 至于网帖显示的2001年底茅箭精神病院写给县公安局局长的信(其中称郭元荣已治疗多年,可回家休养),何家华表示他之前不了解有这封信。至于为何一直没有把郭元荣放出来,他也不清楚。 因拍“上访照片”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彭宝泉去年4月15日从茅箭精神病院出院,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他说在里面见过看似正常的“室友”郭元荣。彭宝泉说郭元荣称曾向相关领导写信,保证再也不上访举报了,希望把他放出来,但是没有回音。郭元荣后来又说,干脆不出去好了,因为已不适应外面的生活,在里面又安全又舒服。这些话听得彭宝泉毛骨悚然,印象很深。 彭宝泉于是悄悄地对此进行了调查。根据他提供的电话,记者几个月前找到郭元荣的妹妹。她确认郭元荣被关在里面十多年了,家属一直在设法让他出来。她向记者坦承,郭元荣举报了高层领导,事情有点复杂,她暂时不想媒体介入。 而郭元荣的弟弟前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哥哥书生气重,但并没有精神病,如果说诽谤了领导,那可以以诽谤罪由法院判刑;就算有精神病,治疗那么多年早就好了。2001年茅箭精神病医院就写信给县公安局局长,说郭元荣可以回家休养了,为何一直不放人呢? 郭元荣的弟弟说,他家多次找茅箭精神病医院要求放人,但是该医院称是因为公安局送进来的人,要公安局同意才行。他们的父母不知道到竹溪县公安局和县政府求过多少次、闹过多少次,母亲眼泪都流干了,但无济于事。 重逢昨天中午,郭元荣四弟请哥哥在十堰市吃火锅。饭后,两人即启程回竹溪县看望父母……“父母已七十多岁,对郭元荣望眼欲穿,哥哥坚持马上回去见他们。” 记者昨天致电竹溪县公安局法制科,接电话的女民警称是新来的,不清楚情况,于是记者提出希望联系法制科领导,但一直未有回音。 竹溪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昨天下午向记者介绍,县委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已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目前可以确定当初送郭元荣进入精神病院是经过了精神鉴定的。但是,由于此事已过去14年之久,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的领导都换了好几任,事情涉及公安局、建设局、精神病医院等几个单位,不是一两天可以查清。目前对事件还不好定性,怎么赔偿更是下一步的事。 郭元荣的四弟两天前就专门为郭元荣买了新衣服。昨天上午去茅箭精神病医院接他时帮他穿上,很合身。兄弟两人身材差不多。 这两天一直在网上发微博关注此事的知名网友、媒体人士邓飞,买了一束康乃馨,一同去医院接郭元荣。当时,邓飞打不到车,只好拦了一台私家车,说去看一个被精神病院“释放”的人,很急。司机爽快答应了,坚决不要钱,说这是在做善事。 羊城晚报记者昨天应何家华要求给他传了一张郭元荣出院后的照片,何家华看后说:“他老了,老多了,真可惜……”现已官至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的何家华可能还不知道:现在的郭元荣马上要担心工作问题以及能否重新适应“正常人”的生活。而郭元荣那位有才气的老婆,十多年前就与郭元荣离婚了,另外成了家,与郭元荣生的儿子则交给了郭家老父母。 昨天中午,郭元荣四弟请哥哥在十堰市吃火锅。“火锅,意头是红红火火。”郭元荣的四弟说。 饭后,两人即启程回竹溪县看望父母。 200多公里的山路颠簸,郭元荣不久便感到不适,睡着了。郭元荣四弟说:“父母已七十多岁,对郭元荣望眼欲穿,哥哥坚持马上回去见他们。” 彭宝泉听到患难之交的“病友”终于出来了,高兴极了。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再见一见郭元荣。 刚出院并决定谢绝一切采访的郭元荣昨晚破例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短暂采访。他表示,“一切都好”,他很高兴,准备好好适应这个社会。他还说,有机会一定要见见出手帮助救他的彭宝泉。 