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 |
释义 | 作品名称: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归田乐引 作者:黄庭坚 原文归田乐引 对景还消瘦。被箇人、把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 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是人惊怪,冤我忒撋就。拚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 作者黄庭坚 (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四年进士,授叶县尉。熙宁五为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哲宗立,召为秘书郎。元祐元年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时张耒、秦观、晁补之俱京师,与庭坚同游苏轼之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绍圣四年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崇宁元年,内迁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到任九天,即被罢免,主管洪州玉隆观。次年复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一百九十馀首。《全宋词补辑》又从《诗渊》辑得二首。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赏析此词将一对情侣相恋过程中内心充满着的矛盾和苦闷写得饶有情味。那种“怨你又恋你,恨你惜你,毕竟教人怎生是”(《归田乐引》之一)的矛盾,贯串词的始终,使人深深地感到词中女主人公的可爱与可恼以及男主人公的温存与绝情。 词的上片写男主人公被那个善于调风弄月的“诈妮子”捉弄得魂牵梦萦。“对景还消瘦”三句,是写他形容憔悴、腰围瘦损的原因。“对景”就是“对影”。这句话起得很突兀,好象才发现自己的清影还是那么消瘦,原来是被那人儿捉弄的结果。“箇人”意即“那人”,是宋、元之间的俗语。“调戏”是“捉弄”、“调侃”的意思。“我也心儿有”,上应“箇人”,言越遭调戏,心里越有她。“忆我又唤我”三句,是进一步描写那个“诈妮子”对他的“调戏”。她的言行常常是出人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忆”是平日的思念,“唤”是叫喊着名字,这是极言其眷恋之切,思慕之诚;可见着的时候,却又是那样的嗔怪“我”。这里“天甚教人怎生受”的“甚”,是“真正”的意思,也是宋、元时的俗语。“生受”这里同“消受”,“怎生受”意即怎么受得了。 下片深入写“诈妮子”和男主人公的爱情纠葛。 “看承幸厮勾”二句,写他们本来是那样的亲昵,忽然又是那样的厌憎“厮勾”和皱眉,几乎是同一时间出现他们之间。“看承”有“特别看待”的意思,“幸”作“本”或“正”讲,“厮勾”意为“亲昵”。吴昌龄《西游记》剧九:“他想我,须臾害,我因他,厮勾死”,就是“亲昵”的意思。“是人惊怪”二句,是从旁人眼中看“诈妮子”和男主人公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写他们之间的矛盾的发展。“是人”是“人人”“个个”的意思,犹“是处”“是事”“是物”释作“处处”“事事”“物物”一样。“撋就”有“迁就”“温存”之意,也是词曲中常用的方言。一般人的眼里,个个都怪他太温存了,太迁就了,而“诈妮子”看来,却依旧责怪他太薄幸了,太无情了,这就把矛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拚了又舍了”三句,写男主人公内外交迫下,不得不横下心来和她决绝。但相逢一笑,又和好如初。 这首词通过饶有情味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泼的“诈妮子”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他们的行动上越是荒诞,他们的内心越是纯朴;他们表面上越是矛盾,爱情越是真诚。人们从以俚言俗语尽情刻画的这一对儿的爱情喜剧中,心有所会,止不转爆发出欢快的笑声;又从欢快的笑声中,看到有情人将终成眷属。不仅得到感情上的满足,而且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