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硅谷 |
释义 | 硅谷 (Silicon Valley) 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因而得名。后来其它高技术产业也蓬勃发展,硅谷的名称现泛指所有高技术产业。同时也是指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杂志《硅谷》。自80年代后,世界各国和地区为促进高科技发展,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硅谷,如美国波士顿的“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韩国硅谷”等。中国也不例外,有北京中关村硅谷、上海浦东硅谷(位于浦东张江)和广东深圳硅谷, 浙江杭州也有一个“天堂硅谷”。 美国硅谷地理位置在地理上,硅谷起先仅包含圣塔克拉拉(Santa Clara) 山谷,主要在圣塔克拉拉县和圣何塞(San Jose) 市境内,之后逐渐扩展,也包括周边如圣马刁县 (San Mateo County),阿拉米达县 (Alameda County) 的一部分。硅谷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地图上一般不做标注。 硅谷由来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制造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当时的硅谷就是旧金山湾南端沿着101公路,从门罗公园、帕拉托经山景城、桑尼维尔到硅谷的中心圣克拉拉,再经坎贝尔直达圣何赛的这条狭长地带。这些位于旧金山湾两岸地区的加入使硅谷迅猛地发展起来。在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于记者的拼写错误它都被误称为“硅胶谷”,因为硅谷这个词语还没有融合到美国文化中。硅胶是一种广泛用于隆胸和堵露等作用的物质。 形成原因1.早期无线电和军事技术的基础 旧金山湾区在很早就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1909年,美国第一个有固定节目时间的广播电台在圣何塞诞生。1933年,森尼维尔 (Sunnyvale) 空军基地(后来改名为墨菲飞机场)成为美国海军飞艇的基地。在基地周围开始出现一些为海军服务的技术公司。二战后,海军将西海岸的业务移往加州南部的圣迭戈,国家航天委员会(美国航天局NASA 的前身)将墨菲飞机场 (Moffett Field) 的一部分用于航天方面的研究。为航天服务的公司开始出现,包括后来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2.斯坦福工业园 (Stanford Industrial Park)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大学回流的学生骤增。为满足财务需求,同时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斯坦福大学采纳Frederick Terman的建议开辟工业园,允许高技术公司租用其地作为办公用地。最早入驻的公司是1930年代由斯坦福毕业生创办的瓦里安公司 (Varian Associates)。Terman 同时为民用技术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资本。惠普公司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在1990年代中期,柯达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在工业园驻有研究机构,斯坦福工业园逐步成为技术中心。 3.硅晶体管 1956年,晶体管的发明人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 在斯坦福大学南边的山景城创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1957年,肖克利决定停止对硅晶体管的研究。当时公司的八位工程师出走成立了仙童 (Fairchild) 半导体公司,称为“八叛逆”。“八叛逆”里的诺伊斯和摩尔后来创办了英特尔 (Intel) 公司。在仙童工作过的人中,斯波克后来成为国民半导体公司的CEO,另一位桑德斯则创办了AMD公司。 4.风险资本 (Venture Capital) 从1972年第一家风险资本在紧挨斯坦福的 Sand Hill 路落户,风险资本极大促进了硅谷的成长。1980年苹果公司的上市吸引了更多风险资本来到硅谷。Sand Hill 在硅谷成为风险资本的代名词。 5.软件产业兴起 除了半导体工业,硅谷同时以软件产业和互联网服务产业著称。施乐公司在Palo Alto的研究中心在OOP(面向对象的编程),GUI(图形界面),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现今的许多著名企业都得益于施乐公司的研究,例如苹果和微软先后将 GUI 用于各自的操作系统,而思科公司的创立源自将众多网络协议在斯坦福校园网内自由传送的想法。 特点硅谷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硅谷拥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他们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后,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硅谷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精神:允许失败的创新,崇尚竞争,平等开放! 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特点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占的比例较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美国硅谷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历史当地一直是美国海军一个工作站点,并且海军的飞行研究基地也设于此,后来许多科技公司的商店都围绕着海军的研究基地而建立起来。但当海军把它大部分位于西海岸的工程项目转移到圣迭戈时,NASA接手了海军原来的工程项目,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却留了下来,当新的公司又搬来之后,这个区域逐渐成为被航空航天企业聚积区。 那个时候,此地还没有民用高科技企业,虽然这里有很多好的大学,可是学生们毕业之后,他们却选择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斯坦福大学一个才华横溢的教授Frederick Terman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方案来鼓励学生们在当地发展他们的“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事业。在Terman的指导下,他的两个学生威廉·休利特和David Packard在一间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建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一个跟NASA及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这间车库现在已经成为了硅谷发展的一个见证,被加州政府公布为硅谷发源地而成为重要的景点。 