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桂公塘 |
释义 | 作品简介《桂公塘》,现代短篇历史小说集,郑振铎著,193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得名于南宋文天祥散文《指南录后序》中“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一句。 该书收集了作者30年代中期以郭源新笔名发表的三部短篇历史小说:《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毁灭》。 《桂公塘》里的三篇历史小说,取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桂公塘》写的是南宋末年文天祥赴元讲和被扣押,后设法逃脱,辗转数处终于暂时脱险的故事,基本遵循了《指南录后序》的内容。 《黄公俊之最后》写的是清朝时期,太平军将领黄公俊被俘后慷慨大义,得知天京陷落,李秀成被捕后凛然正气,拒绝变节,从容赴死的故事。 《毁灭》写的是南明弘光小朝廷崩溃前夕,权臣阮大铖四处奔走托计,希望委曲求全,却不料南京城百姓在小朝廷君臣狼狈撤离之际愤怒地声讨卖国者,火烧了马士英和他的家,他家里的所有珍宝古玩毁于一旦。 作品简要评价30年代的中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在这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郑振铎创作出一系列新型历史小说,与现实的斗争密切相关,艺术上也更臻成熟。作品热情歌颂民族英雄,激励人们参加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对民族败类进行揭露和鞭挞,在当时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由于作者的文史知识丰厚,文学造诣高深,读这些历史小说,无意也是艺术上的享受。 作品精选唆都,那二贵酋之一,也坐在旁边,在翻阅他的带来的几本诗集,有意无意的说道: “大元将兴学校,立科举。耶律大丞相是最爱重读书人的。丞相,您在大宋为状元宰相,将来必为大元宰相无疑!,不像我们南征北战的粗鲁人……” “住口!”天祥跳起来叫道:“你们要明白,我是大宋的使臣!国存与存,国亡与亡!我心如铁如石,再休说这般的话!”他的声音因愤激之极而有些哽咽。 “这是男子心,我们拜服之至!只是天下一统,四海同家,做大元宰相,也不亏丞相您十年寒窗下的苦功。国亡与亡四个字且休道!我们大元朝有多少异族的公卿。” 天祥坚定的站在烛影之下,侃侃的说道:“我和你们说过多少次了,我是大宋的使臣,我的任务是来讲和!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再休提那混帐的话。人生只有一个死;我随时随地都准备着死。迫紧了我,不过是一死。北廷岂负杀戮使臣之名!” 忙右歹连忙解围道:“我们且不谈那些话。请问大宋度宗皇帝有几子?” 天祥复坐了下来,答道:“有三子,今上皇帝是嫡子。一为吉王,一为信王。” “吉王,信王,今何在呢?” “不在这都城之内。” 忙右歹愕然道:“到哪里去了呢?” “大臣们早已护送他们出这危城去了。” 唆都连忙问道:“到底到了哪里?” “不是福建,便是广东。大宋国疆土万里,尽有世界在!” “如今天下一家,何必远去!” “什么话!我们不知道什么叫降伏;即使攻破了临安,我们的世界还有在!今上皇帝如有什么不测,二王便都已准备好,将别立个朝廷。打到最后一人,我们还是不降伏的!还是讲和了好,免得两败俱伤。贵将孤军深入,安见不会遇到精兵勇将们呢?南人们是随地都有准备的。” 唆都不好再说下去,只是微笑着。 …… 船到了镇江,诸祈请使和护送的北军门都暂扎了下来,镇江是一个四通八达的所在,对岸的扬州和真洲都还在南军手里。北方的大军都驻在瓜州一带,在监视扬、真二军的举动。镇江的军队并不多。 天祥们在这里比较的可以自由。他住在一个小商店的楼上。杜浒们也随在左右。他们是十二个。 江山的帆船往来不绝,天祥天天登楼望远,希望能够得到一只船,载渡他们向真洲一带去。一道了那里,他们便可脱险了。这事,杜浒担任下全责。 他天天上街打听消息。同伴里有一个真州人余元庆,他熟悉这里的风土,也同在策划一切。杜浒道: “这里再不走脱,更向北走,便不会有可脱之途了。但这事太危险。我准备以一死报丞相!” 天祥从袖中取出一支小匕首来,说道:“我永远的带着这匕首;事不济,便以此自杀,决不再北行!” 如癫狂的人似的,杜架阁天天在酒楼闹市上喝酒胡闯。见一可谋的人,便强拉他为友,和他同醉。醉里,谈到了南朝的事,无不兴奋欲图自效。他便很大胆的倾心腑与之商谋,欲求得一船,为逃遁计。那人也慷慨激昂的答应了。 ——《桂公塘》(节选)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蛰居散记》等,主编了《古本戏曲丛刊》、《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