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齐勇
释义

郭齐勇,湖北武汉市人,1947年生。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主要学术著作有:《熊十力思想研究》、《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钱穆评传》(合著)等。

人物简历

郭齐勇,男,汉族,武汉市人,1947 年出生。1978 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1981 年考上硕士研究生,师从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教授。1984 年毕业留校在哲学系任教。1989年1 月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8月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3月晋升为教授,同年10月增列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曾被邀请为美国哈佛大学和日本关西大学的访问学者,德国特里尔大学和我国台湾政治大学的客座教授。曾到哈佛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慕尼黑大学、莱比锡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首尔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讲学。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湖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次,均排名第一),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湖北省教学名师(2004年)和国家级教学名师(2006年)称号。 2008 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哲学史 ”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专长为儒家哲学与20 世纪中国哲学。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史》、《熊十力思想研究》、《郭齐勇自选集》、《文化学概论》等。主讲课程有:中国哲学史、《四书》导读、《老子》《庄子》导读、中国文化、儒家哲学、哲学史方法论、《礼记》会读等。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

学术成就

近五年主要学术专著有:《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台北业强出版社,1994年);《钱穆评传》(与汪学群合著,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整套丛书1997年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的提名奖);《梁漱溟哲学思想》(与龚建平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华文化通志──诸子学志》(与吴根友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整套丛书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的荣誉奖);《传统道德与当代人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郭齐勇自选集》(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此外,整理、编辑的《熊十力全集》将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又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国际儒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赴美国、韩国和台湾、香港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998年1至7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做访问研究,1999年7月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做访问研究。

人物经历

一、2001年5月1至30日,郭齐勇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应邀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讲学,在特里尔大学作了“中国当代学术思潮”的讲学,又应邀到莱比锡大学作“现代新儒学”的演讲。

二、2002年11月1至30日,郭齐勇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应邀在台湾政治大学讲学,郭教授在政治大学为哲学所博士班授课四次,主要内容是熊十力、马一浮、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等哲学家的易学思想或易学观,并评介了大陆学者有关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和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的研究状况。在政治大学主办的《易经》哲学学术研讨会上,郭教授提交并宣读了论文:《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郭教授在台湾作了十场学术演讲,除在政治大学讲了一场外,还应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师范大学、东吴大学、中央大学、东华大学、佛光大学等大学的邀请,前往演讲(其中在辅仁大学讲两场)。主题分别为:《新出简帛与先秦哲学思想》、《楚地出土简帛与中国古代经典诠释》、《郭店楚简与儒家、道家》、《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存论智慧》、《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问题》、《现代学人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之反思》、《现代新儒家的易学观》等等。郭教授除与上述学校的教授们进行了交流外,还与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鹅湖》月刊社的专家教授们交流座谈,又在华梵大学出席了劳思光思想学术研讨会。

三、2003年3月9至16日,郭齐勇应日本文部科学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的邀请,出席该所第22届国际会议。会议名称:“公家与武家—比较文明史的研究”。郭教授提交并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周代的册命、朝觐、聘问礼与王权》。会后又应邀在该所举办的公开演讲会上,对近五百名京都市民作《中国周代的礼仪与王权》的讲演。

四、应日本关西大学的邀请,郭齐勇教授以招聘研究员的身份于2003年4月15日至7月13日在该校做研究并讲演。此次郭齐勇与吾妻重二教授合作研究的课题是“以儒家与佛教的交涉为中心的现代中国思想史的研究”。郭教授在该校东西学术研究所主办的“特别讲演会”与“郭齐勇教授讲演会”上分别作了两场演讲:《中国现代哲学与新儒家理论》、《出土简帛与中国经学》。此外他还为学生授课,主题是《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