在1951年,Terman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成立斯坦福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这是第一个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园区里一些较小的工业建筑以低租金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日,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术诞生地,可是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所知。最开始的几年里只有几家公司安家于此,后来公司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应用大学最新的科技,同时又租用该校的土地,这些地租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经济来源,使斯坦福大学不断的兴旺发达。Terman在1950年代决定新的基础设施则应以“谷”为原则而建造。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一个著名的加利福尼亚人威廉·肖克利搬到了这里。威廉的这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半导体工业的里程碑。1953年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离婚之后孤身一人回到他获得科学学士学位的加州理工学院,在1956年他又搬到了距他母亲很近的加利福尼亚山景城(Mountain View)去建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的时期,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地区。为了公司的发展,他特意从东部召来八位年青人,这其中就有诺宜斯、摩尔、斯波克、雷蒙德。 在那他打算设计一种能够替代晶体管的元器件(现在熟知的肖克利二极管)来占领市场。但在考虑设计得比“简单的”晶体管还要简单的这个问题时他却难住了。被困难难住的肖克利愈发变得偏执,他要求对职员进行测谎,并公布他们的薪金,这些事情惹恼了大家。在1957年,那八位优秀的年轻人集体跳槽,并在一位工业家Sherman Fairchild的资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市,主要经营照相机。 由于诺宜斯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将多个晶体管安放于一片单晶硅片上,使得仙童公司平步青云。而1965年摩尔总结了集成电路上面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的规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摩尔定律”,这一定律虽然只是由1960年代的数据总结而成的,但是直到21世纪最初的那几年却依然有效。 这种事情又不断的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的建立新的公司。1967年初,斯波克、雷蒙德等人决定离开仙童公司,自创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总部位于圣克拉拉。而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的出走,又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科技(AMD)这家公司。同年七月,诺宜斯、摩尔、葛洛夫又离开仙童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今天的英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厂商,占有80%的市场份额。 凭借着投资企业家的投资的8万美元、借贷的25万美元,两位同名的好友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创立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经营有方,沃兹擅长技术,两个人优势互补,使苹果公司公司快速发展。1977年苹果公司生产的苹果II一直是8位微机的领军人物。1984年推出的麦金塔更是友好的人机界面的楷模,他被广泛的应用于出版、平面设计等领域。 1981年对仙童公司来说就是恶梦的开始。这一年,设在圣何赛的芯片厂发生有毒溶液的泄漏,于是公司不得不花费1200万美元来更换土壤和监测水质。从此,公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最终消声匿迹。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在硅谷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和对于开发单晶硅片的丰功伟绩,由仙童雇员所创建的公司在硅谷乃至全美国已超过百家。 现状介绍2006年硅谷总共有225,300个高技术职位。以高技术从业人员的密度而论,硅谷居美国之首,每1000个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里有285.9人从事高科技业。高技术职位的平均年薪亦居美国之首,达到144800美元。2008年硅谷人均GDP达到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硅谷的GDP占美国总GDP的5%,而人口不到全国的1%。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硅谷是美国青年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留学生的竞技场和淘金场。在硅谷,一般公司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高学历的专业科技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硅谷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如此一批科技专家聚在一起,必然思维活跃,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目前,硅谷高新技术公司的创立和资金投入方兴未艾,仍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华人在硅谷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清华、科大和北大理工类毕业生中的一半或早或迟的都出去了”,其中主要是走向美国,包括硅谷公司。美国《洛杉矶时报》撰稿人埃弗兰·伊里塔尼说:“如果你浏览一下硅谷公司的员工名单,就会发现无数的清华毕业生。他们是来美国寻求工程技术突破,在英特网领域大显身手或在科技上创业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科技人才的一部分。”实际上华人控制的硅谷公司现已达2000家以上,占硅谷公司的1/5,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则越来越多。名闻中国的主要电视机厂家康佳公司和主要计算机公司联想集团都已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基地。 中国硅谷中关村地理位置上是指由中国科学院和毗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环抱而成的一个地区。1980年,这里办起了中国一家IT公司。以后,中关村变成了我国高科技行业,特别是IT行业的代名词。在这个地区,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连相互渗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相互衔接。国际范畴的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以及经济合作日趋频繁。中关村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被誉为“硅谷”。 