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西僮族简史
释义

《广西僮族简史》957年6月第1版。它是在《广西壮族史略》由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印,现藏于广西第一图书馆专稿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资料编著正式发行出版的论著。

作品简介

《广西僮族简史》系壮学的开拓者黄现璠研究壮族历史的第一部名作。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壮族历史的专著。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57年6月出版。它是在《广西僮族史略》专稿[由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印,现藏于广西第一图书馆]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资料后正式出版的论著。内容涉及到壮族的分布和起源、社会组织、革命斗争史、生产、衣食住、婚丧习俗、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教育等。此书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正如日本壮学研究的开拓者冢田诚之教授所言:作为壮族历史研究中至今仍闪烁光辉的《广西壮族简史》一书的著者名响中日学术界......《广西壮族简史》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即将成立的时代背景下,著者站在壮族人的立场上,基于丰富的实地调查和严谨细致的文献考证,从而撰成的一部有关壮族自古以来针对各种歧视压迫而奋起斗争的反抗史。

背景资料

此书的写作背景大概涉及两个方面:

一、实地调查

1949年后,中华民族不再任由外人欺辱。黄现璠为之兴奋,他将历来对中华民族的忧思情感着重转向了广西少数民族,将精力和热情放在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和研究事业中。他的治学重心转到了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上,尤对本民族(壮族)倾注心血,不惜穷半生之力。他在调查研究中,十分重视收集残存于少数民族地区及土司后代手中的原始史料。这是因为少数民族一般保存着语言,而少有文字,历代有关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记载的书籍大都是汉籍,其记载颇多歧视歪曲及讹化。这就使得从事少数民族史研究尤为艰难,需作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为此,从1951年6月,他应邀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到1957年《广西壮族简史》出版期间,多次带领学生或调查组成员,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深入广西崇左、龙州、凭祥、天等、德保、大新等地的壮乡瑶寨苗家进行调查访问,收集到一大批珍贵资料。随着壮族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这些资料弥显珍贵,直到现在,仍然是壮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之后,黄现璠将其中一部分资料整理出数十万字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力陈把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必要性,从理论上为广西的民族自治规划提供了依据,“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提供了史料准备”。黄现璠多次调查所集史料,整理成《广西壮族史略》一书初稿,翌年6月,经过对初稿的修改补充,定名《广西壮族简史》出版。

二、时代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即开始实施维护少数民族的权益和文化传统的民族政策。为此,站在少数民族立场上论述少数民族的历史成为了可能。从当时的广西看,1952年12月广西省成立了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称桂西僮族自治州),1957年3月前后。有关设立“广西僮族自治区” 的区域规划讨论全面展开,因而各界对壮族的关心日益增高(1958年3月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僮族简史》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同时也是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于1956年6月问世的。虽然时代已经不同,《广西僮族简史》为黄现璠多年的研究成果,但它的出版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关于合与分的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周恩来语:“有人说壮族特点少。壮族留下来的历史痕迹是比较少些,但壮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些都是它的特点......我们只要从事实出发,毫无疑问就该承认壮族是一个民族")上的潮流显然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

作品特点

一、民族史志新模式的诞生

《广西僮族简史》虽说是“简史”,但论述的范围较为广泛,内容涉及到壮族的分布和起源、社会组织、革命斗争史、生产、衣食住、婚丧习俗、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教育等。这种新模式与后来由《壮族简史》编写组编写的《壮族简史》(1963年初稿,1980年正式出版)比较而言,虽然两书细节上稍有差别,但显而易见, 《壮族简史》的体例大体上继承着《广西僮族简史》的新模式。中国民族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单系进化论可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黄现璠于《广西僮族简史》中论及的“原始乱婚”、“对偶婚”、“单婚”等,援引的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中单系进化的婚姻和家庭形态观点。同时,他对壮族婚姻习俗中“不落夫家” 的解释,同样属摩尔根的单系进化论。可见黄氏早年就已意识到社会的发展阶段并非是按照马列主义的模式进行。《广西僮族简史》具有的以上特点,几乎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志(不是所有)中大都难得一见。由此而言,《广西僮族简史》无疑属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志记述新模式的开山之作。

