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释义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1年开始筹建,1995年10月建成并通过验收投入开放运行。依托单位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在通信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取得了许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有的在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业已成为国内信息与通信领域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简介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立项,1991年筹建,1995年运行,期间使用世界银行特别提款权进行建设,是中国通信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研究方向:新一代通信网络的理论及关键技术。

发展历程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1年开始建设。1991-1995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08万特别提款权(当时折合为140万美元)和1:1的国内配套资金,建设和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研究条件。实验室于1995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开放运行。第一任实验室主任是刘增基,学术委员会主任是樊昌信。1996-2001年争取到国防科工委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500万元对实验室的条件进行提升,2002年第一次通过国家评估,成绩良好。

在评估期(2002-2006年)内,实验室利用“十五”“211工程”建设经费、科技部仪器设备更新补助费、科技部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提供的运行费,新增仪器设备价值1556.3万元,构建了4个研究实验平台:“通信系统的测试和研发试验平台、高速信息网络的性能测试和研发试验平台、通信系统仿真平台以及高速计算平台”;实验室新增科研场地3700平方米,总面积达到6200平方米。

学术团队

通过多年的培养和建设,实验室构成一支精干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7名。固定研究人员中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占33%。此外每年还有15名左右的客座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访问学者、某些开放课题的负责人、来实验室进行科技合作的人员等。学科和学术带头人有肖国镇、樊昌信、王育民、王新梅、吴成柯、刘增基、李建东、易克初、常义林、葛建华、张海林等。此外,李红滨是863-300专项总体研究组副组长。

在人才培养方面,1997~2001年期间共培养博士70名、硕士244名,博士后出站7名。2000年在读博士生107人,在读硕士生246人。

实验室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的支持,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开展了比较广泛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现任领导

实验室主任:李建东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验室副主任:葛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验室副主任:尹伟谊

实验室副主任:宋彬教授

学术委员会(第四届)

学术委员会主任:邬江兴院士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世华教授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建东教授

学术委员会委员:马远良院士、郝跃教授、焦李成教授、葛建华教授、蔡宁教授、邱乐德研究院、于全研究员、杨士中院士、吴巍研究员、陆建华教授、李红滨教授、范平志教授

学科设置

本实验室以 “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为主要依托、以“信号与信息处理”、“密码学”与“军事通信学”等学科为支撑,覆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部分)、“密码学”3个二级学科点,均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仪器设备:实验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40万美元和国内配套资金建立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主要有:

1、计算机工作站网络系统,由SPARC服务器和多台SUN工作站、微机等联网构成,并配置有EDA、CASE等软件;

2、通信测量仪器或系统,如逻辑分析仪、ISDN协议分析仪、FDDI和ATM协议分析仪、数字传输分析仪、光部件测试仪、视频测量系统、网络/频谱分析仪等等。

研究领域

实验室定位于通信领域的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学术方向是从发展综合业务网或多媒体信息网的应用出发,研究新型通信网络的理论及关键技术,包括网络与交换、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与信息传输、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等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异步转移模式(ATM)的宽带综合接入技术及应用系统;(2)高速无线接入与宽带无线IP和移动IP技术;(3)新的组网理论与技术(如新的标记交换、CUT-THROUGH交换、自组织网、主动网等);(4)高效图象压缩编码技术及模型基和内容基视频编码方法;Turbo码,空时码和纠删码的原理与实现;编码与调制相结合的原理与实现方法(TCM和BCM);新型高效传输体制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流密码、分组密码、现代公钥密码的理论、设计与分析;网络(如Internet,Intranet)中的密码算法和认证协议。

科研成果

本实验室在2002年到2006年期间,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共99项,实到科研经费共计6290.92万。在宽带无线自组织网、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高速交换结构和体制、高效实时图像压缩编码、高速无线传输和编码技术、高安全性密码设计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国家友谊奖1项。在重要期刊上共发表论文866篇,其中国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6篇,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80篇,被SCI和EI分别检索127篇和305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356篇,其中ISTP检索212篇,为国家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在通信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正式出版专著和研究生用教材14本(如《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计算机中的纠错码技术》、《个人通信》、《纠错密码理论》、《语音信号处理》等)。 突出的科研成果有:宽带无线IP与移动IP实验系统、实用化ISDN多媒体通信终端、ATM宽带综合接入系统、高效图像压缩编码及高速率图像实时压缩编码技术、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多安全级密码算法、HDTV新的传输体制COFDM等。

