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州市广雅中学
释义

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广雅中学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百年广雅,历尽沧桑,饱经动荡,数迁校址,几易校名。然办学宗旨一脉相承,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

学校概况

张之洞定名“广雅”,取义“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强调所培养的人要“知识广博,品行雅正”,即“德”与“才”的和谐;广雅书院首任山长、清末著名学者梁鼎芬提出“性刚才拙”的育人目标,主张学校教育要培养品性刚正、才能笃实的人才;广雅中学第23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题写的“务本求实”的赠语,无不蕴涵“和谐”的思想。

深受先贤思想润泽,广雅中学一直在传承、发展、完善和谐办学思想,不断挖掘、发展和丰富“和谐”的内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广雅在和谐办学的研究上,实现了办学理念从“和谐教育”到“和谐优质教育”到“和谐创新教育”的三大跨越,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光荣的传统,优秀的师资,优良的校风,鲜明的特色,显著的业绩,优美的校园,无不蕴涵着和谐,无不阐释着和谐,无不彰显着和谐。“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理念和传统,“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目标与特色,“和谐”是广雅中学永恒的追求。

校园建设具有民族风格,园林景色,布局合理,有利于环境育人。广雅有光荣的传统,在中国近百年教育发展史上率先进行各种试验,学制迭经改革,1912年易学堂为学校,为广东创办中学之先河,1922年实行“6·3·3”新学制,为全国试验新学制之始。世界著名学者,教育家梁漱滨先生1928年出任广雅校长,主张“务本求实”,积极探索改革之道。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多项改革,建立了新的制度,列为省重点中学。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单位。广雅经历了十年浩劫,1978年恢复广雅校名,重新列为省、市重点中学。

历史沿革

广雅书院内山长楼、冠冕楼、湖心亭、百岁桥,以及张之洞手书的四块石碑、瓦片上刻有“广雅书院”字样的围墙经久屹立不倒。它是官办书院的遗珍,其所藏大量石刻,在全国学校中都是罕见的。书院占地124亩(82670平方米),建有东西斋舍20座、藏书楼1座。设山长(院长)1人、学长若干名,招收广东、广西学生各100人。课程分为经、史、文、理4科,学生可自由选择,兼习文章之学,原定学制3年,后改为9年。教学既吸收传统方式,又具有新学的特色,对广东教育产生过一定影响,是当时全国有名的书院之一。

1898年,广雅增设西学课程。1902年,改名为两广大学堂。1903年,改名两广高等学堂。1906年改名广东省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广东省立第一中学。1935年改称广东省立广雅中学。现校内仍存有山长楼(即院长楼),冠冕楼(建于清代、民国重修的图书馆),以及清代时建造的大小百岁石桥;高3米、宽l.85米的四块清代石刻--张之洞书《许君说文解字序》、吴大澄书《郑君六艺论》、李文田书《朱子白鹿洞书院学规》、汪鸣銮书《程子四箴》;高2.14米、宽0.92米,镶嵌于墙上的三块清代石刻—《广雅书院学规》、《两广总督张之洞请领御书扁额折》、《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建广雅书院奏折》;高2米、宽1.09米、厚0.22米张之洞画像石刻。如此众多的大型清代石刻集中于一校,在广州地区尚属罕见。校史室内还藏有刻有广雅铭记的砖、瓦等清代文物。

广雅之定名,取义“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广雅之办学,旨在培养“知识广博”,“品行雅正”之人才。在广州上百个官办书院中,只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广雅书院还有小部分建筑保留在广雅中学内。在已有114年历史的广雅中学里,248岁的老樟树依然郁郁葱葱,百岁山长楼、冠冕楼、百岁桥、湖心亭依然挺立,瓦印上刻有“广雅书院”字样的围墙历百年而不倒。2002年,广雅书院与中山大学内建筑群“康乐园早期建筑”成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校徽校训