此次在日本三个月,郭齐勇访问了八所大学,作了七场讲演,除在关西大学讲演两场外,又到日本的(也是世界的)名校------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东北大学演讲,还到大阪市立大学、大分县立艺术文化短大演讲。讲演的题目分别为:《中国现代哲学的方法论问题》、《郭店楚简“五行”与“圣智”》、《冯友兰与熊十力哲学》、《当代新儒学的反思》、《熊十力与梁漱溟》等。郭教授在东京大学讲演的主办单位为该校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与21世纪COE国际哲学交流中心(日本文部科学省重点研究基地)。他在早稻田大学讲演的主办单位为早稻田大学近世儒学研究所、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21世纪COE亚洲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也是日本文部科学省重点研究基地)。早稻田大学竖起了一人半高的演讲广告牌,大字书写“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先生讲演会”。郭教授访问了以上两家重点研究基地及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东北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等机构。他与日本同行在中国哲学史、儒教史、楚地出土简帛研究方面进行了切磋与探讨。

郭齐勇还专程拜访了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世界著名的中国哲学思想史专家、95高龄的冈田武彦先生和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历史学家、我校客座教授谷川道雄先生。

郭齐勇在关西大学所做研究的成果及此前撰写的学术论文共五篇,经日本学者翻译,将陆续在日本的有关大学与学会的刊物上发。

五、 2004年1月9至11日赴澳门出席“两岸四地中青年哲学家学术论坛”,发表论文《德治语境中的“亲亲相隐”》,又主持一场会议;2004年6月22至26日赴台湾中央研究院出席该院与东吴大学等合办的“儒学、宗教、文化与比较哲学的探索”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刘述先教授的学术贡献》。

六、2004年12月19日——24日赴香港出席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当代儒者”国际学学术会议,在大会上宣读论文《牟宗三先生对儒学与康德哲学比较研究的意义》。

七、2005年5月2至7日赴香港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国际会议“西方的诠释,中国的回应----中国哲学方法论之反思与探索”,在大会上报告学术论文《“中国哲学”及其自主性》。

郭齐勇近年来邀请境外专家来讲学的情况

1、2002年 主请外宾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沈清松教授(5月,1周左右讲三场)

台湾辅仁大学丁原植教授(9月,1个月讲五场)

2、2003年 主请外宾 澳大利亚爱德雷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梅约翰教授(11月,半个月,讲三场)

台中师院王财贵教授(12月,一周,讲两场)

著述目录

学术著作

1.《熊十力及其哲学》,中国展望出版社,北京,1985年12月;其修订扩大本改名为《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天地图书公司,香港,1988年8月;远流出版公司,台北,1990年6月。

2.《文化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1990年2月。

3.《熊十力思想研究》,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1993年6月第一版,1994年7月第二次印刷。

4.《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业强出版社,台北,1994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94年11月第一版,1995年5月第二次印刷,1996年第三次印刷。

5.《钱穆评传》,国学大师丛书之一,与汪学群合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南昌,1995年1月。

6.《梁漱溟哲学思想》,与龚建平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1996年5月。

7.《诸子学志》,中华文化通志之一,与吴根友等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8年10月。全书33万字,郭著24万字。

8.《传统道德与当代人生》,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1998年2月。

9.《郭齐勇自选集》,跨世纪学人文存之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1999年3月。

10.《儒学与儒学史新论》,台湾学生书局,台北,2002年5月。

11.《中国哲学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初版,11月第二次印刷。

整理、点校、编纂的书

1.《熊十力论著集之一──新唯识论》,中华书局,北京,1985得12月初版,以后多次印刷(主要收集、点校、整理者之一)。

2.《玄圃论学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论文集,三联书店,北京,1990年2月(主要编辑、整理者之一)。

3.《熊十力论著集之二──体用论》,中华书局,北京,1994年2月第一版,以后多次印刷。(主要收集、点校、整理者之一。)

4.《熊十力学案》,《现代新儒家学案》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5年9月第一版。

5.《现代新儒学的根基──熊十力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1996年12月第1版。

6.《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1999年1月第1版。

7.《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文论丛特辑),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2000 年5月,执行主编。