代表性研究成果一

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高速交换结构和体制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参与863重大专项“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的总体研究,本实验室李红滨教授任总体组副组长,该项目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完成“新标记交换体制研究”、“T比特级路由器交换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IP over DWDM技术体制跟踪研究”三个863计划项目,验收结果均为Ab。

3.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4.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共发表论文94篇,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12篇,其中SCI论文 12篇,在国外重要刊物上发表11篇(其中IEEE刊物7篇);他引12次,其中被IEEE Trans 期刊论文引用3次,被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引用1次,被Optic Express 论文引用2次。

主要完成人:

刘增基、李红滨、邱智亮、张冰、文爱军、秦浩、姚明旿、杨帆、史琰等。

主要的科技创新与贡献:

为863重大专项“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的总体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了基于区域编码的新标记交换体制和用于T比特级路由器的新交换结构,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获200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代表性研究成果二

宽带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技术及实验系统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资助项目:“大规模宽带无线自适应ad hoc网络”等6个课题。

2.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3.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22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xx篇(SCI:20篇、EI:99篇、ISTP:39篇),其中“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odified IEEE 802.11 MAC for Multi-Channel Multi-Hop Ad Hoc Network”(AINA2003)一文被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等论文他引24次, “Capacity Evaluation of Multi-Channel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ICPWC’2002)一文被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等论文他引13次,

4.制定国家标准6项。

主要完成人:

李建东、杨家玮、黄振海、陈彦辉、李红艳、盛 敏、李 波、张文柱等

主要的科技创新与贡献:

主要贡献一:主导了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制定、推动无线局域网产业化

主要贡献二:探索了XX移动自组织网络的构建方法,为XXXX电台互联网的体制和下一代大规模(几百到几千

个节点)宽带战术电台互联网的体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代表性研究成果三

逼近香农容量限的信道编码及宽带无线COFDM传输技术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完成了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它们是:“基于图模型的低密度校验编码理论研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级联空时码研究”、“迭代软译码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宽带COFDM调制中的关键技术”和“基于COFDM的无线多址传输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 “高速数字调制与编码技术---高速TCM编译码技术”的研究。

2.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3. 获授权发明专利 4 项。

4.专著1本。

5.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65篇,其中SCI:26篇、EI:49篇。

主要完成人:

葛建华、王新梅、白宝明、张海林、蔡宁、李颖、任光亮、孙献璞、李兵兵、赵力强、郭丽侠。

主要的科技创新与贡献:

提出了可逼近Shannon容量限的Turbo-TCM和LDPC码的构造方法,提出了一类新的空时级联码和空时分组码设计方法,突破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COFDM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为"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发明授权专利2项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获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代表性研究成果四

高效实时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完成了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863项目及国家重点项目“探月卫星图像压缩编解码器”等研究任务。

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3.获部(省)级奖2项。

4.成果应用于探月卫星实时图像压缩系统、XX-6号卫星和HJ卫星等多个型号以及机载图像实时压缩编码系统和神七飞船伴随小卫星图像压缩传输系统。

主要完成人:

吴成柯、常义林、卢朝阳、李云松,肖嵩,刘凯,杜建超,王柯俨等。

主要的科技创新贡献:

提出了干涉多光谱图像的高效压缩算法和自适应抗误码的视频图象压缩编码,并已应用于探月卫星实时图像压缩系统、XX-6号卫星和HJ卫星等多个型号及机载侦察图像实时压缩编码系统和神七飞船伴随小卫星图像压缩传输系统。

代表性研究成果五

密码新体制和WAPI安全协议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在密码新理论和新算法,宽带无线网络WAPI安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005年度国家密码管理局密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其中SCI 33篇,EI 106篇)。

主要完成人:

王育民,肖国镇,胡予璞,张变玲,黄振海,铁满霞等。

主要的科技创新与贡献:

提出了高强度密码算法和k-错复杂度的快速算法;发明了IP网络普适性安全接入基础架构——WAPI,以其为安全方案的无线局域网系列国家标准GB 15629.11 /1101 /1102 /1104亦已颁布和实施。该成果被评为2003年度信息产业部十大技术发明之一,并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WAPI是普遍适用于有线、无线IP接入网络的网络安全接入基础架构,基于WAPI架构提出的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WAPI安全协议,在国内外首次解决了无线局域网国际标准中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以其为安全方案的无线局域网系列国家标准GB 15629.11 /1101/1102/ 1104亦已颁布。GB 15629.11-2003/XG1-2006 (修改单)

获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