后续报道郭元荣出院 家人感谢发帖人2011年1月4日,郭元荣的弟弟告诉记者,帖子出来后,竹溪县当地官员找家属谈判,同意放人。4日早上,郭元荣已经出院,精神和身体状况都比较好,出院后看望过父母。 郭的弟弟称,哥哥因为举报领导被送精神病院。“进去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找医院要人,医院说要警方同意,去找警方,每次都不了了之。” 他还说,当初并不知道发帖救人一事,也不知道谁发的帖子。不过,他与家人都认为发帖人是好心人,目的是解救郭元荣,非常感谢。“没有他们,我哥现在可能还在里面。” 郭的弟弟承认,帖子中郭元荣女儿是虚构的。 是否欺骗传谣争论不一此事策划者彭宝泉告诉记者,他在被送精神病院后曾见过郭元荣,随后便想方设法营救。在发帖多日无效后,为了增加卖点吸引媒体关注,他们想出女儿卖身救父的方法。未出意外,此帖很快受到关注,亦有媒体记者跟进采访调查。在媒体的舆论压力面前,精神病院释放了郭元荣。 十堰市宣传部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此事是由彭宝泉等人,虚构郭元荣女儿卖身救父,诱导媒体和网民关注,从而把事情搞大,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过,彭宝泉否认此举属欺骗和散布谣言。 精神病院遇见郭元荣新京报:你们第一次见郭元荣是什么时候? 彭宝泉:是2010年4月11日,我因拍上访照片被送进十堰市精神病院的第2天。(本报曾做报道) 新京报:你们说话了没有? 彭宝泉:当时,我跟另一个人一起被关在一间病房里,郭元荣主动过来打招呼。他认识跟我一起进去的人。 新京报:郭当时说了什么? 彭宝泉:他问那个人最近怎么样,还聊了些生活上的事,具体记不清了。他不认识我,我就在边上听,开始感觉很奇怪,后来觉得他言谈简洁、有逻辑,思路也清晰,像个正常人。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开始跟郭元荣交流? 彭宝泉: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就聊天了。我问他什么原因进来的。他说他做过老师,后来被调到建设局,因为看不惯领导作风,就牵头写了举报信,举报领导受贿。后来,他就被送进精神病院,断断续续在里面呆了十多年。他已经习惯了里面的生活。我问他想不想出去,他说无所谓。他还说,你们都被关进来了,怎么救我?说话的时候,他表情淡然 新京报:郭元荣在医院时的生活怎样? 彭宝泉:就是每天吃药,到处走动。他跟医务人员比较熟。他特别讲究个人卫生,虽然穿着深色病号服,但打理得整齐、干净。每次看到时,他头发一丝不乱。听护工说,他在里面工资照拿,住院的钱也是政府给的。 虚拟女子“卖身救父”新京报:你们为什么要救他? 彭宝泉:儿子10岁的时候,他就进了医院,离婚了,没法照顾儿子。他有个遗憾,觉得对不起儿子。这样毁了他们两代人。我很同情,所以想把他救出去。我也是被媒体和网友搭救出来的,觉得应该帮帮同样遭遇的人。 新京报:你们如何“营救”的? 彭宝泉:一开始在天涯论坛和自己的博客中发帖子,希望引起媒体和网络的注意。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发帖的? 彭宝泉:去年七八月份。因为当时没有跟他的家属取得联系,掌握不了细节,所以,内容只是写一个正常人被关在精神病院10多年。放在网上半年,没反应。 新京报:后来呢? 彭宝泉:后来联系上了郭元荣的妹妹。了解情况后,我们做了个评估,发现一个问题:到底谁有权力送他进精神病院?竹溪县公安局在这个事情上是有漏洞的。按照法规,必须要郭的直系亲属授权公安局。另外对郭实施的医疗行为,也需由郭本人签字同意;本人没有能力的,也必须要有亲属的书面同意。竹溪县公安局没有做到。为证实这个,我问他妹妹,谁送郭去精神病院的,她回答说是公安局。我们还联系了护工,他们也说郭因为举报被送医院。这让我们的营救活动有了法律依据,我们感到这是一次正义的行动。 新京报:后来计划又改变了? 彭宝泉:要救他,就要引起媒体和网络的关注。我们曾经找过媒体,那时候他们觉得没有新闻点,没有关注,单凭我们无法救出来。我们了解了郭元荣家属情况后,虚拟了一个女儿“郭寒韵”,这是“郭喊冤”的谐音。他妹妹是老师,儿子现在24岁。我们把这些情况组合到“郭寒韵”的身上,写上年轻貌美,是为了增加关注度,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新京报:然后还有了以身相许? 