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桂永清
释义

国民党将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师长、军长、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病逝于台湾。

中文名:桂永清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省贵溪

出生日期:1900年

逝世日期:1954年

职业:国民党将军

毕业院校:德国步兵专门学校毕业

政党:国民党

重要事件:参加东征、北伐

人物生平

教育背景

本县鹰潭高等小学、江西公立国语讲习所肄业,江西省立第一中学、德国步兵专门学校毕业。曾任高等小学教员,北伐赣军总司令部军需,中央直辖讨贼军游击第一旅司令部书记等。1923年冬到广州,人大元帅府军政部教导团军士连当兵。1924年初人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第一队学习,后由江西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徐苏中、彭素民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6月转入黄埔军校,入第一期第二队学习。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九连上尉连长、党代表,第一师特务连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特务营营长。

参加北伐

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于第一次东征战后,擅自没收敌军财物,邮寄回江西,事泄后被判死刑。后因学生联呈国民党中央,请念其淡水、红湖、兴宁战功,从宽处治。1925年4月8日依中央议决案,免桂永清死罪,令其戴罪立功。1927年起任独立第五十八团上校团长,第一集团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一团团长,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1930年赴德国学习军事,次年秋回国,与贺衷寒等组织复兴社。后任中央军校军官高等教育总队第一队队长、总队长,复兴社中央干事会常务干事兼训练处长。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主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辖三旅九团四万三千余人)中将总队长。

陆军中将

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1936年10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七十八师师长,首都警备副司令,兼任南京市大中学校学生暑期军事集训总队总队长。西安事变发生后,任讨逆军第五路第一纵队指挥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十六师(由教导总队改编)师长,第二十七军军长,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训练总团教育长。1938年5月因兰封战役失利被撤军长职。后任三青团I临时中央监察会监察,驻德国大使馆武官,驻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盟军攻克柏林后,任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转赴伦敦接受英国政府赠送的军舰,回国后历任海军副总司令,代总司令。1947年3月任海军总司令,兼任国防科学委员会委员,海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海军军官训练团团长。

远赴台湾

1949年赴台湾,续任海军总司令。1951年春授海军二级上将。1952年4月转任“总统府”参军长,当选国民党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1954年6月授海军一级上将,任“参谋本部”总参谋长。1954年,海军名将桂永清逝世于台北,遗族披麻戴孝瞻仰其遗体。台湾出版有《海军上将桂永清先生传》、《桂永清先生纪念集》等。

重要经历

他曾发起组织三民主义研究社,参加东征、北伐,成为蒋介石心腹亲信。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1930年留学德国步兵学校,次年秋回国,与贺衷寒等组织复兴社。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一队队长、总队长,复兴社中央干事会常务干事兼训练处长。旋即调任安庆警备副司令。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主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辖三旅九团四万三千余人)中将总队长。

1935年升任师长,南京警备司令。兼任南京市大中学校学生暑期军事集训总队总队长。西安事变发生后,任讨逆军第五路第一纵队指挥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十六师(由教导总队改编)师长,1937年参加南京保卫战,擢升第二十七军军长,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训练总团教育长。

1938年5月因兰封战役失利被撤军长职。后任三青团I临时中央监察会监察,1940年任驻德国武官。

1944年调任驻英国武官兼军事代表团团长。盟军攻克柏林后,任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6年转赴伦敦接受英国政府赠送的军舰,抗战胜利后回国,出任海军副总司令,代总司令。

1947年3月升任总司令,兼任国防科学委员会委员,海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创办青岛海军训练团;任海军军官训练团团长。

1949年指挥战舰27艘和其他船只计15万吨撤至台湾。

1948.8.26-1952.4.9任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对台湾军队进行嫡系大接替,成为受益者之一。

1951年春授海军二级上将;(1935年4月13日授予少将、1936年10月22日晋升中将,1951年2月由海军总司令晋升海军二级上将。

翌年4月,调任总统府参军长,当选国民党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

1954.6.21-1954.8.12,1954年6月授海军一级上将,就任国防部参谋总长(仅45日,病逝于任上)。

1954年8月12日病逝台湾。

台湾出版有《海军上将桂永清先生传》、《桂永清先生纪念集》等。

曾写《领袖歌》歌词:大哉中华,代出贤能!历经变乱,均能复兴!蒋公中正,今日救星;我们跟他前进,前进!复兴,复兴!

