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居静事件 |
释义 | 1606年初,澳门传出流言说,耶稣会士勾结葡萄牙人、荷兰人和日本人,要杀在澳的中国人,然后用武力征服中国,并拥戴郭居静为皇帝。导致澳门得不到粮食,很快就出现严重的粮荒,澳葡当局急忙派出一个“最谦恭”的代表团,去向戴耀表白并无入侵之事。“郭居静事件”是明政府对澳政策的转折点。这一事件缘起于在澳修道士的勾心斗角。这一事件,造成两广地区的动乱,还使许多居民无家可归,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愤慨。 郭居静事件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曾随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到过北京、南京的天主教传教士郭居静(Lauzaro Catneo,1594-1640)回澳门。1606年初,澳门传出流言说,耶稣会士勾结葡萄牙人、荷兰人和日本人,要杀在澳的中国人,然后用武力征服中国,并拥戴郭居静为皇帝。这一谣言迅速传遍全澳,使中国居民十分惊恐,纷纷返回内地,澳门仅剩下葡人及黑奴。 两广总督戴耀闻知,亦很紧张,急忙下令调集军队,准备防御;并断绝与葡人的一切贸易,禁止将粮食运入澳门。澳门得不到粮食,很快就出现严重的粮荒,澳葡当局急忙派出一个“最谦恭”的代表团,去向戴耀表白并无入侵之事。经过各方调查,并派人招见郭居静和参观全澳的教堂、旅店、医院等,证实无战事迹象。于是,紧张局面得到缓和,中外贸易也恢复了正常状态。 郭居静事件的起因“郭居静事件”事件缘起于在澳修道士的勾心斗角。澳门新任署理主教桑蒂斯与当地人数众多的耶稣会士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而不和,于是澳门的教会人士以及分别支持他们的世俗人士分成两个互相敌视的阵营。桑蒂斯的支持者势单力薄,又自知理亏,于是采取了煽动中国居民来反对耶稣会士的手段。他们在中国居民中散布谣言:耶稣会士勾结葡萄牙人、荷兰人和日本人,企图首先杀尽在澳的中国人,然后用武力征服中国。入侵军的首领与未来的中国皇帝就是郭居静,他曾随利马窦到过北京、南京。接着,谣言纷纷传来,说郭居静有计划地刺探内地情报,并在很多城市纠集徒众,只等葡萄牙军舰和来自日本、马六甲等地的援军一到就要用武力征服中国,使中国人成为外国人的奴隶。谣言传出,居澳的中国人惊恐万分,纷纷返回内地,不久,澳门就基本只剩下了葡萄牙人及其黑人奴仆。两广总督获得这一消息也十分紧张,很快下令集结全省的水陆军队,断绝与葡萄牙人的一切贸易,禁止将粮食运入澳门,还拆除了广州的上千所民房,以防止它们成为敌人进攻时的掩蔽物。后经双方交涉、调查,证实确是谣言,紧张局势才告缓和,中外贸易也恢复了正常状态。这一事件,造成两广地区的动乱,还使许多居民无家可归,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愤慨。再加上1613年,倭寇再次威胁闽浙沿海,澳夷收买“倭奴”严重威胁广东沿海的安全,于是在明政府官吏当中提出了将“澳夷”驱逐出澳的问题。明政府最终采纳1610年继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冈等人的主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