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
释义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是一所拥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学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省府路11号,创办于1906年,是贵州省最早的现代教育机构之一,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贵阳市省府路小学”,1958年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贵阳市重点小学”称号。

学校概况

历经百年沧桑,百年育人,其间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年轻,不老的容颜焕发着青春,校园里到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学校以先进的育人理念,突出的办学特色,优质的教学成果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早在2003年新课改的初期,学校就以“贵阳市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的称号走在了课改的前沿,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基地”、“全国少年军校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课题先进实验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各项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好评如潮,全国、省、市各级竞赛佳绩连连。

学校选址

校址原为筑城古庙皇经阁,抗战期间因躲避日机轰炸而短暂搬迁郊外,后又迁回。其中以私立志道学校时期最为代表性,由该省民主革命时期知名人士唐尔镛、华之鸿、任可澄三人联袂兴办,1923年,正值世界列强支持各地军阀割据,妄图瓜分中国,有识之士为挽救国家危亡愤怒而起。为了体现这种不屈不扰的抗争精神,体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的中华文明之优良传统,体现“教育救国”之办学初衷,遂将学校定名为“志道学校”。意在学校教育“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大道(最高理想)。“志道”之名源于孔子名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之所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947年学校为铭记这三人的办学之功,建“三师堂“为之纪念。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体省府人“同心同德,迎难而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省府路小学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拼搏精神,创造了学校新的辉煌。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三个校区,2006年,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将临近的原育英小学兼并,实现了两校兼并后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成为云岩区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的成功典范。按照市委、市政府学区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又将另一临近校贵师附小兼并。截止2009年11月:学校有65个教学班,3700余名学生,教职员180余人。教师团队优良,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云岩区学术带头人1名,云岩区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教育名师10余人;受国家、省、市级表彰优秀教师、模范教师35人次,校长钟海燕兼任贵州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有5名教师是省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会员。

获得荣誉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创特色教育品牌”的发展思路,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践,取得突出的成绩,各项教科研成果200多项,为贵阳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打造贵阳市教育品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课改以来,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学校”、“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先进实验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国家级重点课题先进实验校”、“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贵州省文明单位”、“贵阳市科技特色学校”、“贵阳市课改先进集体”等数十项殊荣。

学校发展

以先进的育人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

基于这所具有丰厚文化历史积淀的学校,也只有在传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特色,也才能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重建学校文化,从而追求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的和谐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教师在主动参与中成为最好的自我,是该校发展的主旋律。本着“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将创业者们立下的“大学之基”的办学理念融入到新课改的理念中,提出了“以人文科学为重点,以个性教育求生存,以特色教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努力把省府路小学建设成孩子们“生活的花园、情感的乐园、求知的学园、数字化校园”。学校创造性地实行“人文关怀下的严密型管理”模式,丰富了“以人文科学为重点,以个性教育求生存,以特色教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建特色型学校,树科研型教师,育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品牌学校”的发展思路,按照“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策略,逐渐形成“主动参与 自我发展”的办学特色,积极倡导“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知行合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和“真实、朴实、扎实”的教风,走出了一条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新路子。

办学特色

该校的办学特色主要集中反映在扎实的科研、有效的德育、全面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四个方面。以校本

扎实的科研

研修为主要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该校选择的是走内涵发展之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师队伍建设与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上。坚持“师德为首,专业发展为本”的教师培训思路,采用“以人文理解教师、以制度规范教师、以文化引领教师”的管理策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学校坚持宽而有度、和而不同;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一方面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倡导教师要常思实践之过(过程、过失),常修治教之德,常怀感恩之心,常记省府精神,常练教育之功。并通过师德标兵的评选、课题研究、常态下的教学研究和教师读书活动等方式,让教师逐步学会用脚板思考,用脑袋走路。学校初步形成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的格局,“实践——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一大批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为学校持续发展发掘、培养了有价值的人力资源。具体做法有:

(1)抓青年教师培训,实行分层管理。设立合格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区名师,市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分层培育,完善梯队建设。通过名师的示范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管理,使集体备课的成果真正服务于教学实际。在实践中注重实,体现恒,追求新。全面落实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把“十字方针“作为学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的道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的重大举措。

(3)抓龙头课题,培育拳头项目,教科研成果丰硕。教师们把个人研究置于集体研究的背景下,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出现的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则上升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全体教师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有的是承担的全国、省、市、区课题,有的是教研组集体选定的课题,有的则是个人拟定的课题。课改以来,学校课题研究形成了二个层面:一是承担的全国、省、市、区级课题共5个:①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央教科所组织的《整体构建德育的深化与研究》的子课题;②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研究”;③市级课题“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④市级课题“小学与初中衔接的问题与对策”;⑤区级课题“新课程与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二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问题拟定的校本课题。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大班额教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型教学法的研究》《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有效的德育

以德育为首位,实施“全人”教育

该校十分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积极探索“由被动德育向主动德育转化,要求德育向需求德育转化,任务德育向自主德育转化”的路子。坚持“成人”与“成才”并重,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新标准。养成教育、爱心教育、礼仪教育落实行为规范的要求。

(1)建规立制:建立起“学校决策、处室督办、年级落实、班级实施”的全员参与、全程持续、全方位沟通的主体化德育管理机制,形成德育工作具体落实的“三条线”:一是教导处通过年级组长、班主任抓好年级、班级工作;二是通过少先队大队部、中队抓好少先队工作;三是教务处通过课堂教学渠道,抓好各学科思想教育的渗透。增强每一位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

(2)创新德育形式: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传统德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突出过程。以落实《学生一日规范》、《小学生守则》、《省府路小学学生文明行为“六要求“》《文明班公约》为抓手,以着力培养团队精神为重点要求,加强审美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正面宣传与检查评比,让学生的文明行为逐渐转化成自身的美德。

