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有智 |
释义 | 人物简介郭有智 郭有智,亚太脱盐组织(APDA)的首任秘书长,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国海水淡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脱盐协会秘书长、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部膜与水处理专家组成员、国际脱盐协会理事、科技部膜与水处理专家、《中国脱盐》杂志主编。为我国海水淡化、膜与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组织、调研工作,同时协助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战略和决策。 贡献谈南水北调对北京的影响北京曾经是个水源丰沛的地方,海淀正因为有很多湿地和湖泊而得名,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京人口增加了数十倍,特别是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环境污染,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北京目前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不及国际公认缺水下限的三分之一,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虽然我们采取了向周遍省市调水、首钢搬迁、启用部分水质劣化的官厅水库等措施,但是北京的缺水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根据官方预测,北京市2010年将缺水达12.62亿立方米。 谈北京的水和水价郭有智秘书长 首先从水价来说,目前,北京尚未健全完善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水价也未能发挥其杠杆作用,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中水价格比例不利于水资源合理的调配。但是,提高水价和国际逐步接轨同时还需考虑到国情,考虑人民群众的经济接受能力,需要谨慎行事;节约用水当然是全民必须遵从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各行业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实行总量控制,减少浪费,管好“水龙头”,应该也是很好也是永远应该坚持下去的一个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对水资源的缓解是相当有限的;搬迁耗水企业倒是不错的措施,但必然会带来解决下岗职工和税收损失的问题,目前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与北京水资源条件还不相适应,高耗水的产业仍占有相当的比重,如冶金、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占有相当的比重,未来发展方向应该以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来改造传统的工业;问题最多的是外省调水。北京的水杯子—密云水库正是向山西和河北这两个干旱省、市长距离调水来维持的,然而,这却是以牺牲兄弟省市的发展为代价的,从长远看是不可取的。 谈海水淡化与污染海水淡化机 我国海岸线总长度三万两千公里,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大海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北京离渤海仅100多公里,完全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海水淡化技术日渐成熟,已经成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城市赖以生存的基本水源。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开源增量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以及近海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近年,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海水淡化产业,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就出台《海水利用专项》,计划到2020年,海水淡化总量达10亿吨/年。目前亚洲最大海水淡化厂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一期建日产10万吨, 2009年7月将全部建成,最终形成日产15万吨的能力。天津是中国较早实施海水淡化的地区之一,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居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天津就建设了中国最早的海水淡化工业生产装置。目前,天津每年的海水淡化能力达到500万吨,在建项目海水淡化能力达到6000万吨,直接利用海水14亿吨。 淡化海水相比天然淡水价格自然是要贵一些,但是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成熟,海水淡化的成本在逐渐下降。比如,过去十年间,海水淡化的能耗就降低了一半。全世界60%以上的海水淡化工厂仍在采用传统的蒸馏法,中东尤其普及,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更多地采用节能的反渗透技术。如果淡化工程的产水量巨大的话,海水淡化成本还会相应降低。如今大规模淡化海水价格已经降到每吨5元左右,这个价格在天津就有市场了,而北京市目前的综合水价是每吨5.03元。投资方式可以多元化,可以政府投资,也可以民间或者外资进入。我认为,北京应该启动发展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研究和规划,也是应对水资源短缺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目前我国大部分水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海水淡化恰恰是个好的选择,无论是反渗透法还是蒸馏法所生产的淡化水都是很优质的,里面几乎没有细菌和病毒,更不会有有害杂质,水质大大优于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更可以成为工业用纯水和高纯水,只是海水污染严重的话会提高生产处理水的成本。虽然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工厂向海里会排放含有高浓度盐的浓缩水,一度引起了环保人士的忧虑,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淡化工厂也开始考虑提高淡水回收率,而进入海洋的浓缩盐水是十分微量的,海水在淡化前都进行了严格的预处理,以减少废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在全世界绝决大多数地方浓缩盐水都是直接排海的,而天津开发区设计了一套利用浓缩盐水是进行盐化工生产的循环经济思路,可以说是个很大胆的创新。 谈新技术新开发水源北京本地水资源已经没有多少开源的余地,只能在调水和海水淡化两方面做出选择,而调水工程与海水淡化成本的比较的话,在当前情况下调水工程长度超过1000公里,成本就必然会大大超过海水淡化,调水工程在五六十年代的成本比海水淡化便宜;但随着调水距离的增加,再加上物价的因素,还有搬迁成本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其次,调水并没有增加水资源的总量,只是吧有限的水在区域之间的分配分流。西班牙科学家测算当调水超过1000公里,那么到输水终端时,成本甚至相当于海水淡化的四倍。在西班牙,海水淡化的成本约为每立方米45欧分(约合4.81元人民币)。如果用于市政供水,成本完全可以回收;用于农业灌溉的话,政府则提供30%的补助。这个价格在北京我认为是可以考虑开展海水淡化的时候了。所以说,问题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实现由陆上水资源平衡管理向新水源开发和水再利用管理转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可以统称为供水管理,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它曾为缓解甚至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成本也不断增加,而且随着河流开发加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剧。因此,完全依靠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问题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环保角度还是社会角度都受到一定制约,而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开发新的可以利用的水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势必成为一种必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