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IBM:蓝色基因,百年智慧 |
释义 | 书名:IBM:蓝色基因,百年智慧 作者:张烈生、王小燕 ISBN:9787511318466 页数:360页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第1版 (2011年11月19日) 装帧:平装 开本:1/16 内容简介《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内容简介:IBM创始人老沃森说:“企业是可以自我牺牲的,而成功则是通过不断的‘壮士断腕’实现的。”即将卸任的CEO彭明盛则表示,IBM的教训是永远不要拘泥于产品,而是要坚持企业价值。IBM100年里连续8次CEO更替实现平稳过渡,并首次传位女掌门。IBM见证了IT行业在100年间的从无到有和几度转变。 《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作者供职IBM22年,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到一名大中华区副总裁,亲历了IBM中国的诞生,也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郭士纳对IBM的转型手术和将PC卖给联想的痛苦挣扎,同时,他也是IBM向服务转型的落实者,曾带领IBM的团队,一起推动了中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工程和IT服务行业转型。他深谙企业蓝色文化,通过对IBM100年的历史回顾,首度剖析了IBM在文化、策略、执行三方面的十大核心能力,用IBM领跑世界100年的成功解密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做久! 任何一个想要基业长青的企业,都能从IBM的管理之道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百年智慧。 编辑推荐《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编辑推荐:IBM高管解读企业长青密码,做强,做大,做久。 《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首度分析IBM基业长青的十大核心能力,看IBM如何打破企业“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看IBM如何在中国获得成功。IBM是基业长青的范本,是企业传承的教材。它是老当益壮的代表:一个百年老店可以驰骋在日新月异的IT行业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相比苹果、谷歌、facebook,IBM作为IT行业里鲜有的长寿企业,不但没有落后,且一直保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着IT潮流。20世纪,一个卖打字机、制表机起家的企业,他不但进入了IT领域,而且可以算是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创世者和引领者。21世纪,它仍能提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和智慧地球等一系列的先进理念解决方案,用科技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是基业长青的范本:百年历史中IBM拥有非同一般的持续增长能力。 百年间,IBM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简称CAGR)为11%,达到了双位数。期间只录得11次营业收入负增长,14次赢利负增长;IBM股票经过15次分拆,2011年单股仍能达到160美金的价格,百年接近6.4万倍的回报不能不让人惊讶。同时品牌价值近十年仍排在品牌价值榜前三(2001-2010)。IBM无愧于基业长青的范本。 它是企业传承的教材:百年历史中IBM经历了家族传承、内部培养和外聘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历程,并都获得了成功。它的第二任老沃森CEO成为了公司的“创始人”,并把公司传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小沃森带领公司到达了技术和收益的一个巅峰,却把公司的决策权交给了公司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在公司面临困境时又是 “外来人”郭士纳确立了服务客户的理念,帮公司摆托了困境。 IBM的百年历程完全可以成为国内企业的典范! 《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通过对IBM百年历史回顾和对IBM管理体系的剖析,帮您去了解这个神奇的企业,并发现IBM长盛不衰的智慧。 专业书评向IBM学习,当然也只能向IBM学习,不要别出心裁,不要盲目创新,不要自以为是。