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桂系
释义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阀统治集团。按代表人物来分,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

桂系军政集团简介

桂系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广西省及当地人为中心结成的一个军政派系。依时间和代表人物可以分以下两派:

以陆荣廷等为代表的旧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代表的新桂系西南地区军政集团派系之一,以陆荣廷为首的桂军集团。控制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主要人物有陈炳明、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等。

辛亥革命后,陆荣廷先后任广西副都督、都督。1913年又兼任民政长,将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打着“桂人治桂”旗号,独揽广西军政大权。 1916年3月乘护国战争之机,宣告广西独立,并向湖南进军。7月派兵入广东,继而任广东督军。次年陆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其部属谭浩明、陈炳明分别任广西和广东督军。从此操纵两广军政大权,把桂军扩充到五万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派军事势力。旧桂军将领刘震寰曾率部参加驱逐陈炯明,留驻广东境内,并把持了一部分军政和税收大权。1925年同滇军首领杨希闵发动推翻广州革命政府的叛乱,6月中旬被广东革命军队消灭。此后,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并以这里为据点与蒋介石等争夺统治权,被称为“新桂系”,属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派系之一。

历史沿革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原清政府广西提督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投向革命,实际上却逐步排斥同盟会人员而逐渐走向军阀统治。其势力在史学界通常称之为旧桂系。

1913年, 旧桂系参与护国战争,并在护国战争之后,控制两广。两广成为陆荣廷的势力范围。

1917年7月6日,孙中山与廖仲恺、朱执信等南下广州,利用两广自主的局面,联合滇桂军阀,宣布维护《临时约法》, 反对北洋皖系军阀。8月25日,一批国会议员前往广州,召开“非常国会”,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

随后,两广和西南军阀参加了护法战争。期间,两广和西南军阀逐渐排挤孙中山,并导致第一次护法战争失败。

1920年,旧桂系欲消灭孙中山指挥下处于潮汕的粤军。第一次粤桂战争,又称“两广战争”爆发,双方激战至1921年6月,桂军失败,陆荣廷被迫宣布下野。旧桂系势力受到重大打击。1921年,“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粤军攻入广西,摧毁了旧桂系的政权。

1924年初,陆荣廷与沈鸿英发生激战,李宗仁趁机发兵攻打陆荣廷,将陆荣廷的势力消灭。随后,李宗仁与沈鸿英争夺广西的控制权,同时击退了企图进入广西的滇军唐继尧部。战斗至1925年,李宗仁消灭沈鸿英的势力,统一广西。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以区别于陆荣廷的“旧桂系”。

新桂系统一广西后,与广东的孙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联合,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于1927,派出钟祖培率领第七军建制一个旅的部队,北上支援受到北洋军阀攻击的湖南军阀唐生智,促成了北伐的进行。

1926年7月,北伐开始,桂系第七军作为主力部队北上湖南,湖北。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后,北伐军主力,主要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主力,围困武昌。9月,因为战局变化,第七军进入江西战场作战。经过德安战役等几场战斗,击破军阀孙传芳的主力部队,为国民政府控制江西奠定了基础。

到1927年初,第七军转战江南,攻下安庆,江南、两湖已经基本为国民政府所有。鉴于第七军的战功,国民革命军第七军被民间和官方宣传称为“钢七军”。

1927年4月12日,新桂系联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同时亦在广西进行“清党”,处决大批共产党员,国民党内部的左翼人士和工农群众,此举使新桂系与共产党结下政治仇恨。武汉汪精卫方面仍然继续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宣布开除蒋介石国民党党籍及一切职务。导致南京和武汉出现两个“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分裂”,但很快汪精卫政府亦进行了“分共”,共产党至此在全中国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8月,新桂系成功通过逼迫蒋介石下野,达成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流,史称“宁汉合流”。随后,第七军又在龙潭战役中击败来犯的孙传芳部队。龙潭之战导致孙传芳的军队损失殆尽,孙传芳从此淡出中国政坛。

9月,新桂系与唐生智为争夺政治权力爆发了“李唐之战”,又称“宁汉战争”。唐生智被击败,其部队被新桂系改编。新桂系势力从广西扩展到两湖,并且由于与粤系首领李济深的联合,使得新桂系势力还进入广东。