8.《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宾四卷》(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郭齐勇、汪学群编校。

9.《熊十力全集》,1-9卷,10巨册,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1年8月,萧萐父主编,郭齐勇副主编(主要收集、点校、整理、编纂者之一)。

10.《杜维明文集》1-5卷,武汉出版社,武汉,2002年4 月,郭齐勇、郑文龙编。

11.《玄圃论学续集----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主编。

12.《本体与诠释:中西比较》(第三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7月,执行主编。

13.《萧萐父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人文论丛》特辑),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4年7月,郭齐勇、吴根友编。

14.《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冯达文、郭齐勇主编,已印行三次。

15.《宋明儒学与长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4年10 月,主编。

16.《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4年11月,主编。

17.《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人民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主编。

学术论文

浅析王船山的思维模式 《江汉论坛》 1983年第6期

王夫之朴素形态的实践观试探 《中国哲学》第10辑 北京三联书店 1983年

试论熊十力哲学的性质(与李明华合作)《江汉论坛》 1983年第12期

哲学史方法论学习札记 《武汉大学学报》 1984年第4期

《尚书引义》中关于认识主体和辩证逻辑的思想

《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初版

熊十力的认识辩证法初探 《中国社会科学》 1985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1987年第1期

熊十力及其哲学基本命题 《光明日报》理论版 1985年12月23日

论熊十力“天人不二”的思维模式 《江汉论坛》 1985年第11期

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 《武汉大学学报》 1986年第5期 《新华文摘》 1986年第11期

关于近年来中国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评介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年12月3日

论熊十力的中国文化观 《孔子研究》 1987年9月第3期

五四运动以后中西哲学的融会

李维武编著《中国哲学史纲》第六编第四章 巴蜀书社 1988年1月版

贺麟前期的中西文化观与理想唯心论试探 《天津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

梁漱溟的文化比较模式析论 《武汉大学学报》 1988年3月第2期

文化学内核刍议(与邓晓芒合作)《哲学研究》 1988年5月第5期

唐君毅与熊十力 《鹅湖》(台湾) 1989年2月第164期

《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论文集》(Ⅲ)香港法住出版社 1993年10月

特立独行 一代直声---梁漱溟的人格和著作漫谈 《社会科学报》 1989年1月5日 《中国文化月刊》 台湾 1989年2月第112期

“文化多元”论纲 《武汉大学学报》 1989年第2期

简论牟宗三的中西文化比较模式

《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4月

文化的比较类型学研究 《江汉论坛》 1989年第12期

试论五四与后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中国文化月刊》 台湾 1989年10月第121期

《历史的反响》 香港三联书店 1990年5月

论文化变迁中的涵化与整合 《江海学刊》 1990年第1期

文化传统刍议 《文化传统寻绎》,《时代与思潮》(4)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0年10月

《尸子.广泽》《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与《吕氏春秋.不二》中的真理史观之异同 《中国文化月刊》 台湾 1990年12月第134期

熊冯金贺合论 《哲学研究》 1991年第2期 《哲学与文化》 台湾 1991年第7期

试论中国传统形上学的基本特征 《学术月刊》 1991年7月号

熊十力“本体--宇宙论”诸范畴阐要 《中国文化》 北京三联书店 1991年秋季号 总第5期

熊十力---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 《当代中国十哲》 华夏出版社1991年12月

论熊十力对现代新儒学之形上学基础的奠定 《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12月

试论现代新儒学的几个特点 《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 上海三联书店 1992年5月

论贺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哲学杂志》 山东 1993年1月第1期

船山思想的内在紧张与船山模型的当代意义

《船山学刊》 1993年4月 总第19期

论徐复观的思想史观

《江汉论坛》 1993年6月第6期

论唐君毅的文化哲学

《求是学刊》 1993年7月第4期

论牟宗三“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

《天津社会科学》 1993年9月第5期

论中国哲学资源的当代价值

《武汉大学学报》 百年校庆特刊 1993年11月29日

《新华文摘》 1994年2月第2期

《熊十力全集》第一、二卷编者后记

《中国哲学史》 1993年8月第3期

我国当代哲学史上的一桩公案

《哲学战线》 山东 1994年1月第1期

唐牟徐合论

《学人》 第五辑 1994年2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

《当代新儒家人物论》(第二届当代新儒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4年2月台北文津出版社