IBM的管理也许不是全世界最好的,我们员工也有可能冒出来一些超过IBM的人,但是我只要IBM。高于IBM的把头砍掉,低于IBM的把腿砍掉,只有谦虚、认真、扎实、开放地向IBM学习,这个变革才能成功。 ——任正非语录 以生动笔触展现一家世界级企业的百年征程,旨在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好自己的更为生动的百年征程。 ——王忠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经济学家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资深的IBM人,由他来道出IBM的人和事,实在最适当不过。此书阐释了IBM从1911年以来,所经历各个重要阶段,深入描述与分析IBM在不同环境下,做出不同的决策,并能独到地剖析IBM企业长青的密码。相信阅读此书的读者,包括曾于IBM工作的我,都能汲取宝贵商业智慧。 ——香港中文大学的EMBA负责人,陈志辉教授 IBM的百年成功来之不易,而将其中蕴涵的关键因素和管理智慧提炼出来同样不易。而这本书做到了,因此它非常值得一读。 ——李飞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张烈生,IBM大中华区前副总裁,并曾担任过世界最大管理软件公司SAP中国区总裁等职。在IBM和中国内地工作20余年,先后执掌过IBM大中华区金融事业部、服务部和IBM香港等重要机构,服务过大部分IBM面向市场和客户的部门,是IBM全球两次重大转型的见证人,并且亲历了IBM中国发展的几乎全部过程。他也是IBM销售年度奖“百分百俱乐部”的“不败将军”,并多次荣获IBM销售最高荣誉“金圈大会”的资格,后来更被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选为公司300余人的创新与变革全球领导小组成员之一。此外,在任职期间,他对推动中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工程以及IT服务行业转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小燕,曾任IBM、SAP等知名外企的公关传播经理,从品牌传播的角度为IBM中国的服务转型做出贡献。此前还在国内领先管理媒体《中外管理》担任资深记者,写作了多篇影响广泛的管理文章。对企业战略、运营管理、IT发展等领域有深入理解。 目录前言 引子 序章 蓝色巨人的不老传说 他,生于1911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全球性金融和经济衰退,还出现过两次自身经营的问题。他发明过引领行业的新产品和技术,也迎来过无数次技术革新带来的竞争。他曾经是美国最成功最赚钱的企业,也曾经差点因骄傲和官僚而分崩离析。他上市95年,当年100股票不到3000元美金,如果不卖掉,今天值1.76亿(对!是亿,没错!)美元。 01 百年IBM百炼成钢 02 IBM到底是做什么的 03 低调中的不平凡 第一部分 领跑世界100年 在2010年《财富》杂志全球最大50家企业中,有26家企业超过或刚好100岁。在这26家“百年老店”中,有12家金融、5家石油、3家汽车、3家工业和两家食品健康类企业,还有一家IBM。100年下来,做贷款的、开采石油的、生产汽车和食品的企业还在做着基本一样的生意。相比之下,IBM从制表机到打字机、大型主机到个人电脑,再从硬件过渡到软件和服务业务,历尽时间和市场的考验。对于一个100年前还不存在而今天却是迅息万变的IT高科技行业来说,IBM实在是够“老”了。但年龄无损他依然焕发的能力,不断他依然引领全球科技进步,并保持着IT界市值前三的地位。 第一章 商业帝国的沉淀与崛起 他40岁白手起家。他雄心壮志,在IBM成立伊始就灌输建立竞争优势和做大做强(think big)的目标。他的个人信念铸就了IBM的企业基因。他的性格和能力使他几乎变成独裁者。但是创业者心态也使他成功地把职业经理人(CEO)的角色提升到当代新的高度。他穷极42年的精力为IBM打造“超长而优质”的创业期。他就是外来的IBM“创始人”老沃森。 01 外来的“创始人”老沃森 02 核心能力初养成 03 一个天才和一千个帮忙的 04 老沃森留下的智慧 第二章 IT巨擎的爆发与挑战 在小沃森的带领下,IBM迎来第一次爆发。他不但开创了现代计算机时代,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并且强化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架构,引领IBM进入现代管理的殿堂;同时也在任内完成了IBM从“家族经营”到职业经理人“当家”的过渡。 但是,IBM在屡创高峰的同时,“大企业病”悄然来袭,内外带来的挑战,差点将IBM毁于一旦。 01 50亿美元的豪赌 02 小沃森的“公天下” 03 成功的代价 04 IBM盛衰的原因 第三章 管理大师的再造与复兴 IBM经历了最痛苦的时候,也在赢得最完美的涅槃后,迈向成熟期。“空降兵”CEO郭士纳为他成功止血,并开启了IT行业中最为经典的硬件向软件和服务业务转型的案例,让IBM变身成为真正全方位的企业解决方案提供者。