彭宝泉:教师出身,有文化,却要以身相许,这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是一种下跪式的反抗。假想她上访不行、打官司也不行,所以只能卖身求助。这种虚拟,实际上是根据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实情况和我们亲身经历来的。 我们认为这是正义的新京报:这样帖子就引发了关注。 彭宝泉:帖子被一个知名网友发现,他过来问我们怎么回事,我们就把情况告诉了他,他又告诉了一些媒体。 新京报:当时其他人知道“郭寒韵”是虚拟的吗? 彭宝泉:跟那个知名网友说了,其他的都不知道。这个策划没跟任何人透露,想追求突然性和轰动性。 新京报:可是报纸都是奔着“卖身救父”这个才进行报道的。 彭宝泉:是的,当时还有记者担心,别人会为了他女儿来报道这个事。 新京报:媒体起初怎么介入此事的? 彭宝泉:大多是电话采访,也有记者1月3日到了现场,我们提供了一些帮助,比如相关材料,记者想去的地方我们就带过去。 新京报:后来人被放了? 彭宝泉:家属曾多次找医院要人,医院让他们找公安局,跟我当时的情况一模一样。后来,医院迫于压力放了人,今天(1月4日)早上8点之前出来的。可能有人给家属做了工作,他们现在不愿意接受采访。 新京报:有人认为你们用这种方法救人属于欺骗和散布谣言。 彭宝泉:我们认为这是正义的,从道德和法律层面都没问题。如果正常手段有用,我们也不会走这一步。我们虚拟一个人是文学创作的过程,是创造和现实的结合,这种方法说出事实,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 新京报:今后还会用这种方法救人吗? 彭宝泉:开始时,我们没有创新,用以前老办法发帖反映情况,没有人关注。吸取经验后,我们明白需要不断创新。 引发反思精神病院不是监狱 要不是一篇网帖,郭元荣的14年精神病生涯,恐怕还没到头。当年将郭元荣送入茅箭精神病院的经办人、时任竹溪县公安局政治保卫股股长的何家华,现在已官至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很显然,他已然忘记了郭元荣的存在,看到网帖说郭元荣“还在里边”,才恍然惊觉———“关这么久我都没想到。” 为什么想不到呢?首先是把人送进精神病院,很容易;然后是大多数精神病院,太神秘。 竹溪县目前已成立了调查组,我们还不清楚首先要查清的是什么,是不是首先要查查当年凭什么把一个“没有暴力倾向”、只是行为异常的人,就这样送进了精神病院?当年茅箭精神病院的精神科主任和其他几位专家,在一家邮政招待所里是如何作出郭元荣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鉴定的?这种病,是不是一定要强制住院? 在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前,人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早在1985年就起草了《精神卫生法》草案,但至今26年仍未出台。有专家认为:精神病患者可强制性住院的收治惯例,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医院从来没有被授予抓人的权力。“这确实给别有用心者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这也是需要规范精神病人送治程序的根本原因所在。” 郭元荣的故事似乎在说明:进精神病院容易,出来就很难。它似乎已经不是医院,而是监狱。即便是监狱的犯人,也都有个刑期,为何对这些病人,反倒常常是可长可短的“不定期治疗”?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当郭元荣的家人苦求医院把亲人放出来时,竟得到“人是公安局送来的,要公安局同意”的荒唐答复。笼罩着这样阴森气息的精神病院,怎能不令人毛骨悚然! 所幸的是,郭元荣在今年元旦过后终于与家人重逢了,2011年是一个新的开始,属于郭元荣一家,但愿也属于所有正常或“不那么正常”的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