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西云表镇 |
释义 | 广西云表镇是横县的北大门,与贵港市五里镇毗邻,距县城32公里,距首府南宁140公里,总面积253.5平方公里,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区。全镇辖14个村委(社区),71个经联社,4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万人,耕地面积10万亩。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1亿元,农业总产值4.6亿元,财政收入142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72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1元,是全国桑蚕第一大镇,广西最大的乡镇级蘑菇生产基地,是自治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乡镇概况云表镇地处横县东北部,与贵港市五里镇毗邻,距县城32公里。全镇总面积25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全镇辖14个村委会,71个经联社,411个村民小组。 2002年全镇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17385万元,比上年增长8.2%;农业总产值14150;粮食总产量24549万公斤;原料蔗进厂预计达10.2万吨;财政收入927万元,比上年增长6%;乡镇企业总产值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固定资产投资55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11%;农民人均纯收入2153元,比上年增长8.5%;年末人口控制为727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农业方面,逐步形成了桑蚕、蘑菇、花茶(玉兰花、茉莉花)、甘蔗、优质谷、水果等六大支柱产业。桑蚕面积2.5万亩,蘑菇面积1400万平方尺,花茶面积10000亩,甘蔗面积2.5万亩,优质谷面积2万亩,水果1.2万亩。 乡镇企业以两个龙头企业最为突出。横县兴辉食品厂年设计生产罐头8万吨,现年生产蘑菇、法国豆、马蹄等罐头2万吨,年为云表镇提供税收超过百万元。桂华缫丝厂是云表桑蚕业的龙头企业,年产生丝百吨,06年实现财政收入176万元。 乡镇优势云表镇交通便利,珠江主流河段郁江自西向东贯穿全镇,常年通行1000吨船舶,国道209线二级公路和南梧高速公路交汇贯穿全镇,镇内县道、村级路网四通八达。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云表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是广西横县兴辉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2年建成投产,有年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的全套国内先进的罐头生产线,主要产品以蘑菇、甜玉米罐头为主,产品全部出口外销。2005年该公司年产值达到2亿元,上缴税金700多万元。二是广西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鲜茧收购、干茧经营、缫丝生产等业务,公司具备年烘鲜茧6000吨及年产白厂丝300吨、双宫丝200吨的生产能力,是广西唯一能生产双宫丝的企业,2005年产值达到1.2亿元,上缴税金386多万元。兴辉食品厂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桂华茧丝绸厂是自治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著名旅游景点有伏波庙,伏波庙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通河道的功德而建。伏波庙建筑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千百年来它以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和神奇的传说而闻名千里,吸引人们前往游览观光。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637年从贵县乘船到横县时,曾上岸考察了伏波庙。伏波庙虽然屹立古树参天的密林中,但庙宇瓦顶却无片叶存留,民间有惟妙惟肖的神奇传说,闻者无不向往,一睹为快。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伏波庙诞,数万四方百姓云集朝拜,舞狮舞龙,山歌对唱,热闹非凡,是郁江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农业经济云表镇属亚热带地区,年均气温21.5℃,无霜期215天,光照充足,雨量适宜,气候凉爽,适合种桑,具备养蚕的气候条件;属平原地区,昼夜温差不大,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和蚕的发育,桑叶养分多,蚕丝质量好,符合优质蚕茧的要求;云表镇拥有大量肥沃的荒坡畲地,就种桑养蚕而言有着较为广阔的土地资源,而且土壤多以棕壤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是种植优质桑园最佳适宜区。种桑养蚕在云表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过去由于局限于群众自发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益。 云表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我国入世的机遇,遵循“特色农业大镇、现代农业强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广适用科学技术,使桑蚕养殖业作为区域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全镇桑园面积达到30000亩,蚕茧产量6000多吨,平均价格19元/公斤,总产值1.2亿元。据统计,云表镇种桑养蚕涉及全部14个村委会(社区)的77个经联社411个居民组,示范带动1.5万多农民从事桑蚕业生产。其中千亩以上的基地村8个,500亩以上的基地村4个,5亩以上大户689户,3亩以上户1877户。目前,云表镇优良品种率、方格簇上簇率和小蚕共育率均达90%以上,保证了桑蚕业的正常发展。 云表镇是广西最大的乡镇级蘑菇生产基地。该镇的蘑菇生产始于1979年,当时由旺庄村九户农民引种500平方尺,试种获得成功。1980年即发展到12.7万平方尺。到1988年全镇栽培面积达到280万平方尺,比87年增加67%,总产量达2550吨,平均单产0.9公斤/平方尺,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比86年增长4倍,单产增长50%,面积跃居全区首位。在前期发展基础上,“九五”与“十五”期间云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蘑菇产业的培育与扶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对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外引科技新成果,内联广大菇农,切实搞好蘑菇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推进云表镇蘑菇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5年蘑菇栽培面积达750万平方尺,总产鲜菇7000多吨,产值2800万元,上交利税150万元。据统计,到2005年全镇有1.3万户农民从事蘑茹生产,占全镇农村户数的87.9%,户均种菇300多平方米。