1928年初,蒋介石趁“李唐之战”造成的影响,得以复出。新桂系的发展受到挫折。

1928年4月,李宗仁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第四集团军由新桂系嫡系部队和改编的原唐生智两湖部队所组成,共辖十六个军又六个独立师。共有兵力约二十万,势力范围为两广,两湖。

1928年中,国民党内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四大派别联合北伐,史称“二次北伐”,出兵40万进攻以东北军阀张作霖为首的北方各军阀,张作霖则带领北方大小军阀出兵60万迎战。战斗至6月,国民革命军攻占河南,河北。6月4日,因张作霖败相已露,日本军国主义决定更换其在东北之代理人,关东军将张作霖炸死。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不顾日本之压力,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新桂系势力随着“二次北伐”扩展至河南和河北。

1929年,蒋介石与新桂系因争夺国民政府领导权爆发了“蒋桂战争”。河北新桂系部队原为唐生智旧部,蒋介石利用唐生智的影响力将河北的新桂系部队瓦解,白崇禧只身逃离河北。在湖北,蒋介石利用新桂系内部矛盾,成功控制了原新桂系人物李明瑞,俞作柏倒戈。最后,蒋介石发动各方政治势力和大小军阀围攻广西,新桂系被击败。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人物逃往国外,新桂系部队损失惨重。

蒋介石随后任命原新桂系人物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但因为二人政治面貌为左翼,并且亲共,还在广西引入邓小平、陈豪人等共产党人进行活动。俞作柏避居香港,邓小平到上海汇报,而李明瑞则和陈豪人、张云逸、俞作豫等人潜伏下来,并趁机在百色和龙州举行了起义,史称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左右江根据地和红七军与红八军。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趁广西一片混乱的局势返回广西,并且掌握了一部分武装。蒋介石又命粤军进攻广西,但新桂系联络张发奎部抢先进攻广东,“桂张攻粤之战”爆发,双方激战。后因蒋介石扣押粤系首领胡汉民,与粤系发生矛盾,粤桂息兵。

1930年,新桂系开始进攻左右江根据地,将红七军、红八军击败。红八军被迫编入红七军,番号取消。红七军随后也离开广西,前往中央苏区。此后,广西境内之共产党活动逐渐陷入低迷,除了在滇桂,滇黔,粤桂边境保留有一定的游击武装外,广西已无共产党势力。随后,新桂系参加了“中原大战”,但是新桂系、冯玉祥、阎锡山三大派别在此战中都被蒋介石击败。蒋介石自此战后,彻底削弱了国民党内部其他军事派别,基本上获得了国民政府内的中央名义,其的嫡系部队又被称为“中央军”。但是,在中原大战中的失败并没有动摇新桂系重新取得广西的控制权。但是,新桂系第二号人物黄绍竑脱离了新桂系,在允诺不出卖新桂系团体以及取得李宗仁,白崇禧的谅解之下,投向蒋介石。新桂系“李白黄”三人体系瓦解。此后,新桂系内部的黄旭初逐渐取得原黄绍竑的地位,是为“后李白黄”体制。

自1932年至1936年,新桂系经营了广西,短暂的消除了广西境内的匪患,并且完善了民团制度,民团制度一方面使广西治安有大幅度好转,亦能最大幅度的征集后备兵员支持新桂系军队作战。新桂系的治理使得广西从边远落后省份逐渐近代化,其主要政策有“三自”和“三寓”政策。 残酷扫荡广西境内的,以共产党为首的左派政治势力和少数民族。

新桂系在“剿共”作战中,既不允许红军入境,亦不允许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其他军系部队入境。新桂系除在湘江战役中,出动部队侧击红军少共国际师。新桂系部队还将尾随红军,进入广西的中央军一部缴械,在得到蒋介石不进入广西的承诺后,才将这批部队人枪交还。

1936年,新桂系联合粤系的陈济棠,发动了“两广事变”。海峡两岸史学界对两广事变有不同的评价。有说法认为两广军阀此举无非是借抗日之名义,反抗蒋介石。但亦有说法认为,两广军阀的首领都是“民族主义者”,其在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历次日军侵华事件中,并无妥协投敌之言论和行为,并且多次声明要抗战到底,可以认为两广事变是爱国行为。