马一浮的人格境界与哲理诗

《中国文化》 北京三联书店 1994年2月 总第9期

为熊十力先生辩诬──评翟志成《长悬天壤论孤心》(第八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

《鹅湖》 台湾 1994年2月 总第224期

翟志成“审订”之《熊十力佚书九十六封》纠谬

《鹅湖》 台湾 1994年3月 总第225期

中国古代哲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第14章 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4年6月

国学与国魂

《文汇报》 1994年10月23日

史慧欲承章氏学 诗魂难扫瑟人愁──萧萐父教授学述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东方出版社 1994年9月

读傅伟勋教授生死体验的新著

载傅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台湾正中书局)1994年8月5版

钱穆的文化学思想(与汪学群合作)

《中州学刊》 1995年1月第1期

从孔学的“人论”看儒学的现代价值

《开放时代》 1995年3、4月号 总第102期

中国文化:评价尺度与铨释维度

《光明日报》 1995年5月11日

《新华文摘》 1995年7月第7期

儒学的生死关怀及其当代意义

《社会科学战线》 1995年7月第4期

精神解脱与社会参与──佛教的当代意义之蠡测

《江汉论坛》 1995年7月第7期

唐力权的蕴徼论与熊十力的体用论之比较

《哲学杂志》(台北) 1995年7月总第13期

论钱穆的儒学思想

《学人》第八辑,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年11月

《当代新儒学的关怀与超越》(第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2月

孙中山的文化思想述评(第九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 1996年第3期

孔孟道德哲学平议

《国际儒学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反思

《现代传播》 1996年第5期

诸子学的历史命运

《社会科学战线》 1997年第1期

钱穆学术思想探讨(与汪学群合作)

《学术月刊》 1997年第2期

评所谓“新批判主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

二十一世纪:根源性的追溯与人文学的振兴

加拿大《文化中国》 1997年三月号(总第12期)

中国哲学史上的非实体思想

《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四)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6月

台湾《哲学与文化》 1999年第11期

守先待后:世纪之交的文化反思

《科学 经济 社会》 1997年第4期

略谈传统道德资源的活化

《文汇报》学术专版 1998年2月4日

《新华文摘》 1998年第5期

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

《文史哲》 1998年第3期

《新华文摘》 1998年第10 期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

《中州学刊》 1998年第3期

冯契对金岳霖本体论思想的转进

《学术月刊》增刊 1998年3月

阴阳大化与世界普遍联系发展原理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第3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8月

墨家道德哲学探讨

《墨子研究论丛》(四) 齐鲁书社 1998年12月

老庄道德智慧新释

《中华道学》(《学术界》增刊) 1998年12月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中国哲学史》 1999年第1期

殷海光晚年的思想转向及其文化意蕴

·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第十一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第5期 1999年9月

《跨世纪的中国哲学》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1年6月

论儒家道德资源的现代意义

国际儒联编《儒学与道德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

现代性与传统的思考----五四的反省与超越

《开放时代》 1999年10月号 总131期

郭店楚简的研究现状

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通讯》九卷四期 1999年12月

中国大陆地区近五年来(1993—1997)的儒学研究

《儒学思想在现代东亚:中国大陆与台湾篇》 台湾中研院文哲所 2000年3月

马祖禅的哲学意蕴

《两岸当代禅学论文集》(上)台湾南华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2000年5月

《禅学研究》第4辑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8月

郭店楚简身心观发微

《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文论丛特辑)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