广雅中学校徽广雅中学校训

师资力量

九十年代以来,学校以“坚持全面贯彻方针,抓住时机加快改革,集中精力提高质量”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使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实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登上新台阶。1994年评为首批省一级学校。广雅以其卓越的办学水平而驰誉海内外,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遍布海内外,他们在每个历史时期,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为人类的幸福、社会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广雅教学人员实力雄厚。现有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43人。全市十二个学科的教研会成员都有广雅的教师,其中七个学科的主任委员(正或副),由广雅中学的教师担任,受聘为市教研室特约教研员有11人。现在,广雅初、高中共有41个教学班,其中两个新疆班,学生两千多人,设有寄宿班。

教学设施

广雅拥有面积11.2万平方米的全市最大校园。建筑面积4.05万平方米,有主副教学大楼各一座,物理电化和生化大楼各一座,还有图书馆、办公楼等建筑;各学科学习活动场地充足,设有多媒体专用室10多间,有全国一流的生物园、地理园,供勤工俭学和劳动技术课实习用的校办工厂;体育活动场地宽阔,拥有标准的运动场(含绿茵大型足球场,8线的环形400m塑胶跑道)。有标准的体育馆,还有标准游泳池一个,篮球场8个。生活设备较完善,有六层楼的学生宿舍,四层楼的饭堂。广雅中学有教学综合楼(昭明楼)一座,总建筑面积18227m2,昭明楼共有学生课室47间。计算机课室3间,教师多媒体备课室1间,网络中心1间,网络室六间,所有课室、实验室、专用课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所有的办公室、课室、功能室都布有信息点。各类实验室、专用教室充足,齐备,现有理、化、生实验室20间。理、化、生研究实验室各一间、物理阶梯室一间。理、化、生实验准备室、仪器室16间(含标本室)。化学科另有天平室、仪器贮存室、药物贮存室各一间。历史、地理专用教室各1间。历史、地理展览室各1间。语言实验室2间。

刚建成的综合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为18556平方米。这座大楼不仅具有中华民族的建筑特色,与全校的建筑风格相协调,而且这古朴的建筑风格让人联想起广雅悠久的历史,其内部是学校的教学中心、信息中心,有为各学科教学提供多媒体的教学平台,为教师备课及教学研讨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具备举行数百人会议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实现各种教学设备的集中管理,学生计算机通过校园网同时上Internet,体现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成果

广雅中学办学成绩卓越,曾多次得到国家、省市级的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90年代,实施“和谐教育”办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再跃新台阶,该模式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广雅中学学生中大批尖子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在全国及省市竞赛中获大量奖项,在高考中一直取得大面积丰收,并屡夺状元桂冠。在2003年全国高考中,广雅中学有三位同学分别获得广东省总分第一名、综合科单科第一名及英语Ⅱ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有13人次进入全省高考总分前100名,位居全省第一。高考省重点线平均上线率达75%,省本科线上线率达98%,升学率年年达100%。在2003年广州市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唯一的总分状元同样出自广雅。在2004年全国高考中,广雅中学同样实现了“出状元,多尖子,超A平”的预期目标,其中黄敏瑶同学勇夺广东省英语单科状元,总分800分以上有16人(23人次),单科800分以上共40人次,在高考的九个科目中,有四个科目的平均分排全市第一,两个科目的平均分排全市第二,省重点线上线率75.50%,省本科线上线率97.75%,省大专上线率100%。

学校荣誉

和谐广雅,硕果累累。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连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广雅中学是省、市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科研课题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实验学校,全国首批“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学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示范性学校,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实验基地学校。

知名校友

广雅中学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先后涌现出杨莞安、李耀先、谭天度、宋维静等一大批追求革命真理,为民族振兴,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浴血奋斗的仁人志士。叶剑英同志抗战时期到校作报告时曾赞誉广雅是一所“制造民族革命战士的大工厂”。广雅中学有严谨的科学精神,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遍布海内外,他们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各类专家,博士生导师,各级党政领导,劳动模范。

外部链接

广东广雅中学

广雅中学校史

广雅校友网

广雅学生论坛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