亦有资料指出当时两广军阀都接受了日本的军事物资援助,用于增强军力,反抗蒋介石。但并无确切史料证明两广军阀在接受日本军事物资援助的同时,曾经与日本达成过任何损害中国主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协定。

“两广事变”中,陈济棠粤系因部下余汉谋等人被蒋介石收买倒戈而失败。蒋介石并调动部队准备进攻广西,新桂系则利用民团制度动员20万兵力准备应战。后在全国人民强烈呼吁停止内斗,以及各方政治势力的斡旋下,新桂系与蒋介石达成协议:新桂系拥戴蒋介石为领袖,并在全面抗战开始之时,出兵抗日。而蒋介石允诺不在动摇新桂系在广西之统治地位。“两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新桂系部队立即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北上抗战。新桂系部队在华东参加了松沪抗战、淮河战役等等。在松沪抗战中,因首次与现代化的日本军队作战,新桂系部队损失很重,被迫转移到苏北休整。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淮河流域,山东南部的军政事宜。随后,新桂系部队在苏北参加了淮河战役,

抗日战争中其中李宗仁、白崇禧参与指挥了徐州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桂南会战、豫湘桂战役等等。新桂系部队之第三十一军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的外围作战。在台儿庄会战中,李宗仁亲临前线督战,并严令中央军汤恩伯军团南下侧击日军,对台儿庄会战国民革命军的胜利有直接贡献。

新桂系部队长期留驻安徽的大别山区,实质上控制了安徽省。

在桂南会战中,新桂系部队和广西地方民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45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在桂平等地与日军爆发激烈战斗。在随后的桂林防守战中,桂系守军与广西民团与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日军使用了毒气,其中发生了七星岩 (桂林)八百壮士击毙三倍来犯日军,最后全员殉国的壮烈事迹。桂林被攻占后,几乎全城被毁坏。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安徽的新桂系部队与共产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了战斗。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部队进行“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进攻后,国民政府调集中央军与滇军,新桂系,粤军等部队与解放军进行了多次战斗。由于解放军避开战斗力较强的中央军和新桂系部队,不停的打击战斗力较弱的粤军,滇军,使得国民政府对大别山地区的进攻多次失利。随着解放军势力的不断增强和华东,中原战场上国民革命军的逐渐失势,新桂系部队逐渐退出安徽省。

1947年,李宗仁获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随后,白崇禧被任命为华中剿总司令,控制了近30万部队。

1948年冬,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的中央军系受到严重打击。蒋下野,李以中华民国代总统的身份与与共产党展开谈判,此时,中共已基本控制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中共调集了一百多万兵力部署于自武汉至上海的长江北岸,准备渡江进攻。最终国共谈判未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的长江防线崩溃。在随后的半年时间内,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了江南地区。

随后,新桂系部队还对国军将领陈明仁投向共产党的部队进行了攻击和收编,使陈明仁的部队损失近五万多人。随后,在湘南青树坪,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个军因冒进,遭到新桂系三个主力军的围攻,损失13000多人。

1949年10月,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抓住一个偶然的战机,发动了衡宝战役。此战消灭新桂系主力部队第七军和其他部队约五万人。白崇禧指挥新桂系部队退入广西。随后第四野战军以长距离迂回追击作战,联合第二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在雷州半岛,贵州等地对新桂系部队进行大包围。 最后攻入广西,将新桂系十余万部队消灭。新桂系首领李宗仁在衡宝战役后,对时局彻底失望,加之蒋介石复出,于是避居美国;白崇禧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广西后,前往台湾;黄绍竑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参加了中共召开的“政协”,投向中共;黄旭初则前往香港,接受了国民政府的任职,组织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势力”进行活动,但并无成效。新桂系军阀至此最终失败并逐渐消亡。

随后,新桂系还组织了多次在广西境内反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活动,并持续到五十年代中期,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其中,新桂系在北伐时期的著名人物钟祖培,组织了反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暴动,并且率反抗武装攻入恭城县城,对恭城造成严重破坏。在暴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平定后,钟祖培被判处死刑并公开枪决。在各地的反抗活动逐渐被平定的同时,新桂系留在广西的势力基本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铲除。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广西之后,约有五万新桂系部队退入东南亚越缅泰边境。后来这些部队逐渐被迁往台湾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直接控制,不再是新桂系军阀的部队。