(3)积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第一,依托家长学校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密切联系,形成了家校共同培育孩子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是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给予特别关照。一是教师对贫困生学习的耐心辅导,二是学校对贫困生免除学杂费,三是与共青团联合组织了对家庭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实行经济支助。第二,每年举行一次开放日活动,学校全面对家长、社区开放。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与学生一起听课,与老师、学校领导座谈,让家长全面、真实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

全面的发展

特长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学习的同时,注重基本经验的积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文科学为重点,以个性教育求生存,以特色教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形成了五大教育特色:

(1)国防教育(少年军校)

该校是解放军总政治部在贵州省授牌的第一所小学少年军校,结合少年军校,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2003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学校”,少年军校的队员曾两次参加“全国少年军校检阅式暨生存技能竞赛,受到了两任中央军委副主市、国防部长迟浩田、曹刚川的检阅,均获最高奖项——团体优胜奖。多次承担全国、省、市、区国防教育现场会,受到与会首长和领导们的高度赞扬。突出的素质教育品牌成为该校教育特色之一。该校的少年军校已走向规范化、形成制度化,并将这一特色品牌素质教育开发为校本课程,定在四年级第二学期结束前将学生送到部队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同时,该校教师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了有效的少年军校授课形式和内容,编写了《铁骑照前程》少年军校课本。此课本2009年4月被全国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中心评为“全国校本课程优秀教材”。校长钟海燕在“全国首届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上作了大会交流,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2)科普活动

科普教育活动是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科普活动坚持“一个中心”,即: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中心,“五个途径”,即:寓科普教育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科普教育于兴趣课外活动中;寓科普教育于寒暑假学生科普活动中;寓科普教育于爱科学活动月活动中;寓科普教育于爱科学活动节活动中。每年都要举办“科技活动月”活动,以“抓载体”(爱科学活动月)、“抓竞赛”(国、省、市、区组织的各种比赛)、“抓高潮”(爱科学活动节)为具体活动内容,开展“好操作、重实践、求真知”的读(读一本科普读物)、懂(懂得一个科学道理)、做(做一件科技小作品或一件小发明作品)、写(写一份观察报告或一篇小论文)、过(过一个爱科学活动节)。在开展的这些活动中,班班做到有主题、有特色,学生人人参与。连续19年荣获“贵阳市爱科学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家长的赞誉。

(3)数学思维训练

新课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要学好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此,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都学好基本数学,在数学课堂上,不仅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引导。对在数学上学有余力的学生,则组织专门的培训。课外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希望杯”小学数学竞赛,获得自开办以来的历届第一名;连续十届在全国“华罗庚金杯”小学生数学竞赛中,均获得贵阳赛区的团体、个人第一名,每届均代表贵阳地区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佳绩。

(4)英语教学

该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英语基础教育,除了加强了英语学科的教学外,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坚持“英语天天读15分钟”,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对英语学习有特长和兴趣的学生,组织英语兴趣培训班,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小学生英语竞赛,连续获自开办以来的贵阳赛区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5)古诗文诵读

该校将古诗文诵读开发为校本课程,利用每天早读15分钟时间组织孩子诵读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诗文名篇,让孩子从小继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学会做人,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的诵读,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受到了家长的高度赞扬。在2007年元月百年校庆的庆典会上,就以古诗文为主题,开展了“省府路小学百年校庆暨古诗文教学特色展演晚会”,整台晚会气势恢弘,突出地展现了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来宾的高度称赞;2008年9月,在贵州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的活动中,该校承担了“让经典的光芒照亮心田”的古诗文诵读展演活动。这场高水平,参与面大的高水平的大型主题活动,受到了来自贵州省各地教育局领导和各兄弟学校教师的充分肯定。

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十分注重开发优化隐性资源。一方面筹措资金解决硬件差的现状,学校环境大为改观。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装修了旧教学楼,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同时室内外保持24小时整洁。美丽的校园,爽心悦目的校容校貌,为学生心灵的陶冶净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该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开掘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弘扬传统文明,传承优秀文化,让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得到教育。例如,文化走廊、宣传橱窗、校园雕塑等都是该校的育人素材。

另一方面,注重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制度形态的学校文化来规范师生的行为,运用学校精神凝聚人心。学校每周有固定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态度作风、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文化的培育过程中,首先建立起教育的理想、追求和责任。通过学校文化的引导,逐步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学校精神来凝聚全体教职员工;通过教师的团队学习、合作研究,形成“论坛文化”、“观课文化”、“研训文化”来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科研成果

《新课程与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的课题已结题,并分获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已结题,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央教科所组织的《整体构建德育的深化与研究》的子课题、市级课题《小学与初中衔接的问题与对策》已结题,获科研成果二等奖。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有80余篇获全国、省、市、区奖励;教师撰写教学后、札记、教学反思300余篇,其中部分发表在由全国高校素质教材研究编审委员会审定,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改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求索集》1、2两册,此书被指定为21世纪全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系列从书,师范专业学生见习与实习辅导用书;第二套《感悟集》——贵阳市省府路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集。

著名教师

孙静 、李洁 、沈苏英 、郑静、黄黔影、陈岚

著名校友

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周小山、汪远行、陶信铺;中共贵州地下党员陶信椿、周德明、尹克徇;再有解放贵州的烈士乐恭彦、陈法轼、廖崇美,前有台湾省教育厅长张志韩、台湾立法院议事秘书主任胡涛;后出中国“光盘之父”——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73首席科学家徐瑞颐、省政协副主席袁家玑、书法家张星槎、冯济泉,省文史馆馆长冯南、省民盟主任王德懋、刘延良,国球世界冠军王家声,国际影星宁静、全国著名京剧演员侯丹梅等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