在中关村,共有5000人拥有博士学位,25000拥有硕士学位,180000人是学士学位。有超过8000家高科技公司,一半以上是IT产业公司。 中亚硅谷中亚硅谷项目由中亚集团与深圳市沙井壆岗股份合作公司合作开发。项目位于深圳市沙井街道中心,东临宝安大道,北依北环路,项目规划用地2000余亩,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其中,首期开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0亿元人民币。以总长1.3公里的岗头路和总长1公里的云岗西路为轴线双向延展开发。按照“十大平台、大商贸、大物流”的总体规划战略,建设一个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集中式博览交易 “IT航母”,以适应华南地区电子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面促进中国电子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项目由国际著名规划设计师担纲设计,规划为“一景点、二城、三基地、四园区、五中心、六平台”: 一景区:中亚电子博览中心旅游景区 二城:电子博览城、电子软件科技城。 三基地:企业总部基地、电子物流服务基地、高科技孵化基地。 四园区:购物公园、顶级品牌MALL,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产业文化创意园,生态文化公园。 五中心:高科技研发中心、BtoB电子商a务网络交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全球CE/IT营销推广、国际金融商贸交易中心。 六平台:电子元器件产品、多元数字电子产品、太阳能光伏产品、LED产品、物联网智能安防产品、电子软件科研展示交易平台为主体。叠加主题式休闲娱乐、餐饮、文化旅游等业态,势必发展城华南地区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综合体。将于中亚ETC一道,在特区西部熠熠生辉。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5大城市。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俗称“印度硅谷”。 《硅谷》期刊期刊信息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编:王建峰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597 国内统一刊号:CN11-4775/N 邮发代号:80-773 周期:半月刊 出版日期:5日,20日 开本:16开 收录情况《硅谷》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国际期刊》等网络媒体收录,属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 期刊模块高新技术产业新闻、产业园区及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知识、高科技产品研发、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科技创新论坛。 基本介绍《硅谷》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学术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4775/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7597 邮发代号:80-773)。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属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刊主要栏目有:高新技术产业新闻、产业园区及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知识、高科技产品研发、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科技创新论坛。 本刊发行对象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等。 本刊自创刊以来,受到国内专家、学者、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各类管理人员及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本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权威性,是各企业高校一直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可用于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 常年征集电子信息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境保护、新能源和高效节能等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相关学术论文。 《硅谷》杂志投稿须知(官方公布) 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相关保密资料,依照本刊所设栏目,字数在4200字符以上为宜。 2 论文须包含中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投稿基本格式为: 2.1题目:题目应该是简明扼要的名词性短语,能够明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不宜出现“浅谈”、“试论”等词,一般不超过20字。 2.2作者和单位:作者应准确注明姓名和排列顺序,单位必须列出单位全称和所在省、市以及邮政编码。 2.3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应反映全文要点,一般包含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结论等,一般不超出300字。关键词应从一般到特殊,尽可能出现在题目和摘要中,3~5个为宜。 2.4正文:论文中主标题最多分3级表示,引言序号为0,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1,2,,3…;1,1.1、1.2…;1.1.1、1.1.2…)。如需4、5级标题,分别用1)、2)…和①、②…表示。文中数字要求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量词应使用国际规范符号(如公里为km,米为m等),各种固定词汇在文中应统一表述。文中的图表公式应标明序号或准确表示文中对应位置。图象应清晰美观,表格使用三线表,公式必须准确无误。 2.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引用最新、高层次、关键性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适当,符合本刊格式要求,大体如下:[序号]著者.篇名[文献标识].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6作者简介:须简要介绍作者的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专业学位、职称工作单位和研究方向等。为了发表答复,请同时注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或其它联系方式。 3 录用说明 请勿一稿多投,编辑部对来稿一周内做出取舍决定。本刊一律不退稿,请自留底稿。本刊采用的稿件将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网等全文收录。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