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柳沟村
释义

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平阴镇郭柳沟村

孔村镇郭柳沟村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处,东靠汇河,与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隔河相望,南与店子乡相邻。全村耕地163公顷,人口1680人。距离105国道3公里,济荷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距离济南市区约75公里,泰安市区约65公里,正在建设的泰聊高速公路途径该村,交通比较便利。

明洪武年间立村,因地处长满柳树的小溪旁边,得名柳溪村,后以姓氏改称郭家柳沟村,简称郭柳沟。村里有朱、杨、张、王、刘、董、于、梁、赵、胡、郭等30个姓氏。

村民主要以工厂工作、务农、养殖、建筑、外出打工为业。大部分家庭年人均收入为3000到8000元。重视教育,每年为高等学校输送学生约20名,其中博硕士研究生1-3人,本科生3-10人,专科生10余人。

民俗文化“王皮调”

起源

该村是民间秧歌剧“王皮调”和民间曲艺“渔鼓”的流传地。

“王皮调”是流传于郭柳沟村的一种地方秧歌剧,戏中主角姓王名兴春,因他是个皮匠,所以人们就叫他王皮。王皮娶了18个老婆,某年元宵节,王皮与18个老婆同去观灯,由于妻子们都极不满意自己的婚姻,纷纷埋怨,互相争吵,闹得天昏地暗,最后发展到18个老婆群打王皮。戏中唱腔部分使用了大量的明清曲牌,如:“耍孩儿”“叠断桥”“清江引”“桂枝香”“山坡羊”“大观灯”“照凤阳”等,曲调流畅、绮丽,叙事性与歌唱性融为一体。因为这种戏只有《十八姐斗王皮》一个剧目,所以俗称“王皮调”。王皮调的音乐结构严谨、完整、调式新颖,别具一格,悦耳动听。当地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郭柳沟好热闹,大人孩子王皮调。郭柳沟敲起镟子,邻村来了大半子”。足见“王皮调”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力。

发展

1958年,以“王皮调”为素材创作的舞蹈《唱灯》,在泰安地区文艺汇演中获优秀节目奖。1972年,以“王皮调”为素材创作演出的《玫瑰舞》在泰安地区专业文艺创作调演中获一等奖。1984年,根据“王皮调”创作的大型民族器乐曲《玫瑰花开》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泉城之秋”音乐会。

渔鼓

渔鼓则起源于唐代,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渔鼓初时是用竹筒和鱼皮制作而成,用手指击之,发出嘭嘭嘭的声音,因此俗称渔鼓。平阴渔鼓是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属全真教龙门派“柴门”,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演唱形式,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渔鼓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它的演奏和唱腔有固定的模式。唱腔版式主要有《五鼓三板》《凤凰三点头》《跺板》等。唱腔调式有《大官腔》《小官腔》。唱段有《美人赋》《金殿赋》《披挂赋》等等。念白有《武功赞》《辕门赞》《兵器赞》《人物赞》《过街段》《堂台子》等等。渔鼓表演前面有四句开场白,说起来抑扬顿挫。渔鼓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合辙押韵。演唱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既唱出意境,又唱出人物性格,听众如身临其境,闻其声如见其人。平阴渔鼓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渔鼓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曲艺演唱形式,能现编现唱,即兴表演,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渔鼓长65~100厘米,鼓面直径13~14厘米,一端蒙以猪皮、羊皮或油膜(猪膀胱膜)而成。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渔鼓,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外反。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者也”。

平阴渔鼓的唯一传人是郭柳沟村60多岁的朱世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