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桂枝二越婢一汤 |
释义 |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2.3克 大枣(擘)4枚 生姜(切)3.1克 石膏(碎,绵裹)3克 【原书剂量】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麻黄(十八铢)甘草(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 【原书用法】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煎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用法】上七味,以水500毫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各家论述】①《内台方议》:此汤亦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减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发汗,去之;石膏能去虚热,故加之。②《古方选注》:连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4分之2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4分之1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冒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复,因其病在阳,故有阳用二、阴用一之殊。③《伤寒贯珠集》: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津液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④《金鉴》:桂枝二越婢一汤,即大青龙以杏仁易芍药也。名系越婢辅桂枝,实则大青龙之变制也。去杏仁恶其从阳而辛散,用芍药以其走阴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用之,则主治不同也。以桂枝二主之,则不发汗,可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过取其辛凉之性,佐桂枝二中和表而清热,则是寓发汗于不发之中,亦可识也。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里热多,故用石膏之凉,佐麻、桂以和其营卫,非发营卫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