理念·特色·经典导读

《面向21世纪的哲学教育》(珞珈哲学论坛第五辑)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6月

东亚儒学核心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研究》 2000年第4期

《现代儒家与东亚文明问题与展望》(国际会议论文集) 台湾中研院文哲所 2002年12月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

近20年当代新儒学研究的反思

《求是学刊》 2001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1年5期

朱熹与王夫之在气禀说与性习论上的分歧

《朱子研究》 2001年第1期

朱熹与王夫之的性情论之比较

《文史哲》 2001年第3期

儒家人文精神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国际会议论文集)香港东方红书社2001年5月

再论“五行”与“圣智”

《中国哲学史》 2001年第3期

Comparative Study of Zhu Xi and Wang Fu-zhi on the theories of Mind,Nature,Feeling,and Ability(编辑部英译)

Sungkyu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韩国成均馆大学, Aug.2001,Vol.1,No.1

出土简帛与经学诠释的范式问题(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

《福建论坛》 2001年第5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2年第2期

论现代新儒学的特色

日文,日本北海道大学《中国哲学》第三十号 2001年12月 吉田千奈美译

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与价值

《长江日报》理论版 2002年3月7日

《新华文摘》 2002年第6期

儒家、儒教,宗教性、超越性(与龚建平合作)

《中国学术》(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第1辑(总第9辑)

近20年中国内地学人有关当代新儒学研究之述评

《人文论丛》 2001年卷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中国大学教学》 2002年第10期

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

《哲学研究》 2002年第10期

论杜维明学术思想

《中国哲学史》 2002年第4期

近代中国哲学创新的典范---孙中山哲学思想新论,

《东吴哲学》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年3月

论熊十力与唐君毅在刘蕺山“意”与“诚意”观上的讨论与分歧

《玄圃论学续集》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的新契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

论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论智慧

《学术月刋》 2003年第9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4年第1期

熊十力与道家(第十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

《道家文化研究》第20辑 北京三联书店 2003年9 月

中国民族性与中国文化精神----钱穆论历史、民族与文化

《钱宾四先生百龄纪念会学术论文集》 新亚学术集刋第十四辑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2003年

二十世纪新儒家再考

日文,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中国学志》蛊号 2003年12月 白井顺译

中国哲学:保持世界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必要的张力

《天津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

《新华文摘》 2004年5月第9期

也谈本相与角色—论儒家道德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兼答黄裕生先生(与丁为祥合作)

《中国哲学史》 2004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4年第4期

熊十力の佛教唯识学批判 日文,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纪要》第37期 2004年4月 吾妻重二译

礼学的现代价值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4月20日

综论宋元明时期长江流域的儒学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第3期

“德治”语境中的“亲亲相隐”--—对穆南珂先生“商榷”的商榷(与龚建平合作) 《哲学研究》 2004年第7期

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 《江汉论坛》 2004年第8 期

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 《周易研究》 2004年第4 期

徐复观论礼乐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 期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生命体验的哲学---冯友兰哲学的内在张力

日文,日本东北大学文学部《文化》第六十八卷第一、二号合刊 2004年9月 斋藤智宽译

An Overview of the New Confucian Intellectual Movement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Winter 2004-5/VOL.36,NO.2 M.E.Sharpe,纽约

John Makeham Sue Wiles 英译

出土简帛と经学 日文,日本关西大学《中国文学会纪要》第二十六号 2005年3月 谷津康介译

“中国哲学”及其自主性 《文史哲》 2005年第3期 《新华文摘》 2005年第18期

关于“亲亲互隐”、“爱有差等”的争鸣 《江苏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

中国周代的礼仪与王权

日文, 笠谷和比古编:《公家与武家的比较文明史》(第22回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京都思文阁出版社 2005年8月 编者译

