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管涔山
释义

管涔山,属吕梁山脉,为贯穿山西境内的主要河流——汾河的发源地。管涔山山势险峻,是华北落叶松的原生地。这里林深叶茂,沟壑纵横,成为一处森林资源颇为丰富的林区。

概况

管涔[cén]山位于山西,属吕梁山脉,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处于宁武、岢岚、五寨等县的交界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保护动物是珍禽褐马鸡。山中还有虎、豹、黑鹳、鹿等保护动物。芦芽山山形奇特,在森林包围中,唯芦芽山巨石堆积,形成奇形怪状的山形构造,成为旅游者的主要观赏目标。每当云雾笼罩之日,其峰尖巍然突出于青霄间,仿佛如葱茏茁壮的芦苇嫩芽破水而出,嫩翠欲滴。更为惊叹的是不知古人是怎样在那陡峭的峰顶上修建了“太子殿”。在芦芽山东北林溪山下,有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自石壁龙口奔涌而出,飞珠溅玉,滚如汤沸,声若雷鸣。这就是三晋母亲河——汾河源头。

在汾河与桑干河分水岭——海拔1954米的起伏山岗上的宁武天池,是我国三大天池之一,令人心往神追。池面1200余亩,水深十余米,“阴霖不溢,阳旱不涸,澄清如镜。”

在管涔山分水岭上有一座山,向阳的一面是常年不熄的火着窑——“火焰山”:背阴的一面是常年不化的“万年冰洞”。洞内巨石陡峭,冰柱林立,以及冰瀑冰河,千姿白态的自然冰体常年不化,堪称世界奇观。更有那傲立山间的“玉石林”,在褐灰色的山体衬托下,玲珑剔透,蔚为壮观。

管涔山旅游资源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东寨镇,由大石洞、秋千沟、马家庄、高桥洼、阎家村和怀道林场的部分区域组成,总面积约4.433万公顷,森林面积占50%。地处管涔山脉南端,占地面积65.16万亩。1992年9月经林业部批准,在管涔山森林经营局的经营范围内,成立了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总面积4.423万公顷,森林面积2.27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为管涔林区的40%,约为208万立方米,综合覆被率达到73.7%。 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云杉和华北落叶松集中,素有“云杉之家”和“华北落叶松故乡”之美誉。野生动物有152种,其中兽类36种,鸟类116种,栖息着褐马鸿、金钱豹、梅花鹿、金雕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林蘑、蕨菜等绿色食用资源也极为丰富。公园内高山耸峙,峰峦奇拔,山脉绵延,横亘千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旅游景点50多处,如芦芽滴翠、汾源灵沼、象鼻支锅、马营天池、万年冰窖、万佛洞、小悬空寺、管涔林海等,是一处以险山、奇峰、森林、湖泊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

公园内气候冬季寒冷,夏秋凉爽,山势挺拔,景色秀丽,最高峰卧羊场海拔2603米,汾河、桑干河从这里发源。园内植被也较完整,森林浓郁,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另有部分疏林、灌木林及幼林,具有华北植物种群的典型特征。公园内的野生植物约有56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60多种,草本植物500多种,最主要的树种是华北落叶松和云杉,其林相在山西省和华北地区享有盛誉,被称为“云杉的故乡”,“华北落叶松之家”。药用植物丰富,并有褐马鸡等珍贵野生动物。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建园十几年来,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原则,以开放促开发,边开发。边建设,较快地完成了由封闭型到开放型,由单纯营林生产到旅游和保护并举,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的开发明显加快,知名度日益提高。1995年,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林业建设十佳单位”的荣誉称号,1997年被原林业部评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标兵单位”,1999年芦芽山以其独特丰富的景观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载入了《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萃》一书同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于公园内的旅游资源丰富,现已与佛教圣地五台山、大同云岗石窟。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忻州禹王洞等驰名景区构成了一个旅游网络。

管涔山主要景点

芦芽山风景旅游区

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区内以冰口洼为“脊”,北有清涟河流人五寨,南有吴家沟河流人汾河,动植物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区内有夹驴石、护林老翁、石猴护林、看花台、南天门、将军石等九大自然景观,又有太子殿雄踞于山巅,周围有寺、庵相伴,景色十分秀丽,是森林公园的主体。