二、对壮族认识客观

对壮族的客观认识,可说是《广西僮族简史》的突出特点。黄氏以与其它著作不同的独特视点展开了他的论述。他在充分评价了壮族拥有勤劳、勇敢、智慧等优良传统的同时,还指出了壮族人民长期生活贫困,历来遭受汉族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壮人社会地位低下等存在的问题。这种认识的背景,首先可以追溯到作者早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就读时曾遭受过同学蔑称为“南蛮子”的歧视经历和感受。当然,还关联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壮族一直无公认的统一民族称谓。壮族人历史上长期遭受歧视的状况,从当时的新闻报刊登载的“读者来信” 中可窥一貌。但是在《广西僮族简史》中,黄现璠将汉族历来压迫少数民族的主体限定在汉族的统治阶级。而对汉族民众的认识是‘壮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同书第49页)。黄现璠的这种认识可说客观地表明了壮族历史上发生的时代环境变化。

黄现璠对壮族的认识模式,并非像刘介那种汉族与非汉族的单纯二元对立认识模式,他注意到了阶级对立的关系。但是,他的这种阶级对立的认识模式常被人任意曲解或蓄意恶解为壮族长期遭受着汉族压迫,从而上纲上线到民族对立。这种曲解或恶解在反右运动中对黄氏的批判言论中充分表现出来。

三、进化主义的观点

《广西僮族简史》的问题点表现在作者的进化论认识。黄氏于书中指出:壮族通过与汉人的接触和交往即可将(壮族的)落后文化向(汉族的)先进文化靠拢,从而发展进步。他还指出了壮族稻谷收获中使用的割穗用具的“陈旧落后性” 和“效率低下性”。黄现璠认为存在着生产力优先的历史背景。壮族处于文化低级阶段,但明显可见尚未脱离“社会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由后进向先进转化”的进化论认识观念。

四、主张壮族土著说

新中国成立后,与作为壮学研究对象的社会发展阶段论一道被重视的是壮族族源研究。关于壮族族源,黄现璠主张土著说。他认为广西早期的住民(春秋以前的商、夏、周时代)皆为土著。他对广西土著历史上与四川南部的古代民族“僚”人之间以及与四川、贵州、湖南西部的西南诸民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分析。黄氏否定了顾炎武以来的“越人起源说”。同时,也否定了当时存在的广东起源说和江浙起源说。《广西僮族简史》出版时,作者虽然无法参考后来发现的柳江人化石(1958年)、甑皮岩人(1973年发掘)人骨的研究成果,但以后的民族学研究成果表明,民族学界主张广西壮族土著——越人(百越,特别是骆越)起源说的观点成为主流,可见黄氏的先见之明和研究之功。

作品风格

《广西僮族简史》一书相比较黄现璠以往的名著,如《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等书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除了继承以往的风格,如著作的脉络、观点,也是在厚厚的文献史料堆积之下而产生的。从全书的内容看,无一不是在引用了若干条的历史资料后方下笔得出结论,引用之严肃,引用之广泛,均是现代学术作品中极少出现的。他博览群书,认真辑录,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这些极其重要的精神,均有体现;另外,他于书中采用了部分“口述历史”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开始突破近代产生的二重证据法而运用“三重证据法”。所谓“三重证据法”,是指将历史文献、考古史料、口述历史或调查材料三者结合起来的治史法。即将“口述历史”资料、"田野调查资料"与"文献史料"相互结合印证和补充,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由于僮族的文献史料在历史上遗留不多,许多民族文化遗留在自己的民族记忆里,保留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为了保存这些民族的文化精髓,口述历史无疑是“还原”这些民族历史的最佳方法。这种新的治史风格,虽然在以往的论文里已有所运用,但在《广西僮族简史》中表现显明。此后,在黄现璠对民族史和壮学研究的大量论著中随处可见。成为黄现璠学术作品的一个新的开创性的风格。