沉淀和累积了近百年的核心能力,也在这段严峻的考验中,得到第二次的提升。 01 止血求生 02 再造80岁的IBM 03 转型无终点,管理有新招 04 第二个100年 第二部分 西方大象起舞中国 IBM中国是近年在IBM中冒起最快、最受重视的国家之一,对IBM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进驻中国30多年来,从磨合到成熟,由几乎“夭折”到“重装上阵”,IBM中国与IT市场和行业一同成长,在全球化的运作和本地化的需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得以在政府事务、地域覆盖、渠道管理、客户服务、产品策略和生产研发等方面全线发展,是近距离看郭士纳转型管理的最佳的蓝本之一。 第四章 试水中国 虽然IBM正值最鼎盛的时候,而中国则长期被“妖魔化”,但IBM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傲慢与保守的。这家公司不乏有识之士,在七十年代就已经看到了中国市场蕴藏着的机会,并且取得美好的开局。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IBM始终走在前沿,对中国的重视与投入,一直都是西方企业中的佼佼者。 01在纽约办公的“中国团队” 02 新中国第一个客户 03 “IBM日本的北京办事处” 04 进入中国的“入门培训” 05 美好的开局 第五章 踉跄启程 在尝到一点甜头之后,IBM给了所有跨国企业一个反面教材。在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化、制度的差异和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IBM急于求成,大举投入中国市场。但当遇到磨合困难,又想撒手而回,并差点以“夭折”告终。 01 IBM中国第一次诞生 02 结缘世界最大银行 03 险些“夭折”的中国缘分 04 从单兵作战到全线作业的产品策略 第六章 重装上阵 IBM交了十年的“学费”,才真正了解了中国政府和客户的需要。总部虽在困局中,却给予了中国团队最大的支持,开始实践在中国发展的承诺。1992年IBM中国成为IT行业中第一个美资独资企业,开始了IBM在中国的“深耕期”。这段时期的IBM中国是郭士纳转型的范例,也是一个活生生的跨国企业海外拓展的蓝本。 01 IBM中国三大平台 02 走出北京,布局全国 03 一手培养一手借力的人才策略 04 百花齐放的市场 第七章 长袖善舞 IBM中国从无到有仅用了三十年时间,就追上IBM全球的发展水平,成为全球五大市场之一。成熟的代价,意味着IBM中国从此活在聚光灯下,策略的天平则从“特殊化”向“标准化”倾斜。按照总部策略,IBM中国放弃了极为成功的PC业务,继续加强服务和软件的转型。同时,在IBM的全球化策略中,中国开始扮演着更多元化的角色。 01 新世纪,新开局 02 成长的“烦恼” 03 后PC时代的新焦点 04 全球化的中国,中国的全球化 第三部分 横跨百年的核心能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的生存环境在过去100年中变得天翻地覆。IBM见证了这个高科技行业在100年间的从无到有和几度转变,而没有变的,是他在100年间的生命延续和不断的自我改变。也许,任何一个想要基业长青的企业,都能从IBM基因、策略、执行三方面的核心能力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百年智慧。 第八章 基业长青源于基因 在IBM的“基因”中,对IBM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价值观、文化和人才理念。这些基因经过百年考验得以固化,而且,这三个“基因”所体现出来的相关IBM企业行为,恰恰是影响并指导着对他最重要的资产——人。 01 正直的价值观 02 凝聚人才的蓝色文化 03“找对人,再造人”的人才理念 第九章 领跑世界建在策略 百年间,为什么IBM屡屡在战场上得胜,又总能提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智慧地球”这些引领世界的方向?是IBM超强的策略能力:市场思想领导力、创新力和业务模式设计能力。这三个元素相辅相成,赋予IBM策略克敌制胜的关键能力,帮助IBM走向高峰。IBM又潜心积累,把做策略的方法系统化,使之成为可重复的核心能力,跨越时空。 01引领市场的思想领导力 02持续的创新力 03业务模型设计力确立制高点 第十章 百年老店成就执行 执行就是把策略和业务模式中定下来要做的事情按计划的时间、速度和准确度去完成,而且能够周而复始。因此,虽然执行的最核心是员工,企业的执行力实际上需要系统化或流程化的相辅相成,而不仅仅基于员工的集体或个人能力。员工的领导力和技能固然重要,组织和流程的有效性也影响着执行的成败。在“人”和“事”的高度结合下,IBM的执行能力严谨如一台超级机器,几乎是滴水不漏。 01核心流程的建设和优化 02 组织与技能相辅相成 03 人人都要有的领导力 04 随需应变 附录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