随枣会战

有人提到桂永清作为37军军长,参加了39年5月的随枣会战,并临阵脱逃,这是把历史事件搞混了。桂永清在38年5月的兰封会战时作为27军军长,不战而撤。此战包括黄杰、桂永清在内的一批嫡系将领被免职,龙慕韩被处决,是第一个被处决的嫡系将领。此战后虽然桂永清由于和何应钦和陈诚的关系都很密切,没有重惩,但就丢掉了直接指挥部队的权利。

随枣会战中,参加的部队有一个39军,当时军长刘和鼎,该部队属于杂牌部队,其编制长期不满员,随枣战后分散入敌后打游击。而提到的37军,在39年3月时参加南昌会战,应该在湘赣鄂边界地区,此后在9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从未参加过随枣会战,其军长也先后为黄国梁、关麟征(兼任)、陈沛,跟桂永清没有关系。

弃守兰封城

1938年初,国民党进口了大批装甲车,蒋介石组建了他的第一个机械化师——陆军第200师,师长为杜聿明,邱清泉为副师长,可见邱在蒋介石心目中的位置。桂永清就更不用提了,何应钦将其侄女何相银许配给他为妻,蒋介石特送贺礼500银元;教导总队在南京失守后整编为27军,桂永清继任军长。围歼土肥原之战,蒋介石特令桂永清、邱清泉率部参战,既表明此战的重要,也显示蒋介石对此战的重视,但对薛岳而言,这份厚礼却未必就是好事。因为他十分清楚,这两个“天子门生”为人自傲自负,刚有余而柔不足,勇过多而谋欠乏,说不定什么时候捅出漏子来就会让他噬脐莫及。回头来看,薛岳的担心是有先见之明的,事情果然就坏在这两位“德国将领”身上。本来,兰封是由宋希濂的71军防守的,邱、桂两军到后,蒋介石改令71军向红庙方向进击,而将守兰封的任务交给了27军,且把71军的88师(师长龙慕韩)暂留下来,交桂永清指挥,邱清泉协助之,换防时,宋希濂向邱、桂两人介绍当面之敌和友军的情况,邱清泉不等宋希濂说完即打断他的话说:“嗨,这点敌人算什么,看我们来打他个落花流水!”桂永清也满不在乎地说:“以少胜多,难乎其难,以多胜少,又有何难?”宋希濂见邱、桂如此骄傲轻敌,便不无讥讽地笑着说:“好哇!你们两位‘德国将军’来了,这次一定可以打个大胜仗。”他们也确实打过一次“胜仗”。5月21日,也就是64军、74军向野鸡岗发起进攻的那一天,邱清泉带着几辆坦克、几十个步兵在兰封城郊照例巡逻时,正碰上了一支百余人的敌人骑兵部队朝兰封方向搜索而来。“嗨!狗日的,想曹操,曹操到,我正要找人祭炮呢!”邱清泉热血上涌,兴奋异常,第一个驾驶坦克冲向了敌人。骑兵哪是坦克的对手?随着坦克前机关炮的欢快叫声,敌人就像被砍断的树桩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栽了下来,死了主人的战马在野地里四下惊奔起来,……不一会儿,100多个鬼子除了几个腿长跑得快的活着回去报丧之外,余下的都成了邱清泉等人的报功材料。大小毕竟是个胜利,高兴也在情理之中,可邱、桂二人似乎生来就有吹肥皂泡的本领,他们乐不可支地分别给蒋介石、程潜、薛岳打电话,拍电报,吹嘘什么:“兰封大捷”,歼敌无数等。呆在郑州的蒋介石当然十分兴奋,为他的得意门生。他想,吃掉土肥原已是指日可待的事了!但吹起的肥皂泡终究是经不住任何风吹雨打的。仅仅过去的一天,23日,土肥原的一个加强旅团在坦克、大炮的支援之下,向兰封城展开了遮天盖地的打击。两三个小时之后,桂永清便招架不住,全线溃败,被冲散了的溃兵裹伤抱残,哭爹喊娘,如潮水般向西落荒逃去。邱清泉则仗着战车之利,一口气就逃到了罗王车站。桂永清跑起来自然没有他这么麻利,他知道,作为主官丢失兰封意味着什么,于是,逃跑途中他匆匆给88师师长龙慕韩写下一张字条,令龙师长固守兰封,自己则马不停蹄地狂奔到罗王车站,说是收拾残兵败将去了。

个人影响

桂永清出身于军人世家,早年毕业于德意志帝国海军学校,抗战期间,又到美国的安那波里斯受过专门训

练。他一生中只崇拜两个人:一个是纳粹德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在德国留学期间,邓尼茨曾是他的老师,他那“我行我素,保持分寸,处事谨慎,克尽本分”的处事原则,影响了桂求清的一生,另一个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他曾指挥着联合舰队成功地偷袭了美军基地珍珠港,使美国的19艘军舰,265架飞机变为残骸。抗战后期,桂永清曾说服蒋介石,重建民国海军,并在短短的三年里,使作战舰艇发展到428艘,近20万吨。海军官兵达4万余人,使中国海军颇具现代海军风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