牟宗三先生以“自律道德”的理论诠释儒学之蠡测

《哲学研究》 2005年第12期 《香港中文大学的当代儒者》新亚学术集刊第十九辑 2006年10月

儒家的公平正义论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06年2月28日

浅谈大学人文教育、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读书》 2006年第4期

An exposition of Zhou Yi studies in modern Neo-Confucianism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6年1卷2期 郝长墀译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中国哲学的自主性与哲学对话 《中国哲学年鉴》(2006)专文,哲学研究杂志社,2006年6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6年第5期

庄子哲学浅谈 《2006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 2006年8月

武汉大学的人文通识教育与国学试验班、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的创办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北京三联书店 2006年8月

孟子与儒家的正义论 《儒林》第三辑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牟宗三《历史哲学》新版序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7年1月

戴震的孟子诠释的创获 韩文,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第11辑 2007年2月

上博楚简所见孔子为政思想及其与《论语》之比较 《哲学研究》 2007年第2期

时机与意义: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 《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创刊号,2007年第1期,2007年2月

建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反思 《学术月刊》 2007年第3期

讲学经历

一、2001年5月1至30日,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应邀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讲学,在特里尔大学作了“中国当代学术思潮”的讲学,又应邀到莱比锡大学作“现代新儒学”的演讲。

二、2002年11月1至30日,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应邀在台湾政治大学讲学,在政治大学为哲学所博士班授课四次,主要内容是熊十力、马一浮、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等哲学家的易学思想或易学观,并评介了大陆学者有关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和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的研究状况。在政治大学主办的《易经》哲学学术研讨会上,提交并宣读了论文:《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短短一月内,在台湾作了十场学术演讲,除在政治大学讲了一场外,还应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师范大学、东吴大学、中央大学、东华大学、佛光大学等大学的邀请,前往演讲(其中在辅仁大学讲两场)。主题分别为:《新出简帛与先秦哲学思想》、《楚地出土简帛与中国古代经典诠释》、《郭店楚简与儒家、道家》、《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存论智慧》、《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问题》、《现代学人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之反思》、《现代新儒家的易学观》等等。除与上述学校的教授们进行了交流外,还与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鹅湖》月刊社的专家教授们交流座谈,又在华梵大学出席了劳思光思想学术研讨会。

三、2003年3月9至16日,应日本文部科学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的邀请,出席该所第22届国际会议。会议名称:“公家与武家—比较文明史的研究”。在大会上提交并宣读了论文:《周代的册命、朝觐、聘问礼与王权》。会后又应邀在该所举办的公开演讲会上,对近五百名京都市民作《中国周代的礼仪与王权》的讲演。

四、应日本关西大学的邀请,以招聘研究员的身份于2003年4月15日至7月13日在该校做研究并讲演。在该校东西学术研究所主办的“特别讲演会”与“郭齐勇教授讲演会”上分别作了两场演讲:《中国现代哲学与新儒家理论》、《出土简帛与中国经学》。此外还为学生授课,主题是《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

此次在日本三个月,访问了八所大学,作了七场讲演,除在关西大学讲演两场外,又到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东北大学演讲,还到大阪市立大学、大分县立艺术文化短大演讲。讲演的题目分别为:《中国现代哲学的方法论问题》、《郭店楚简“五行”与“圣智”》、《冯友兰与熊十力哲学》、《当代新儒学的反思》、《熊十力与梁漱溟》等。

五、 2004年1月9至11日赴澳门出席“两岸四地中青年哲学家学术论坛”,发表论文《德治语境中的“亲亲相隐”》,又主持一场会议;2004年6月22至26日赴台湾中央研究院出席该院与东吴大学等合办的“儒学、宗教、文化与比较哲学的探索”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刘述先教授的学术贡献》。

六、2004年12月19日——24日赴香港出席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当代儒者”国际学学术会议,在大会上宣读论文《牟宗三先生对儒学与康德哲学比较研究的意义》。

七、2005年5月2至7日赴香港出席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国际会议“西方的诠释,中国的回应——中国哲学方法论之反思与探索”,在大会上报告学术论文《“中国哲学”及其自主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9: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