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元汾 |
释义 | 人名,同名人物有:镏公圳水利工程修造者、京剧演员。其中,镏公圳水利工程修造者郭元汾,字锡镏,南靖县龙山乡庙兜村人,1706年出生。青年时随父迁台,最大功绩是兴修镏公圳,是台北地区两大主干水利工程之一。京剧演员郭元汾,男,京剧净角。郭春山先生的长子。 中文名:郭元汾(郭锡镏) 别名:郭锡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南靖县龙山乡庙兜村 出生日期:康熙44年(1706年)十二月十五日 逝世日期:乾隆30年(1765年) 主要成就:兴修镏公圳 镏公圳水利工程的修造者人物简介郭元汾(一七○六至一七六五),字锡镏,南靖县龙山乡庙兜村人。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庙兜。青年时随父迁台,先居半线(彰化县),再迁大佳腊(今台北市),开垦兴雅广带荒埔。漳州人对于台北水利的兴修,贡献较大的首推林成祖、郭元汾两人。郭元汾的最大功绩,则是兴修镏公圳。镏公圳和林成祖主持兴修的大安圳,是台北地区两大主干水利工程。 人物生平郭元汾的拓垦事业起初在彰化,他和父亲在那里垦得一片田园,本可丰衣足食。但郭元汾是有大志的人,当彰化土地垦尽之时,台北平野正进入开发时期。他决心到北部去扩大事业。 台北平野虽有大汉溪和新店溪两大流系,但没有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所垦之田大多是产量不高的旱地。要把大片荒野变为良田,就必须解决农日灌溉用水。郭元汾招募移民在新店溪支流青潭溪上筑坝截流,开圳引水灌溉,但由于流量小,灌田有限。当时拳山堡(令台北市景美、木栅地区和台北县坪林、深坑、石碇、新店、双溪)一带的大片荒埔,因水利未兴而影响拓垦。郭元汾决心从新店溪上直接引水。而这项长达数十里的引水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他将彰化田产尽数变卖,得银二万余两,全部投入水利兴修。 乾隆五年(一七四零),修圳工程开工。水圳所经之地,多是高山深涧,工程艰巨。郭元汾卒领移民开山填沟,凿石挖土,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水圳跨越景美溪的一段,先明修渡槽横跨,未料过溪者以槽作桥,不久就被踩踏坍塌,于是改修暗渠,即深挖溪土,取大水缸去底,衔接铺于沟内,上再覆土石以为暗渠。 水圳经过番社的地方,常遭番族袭击。郭元份派人守望设防,仍时有冲突。后来他亲自抚番,并娶番女为妻,请番人一起修圳,才使冲突平息,工程继续推展。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工程进展到中途,因施工复杂,资金短缺,难以为继。林安、萧月等友人出资襄助、参加施工的部分佃户也筹措了部分资金。二十五年(一七六零),历时二十一年的水圳终告竣工,命名为金石川圳。整个工程南起新店溪的碧潭,自张北里穿山通过景美,经公馆、新生南北路,过令台北市区,到大直对岸的基隆河畔,全长数十里,灌田一千二百多甲。乾隆三十年八月,台北遭大风雨,金石川圳被洪水冲毁多处。郭元汾忧虑成疾,于十一月十八日病逝。后人念其兴修水利之功,将金石州圳改名为镏公圳。郭元汾一生勤勉敦厚,乡人尊奉为宽和先生。其子郭克汾继承父志,兴修水利,造福社会也颇有建树,享有很高声望。 京剧演员人物简介郭元汾,男,京剧净角。郭春山先生的长子。 人物生平有条天赋的好嗓子,既宽且亮,所以入富连成科班后被指定学铜锤花脸,给他说戏的主要是孙盛文等教师。在唱法上不尚雕饰,吐字行腔遵循传统,追求严谨朴拙的风格,极少个人的发挥创造,这与他具有先天的优越条件不无关系。他能戏很多,不仅能演《二进宫》、《御果园》、《打龙袍》一类繁重的唱工戏,而且也能演《连环套》等架子花脸戏。他的唱,可称是黄钟大吕,声震屋瓦,他的做,边式好看,细腻传神,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净角演员。出科后,先后搭过杨宝森、谭富英、奚啸伯等大须生的戏班,不久就红遍京、津、沪等各大城市。解放后由西南调回北京,编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京剧团,后该团划归地方领导,并入中国京剧院,列为四团,与著名杨派须生李鸣盛长期合作。1958年,该团支援宁夏,又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京剧团,元汾是主演演员之一。于1962年故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