全镇总栽培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其中推广新技术房式大棚种植120棚;总产鲜菇2.5万吨,产值1亿元,上交利税700多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出口创汇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党政建设云表镇在农村党员大培训中开展以“农村党员争当学理论学技能的表率、农村党员争当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表率、各级干部争当服务‘三农’的表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争一促进”活动,就是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充分利用冬春农闲的有利时机,相对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全镇农村党员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大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南宁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新的科技致富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技能。通过培训,加快培养素质高、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党员的步伐,使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更强、干部服务“三农”工作更有成效、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从而促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三争一促进”活动,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是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因此,各党总支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农村党员大培训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镇党委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开展好冬春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 第二,组织领导要到位。全镇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要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组成农业、科技、司法、文化和体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扶贫、财政、林业、水产畜牧、国土资源、广播电视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组织领导体系。各党总支部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要建立责任制,党总支部书记要亲自抓,并落实具体责任人,保证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镇工作队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整个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三,培训师资、教材。镇党委根据农村党员大培训的实际需要,拓宽渠道选派和选聘专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农村乡土人才和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培训教材有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制作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部乡土电教片》《横县农村党员培训学习资料》,并制作了乡土电教片,作为这次活动的培训教材和学习资料。 第四,农村党员培训要到位。这次农村党员大培训要求以集中学习培训为主,时间不少于10个学时。为了高标准、严要求完成这次培训任务,在这个要求上,强调四点:一是要创新培训形式,确保全覆盖。要充分利用镇党校主阵地作用,开展对农村党员的集中培训。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党员集中培训有困难的村,可以以中心村作为培训点,开展分片集中培训;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可组织宣讲小分队和利用“乡村小喇叭”播放等形式,送学上门,保证达到全覆盖。二是要充实培训内容,确保有成效。要支部充分结合实际,充实农村党员的培训内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重实际求实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各支部要围绕自身的特色产业开展培训,根据党员群众的需要开展培训,可以探索采用“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满足不同的党员学习需要。比如:结合当前的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冬春植蔗的种植、种桑养蚕、蘑菇栽培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利用“农家课堂”,开展自主培训。各支部要充分利用“农家课堂”(即在农村致富党员和经济能人的家中,开设实用技术培训的课堂)这一有效载体,组织党员群众学知识学技能。四是整合部门资源,开展专题培训。全镇各涉农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和专业特点,利用各自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专题培训。 第五,督促检查要到位。镇党委将对全镇农村党员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各支部对党员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情况要如实登记备案,做到有培训内容记录、有培训党员签名、有培训学习照片。 第六,服务农村党员群众要到位。镇直机关干部要通过在农村党员大培训中开展“三争一促进”活动,进一步把工作重心向农村下移,大力开展把政策和法律知识送到农村、把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农户、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农民党员群众的“三送”活动。通过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经济生活、生产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七,宣传报道要到位。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大造舆论声势,营造浓厚的大培训氛围,激发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意识,增强大培训的感染力、吸引力。同时要及时总结大培训中涌现出来的新经验、新做法,认真加以推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