作品看点

看点一、

《广西僮族简史》(初稿)系历史学家黄现璠研究壮族历史的开拓之作。是中华民族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壮族历史的专著,也是一部纯学术的著作。若要了解壮族和研究壮族,他是必读的参考书。

看点二、

通过阅读《广西僮族简史》一书,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志的记述体例除了包含有革命斗争、阶级斗争,摩尔根的单系进化论内容等程式化连续性外,还存在着以黄现璠为代表的站在少数民族立场和视点上展开记述的民族志模式及社会形态非五种方式的连续性。可见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志的记述模式存在着双向发展的连续性。

看点三、

《广西僮族简史》是一部纯学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与当代学者的作品大不相同, 很多当代学者喜欢率性发挥,历史上一句三五字短语,他就能够引申出三五千字的观点,这种学术观点的最终偏离,实在是不可避免的灾害。博览群书,认真辑录,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这些表面上看有些虚晃晃的东西,放到做学问上,那就是极其重要的根基之一。《广西僮族简史》一书的内容、思想精神、价值与今的浮躁创作的作品相较,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作品评价

一、“他撰著的《广西壮族简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壮族历史的专著,填补了我国民族史研究的空白”

二、《广西壮族简史》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即将成立的时代背景下,著者站在壮族人的立场上,基于丰富的实地调查和 严谨细致的文献考证,从而撰成的一部有关壮族自古以来针对各种歧视压迫而奋起斗争的反抗史。书中除主要叙说壮族在历史上被封建统治王朝置于的政治和社会不平等地位 以及壮族人民对此所作的诸多不屈不挠抗争外,著者还主张:壮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维持着本民族传统的同时,一边吸收着汉族先进文化的一面,一边逐步形成了本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以及壮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这些主张富有创见,以致备受学术界注目。这不仅使《广西壮族简史》在壮族研究史上具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同时,透过其书,也可一窥黄教授对壮族人民怀有的热爱之心和深厚感情。

他将大量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史料与历史文献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自己博古通今的史眼史才、深厚的考据学功底和古文字学识,去伪存真,客观地写出了自己民族的第一部历史(广西壮族简史),从而结束了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壮族没有一部完整历史记载的历史,可谓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四、黄现璠将多次调查所集史料,整理成《广西壮族史略》一书初稿,翌年6月,经过对初稿的修改补充,定名《广西壮族简史》出版。“这一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壮族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为宣传壮族,让世人了解壮族,确立壮族的历史地位,争取民族的自治权利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经济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民族,但在黄老之前,还没有一部自己独立的历史著作。壮族有自己独立的历史著作,自黄老始。

五、1956年,先生在出席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后,开始编著《广西壮族简史》,并于翌年出版。这一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壮族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为宣传壮族,让世人了解壮族,确立壮族的历史地位,争取民族的自治权利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摘读

壮族是土著民族......从文献记载看,距今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岭南生息活动。如《逸周书·王会篇》在记述华南各族向周王朝进贡土特产品时曾指出: “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这里所提到的“瓯邓”、“桂国”就是当时岭南地区的人们。该篇还提到南方的土特产有:“路人大竹,扬蛮之翟,仓吾翡翠,区阳鳌,........”等种。所提到的“路人”、“仓吾”大部分居住在今广西地区。“桂国”《山海经》说:“桂林八树,在番禺之西”,秦时为桂林郡; “路人”清人朱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说: “路音近骆,疑即骆越”;“仓吾”,《礼记注》云:“仓吾于周南越之地,楚吴起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这些人就是岭南地区的原始居民一一壮族先民之一。西瓯、骆越这两大部落, 自东汉以后,逐渐演变为乌浒、俚人、僚人、僮人、浪人等等。“僮”这个民族名称,是南宋时出现的。米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 “有五: 曰苗、曰瑶、口嘹、曰僮、曰仡佬”。以后历代均多沿用“僮”名,到明代“僮”名引用逐渐增多,但往往与“瑶”并举。到清代对“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壮族名称虽随代而异,其主要源流:瓯一瓯骆一西瓯骆一西瓯骆越一乌浒一俚僚一僮一俍一沙一侬一壮,实为一脉相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