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态区

荷叶坪山因其形状如荷叶而得名。山顶有万亩草甸平原,传说是北宋杨家将的练兵场,有北将台、南将台、石马栅、跑马湾等遗迹,又有电视转播台耸立其上,拟开辟骑马、骑射、游牧等旅游项目。

马营海山地湖泊旅游区

位于宁武县东庄乡,有粗犷秀丽的高山湖泊——马营天池。天池面积0.8平方公里,水深10米以上,蓄水800万立方米。天池水“阴霖不溢,阳旱不涸,澄亭如鉴”,是养鱼、水上运动和垂钓的天然胜地。东侧有隋炀帝的汾阳宫遗迹,正在开发成一处综合性的人文景观。这里又是一处绝好的亚高山平台地,是开辟体育运动、高山训练项目的天然场所。

汾源次生林风景区

区内森林茂密,林相整齐,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为国内所独有。这里又是汾河的发源地,称“汾源灵沼”。汩汩泉水喷涌而出,声如击钟,旁有雷鸣寺遗址,300余间建筑残迹依稀可见。又有南沟庙瀑布、花石板观景台、地下潜流、火地沟观景处、石字垴观赏坪、石老人、独木穿石等自然、人文景点,还有新建的高山气象站、岔上水文站等。

管涔山断层地质观光区

主要景点有:坝沟湾斜向断层、象鼻支锅、紫塞长城、小石门水平断层、万年冰、仙人洞、清子庵、大禹点将台、香水瀑布等。是理想的高山射击场和断层地质研究区。

黄草梁冰川地质风景区。位于芦芽山北部山脉,居第四纪冰川冲刷区。这里的山脉堆银砌玉、晶莹异彩,到处是冰峰皑皑,十分壮观。

莲花畔老虎栖息观察区

华北地区存有东北虎,引起了中外专家的关注。据考察,大约有五六只东北虎隐藏在深山密林中,常在北起南将台,向西南延伸,经山神庙、大南沟到莲花畔一带活动。拟在莲花畔开辟一处安全的观察区,以满足游人的好奇心理。

万年冰洞

在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洼乡麻地沟村,处旅游专线旁,海拔2300米。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洞内四季冰封,即使三伏炎夏,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层深处冰层愈厚,与越往深处气温越高的常规地质情形形成强烈的反差。洞内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现开发近百米。分成上下五层,通过钻冰洞,下冰楼梯,过冰栈,可到各层观光。每层可容纳数十人。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钟、冰人、冰菩萨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洞内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婀娜多姿,或雄伟壮丽,无不令人惊叹。堪称一个冰的世界。更使人们奇叹不已的是:与冰洞相距不到二百米处,有一处千年不熄的地火,当地人称千年火山。这一冰一火,本是相克,却奇妙地共存于同一山上,可谓举世奇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向中外游人开放以来,万年冰洞迅速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探究的对象。

汾源

即汾河正源,位于宁武县城西南30公里的东寨镇西楼子山下,源泉从山脚石滹中涌出。出口处建有一处25平米的方形池塘,水清澈见底,深可没项。池水通过地下暗道从一石凿龙口喷泻而出,流入宽阔的河道。龙口之上横一“汾源灵昭”石刻,这就是汾河的源头,被誉为“晋地之根”。

天池

 位于宁武县城西南20公里海拔1954米的管涔山麓地,是一处高山群湖,有天池、元池、琵琶海、鸭子海、小海子、干海、岭干海、双海、老师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个,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处于海拔1771—1849米之间。天地湖群,高山环绕,树木掩映,湖水清澈。

天池以其神奇迷人的风光,一直为皇家和世人所关注,是历代帝王、骚人墨客。避暑观光、游览狩猎的绝佳胜境。据记载,天池水“阴霖不溢,阳旱不涸,澄亭如鉴”。盛夏,芳草凄凄,绿柳依依,池中碧波荡漾。晴日登高远眺,茫茫峻岭之间现出一块巨大无暇玉璧。隆冬,池水封冻,冰清玉洁,晶莹剔透,仿佛置身天地之间。不仅如此,还吸引了白天鹅、黑鹤等国家保护动物栖息繁衍,成为天池的点睛之笔。如同画卷之中,另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

