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 |
释义 |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途经广州、东莞、深圳三市,起点位于广州黄埔G107国道,终于深圳深港西部通道。全线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预计通行量约6.3万PCU/日。同时,通过深圳市内的深港西部高速通道连接香港,全长89.14公里,采用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广州至东莞段)通车里程41公里,于2012年1月18号通车。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是广东拾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是继广深高速公路之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条南北走向重要的高速通道, 一期通车“第二条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广州黄埔-东莞虎门段)已于2012年1月18日通车。目前开通广州黄埔至东莞虎门段。广深沿江高速并计划将于2012年9月实现全线贯通。届时从广州开车出发,去香港只需1个半小时,去深圳不到1个小时,预计将分流广深高速公路三分之一的车流。 互通立交广深沿江高速公路预计总投资175亿元。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比现有的广深高速公路缩短了3分之一的路程,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建成后,从广州开车到香港只需1个半小时。互通立交:高速在沿途设置的互通(即出入口),分别是:官田互通,夏港互通,南岗互通,麻涌互通(连接西部干道)、洪梅互通(连接镇际联网路5号路),沙田互通(连接规划进港北路)、虎门港互通(连接虎门港支线二期)、威远互通(连接虎门大桥高速)、虎门互通(连接连升路、滨海大道)以及长安互通(连接福海路、常虎高速长安港支线)、福永互通、机场互通、西乡互通、月亮湾互通. 规划建设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是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属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具有科学合理性。 路网布局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公路交通,主要分布在珠江东岸及广州、东莞和深圳的中部腹地。中部腹地有广园东路、莞深高速公路、龙大高速公路、南光高速公路等高快速干道,可以满足中部腹地交通量需求。而珠江东岸仅有广深高速公路和国道107线,道路已超负荷运营。目前广深高速公路目前交通量已达90000辆/日,部分路段超过12万辆/日。国道107线的交通量已达到10万辆/日,省道120、255、256、358等线的交通量也高达5万辆/日,莞深高速公路约4万辆/日,基本上均处于超饱和状态。因此,从路网布局考虑,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是科学合理的。 经济交通目前广州、东莞、深圳三市的GDP总量超过全省的二分之一,而在这个走廊上连接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地的主骨架公路仅有广深高速公路,通道能力与GDP总量不匹配,规划建设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是非常必要的。 现实意义广州(黄埔)至深圳(南山)高速公路全长约89公里,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41米,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约165亿元。其中广州段路线长9.645km,起于黄埔区双沙,跨东江北支流终于东莞麻涌镇,特大桥和大桥共13座,互通立交3处;东莞段路线长49.235km,起于麻涌镇顺接广州段,终于长安镇,特大桥和大桥共50座,互通立交7处;深圳段路线长30.591km,起于东莞长安镇顺接东莞段,终于深圳南山区月亮湾,连接深港西部通道,特大桥和大桥共16座,互通立交5处。 项目起点接广州黄埔107国道,终点连接深港西部通道直通香港,沿途与东二环高速公路、南二环高速公路、虎门大桥、深圳市大外环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海滨大道和南坪快速路交叉相连,同时,项目还衔接了广州经济开发区、东莞虎门港、深圳西部工业组团、深圳机场和深圳大铲湾港。路线经过广州黄埔区,东莞麻涌镇、洪梅镇、道滘镇、沙田镇、虎门镇、长安镇,深圳宝安区沙井镇、福永镇、西乡镇,南山区,是继广深高速公路之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又一条南北向重要交通要道。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使高速公路网及市政路网形成了有机的衔接,充分考虑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规划设计中设计了15处互通立交,就是因为沿线各区镇经济发展的需要,东莞段50公里长的路线,经过6个镇,设有7个互通立交,每个镇都保证有一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因此项目的规划实施将极大推动沿线经济产业带的飞速发展,为项目沿线各市和各区、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现有交通路网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刻,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支持配合广深沿江高速公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受到了广东省政府、省发改委、省交通厅、各政府职能部门及沿线地方政府的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了本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1、该项目不仅为省重点工程,同时分段列入了广州、东莞、深圳三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在行政审批流程上享受各市绿色通道的快捷服务和优惠政策。例如在广州段的规划报建过程中,通过绿色通道使规划审批时间缩短为不到原来的一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为使项目更好的推进,各市还专门成立了沿江高速公路项目协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在路线方案、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召开协调会进行解决。 广州黄埔区政府成立了沿江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会议协调征地拆迁存在问题。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广州段土地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拆迁工作进展较为顺利。 东莞市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沿江高速项目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及沿线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协调解决了很多存在问题,如跨越东江南支流的桥位问题、麻涌互通与东莞西部干道设计不同步问题、虎门港互通与常虎高速新联支线的连接问题、太平水道桥与地方沙长路的共线问题等等。东莞市政府还专门开会讨论确定了本项目征地补偿标准,明确项目征地问题由国土部门负责,拆迁问题由规划部门负责。在市、镇两级政府及国土、规划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东莞集体土地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已进入大面积施工阶段。 深圳段线位基本沿着珠江岸线布设,沿江高速和规划的海滨大道、广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扩建跑道、大铲湾港等规划项目同处一个走廊带,涉及的情况非常复杂,协调难度非常大。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了以市发改局、规划局、交通局、海洋局为主要协调单位的协调小组,通过召开多次协调会议,解决了沿江高速深圳机场路段的路线方案问题,使深圳段的设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困难应对1、虎门镇威远岛路段设计方案问题 虎门威远岛设计方案在2006年3月初步设计评审会上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施工图设计图纸按批复意见于2006年底相继完成。但虎门镇认为牛头山高架桥桥面过高、挖方太大,对威远岛景观影响较大,要求调整设计方案。2007年1月30日,省交通厅、文化厅、虎门镇及相关单位在虎门鸦片烟战争博物馆召开了协调会,随后设计单位根据协调会精神提交了多方案比选及三维仿真模型演示。根据多方案比较情况,省交通厅和东莞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通过协调会确定了采用增加了3个隧道的方案四,下一步将在省交通厅、东莞市交通局协调下,与虎门镇就该问题做进一步沟通,争取尽快达成一致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2、东莞段民宅拆迁量大,涉及民生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协调解决。 项目进展广深沿江高速公路项目2000年审查东莞段项目可行性报告,至目前已基本完成有关基建程序及相关专业评审报告。 广州段于2006年10月份正式动工;东莞段于2007年3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深圳段目前在抓紧进行施工图设计。截止到2007年12月,广州、东莞段桥梁总共63座,已开工29座,累计完成桩基础 1224根,占总量的12.1%,累计完成投资16亿多元。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计划于2009年底广州黄埔至东莞威远路段建成通车,2010年底全线建成通车。 控制性工程特大桥施工基本按总体计划顺利实施,其中东江南特大桥、洪屋涡特大桥及淡水河特大桥主墩桩基础已完成,目前已进入承台施工;东江北大桥完成了1/3的主墩基础。 根据年度建设总目标,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工期非常紧迫,项目公司采取各种措施狠抓工程进度,如对控制性工程抓紧先行开工并加大设备及人员、技术力量的投入;抓紧修建施工便道及加快征地、拆迁步伐,为全面施工扫清障碍;通过开展“抓控制工程、保进度、抓规范管理、保质量、抓文明施工、保安全”为主题的“旱季大会战”劳动竞赛,使各单位紧抓秋冬黄金施工季节,加大人员和设备的投入,掀起了工程施工高潮,实现了第一战役的目标,确保了阶段目标的基本完成。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