李宗仁长期侨居美国,后在程思远等人的安排下,于1965年7月18日“叶落归根”返回中国大陆,但并未参与政治活动,只是在中国大陆进行参观访问,随后因病于1969年逝世。白崇禧在迁往台湾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内部担任虚职,1966年12月2日死亡,死因尚存争议。有说法认为其是急病死亡,亦有说法认为白崇禧为蒋介石以特工手法致死,或是与张姓护士过夜发生“马上杀”。而黄绍竑于反右开始后受到迫害,于1966年8月31日自杀,但于1982年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恢复名誉。黄旭初则于1975年11月19日病死于香港。

旧桂系人物

陆荣廷陈炳焜刘日福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林俊廷陆福祥马济韩彩风林虎

新桂系人物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黄旭初、李品仙、夏威、廖磊、叶琪、张任民、马晓军、伍廷飏、胡宗铎、钟祖培、吕焕炎、俞作柏、李明瑞、郭凤岗、李朝芳、尹承纲、李建侯、陶钧、张义纯、徐祖诒、刘斐、杨腾辉、梁朝玑、莫树杰、韦云淞、周祖晃、覃连芳、黄镇国、王赞斌、徐启明、杨俊昌、程树芬、贺维珍、张淦、钟纪、苏祖馨、张光玮、何宣、黎行恕、刘任、漆道徵、粟廷勋、黄梦年、凌压西、李本一、莫德宏、郑沧溶、谭何易、阚维雍、颜僧武、海竞强、王景宋、许高扬、冯璜、罗活等。

评价及影响

广西历史上一直处于边远落后之地,科教文卫建设都十分落后。然而广西人一直拥有英勇善战,保家卫国不怕牺牲优良传统,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曾说过,给我五千狼兵(指广西人军队)三年收复辽东,近代自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更加是影响着国家民族的精神,整个抗日过程中广西是唯一没有出现伪军的地区,台儿庄就是广西部队的主力打赢的,这种敢于反抗,热爱家园,忠于国家的精神是桂系得以壮大以至统治半边中国的原因。

旧桂系势力主要人物出身封建官僚,政治经济素质相对较低,加之统治广西时间较短,除了争夺地盘之外,所起影响极其有限。

新桂系主要人物出身近代军校,受过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影响,军事、政治、经济素质相对较高。海峡两岸史学界都对新桂系促成两广统一,促成国民政府北伐以及在北伐战争中的战功、抗日战争的模范作用给予肯定评价。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认为新桂系应对北伐大革命的失败,即四一二政变负主要责任,而且杀害了部分以共产党为首的左派政治势力,所以长期对新桂系作为一股军阀势力进行批判。中华民国史学界则认为新桂系作为军阀,多次争夺国民政府的领导权,应该对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的失败负一定责任。

新桂系势力提出“三自”、“三寓”政策,开办广西大学,招揽人才。使广西的政治、经济、科技、工业、教育、文化、卫生、交通、航运等各方面相继近代化,得到长足的发展,提出的“联省自治”是我国地区自治思想的启蒙与开端,这些功绩都得到海峡两岸史学界的肯定。

相关图书

当事者说

李宗仁,李宗仁回忆录

黄绍竑,五十回忆

黄绍竑,黄绍竑先生抗战言论集

广西文史研究馆,黄绍竑回忆录

白崇禧,白崇禧回忆录

白崇禧,白崇禧先生最近言论集

黄旭初,黄旭初先生演讲集

程思远,白崇禧传

史料

李培生,桂系据粤之由来及其经过

黄嘉谟,白崇禧将军北伐史料

贾廷诗,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

李秀文,我与李宗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新桂系纪实

研究

拉里,中国政坛上的桂系

罗平汉,王续添,桂系军阀

陈新建,新桂系与中共关系史

莫济杰,陈福霖,李炳东,新桂系史

罗飞鹏,李宗仁与白崇禧

张国平,白崇禧将军传

申晓云,李宗仁与桂系

申晓云,桂系元戎—李宗仁

文学作品

黄继树,桂系演义

桂系文史资料

浣纱洗剑 新浪博客

桂系图片视频

真龙广西 新浪博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