支锅奇石

位于楼子山西麓,传为台骀的指挥台。此石立于约40°的山坡上,周环绿草野花古柏,背倚苍苍管涔,面临汾水深涧,煞是壮观。那灰褐色的砂岩,历经风雪露雨冲刷,历数千百年而一直巍然屹立。这块巨石高约3米,阔约2米,竟以两块不足一尺见方的小石为柱脚,立于倾斜峭崖边沿的平滑石面上,那柱脚之间的空隙竟能钻进三个人。若以一人去推,奇石微动,三人去推,依然如故。倘用一二十个力士合力去推,巨石轻轻晃动,分寸不移。

支锅奇石所坐落的峭岩,是一块整体页岩。在它那高约二丈余的岩壁上凿有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紫塞长城”,字体呈长方形,每字长1.3米,为明正德七年(1512)宁武关兵备张风翊所题,被称为“摩崖题刻”。

悬棺

位于宁武县城西70公里处有一峡谷,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这就是颇具神秘色彩的石门悬棺景区了。

环顾石门内的石壁,并非危岩高耸,而仅有10至20多米之高,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顶覆盖着绿树灌丛,石壁上悬挂的木棺,有嵌在岩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桩支撑,也有用铁链吊捆的,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看得非常清晰,数数竟有11具之多。除此外,在石门周围一带的山壁上,还有零星的悬棺分布。

情人谷

位于宁武县城西南46公里处的马仑乡境内,汾源灵沼至芦芽山的旅游公路西侧,是一个新开发的景点。

情人谷谷口宽不过十数米,一条四季不涸的清泉自谷掌流出,在几公里的沟谷内花岗岩上“凿”出十数个令人心醉的连珠石潭和小瀑布,冬季则形成厚达两三米的冰川,直到四月仍可见到。谷内有桃花苑、杏花岫、红桦泽、云杉崖,满目青山绿树,异卉青苔,时见野鸡、松鼠等小生灵穿越其间,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游乐胜境。进入情人谷,但见小桥飞瀑,清水流淌,说不尽的缠绵悱恻、情谊悠长。

古栈道

此栈道在涔山乡小石门附近,在天然雕塑大走廊内。栈道在峡谷阳面的悬崖绝壁中间,对面是茫茫林海。游人可从小石门村后上栈道,沿绝壁中间行进,过铁索吊桥过大石门天堑,再沿栈道前行,通过摇摆柱,进了悬空寺仙人洞,然后经过陈列悬棺的岩洞,过龙王庙,最后从栈道式悬棺群旁边下到谷底。

据有关人员讲,这条古栈道最初开辟于何时,已无法考究,毁坏的时间要更早些,现在仅存一条摇摆柱,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耐解的谜团。这次涔山乡政府恢复栈道,特意在经过摇摆柱时,绕柱穿洞而过,保留下了那个千年文物。

此栈道的特点是:一条栈道能将悬棺、悬空寺(仙人洞)、龙王庙、大石门天堑连串起来,一会儿踏木栈,一会儿钻石洞,一会儿过吊桥,既有欣赏悬桥时的惊奇肃穆,又有朝拜寺庙时的虔诚凝重,还有观赏林海时的心旷神怡,更有颤过吊桥时的胆战心惊,增强了旅游的情趣。站在栈道上,还可远眺葬洼的刘金定墓,俯瞰林区村落的原始恬静,实为一处很好的旅游景点。

管涔山奇闻异事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汉刘渊的养子刘曜性情孤高,甚不合群,年轻时常常浪迹天涯;他自觉性情与众不同,恐怕不容于世,便隐迹于管涔山,终日以琴、书二物为友。一夜在山中,忽见两个童子走上前来,说道:“管涔王命我们拜见赵国皇帝,献剑一口。”两人置剑而去。刘曜秉烛观之,但见此剑身长二尺,光泽异常,剑鞘以赤玉所饰,背上有铭道:“神剑御,除众毒。”这把剑还可以顺应四季的温度气候改变颜色,刘曜认定是件宝物,于是就把它佩在身上。

《山海经》记载

原文: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翻译:北山第二列山系最南端的山,在黄河的东边,濒临汾水,名叫管涔山。山上不生长树木,但生长有很多的草。山脚下有很多玉石。汾水就发源于这座山,从山涧流出后便向西流入黄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46:28